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一年前,黄庭坚《砥柱铭》以4.368亿元成交,成为书画行睛走高的一个标杆。经历2010秋拍、天津文交所、2011春拍,书画藏品全面复苏。特别是近现代书画成为今年春拍市场的主旋律,可谓是成交喜人。秋拍在驯,中国书画市场的前景如何呢?  相似文献   

2.
王微  赵东 《宿州学院学报》2014,(6):64-66,94
从宿州书画资源增值性、可变性、教化性三个方面,探寻了宿州书画艺术作品与市场供求之间存在的实际问题;基于宿州书画市场的发展现状,论述了宿州书画产业没有跟上时代的步伐以及发展滞后的现状,是由于消费者的文化价值观念、传统文化积淀以及地方经济的发展等多方面的原因。因此,提出完善政府的指导和管理功能、强化书画市场规模化发展定位、整合产业链、探索发展书画产业网络营销新模式、培育书画产业专业人才等针对性的策略,是宿州书画产业化发展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3.
廖敏 《今日南国》2009,(13):44-44
书画收藏是收藏的重要门类之一,爱好书画的藏友数量也非常多。说起书画收藏品的造假、陷阱问题很多藏友会用“水深得很”来形容。今年5月初,在南宁一个大型寻宝活动的海选中,记者就发现造假者除了编故事玩心理、用化学手段做旧等常见伎俩,让人防不胜防的手段还有不少。  相似文献   

4.
艺术品投资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投资方式,而书画艺术品又是艺术品投资中的主流。投资者认为随着财富积累效应的增强,购买书画艺术品是实现精神追求和财富保值升值的绝佳方式。虽然书画艺术品市场与金融市场不存在“逆周期”效应,但是由于交易手段和交易频度等原因,确实存在滞后于金融市场变化的现象。另一方面,书画艺术品投资的平均收益也大致介于低风险债券和普通股票的平均收益之间,这使得投资者运用书画艺术品与传统金融工具构建投资组合成为可能。此外,关于大师级书画艺术品在国内外市场相去甚远的表现也是艺术品投资不可忽略的一个现象。  相似文献   

5.
谈书画装裱的历史与现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书画装裱,同我国的京剧、书法、国画一样具有特殊的艺术魅力,它伴随着书画装饰传统艺术而生发。可以说是中华民族独有的工艺。正由于有了装裱工艺,历代书画珍品才得以保藏久远。当下,时代的变迁带来的艺术与审美观念的变化要求一个优秀的装裱工作者既能够严格按传统装裱工艺操作。又具有开创性的款式设计能力,装裱出新颖的作品来。这也是书画装裱这门传统艺术得以延续和发展的重要条件。书画装裱的历史地位与现实要求对高校美术教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张濯清 《南都学坛》2011,31(5):133-134
<正>《书画记》,成书于清朝康熙年间,记载了明末清初徽州地区书画交易的实况。作者吴其贞(1606—约1678)字公一,徽州人,出身于骨董世家,是当时一位著名的书画交易人。他年青时常随父亲观赏书画骨董,受家庭环境的熏陶,书画骨董鉴定能力过于常人。该书是其每日观画、购画的真实写照,既包括作者接触的各色书画交易者,又涵盖书画品评鉴赏、书画交易的途径及经营方式等。内容丰富,价值较高。明末清初,徽州的书画交易非常繁盛,吴其贞的《书画记》可以为我们依稀重现当年徽州书画交易的过眼繁华:"忆昔我徽之盛,莫如休、歇二县,而雅俗之分,在于古玩之有无,故不借重值争而收入。时四方货玩者闻风奔至,行商于外者搜寻而归,因此所得甚多。其风始开于汪  相似文献   

7.
刘永锐 《老友》2012,(10):57
"挂、收、藏"是书画艺术品保管的基本要素,但如何做好书画艺术品的"挂、收、藏"却大有讲究。挂。一般来说,书画张挂不宜为久,条件许可的话,一月一换,要特别注意潮湿多雨天气里最好不要张挂,因为容易受潮发霉,出现斑点,损坏书画。书画艺术品挂久了,难免落灰尘生蛀虫,要经常用鸡毛掸或软毛刷  相似文献   

8.
邵继梅 《老友》2013,(8):45-45
我从小就爱好写作和书画。退休前,我在瓷业单位工作了近40年。繁忙的工作和生活使我几乎无暇顾及这些爱好。退休后,总算有了一些空闲时间,我坚持一边学习书画,一边将书画知识用于瓷文化写作,我的爱好终于得以付诸实践。我学习书画源于写一篇稿子。那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的一个星期日,我到已退休的老同事李奇家聊天,发现他的国画画得非常  相似文献   

9.
吴荣光是清代嘉、道年间广东著名的鉴藏家,亦以书画名世。吴荣光的书画收藏、鉴赏观念的形成主要受到当时北京书画圈的领袖人物翁方纲的影响。通过讨论吴荣光与翁方纲在书画艺术方面交往的三个议题:宋代书画、元代书画、明代书画,进而以点带面揭示出翁方纲对吴荣光书画收藏、鉴赏、技法等方面的影响,同时也可以使我们清楚地了解到吴荣光在北京书画圈的生活境遇及其书画艺术思想渊源。  相似文献   

