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0 毫秒
1.
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朱昌平,巴岱今年10月,是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60周年。60年前,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征,在甘肃会宁和宁夏西吉将台堡胜利会师。红军三大主力的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长征所表现出的不畏艰难险阻的革命英雄主义,已经突...  相似文献   

2.
红军长征精神及其现实意义范书林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会师,宣告了长征——这一人类历史上举世无双的英雄壮举的胜利完成。它为中国革命写下了一部激动人心的史诗。今天,长征已经过去了60年。但长征留给了我们巨大的精神财富,它的宝贵价...  相似文献   

3.
《重庆社会科学》2011,(3):16-16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第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长征胜利结束。这一刻,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从此,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形成一个拳头,开创历史新纪元。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作为记录这一历史事件的重要载体,在进行党史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基于此,本刊对红军会宁会师旧址管理委员会进行函访,以纪念馆为轴重温这段光辉历史,展现纪念馆的风貌及其发挥的社会效应。  相似文献   

4.
《重庆社会科学》2011,(3):20-21
会宁会师是长征胜利的标志,是革命力量大团结的典范,是中国革命走向胜利的转折点,为开展抗日战争的新局面创造了重要条件。正因如此,会宁三大主力会师一直是学术界研讨的热点,其主要围绕会宁会师经过及其意义、会宁会师与长征、会宁会师与抗日战争、重要人物与会宁会师等问题而展开。在此,梳理关于会宁三大主力会师的研究文献,摘编权威期刊、图书关于会宁会师的评论,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5.
《江西社会科学》2017,(6):134-141
国内外对红军长征的研究,很多集中于红军三大主力长征,而对红二十五军长征的研究相对薄弱,有待于深化。红二十五军在长征中最先到达陕北,成为三大主力红军的开路先锋,显著增强了陕北苏区红军的力量,为中共中央和红军主力在陕北安家创造了有利条件。与其他红军队伍相比,红二十五军的长征具有鲜明的特点,创造了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奇迹。  相似文献   

6.
美国作家埃德加·斯诺曾把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称作“激动人心的远征史诗”①,翻开这部史诗,我们不可能不注意到红二十五军在这壮阔史诗中独具特色的光辉一页。1934年11月16日至1935年9月15日整整10个月中,这支不足3000人的队伍,在与中共中央失去联系的情况下,艰苦转战,独立完成了长征。红二十五军的长征不仅保存和发展了自身力量,还对主力红军的长征起了巨大作用,有力策应了主力红军的长征,与主力红军会师陕北后,又在坚持和巩固长征落脚点的战斗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而对整个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作出了重大贡献。一、红二十五军的长…  相似文献   

7.
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于甘肃会宁,伟大的长征宣告胜利结束。五十年前红军勇士们用智慧、鲜血和生命所创造的丰功伟绩,将永载史册。他们留给当代中国人民的珍贵礼物——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坚持党内斗争的策略原则、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对祖国的无比热爱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等等,无疑的是我们应当研究探索和发扬光大的瑰宝。本文所要探讨的,仅是长征中创建革命根据地的战略计划问题。  相似文献   

8.
一九三六年十月,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地区胜利会师了。从此以后,中国工农红军就团结在以毛泽东同志为首的党中央正确的领导之下,为争取实现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迎接抗日高潮而奋斗。会宁会师在我党我军的历史上是具有  相似文献   

9.
会宁是一片红色的热土,红军从这里走过,三军在这里会师。会宁,是中华民族长久聚集起的精神力量喷薄而出的爆发之地;会宁,是中国工农红军破天荒地形成一个拳头,开创历史新纪元的发祥之地;  相似文献   

10.
一九三四年十月到一九三六年十月,中国工农红军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甘肃,是红军长征到达的第十个省份。红军长征在甘肃从一九三五年八月红二十五军进入甘肃到一九三六年十月红一、二、四方面军在会宁会师结束长征,前后历时一年多。从岷山到六盘山,从甘南草原到陇东高原,到处都留下了红军光辉的战斗足迹。在长征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俄界会议、腊子口战役、哈达铺整编、榜罗镇会议、会宁会师等等也都发生在甘肃广阔的大地上,因而,红军长征在甘肃的这段历史,在整个长征中的地位是十分重要的。它对于最后实现伟大的战略转移,到达革命的落脚点和出发点;对于开创中国革命的新局面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因此,学习和研究红军长征在甘肃的这段历史是十分必要的。中国工农红军二十五军是长征期间进入甘肃的第一支红军部队。  相似文献   

