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福建船政学堂的历史地位及其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辨析中国近代高等教育产生的历史,提出福建船政学堂为近代最早的高等教育机构的观点,论述福建船政学堂在办学体制及模式、推动社会近代化发展和促进中西文化交流等方面的历史地位和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2.
福建船政学堂历史地位新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66年清廷在福州马尾创办船政学堂,创造了中国近代教育史上的许多奇迹。她是中国近代第一所与国际接轨的、首创留学生教育制度的、产学一体多元结合的高等院校,是中国近代科技和海军的摇篮,是近代中西方文化交流的一面旗帜,是近代西方先进教育模式中国化的典范。  相似文献   

3.
为了抵制英国、丹麦、美国等列强对我国电信主权的侵略,维护国家利益,福建巡抚丁日昌在福州马尾开办了福建船政电报学堂。在1876年4月至1877年12月一年多的时间里,共培养了140多名电报人才。该校培养的电信人才,不仅在福建、天津、台湾等地的电报事业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且还参与了天津、南京、上海、台湾等地电报学堂的创建工作,并培养了一批后继电信人才,为我国的电信事业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4.
福建船政学堂作为我国近代职业技术学校的典范和代表,所取得的成就离不开师资队伍的合理组建与成功管理。学堂采用外籍教师与本土教师兼容教学模式,其合同制、高薪聘请、包教包会、择优委任等聘用及管理方式,不仅实现了外籍人才的引进,也为本国教师的提升创造了条件。当今应用技术型高校师资队伍建设可在高层次技术人才引进及管理、薪酬分配及考核评价标准等方面取法福建船政学堂中教师群体建设经验。  相似文献   

5.
1906年由两广总督岑春煊创办于广州的广东法政学堂是清末新政时期广东地区创办最早的新式法政学堂,同时也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官办性质的法政学堂之一。学堂成立之际,夏同龢任学堂首任监督,他亲定章程、规范办学,初步形成了独特的办学风格,对广东乃至中国近代法政教育产生不可估量的历史影响。后因民国代清,广东法政学堂更名为广东公立法政专门学校,陈融担任首任校长。  相似文献   

6.
贡桑诺尔布自 1 898年继承喀喇沁王位到 1 91 2年调入北京任职其间 ,先后创办了赤峰地区最早的学堂——崇正文学堂、守正武学堂和毓正女学堂 ,开创了赤峰地区近代教育之先河。学生毕业后 ,他又多方联系 ,保送他们到内地或海外高等学府深造。从而造就了一大批有知识、有文化的蒙古族青年。在办学经费困难时 ,他又耗费心血 ,多方筹集 ,甚至变卖家产 ,鼎力办学。他为民族教育事业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赖晨 《中华魂》2014,(6):22-23
正马尾是中国著名侨乡、中国近代海军基地、中国近代航空事业的发源地、中法海战的古战场。孙中山曾经三次光临马尾,并在其《建国方略》中提到马尾。那么,孙中山和马尾之间到底有着怎样的交集呢?想到马尾求学孙中山诞生于1866年,这一年左宗棠开始在马尾筹办船政学堂。船政学堂从一开始就从广州、  相似文献   

8.
本文从办学经过、办学措施、师资培养、教育研讨与推动、经费筹措等方面深入考察了清末赵尔丰川边兴学的具体情况。清末经边者在前后不到五年的时间内,在边民视进学堂为当差、师资匮乏、经费紧张等诸般困难情况下,开办有200多所学堂,不仅开启了川边藏区近代新式教育的先河,也为后世留下诸多思考。  相似文献   

9.
创办安徽省第一所近代学校——桐城学堂,是吴汝纶实施近代教育的唯一一次实践,比较全面地体现了吴汝纶的教育思想。《办学公文稿》则凝聚了吴汝纶在中国处于危亡之际为救亡图存而改革教育的诸多思考,是研究考察吴汝纶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的重要文献资料。  相似文献   

10.
清朝政府在引入电报时,曾创建了一系列电报学堂,其中以福州电报学堂为滥觞。该学堂在近代中国的教育转型中所具有的示范意义不容忽视。从办学动机看,福州电报学堂是清朝疆臣“权自我操”理念之产物,透视出的是近代国人的强烈主权意识。从教学运行看,该学堂属临时性质,无论是教学内容抑或教学手段,皆具有较强的近代性,与中国传统教育大有区别。从教学效果看,该学堂培养出的中国首批电报技术人员,为日后中国电报建设尤其是台湾地区的电报建设发挥了重大作用,从而成为近代中国成功移植西式近代工程技术学校的先驱之一。  相似文献   

11.
中国矿业大学的前身是由英国福公司于1909年创办的焦作路矿学堂。学校创办以来,已走过了百年的办学历程,一代又一代矿大人肩负“开发矿业,建设祖国,开采光明,造福人类”的使命,创造了辉煌业绩。百年矿大的历史,是矿大人为中国工矿事业的发展不懈奋斗的历史。  相似文献   

