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设立证券投资者保护基金,参照了国际通行的做法,顺应了证券市场发展的需要,其核心目的是为了维护证券投资者的信心,进一步加强对证券投资者的保护,这体现了《证券法》与时俱进的特征,也体现了《证券法》的社会本位特征。 相似文献
3.
4.
在国内基金业治理水平低下的背景下,研究基金投资者的“用脚投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重点考察在牛市与熊市状态下,机构与个人投资者如何根据基金及其家族特征进行“用脚投票”.构建非平衡面板模型,以基金资金净流入度量投资者用脚投票,研究结果如下:第一,基金投资者“用脚投票”与股市周期、投资者类型密切相关.牛市期间资金流量显著受基金业绩、基金资产以及其家族规模等因素的影响,而熊市期间资金流量对上述因素敏感性下降,或运动方向相反.第二,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用脚投票方式不一样.第三,基金资金-业绩流量关系与股市周期、投资者类型以及业绩度量方式密切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牛市阶段基金业绩、家族规模等因素比熊市阶段能较好地预测未来收益,投资者在牛市比熊市理性,机构比个人投资者理性.本文据此提出了完善基金投资者“用脚投票”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Cyrus Sanati 《经理人》2010,(10):30-30
一项来自英国非主流投资研究机构Preqin的调查显示,尽管许多投资者纷纷从对冲基金中撤资,机构投资者仍计划向其中投入更多的资金。 相似文献
6.
7.
8.
投资者保护基金一方面可以通过补偿客户资产.化解证券公司破产风险、另一方面可以通过对成员公司财务信息进行持续监控,及早防范和控制证券公司破产风险,具有增强投资者信心、保障市场长期投资资金供给的积极作用.因而受到各国监管当局的重视。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回顾了投资者情绪假说的理论和检验方法,论证了事前将投资者划分为理性投资者与非理性投资者或个人投资者与机构投资者这种分类的不合理性,从动态的角度描述一般投资者的理性与非理性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形成对市场投资者情绪的动态描述。 相似文献
11.
震荡市场、机构投资者与市场稳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对震荡市场下,我国证券投资基金的市场稳定作用进行了分析。从超额收益率、超额换手率两个模型出发,发现基金所起到的稳定性作用不同:第一,虽然基金的交易行为降低了市场当日的震荡,但是从长期趋势看,加剧了市场萧条期的持续下跌与繁荣期的不断攀升,强化了市场的动量效应。另一方面,繁荣期市场的异常放量并不来自基金,而是由个人投资者高涨的投资热情所致。第二,本文首次将基金的交易行为纳入市场周期的分析框架,分离出股市周期与宏观经济、政策的背离期,发现在个人投资者存在反应滞后的情况下,基金首先予以了信息识别并做出交易反馈。 相似文献
12.
投资者情绪对股票价格的影响反映了资本市场上非理性因素对资产定价的作用程度。本文采用证券投资基金的损失率来构建投资者情绪指数,并以此研究了其对中国AH股交叉上市公司股票价格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控制Fama-French三因素以及宏观经济变量的情况下,投资者情绪对同期的A股市场和H股市场都具有显著影响,即情绪高涨时,股票价格上涨,反之亦然;此外,投资者情绪对A股市场未来12月的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转预测,对H股市场未来6月的收益率具有显著的反转预测,说明中国大陆股票市场受投资者情绪影响的持续时间更长,反映了两个市场间非理性程度的差异和市场效率差异。本文的研究丰富了现有文献,为A股市场交易和监管制度的完善提供了理论和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3.
