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天价     
我总怀疑那一万元一瓶的酒、几千元一条的烟,究竟会有多少人去消费。不料得到的消息,愈是“天价”,卖得愈火。国有的烟酒行业为什么对“天价”烟酒情有独钟,竞相生产?原因无他,因为他们也在吃公家。从公家钱库里套出钱来,化为利润,再交还部分作为税收——钱也赚了.业绩也有了,何乐不为!  相似文献   

2.
汪玉凯 《决策探索》2010,(14):20-21
部分领导干部“以权谋房”,成为腐败的新形式 经过多年的改革和探索,我国的住房制度改革取得了重大突破。住房的市场化、社会化格局基本形成。但在这个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官员严重的“以权谋房”的腐败现象。其突出表现是,各地建造“官员别墅”成风,官员利用权力,通过工作调动、职务晋升等各种手段,多占、低价套购或者超标准侵占国家公共资源的问题非常突出,在社会上产生了恶劣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杨海坤 《决策》2005,(7):31-31
官员必须以理服人,以理服人是尊重“以人为本”理念的执政方式,也是公共权力实现“以人为本”宗旨的不二法门。  相似文献   

4.
皇帝后妃,官员的妻子,既可以是丈夫的贤内助,也可以是干政乱国的“女祸”。身处权力圈中的女人,怎样影响了皇帝和官员的命运?  相似文献   

5.
吴钩 《领导文萃》2008,(24):88-92
“权力值”是我杜撰出来表示官员权力之大小的一个词。我们知道,权力关系就是一种等级关系,权力体系就是一个等级结构,权力自然有大小之分;但权力无形,既不能用尺子量,又不能用秤杆称,一个官员掌握多大的权力值,很难衡量。  相似文献   

6.
蒙古是马上得天下的民族,所以元朝官员大多是武将出身。元朝时,马往往是一个将领权力、身份、地位的象征,下级对上司最好的赞美,就是拍拍他的马夸他的马好。渐渐地.人们就把对上司的奉承称为“拍马”。尽管夸赞的话不一样,但拍马的动作是一样的.这就是“拍马屁”的由来。后蒙古入主中原,建立了元帝国.建起了元大都.他们的文化也就逐渐渗透到汉文化中,“拍马屁”一词也就流传开来。“拍马”奉承在古今的秘书圈中相当流行,究其主因,实为某些上司喜爱所致。  相似文献   

7.
在皇权时代做官很威风也很窝囊。做官威风,是因为那时的官员手中权力不受民意“干扰”,可以和尚打伞,无法无天;做官窝囊,则是由于因为专制权力系统极端封闭,一个人干实事、得到老百姓拥护,未必能在“体制内”得到好的评价,反而可能遭遇更多的非议。  相似文献   

8.
正官僚场域中的权力能够通过运作使一些官员处于情境正位,使另一些官员处于情境偏位,进而形成权力分布的偏正结构。在官僚场域中,对于权力如何通过隐蔽的运作掩盖支配与被支配的事实并使自身权力正当化这一现象,几乎所有官员都默契地谙熟于心却不宣于口,他们不仅知晓如何通过权力运作使自身处于偏正结构中的情境正位或  相似文献   

9.
中央及各属地的纪检、安监、国资委等部门数月前发出措词严厉的紧急通知,要求公职人员在规定期限内撤出入股煤矿的投资,逾期不撤将严肃处理。频繁发生的矿难,愈演愈烈的官煤勾结,明目张胆的贪赃枉法,迫使中央政府采取断然措施。这回看来要动真格的了,阳光有望照射到灰色地带。若此举仍不奏效,必将有更大的整治风暴来临。其实早该如此。煤矿属地的官员投资入股煤矿既非个例,也非秘密。调查发现,官员入股煤矿多为“干股”,也有“湿股”。所谓“干股”,即并不出资,而是以官员自己的权力和影响给煤矿带来有形或无形的效益,由煤老板暗中或明面给…  相似文献   

10.
一家微博运营商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许多官员和政府机构开了微博以后,并不在意自己的活跃程度,他们甚至关闭了微博的评论功能,“不让网友说话”,但这些官员们也有自己很在意的东西——“粉丝”数量的多少,是他们衡量自己的微博“最为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童大焕 《领导文萃》2009,(13):22-26
作为作家的影响力要大于且持久于作为一个官员.一个官员直接办事的权力要大于作家。对于这两种权力,许多人都会采取“同时拥有”的方式,突出自己“在官员中是作家。在作家中是官员”的双重身份,从而在两边都左右逢源,同时占据更加鹤立鸡群的优势地位。龙应台先生没有这样做。  相似文献   

12.
这些年,行政问责制不断推进,有些官员因过失而被问责。“一棒子打死”这些官员,既不符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也不符合干部问责、任用的本义。在公开、透明、公正的前提下,让昔日被问责官员重新走上合适的新岗位,也是一种进步。  相似文献   