11.
山城堡战役简论●闫庆生发生于1936年11月的山城堡战役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会师后的第一大仗,也是红军西征和结束第二次国内革命的最后一仗。它的胜利标志着蒋介石“围剿”工农红军的彻底失败,在红军和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本文就此役的发生、胜利的...  相似文献   

12.
姜任耕同志《关于长征结束后的红军人数问题》(见《江西大学学报》1983年第三期)一文,曾就三大主力会师时全国红军由三十万减少到不足三万人的传统说法,提出不同看法,认为:三大主力会师时,“汇集在西北地区的红军约七万左右,加上南方红军,则全国红军应有八万以上。”根据接触到的资料,我以为这种估计数据比较接近事实。不过,对姜任耕同志所作“‘不足三万人’的红军……是指西路军失败后西北地区的红军”这一结论,我认为还是可商榷。因为,  相似文献   

13.
张学良将军与西路军西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36年10月,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甘肃会宁胜利会师,红军一部西渡黄河。红军西渡的战略目标是“打通国际路线”,夺取宁夏,接通苏联,并从绥远方向挺进抗日前方。后来因战局变化,党的夺取宁夏的战略计划未能实现,而西路军挺进甘西进军新疆,依然是“打通国际...  相似文献   

14.
中国工农红军之所以能取得“三军大会师”的伟大胜利,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深层主因是什么,仍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恩格斯曾说,历史的发展是各种力量“融成合力的结果”。本文认为,红军长征胜利有诸多方面的原因,而深层主因是中共中央领导集体“融成合力的结果”,具体来说,是“毛张周”领导体制的构建及其卓绝领导所致。  相似文献   

15.
<正>作为中国近现代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长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这固然是由于长征本身的地位和作用所决定的,同时也是因为长征折射出来的精神力量,已经融于中华民族精神之中,成为巨大的精神动力.长征对当时和今天的青海,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长征的胜利对三、四十年代青海局势产生的影响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长征到达甘肃北部,与先期到达的红一方面军胜利会师,实现了红军历史上空前规模的战略转移.这个战略目标的实现,不仅对红军的生存和发展,对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有着决定性的意义,而且影响了西北乃至青海的政治走向.第一,三大主力会师后,5万多红军驰聘于南自陇南、北至宁夏,东起陕西、西迄河西  相似文献   

16.
1935年底,张学良所部开始与长征到达陕北的中共中央接触。翌年春夏,双方出于共同抗日政治需要加快合作步骤,及至商定打通苏联道路并首先夺取宁夏的战略计划。尔后红军三大主力得东北军暗中相助,实现西北大会师,顺势发起宁夏战役,分兵西渡黄河转北进宁夏,终至激变西京。  相似文献   

17.
甘肃是中国革命史上有重要地位的省份之一,特别是在红军长征史上占有特殊的地位。在从1935年8月到1936年10月的一年两个月内,红军指战员的足迹踏遍从陇南山区到陇东高原的广大地区,在这里召开了重要会议,进行了重要战役,实现了三大主力红军胜利会师,甘肃人民对红军长征在入力、物力、财力上给予了巨大支持。所以,红军长征的胜利是同甘肃这块地方分不开的。本文就甘肃在红军长征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作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8.
长征到达陕北后,中央红军与陕北红军在什么地方会师?至今说法不一。其中以1935年10月19日在陕北吴起镇(今吴旗县)之说较为流行。但这个看法值得商榷。 中央红军(当时叫陕甘支队,亦叫一方面军或一、三军团)和陕北红军(由徐海东、程子华率领的红二十五军和刘志丹领导的红二十六、二十七军刚合编的红十五军团,亦叫西北红军)的会师,应是两  相似文献   

19.
1934年5月红三军在贵州东北部创建黔东革命根据地,1934年10月24日在黔东印江木黄红三军与红六军团胜利会师,会师后,红二、六军团发起湘西攻势,开辟和发展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策应中央红军长征,在遵义会议精神指引下,又取得反“围剿”的胜利。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在陕北会师到延安文艺座谈会召开之前,中国进步文艺工作者纷纷奔赴延安,延安文艺创作和批评空前繁荣,张闻天对这时期延安文艺的指导具有过渡性的历史意义。张闻天在毛泽东《讲话》前指导革命文艺的过渡性历史意义一方面表现为其早在1932年在上海对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的纠正;一方面表现在其在延安时期对毛泽东《讲话》前延安文艺界方方面面的具体指导。张闻天对毛泽东《讲话》前延安文艺的具体指导是由当时其在中国革命中的领导地位所决定的,因此,张闻天在毛泽东《讲话》前的文艺指导思想应该作为毛泽东文艺思想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不仅有利于澄清延安文艺运动的历史史实,也有助于我们对延安文艺运动及其指导思想的深入研究和全面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