10.
清代宫廷书画收藏在乾隆朝蔚为大观,为前朝各代所不及。清宫珍藏书画虽然有所散逸和损毁,但其最重要的部分却比较完整地保存在北京与台北两座故宫博物院中。两院荟萃了中国法书墨迹及绘画作品的精华,有相当多的名迹巨品,完整地反映了中国书法史、绘画史的发展历程。民国时期,清宫书画得以初步整理与鉴定,古物陈列所文物鉴定委员会和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会对此做出了突出贡献。1949年以来,两岸故宫博物院对清宫书画的整理鉴定和学术研究不断发展。尤其是北京故宫博物院所藏清宫书画经徐邦达、张珩、启功等先生的研究鉴定,使书画鉴定逐步发展为一门学问乃至一门学科。故宫书画鉴定以文献考据与艺术鉴定并举为特点,构建了书画艺术史的基础,也构成了故宫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将於7月30日举行的中贸圣佳公司十周年庆典拍卖会中,有一个由数十幅画作组成的崔如琢书画专场,这是中贸圣佳公司继去年以来第二次推出崔如琢书画专场,而且画作的估价有了大幅度提高。说崔如琢是去年以来京城人气最旺的画家,一点也不为过。  相似文献   

12.
秘道的开头     
蒋先生是一个富商,同时又是一个书画爱好者。而杨国强是一个艺术品商的学徒。他每隔一段时问总是要给蒋先生送画。  相似文献   

13.
何可 《山西老年》2009,(10):31-31
鉴定书画是成功收藏家的基本技能,提高鉴赏"眼力"是成功的关键,做法主要有"五多"。一要跑得多跑美术馆、画廊、书画笔会、拍卖会以及书画家和收藏家家中。这样能使自己增长对书画相关知识的理解,促进对书画投资收藏的激情、信心,并从中提高对书画作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画廊老板、拍卖公司经理、书画家、收藏家、评论人以及政府官员等书画市场中各个环节人士的采访可知,他们普遍认为书画市场还是一个刚刚兴起的朝阳产业,市场目前的虚火与无序是和我国现阶段整个市场经济形势相一致的,法规建设、管理机制、行业自律、市场运作等方面还不成熟,知识产权保护、消费者权益保护、公平竞争等问题依然存在。但他们都对书画市场充满信心,认为通过市场自身的净化作用加上政府的干预,市场必将走向理性。  相似文献   

15.
蒋先生是一个富商,同时又是一书画爱好者,而杨国强是一个艺术品商的学徒。他每隔一段时间总是要给蒋先生送画。  相似文献   

16.
明末徽州书画商王越石,活跃于江南书画交易领域,与著名书画鉴藏家李日华、董其昌、汪砢玉、张丑等时相过从,频繁互动,关系密切。王越石及其家族虽是一帮博求刀锥孳孳求利的古董商人,但其眼力过人,书画眼光为人服膺,颇负时誉。书画古董经营商与鉴藏家的博弈过程,营造着艺术市场,提高了鉴藏水准。对具有眼力、经营成功的王越石等书画商人,我们不能动辄以"附庸风雅"等闲视之。  相似文献   

17.
明代苏州工商业经济的发展推动了城市的变革,这在一定程度上为吴门书画的兴盛奠定了扎实的基础:城市版块的扩张拓宽了书画创作想象的空间,长卷山水、人物画大量出现;都市繁华与市井文化的兴起丰富了书画创作的题材;商业兴盛背景下明代苏州城市格局发生巨大的变迁,商人、文人群体在阊门一带高度聚集,吴地书画有了广阔市场需求。明代画家仇英曾寄居阊门并迎来他的书画创作巅峰,《清明上河图》(辛丑本)即是其中之一,为剖析吴地书画的兴盛提供了重要切口。  相似文献   

18.
孙承泽和王铎是清初两位身居高位的“贰臣”,也是清初书画史上具有代表性的两个重要人物,入清后二人来往密切,相携游玩、共赏书画。在清统治者强大的政治压力和自身身事两朝大节有亏的负罪心理双重作用下,他们选择了不同的生活方式,王铎消极逃避,借助酒和书画,佯狂适世,颓废自放,而孙承泽则能积极面对,著书“立言”,玩赏书画,潇洒送日月。  相似文献   

19.
苏轼文人集团是一个以苏轼为中心,“苏门六君子”及李公麟、米芾等书画艺术家为主体的文士集团.他们的艺术思想直接影响到北宋元祐以后的书画风气和艺术批评.其“士人画”的艺术思想,“以诗为画”的艺术追求甚至突破士人书画的界限影响到院体绘画,《宣和画谱》作为北宋宫廷主持修撰的重要艺术批评资料,虽然因政治因素没有直接收录苏轼等人,其艺术观点却深受苏轼文人集团艺术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明代宫廷的书画收藏十分丰富,嘉靖以后虽多有散出,但仍具有一定规模,直至明清鼎革之际宫廷所藏书画才散佚殆尽。明代宫廷所藏书画主要包括接收前代遗存、查抄籍没书画以及帝后臣工新创作书画几个部分。宫廷所藏书画主要由宦官机构司礼监负责保管,存放于质慎库中;另有部分历代帝王、君臣画像由印绶监保管,存放于古今通集库中。明代中叶以后,宫廷收藏书画通过充抵官员俸禄、偷窃等方式大量流散出宫,但同时也存在一定的补充和回流。明清易代之际,宫中所藏书画散佚殆尽,这为明末清初私人收藏家群体的崛起提供了机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