13.
唐亚林 《决策探索》2011,(21):20-21
认清公共权力的性质,斩断公共权力与利益的结合与输送之路,压缩因官位越高自由裁量扭就越大而引发的腐败空间,是降低、控制官员“权力瘾”的有效良方。  相似文献   

14.
所谓灰色权力是指领导干部借助公权力的影响力,自己或者通过子女、配偶、亲戚、朋友等在市场中或暗地里经过权力运作,获取、倒卖稀缺资源,进行不平等交易,获得巨额利益的权力行为.灰色权力及其所带来的灰色利益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中的一种特殊产物,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巨大危害,从根本上阻碍了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加剧了分配不公,激化了干群矛盾.客观地说,造成灰色权力产生和扩张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有现行体制、机制安排的问题,有监督、制约不力的问题,也有规章制度不完善的问题,但其中最重要的是领导干部的思想观念问题,他们头脑中普遍存在的“官本位”思想直接导致了灰色权力观的产生和公权私用行为的发生,从而致使各种腐败行为屡禁不止,各色腐败官员“前腐后继”.因此,找到“官本位”思想这个灰色权力产生的思想根源,有助于我们从源头上防止灰色权力的产生和蔓延,对有效防止腐败的发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长远的历史意义. 一、“官本位”思想的本质 中国是一个具有两千年封建传统的国家,受传统观念和政治文化的影响,“官本位”思想在人们的头脑中根深蒂固,人们普遍认为官员是社会中最重要的角色,因为有了官就有了权力,有了权力就可以按照自己意愿和需要去支配一切.从权力运行的角度看,官本位思想的本质就是权本位,其主要包括以下四点内涵:一是公共权力的运行以“官”的利益和意志为最根本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二是严格的上下层级制度,下级的权力来源于上级,下级必须对上级绝对服从;三是官越大权力越大,可掌控的利益也越大;四是官员的权力是至高无上的,是不受监督和约束的.在这种错误思想观念的诱导下,本应用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权力常常变成了官员炫耀的资本和谋取私利的工具,公权从本质上变成了一种私权,进而给百姓带来伤害,给国家带来损失.  相似文献   

15.
中央纪委宣布南京市委书记杨卫泽接受组织调查后,媒体统计发现,十八大以来,已有6名省会城市党委“一把手”落马。同期落马的省部级以上官员中,省会城市“一把手”是较为特殊的群体:他们都顶着“市委书记”的头衔,但手中权力又超过一般城市的“一把手”;他们并非中央部委、省委大院的掌门人、决策者,却影响着政策最直接的执行效果;因为省会城市都是重点城市、地区中心,与同级别其他干部相比,他们的落马给社会带来的震撼往往更大。  相似文献   

16.
杨凤春 《决策》2005,(4):55-55
古今中外,如何管理官员都是社会生活中最考验人类智慧和技巧的难题。不同的制度,管理官员的方法完全不同。在还不能做到官民一体、官员与公众之间多少还有着那么一些界限的条件下,官员一旦为官,尽管相当程度上可谓进入了“自由王国”,但对他们也不能一点外部限制也没有,总得采取些办法,有些制约,以便在官员中分个优劣高下,  相似文献   

17.
唐太宗一方面希望与大臣共治天下,一方面又对他们不放心。他是怎么从“钓鱼执法”到解开心结、下放权力的呢?下放权力还是“钓鱼执法”?  相似文献   

18.
张森林 《决策探索》2009,(15):12-12
陕西榆林横山县强令两位老师停课,让他们回家阻止亲属向上级反映当地煤矿私挖滥采问题,阻止不了就不能回来上班。经调查发现,横山有多名政府官员和公职人员暗中参股煤矿经营,被省政府明令关闭的煤矿仍在非法开采。县委书码苏志中在接受采访中对记者说:“你们中央台的记者管得也太多了吧?你问的事我一概不知道。”  相似文献   

19.
"官托"是在官员选拔中,在看不见的权力阴影下,将公权力领导和职位渴求者紧密相连的"牵头人",他们身在公务体系之外,不具有公权职位,却在官员晋升过程中具有巨大的影响力和运作力。在现实中,这些"官托"不仅影响了官员选拔的进程和最终结果,也形成了腐败的新体系流程,加剧了民众对政务部门的负面评价,削弱了民众对新晋官员的认同感。  相似文献   

20.
历史与现实告诉我们,权力行使的健康与否,直接影响权力生态的好环,直接影响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记得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法西斯独裁者希特勒,在他的《我的奋斗》一书中,大肆渲染可怕的“自下而上空间论”和“各族优越论”,煽动德国人民对犹太人、对民主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刻骨仇恨。发动大战后,他指挥德国纳粹分子走上屠杀无辜穷兵黩武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