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中国腐败的治理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一直保持着经济的高增长速度,在第一个20年超额完成国民生产总值翻两番的任务以后,未来几年国民经济继续保持高速增长看来也是可以做到的。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同时,一些社会矛盾也在积累。其中最使朝野关心和忧心的是,腐败问题愈演愈烈。虽然党和政府领导早在80年代就提出了反腐倡廉的口号,近年来更加强了宣传教育和“严打”的力度,但是到现在还不能说已经出现了转机。腐败如此盛行不衰,肯定有深刻的社会经济根源。如果我们舍本逐末,只讲教育和“严打”,而没有解决源头上的问题,腐败蔓延的势头恐怕是很难得…  相似文献   

2.
正腐败是政治癌症,是人民群众的公敌,是政府效率的腐蚀剂。腐败导致政怠宦成,人亡政息。腐败的危害可以说罄竹难书。腐败盛行,对社会经济、政治产生严重危害和侵蚀。腐败不但导致直接的经济损失,影响资源的有效配置,抑制经济增长,更重要的是导致公共权力的滥用和腐化,促使政权软化,社会的公平和正义遭到破坏,整体道德滑坡,法制缺失,社会处于无序状态,最终危及政治稳定。腐败分子是干部队伍的害群之马,是国家肌体的吸血鬼和寄生虫,他们利用公权力巧取豪夺,轻则加剧贫富分化和社会不公,毒化社会风  相似文献   

3.
被称为"政治之癌"的腐败在中国的经济转型期日趋严重,对经济的发展、政治的稳定和社会的进步造成了威胁。本文从经济学的角度对腐败这一现实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首先对腐败的概念作了较为准确的界定;接着,引用国际透明组织的报告对中国与世界的廉洁指数作了论述;然后,针对我国的具体国情从腐败的成本——收益进行探讨,提出了一套较为符合中国实际的治理腐败的对策,以便从根本上抑制腐败现象的滋生和蔓延。  相似文献   

4.
徐友渔 《领导文萃》2007,(11):34-36
如果把“腐败严重不严重”或“有没有腐败”作为改革开放前后两个时期社会的定性,那就大错特错了 面对现在的社会存在的腐败现象,有一种议论流传得很广泛,即改革前的“过去年代没有腐败”。这种观点认为,改革固然取得了经济增长的成绩,但付出了道德、社会风气和社会公正的代价,是得不偿失、弊大于利。它认为:改革前年代的特权、腐败比现在轻微得多,人民生活不富裕,但很公正。  相似文献   

5.
"发生初次腐败行为的平均年龄为47.48岁。带病提拔的省部级官员,其平均经济腐败时间在10年左右,绝大多数是5年到15年之间。"2012年12月中旬,一则题为《"带病提拔"官员初次腐败多在47岁》的新闻让舆论起了波澜。一位名为"元勋"的网民评论:"中国官员真幸福,贪了十年才落马,活够本了,人生可没有多少个十年呢。"新闻的源头始于香港教育学院社会科学系博士生刘九龙在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观经历了由"单纯以经济增长为目标"的发展观到"经济增长结合社会福利"的发展观,再到可持续发展观和以人为中心的发展观,最后又到我国提出的"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本文对着四类发展观的观点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7.
问题     
《领导文萃》2012,(17):133-134
招投标腐败屡见不鲜在现代社会经济领域里,招投标这种充分体现市场经济特征的经济行为的实质是公开、公平、公正,其目的就是通过公开的规范竞争,达到社会经济的最大值。由于法治的缺失和监管的乏力及部分贪官的素质低下,在我国当下的经济运行中利用招投标进行敛财谋私腐败的案例屡见不鲜。还因为招投标领域的犯罪大多是掌握公权力的官员亵渎职权、利用职务之便染指招  相似文献   

8.
又一个十年即将过去。虽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中国在全球事务中的分量也变得举足轻重,但在国内也面临重重问题与挑战:资源日益短缺,环境破坏严重,腐败四处蔓延,贫富差别悬殊,社会矛盾激化。中国经济能不能平稳增长,社会能不能和平转型,都已成为重大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知识经济被誉为世纪之交人类社会一场新的产业革命,继工业革命之后的"第三次浪潮",在全球范围发达信息网络上迅速传播。它以一种历史性的力量使有形的"资本"向无形的"知识"转变,并深刻地影响着世界经济社会的整体结构。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为了正确处理好发展知识经济与推动经济增长的关系,迎接知识经济的挑战,本文探讨了知识经济和经济增长的相互影响机制。  相似文献   

10.
研究表明,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负相关性,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与地区,经济增长反而慢于自然资源稀缺的国家与地区,形成所谓"资源的诅咒"。尽管英、法、德、美等发达国家已经对资源型城市经济转型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但如何促进资源型区域经济可持续发展,仍然是一个世界性难题,这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凸现的重大课题,如何破题,仍需要国家、政府、社会、企业、个人方方面面积极探索,并为之做出不懈的努力。  相似文献   

