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衡量一项重大改革是否成功,关键是看改革能否得到民众的支持。重庆户籍改革力求在不损及转户居民利益的前提下,增加转户居民的社会福利。同时,通过建立土地处置等配套机制,显化土地资产价值,增加农村居民的财产性收入,最终实现农村居民带着尊严和财富进城,最大限度地维护了农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2.
新农村实践     
《领导决策信息》2011,(35):22-22
6月29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发出《关于进一步做好户籍制度改革中转户居民合法权益维护工作的通知》,并同步印发《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转户居民农村待遇保留内容一览表》,明确转户居民合法权益包括转户居民进城后的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险、转户后农村合法权益保留等。  相似文献   

3.
邓俐 《决策》2010,(12):50-50,52
引起全国轰动的重庆户籍改革,目标是在10年内让1000万农民转户进城,作为全国统筹城乡改革试验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权益、福利、土地……这尤如“九连环”式复杂难题该何去何从?  相似文献   

4.
《领导决策信息》2010,(31):20-21
7月2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发布了《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意见》,与之配套的《农村土地退出与利用办法(试行)》、《社会保障实施办法(试行)》、《农村居民转户实施办法(试行)》3个文件也于同期颁布。“1+3”方案将是重庆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一次重大的改革突破和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5.
只有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农民转户进城的最大阻力依然是土地问题.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现行城乡土地制度的二元模式成为横亘在城乡统筹发展和重庆户籍制度改革进程中的障碍.作为农村最主要的财产--土地,其产权主体模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保留"三件衣裳",实行有偿退地等"新政"是对我国现行土地制度的一次创新和突破.农户不愿放弃土地的最大担心是社会保障和土地退出机制的不完善.加快立法,明晰农村土地产权界限,完善农村土地的市场化配置机制,显化农村土地资产价值,完善城乡统筹的社会保障体系,是农村土地制度改革的未来走向.  相似文献   

6.
王瑜 《经营管理者》2013,(29):94-94
影响农村居民消费的最主要因素是居民的纯收入。另外,农村居民的支出状况以及消费习惯等也对其消费有一定的影响。本文拟从增加农村居民收入、降低消费成本、改变消费习惯三方面来探讨有效提升淄博市农村居民消费水平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7.
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具体表现在增加老年人收入、减轻农村居民的养老负担、制度保障农民养老、改变“储蓄养老”的农村养老现状等几个方面,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对拉动农村居民消费需求起到了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目前我国新型农村居民还有很多尚未满足的消费需求,所以新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惠及各类农村主体在养老制度保障下,将在带动我国的国内消费方面能起到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杨帆 《领导广角》2000,(9):53-53
改革成本不能再向居民转嫁,应该首先由国家财政承担下来,然后由全社会各个利益集团按照其在改革中获得的利益来承担。  相似文献   

9.
《领导决策信息》2010,(29):23-23
重庆提出10年内让千万农村人口将转为市民。7月12日,重庆市政府第75次常务会,审议并原则通过了《重庆市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意见》及《重庆市户籍制度改革配套方案》。重庆将尝试通过建立转户居民宅基地、承包地和林地的弹性退出机制,以合理的过渡期保障农民合法权益——先给农民穿上城市户口捆绑的就业、住房、养老、医疗、教育“五件衣服”,暂不脱下农村户口捆绑的承包地、林地、宅基地“三件衣服”。缓冲时间大约为三年。  相似文献   

10.
按照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政策设计,总有一天,无论是居住在农村还是城镇,居民都可以自由地选择职业,农村居民可以进城镇企业当职工,城镇居民也可以到乡下务农  相似文献   

11.
《领导决策信息》2010,(35):26-26
重庆市发布的《关于统筹城乡户籍制度改革的意见》提出:至2020年,将该市户籍的1000万农民转户成为市民。第一阶段,2010年至2011年的两年内,将300万农民转为城市户籍,这其中包括在主城区工作五年以上、在县城工作三年以上的农民工,这两部分共计225.6万人。此外,还有在城区就读的农村籍大中专学生近70万人,以及已被征地但未转户等历史遗留的40余万人。第二个阶段,2012年至2020年,重庆将进一步放宽城镇入户条件,以达到2020年新增城镇居民700万人的目标。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门高度重视支持新农村建设工作,紧紧围绕“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义新农村建设总体要求,积极参与宏观调控,严把土地“闸门”,从土地规划管理、征地制度改革、保护耕地、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入手,重点抓好集体建设用地、农村居民建房、土地开发整理、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有效的政策引导和资源保障,切实履行了“保护资源、保障发展、维护权益、服务社会”的职责。  相似文献   