随着数字经济的蓬勃发展,第三方数字化平台在基金营销活动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这一数字化变革是否增益基民仍有待检验。本文手工收集整理基金代销机构数据,从基金管理人角度分析数字化平台营销对投资者利益的影响。研究发现:(1)借助数字化平台的营销活动会显著降低以基金内部收益率为量化指标的投资者利益。以基金选择代表性数字化代销机构作为准自然实验缓解内生性偏误后,结果依然稳健;(2)微观机制分析表明,相较于传统营销,数字化平台营销可显著扩大与薪酬高度挂钩的基金规模,且这类营销资源的投入也会对投研活动造成挤出效应,导致管理积极性下降,影响投资者利益;(3)从异质性影响看,数字化平台营销对非凸显基金具有监督作用,可提升这类基金的管理积极性以及投资者利益。本文为理解数字经济变革的影响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公募基金市场推动以“投资者利益”为核心的改革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据调查,2013年投资理财的幸福指数要高于2012年:不仅不少权益类产品获得较高收益,一大批包括信托产品、银行理财等在内的产品收益率也处于历史高位,甚至一批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产品也获得不俗业绩。而且,2013年涌现出三大理财亮点:互联网金融产品红红火火,基金子公司产品逐步成为理财市场的一环,人人贷(P2P)产品也逐步深入人心。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随着机构投资者积极参与公司经营运作,介入公司治理,使其对公司治理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从机构投资者类型毫机构投资者参与公司治理的途径、机构投资者对公司绩效的影响以及对资本市场的影响方面,综合了国外学者关于机构投资者在公司治理方面的研究,旨在为我国机构投资者的理论与实务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本文发现预期市场波动和投资者情绪有助于解释基金动态流动性偏好,可能被基金经理作为动态流动性管理的混合信号指标。使用2006-2018年中国市场的共同基金样本实证检验发现,在未来市场不确定性升高时,噪声交易者风险能够显著影响共同基金的赎回压力,具体表现为,在市场波动时期,前期积极的投资者情绪将进一步加重基金的资金外流。基于此,基金经理可能根据预期市场波动和本期投资者情绪这两个信号指标来动态调整流动性偏好。实证检验显示,共同基金的流动性偏好与市场预期波动及当期投资者情绪正相关,共同基金采取以预期市场波动和投资者情绪为混合信号的动态流动性偏好有助于改善基金业绩。 相似文献
17.
正西方发达国家的证券市场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发展历史,虽然在绝大多数时候,证券市场都在发挥推动经济繁荣的积极作用,但少部分情况下也会对市场正常秩序产生负面影响。为了保护投资者利益,使市场秩序长期处于稳定状态,西方发达国家不断进行投资者保护制度建设的实践活动,并最终于上世纪70年代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制度体系。一、发达国家投资者保护制度的兴起19世纪50年代,内幕交易、操纵股价、虚假信息等一系列问题在 相似文献
18.
资产流动性、投资者情绪与中国封闭式基金之谜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国内一些学者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进行过有意义的探索。本文通过严谨的实证分析 ,重新检讨了先前研究的有关结论 ,发现许多与之相悖的结果。整体而言 ,资产流动性假说对中国封闭式基金折价之谜有较强的解释力 ,基金绩效及机构投资者持有基金份额比例与折价呈显著正相关 ,与假说预期相反 ,与当前中国证券市场的制度背景是相关联的 ,长期投资的理念很难在市场得到认同 ,市场的流动性状况更为投资者所关注。引入残差波动率 ,发现与折价显著正相关 ,基金投资组合的随机变动可能被投资者认同为一种风险。先前文献关于传统的、注重基本面的理论无法解释我国基金折价之谜的结论可能归因于计量方法的偏差。另外 ,本文在对“投资者情绪”假说的考量中 ,发现折价与规模投资组合收益的关系表现得并不稳定 ,而且在2001~2002年时段 ,折价与规模投资组合收益的关系模式并不明显 ,故中国市场中大市值股票上升 ,折价收窄;小市值股票上升 ,折价加大。此结论的强健性存在问题 ,规模投资组合的收益并不是一个很好的投资者情绪的度量指标 相似文献
19.
20.
中国境内上市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栏目实证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首先指出我国境内上市公司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正处于起步阶段;其次界定了投资者关系和投资者关系管理的定义,设计了一个初步的投资者关系管理模型;最后在对 400 家境内上市公司网站中设有投资者关系栏目的样本进行评价的基础上,客观地论证了我国境内上市公司网站投资者关系栏目的现状及存在问题,给出一个相对完整的投资者关系栏目.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