11.
2008年对中国而言是不平凡的一年,中国经历了冰雪灾害和汶川地震,成功举办了奥运会,与国际社会共同对抗金融危机的冲击。在此形势下,中国政府提出2009年保持8%的经济增长率,引起了各种讨论。本文通过论述带动我国经济增长的消费、投资和国际贸易等因素,分析了中国目前的经济运行状况和抗风险能力,并阐述了中国政府将采取的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由此预测中国经济增长的态势,论述了保持8%增长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2.
推荐度指数★★★★今年既是"十二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也是"十三五"规划制定的启动之年。近期,国家发改委启动"十二五"中期评估和"十三五"规划调研。"十三五"开局正好是人口增长,也就是劳动力增长停滞的时间,所以人口增长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为零。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卢中原表示,未来中长期增长速度是趋势性的放缓。经济下滑的拐点很可能是在"十三五"的开局。他认为,中国经济增速不成问题,难就难在结构是否优化。  相似文献   

13.
"稳增长"不仅是今年全年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而且是当前经济工作的紧迫任务。稳增长,是为了遏制经济继续下滑,为了让经济尽快走出疲软状态,让社会各方面不对经济前景失去信心。需要理解和把握的是",稳增长"不等于"保增长"。"稳增长"的前提是"稳",在"稳"的基础上再考虑"快"。也就是说,"稳增长"并不需要过多考虑速度问题。即便强调速度,也是为了不让经济增长跌"破"经济发展以及公众心理可承受的  相似文献   

14.
现有关于腐败如何影响环境污染的研究多数忽略了非正规经济的作用,而非正规经济的存在将会影响到腐败与环境污染之间的关系。为此,本文首先从理论上研究了腐败和非正规经济对环境污染的影响。研究显示,腐败通过提高非正规经济规模增加了环境污染;同时,腐败通过减少正规经济规模降低了环境污染。基于1998-2016年中国省级层面的面板数据,本文利用系统GMM方法考察了腐败和非正规经济活动对中国环境质量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腐败通过扩大非正规经济规模对中国环境污染的间接影响显著为正,腐败总体上改善了中国的环境质量,说明腐败对中国环境污染的直接效应占主导。非正规经济规模对中国环境污染的影响显著为正,腐败程度越高,非正规经济对中国环境质量的负面影响也越大。  相似文献   

15.
重庆直辖十多年来,社会经济和教育事业得到了飞速的发展,但重庆作为一个典型的"大城市+大农村"二元经济结构非常明显的地区,教育的发展在农村和城市之间发展也非常不均衡。本文按经济发展水平将重庆市划分为三个区域,分析三个地区的教育投资状况,并借助菲德模型和回归分析方法测算出各个地区教育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从而得出在目前的教育和经济发展水平下,教育投资侧重于哪个地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6.
詹新宇  刘文彬 《管理世界》2020,(3):23-38,75
本文将实际经济增长分解为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和主要受市场因素影响但同时也受到政府间接干预的"计划外增长"两项,通过多层级政府框架的一般均衡模型模拟分析发现,财政分权在实际经济增长、经济增长目标和计划外增长方面的效应并不同步,而且还呈现地区差异性。在此基础上,系统搜集中国省、市两级政府2000~2016年政府工作报告里的GDP计划增长目标并进行系统GMM估计。实证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财政分权对省、市实际经济增长的影响皆显著为正,但对其两个分解指标存在非对称性影响:从全国范围来看,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主要体现为对经济增长目标的拉动作用,而对计划外增长影响较弱且不甚显著;分地区回归发现,东部地区财政分权对实际经济增长的正向影响更多地体现为对计划外经济增长的驱动,而西部地区则主要是通过影响由政府直接调控的经济增长目标来实现的。机制分析显示,财政分权通过不同程度地推动基建投资、房地产投资以及工业化进程,促进了经济增长目标的实现,进而推动实际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八九十年代以来,全球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型,服务业产值在整个国民产出中的比重和服务业就业人数在整个就业中的比重逐步提升。因此,大力发展服务业、提高服务业开放度,尤其是发展生产者服务行业,是提升我国制造业竞争力、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关键,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阚枫 《决策探索》2014,(1):76-76
中国官方日前发布文件,严禁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丧事活动中大操大办、铺张浪费,严禁借机收敛钱财。继严打"年节腐败"、狠刹"食住行游"等三公腐败之后,中央在2013年年底又将精细化反腐"重拳"对准更为隐蔽的殡葬领域。  相似文献   

19.
《领导科学》2012,(28):64
崇拜"政治强人"是中国鲜明的政治文化,浓厚的人治背景又特别容易滋生"政治强人"。在中国目前的转型期,存在一个"强人政治"的悖论,一方面需要"政治强人"大力推进改革,实现政治、经济和社会的现代化;另一方面,由于这些"政治强人"的强势而超越了政治、社会、法律和道德的约束,导致"政治强人"政治的背叛、经济的腐败、道德的沦丧和社会的灾难。"强人政治"是当代中国改革大变局中出现的典型现象,通常表现为拥有绝对权力与权威的领导者以强制的手段制定决策与执行政策,通过强制性权力改变人们的行为模式,以达到实现改革意图的目标。  相似文献   

20.
路晓伟  蒋馥 《管理科学》2003,16(1):72-76
在社会经济发动机模型(SEEM)的基础上,提出了经济主体对于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剩余的效用函数;根据SEEM特性曲线和由效用函数得到的无差异曲线,提出了用于决策的无差异曲线法和拉格朗日乘数法,并据此得到了最优的经济增长速度和经济剩余组合决策;然后分析了不同效用函数和两种剩余模式对决策的影响;最后通过一个应用实例说明了均衡决策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