12.
广西具有近现代意义的职业教育始于清朝末年。这一时期出现的中等实业学堂,其办学方式、办学目标和学校专业设置等方面都已经具有现代职业教育的特征。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实业学堂、专业设置紧贴实际需要、学员毕业后派往农村推广农业技术等方面,对现阶段发展广西职业教育具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3.
焦作路矿学堂创办背景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清末的矿山开采中,外资厂矿由于技术先进、资金雄厚,控制着中国绝大部分矿冶的生产和销售。民族厂矿则因技术落后、人才匮乏,致使许多矿山经营亏损,甚或停产倒闭。面对如此困局,有识人士纷纷要求兴办矿冶学堂,培养矿冶人才。焦作路矿学堂就在这样的历史大背景下承担起了"办教育传承文明,引新学泽被华夏"的伟大历史使命,其办学宗旨和使命感一直传承至今,为中国和河南的近现代高等教育树立了光辉的典范。  相似文献   

14.
近代法学教育肇始于清朝末年,为满足改良政治、立宪修宪的需要,经过政府的推动和社会的响应,清末法学教育开办之初便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天津北洋法政学堂作为第一批政府办学,为近代的法学教育做出了突出的贡献。  相似文献   

15.
1902年,袁世凯创办的北洋军医学堂,开辟了近代中国军事医学医务教育的道路.1906年,陆军部接管,更名为陆军军医学堂.从北洋军医学堂到陆军军医学堂的发展沿革,反映了近代中国军事医学医务教育的缓慢探索过程.  相似文献   

16.
晚清学部成立后直至辛亥鼎革,中央政府一直坚持尊西趋新的办学趋向,但其内部在应否设立及怎样兴办保存国粹学堂问题上,一直存在分歧,具体的"存古"思路甚纷纭。过去对此研究不足。晚清学部对保存国粹学堂的态度经历了由驳斥改办到积极推广再到规范划一并限制发展的演变过程。存古学堂是在诸多保存国粹办学方案中被中央政府确立为"新教育"体系内的主要"存古"形式。梳理和重建相关史实可以增进对清季中央政府办理"新教育"的全面理解,为考察各地存古学堂兴办情况立下基础;探究中央政府内部诸多保存国粹言说的异同,注重思想观念之所出,尽量将其落实到具体的人和特定的场合,或可增进对当时"多歧互渗"的时代风貌及相关人物的认识。  相似文献   

17.
铭贤学校作为山西近代教育的先驱之一,受到中国乐教传统和西方乐教思想的双重影响,重视"乐教"等美育形式,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形成了以《铭贤歌集》为代表的铭贤学堂乐歌。这些学堂乐歌在铭贤学子接受美育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引导铭贤学子在自然审美中学会仰观俯察、生爱向善;在社会审美中学会爱国乐群、尚德励志;在艺术美中传承翰墨,最终达到陶冶性情、完善人格的美育目的。铭贤学堂乐歌的审美意蕴及其美育价值在今天仍然具有积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8.
通过认真梳理和考察我们可以发现,除了洋务工业技术学堂,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学堂和外国语学堂中也广泛开展了近代工业科技教育,工业科技教育在各类洋务学堂中呈弥散性分布状态。这种弥散性使洋务教育在中国社会的工业生产、教育乃至思想、政治等方面的现代化转型中发挥了独特作用,对我们重新认识洋务运动相关问题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9.
在甲午战争中中国遭遇惨败,有识之士纷纷认识到“习兵战不如习商战”,乃至“商战”不如“学战”,从而使洋务教育偏重学习“西文”和军事技术等“西艺”的思想和做法有了调整,兴办服务于民族工商业的实业教育渐成风气。在这样的背景下,1896年“俾育人才而济实用”的江南储材学堂应运而生,开两江治下实业教育之先河。在维新运动中该校更名为江南高等学堂,在戊戌变法失败后又嬗变为江南格致学堂,在清末“新政”中于1904年改办成江南实业学堂,又于1905年升格为江南高等实业学堂,成为江苏和安徽等地实业教育的最高学府。民国以后,江南高等实业学堂以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和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两脉延续和发展。国民政府定都南京后,随着大学区制的实施,南京工业专门学校和江苏省立第一农业学校并入国立第四中山大学。江南高等实业学堂的办学史是中国教育近代化转型的缩影。  相似文献   

20.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清政府创办了山海关北洋铁路官学堂、南洋公学、邮传部铁路管理传习所等一批铁路学堂,为近代中国铁路事业培养了不少建设人才,有力地促进了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虽在办学过程中面临缺乏统一管理、师资短缺、经费紧绌、生源不足、战争动乱等困境,办学条件艰苦,但培养出的铁路建设人才仍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近代中国铁路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从而为近代中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