13.
庄妍 《决策与信息》2009,(10):117-118
现阶段,我国的房地产业发展势头猛进,房价持续上扬,已经超过一般居民的承载能力。这一现象的产生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国房地产市场上的供需关系出现异常。我们可以改善土地供给方式,增加土地有效供给、改革土地出让金制度、限制开发商垄断行为、鼓励经济适用房的开发和发挥税收财政的约束机制来着手改善这一现象。  相似文献   

14.
《决策探索》2010,(17):7-7
中央党校研究室副主任、经济学家周天勇在接受采访时强调,财政税收体制改革是一项艰难的改革,因为它关系到每个居民、各自阶层、党政及行政性事业机构等各方面的利益。理想的改革方案,在各个利益方面的博弈下,会妥协成什么样的实施方案,  相似文献   

15.
本文分析了农村居民电价政策核心利益相关者的利益诉求,建立了相关博弈模型。然后又分析了影响价格均衡的主要因素及其灵敏度,发现协调农村居民电价政策的利益关系存在很多的思路和方式。  相似文献   

16.
《领导决策信息》2010,(45):19-19
近日,成都正式出台《关于全域成都城乡统一户籍实现居民自由迁徙的意见》,将在2012年实现城乡统一户籍。居民凭合法固定住所证明进行户口登记,户口随居住地变动而变动.市外人员人户享受与本地居民同等的待遇。与目前很多地方“以土地换社保”以及重庆市此前出台的户籍改革3年过渡期相比,成都市此番改革更加彻底,农民将“带着土地”进城。用北青报评论所说的,他们将成为“全国第一批拥有自己土地的市民”。  相似文献   

17.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户籍制度,是差异化分配城乡利益最直接的标签,各地虽多有改革探索,但都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我国户籍变动中,从小城市到大中城市的人口迁徙,以及城乡结合部农民伴随城镇扩张而农转非,均已有成熟路径,无须更多改革创新。然而,跨越时空层面的农民工如何有序转户进城,却久攻未破,是当前我国社会最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本研究在分析总结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形成及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论证了以农民工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农民工户籍改革的推进模式和价值取向,分析了改革综合成本及分摊机制,评估了改革推进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我国城乡户籍制度,是差异化分配城乡利益最直接的标签,各地虽多有改革探索,但都没有迈出实质性步伐.在我国户籍变动中,从小城市到大中城市的人口迁徙,以及城乡结合部农民伴随城镇扩张而“农转非”,均已有成熟路径,无须更多改革创新.然而,跨越时空层面的农民工如何有序转户进城,却久攻未破,是当前我国社会最需要解决的重大难题,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本研究在分析总结我国城乡二元户籍制度形成及改革实践的基础上,论证了以农民工为核心的户籍制度改革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提出了农民工户籍改革的推进模式和价值取向,分析了改革综合成本及分摊机制,评估了改革推进中可能面临的风险及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9.
厉以宁教授曾经说过,中国的改革是两种模式.一种是危机导向,另一种是利益导向。过去30几年,改革虽然在总体上好像是利益导向,但是具体到每项改革实际上几乎都是危机导向。粮食不够吃了,于是就有了包产到户:中央财政没钱花了.于是就有了分税制;国有企业亏损严重,于是就有了“抓大放小”;城市建设资金不足,于是就有了土地财政,等等。但是,时至今日,继续依靠危机导向来推动改革.  相似文献   

20.
从近十几年的较长趋势来看,常州居民收入增长总体落后于经济增长,进而造成了居民消费对GDP的贡献率长期在低位徘徊、居民不同收入群体之间收入差距持续扩大化、居民消费的公平性原则难以体现等不利影响。推动常州居民收入与经济同步增长,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效扩大常州居民的消费需求;拓宽居民就业渠道,全面提高常州居民的劳动报酬;优化收入分配结构,着力缩小常州居民的收入差距;提升农村发展水平,大力增加常州农村居民的收入;推进居民可持续消费,建立健全公平消费的政策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