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黄慧南 《领导文萃》2011,(24):88-91
1975年3月21日,来自沈阳的12次特快列车停靠在北京站。黄维回到了阔别七年的北京,与他同车抵达的是第七批、也是最后一批特赦的293名战犯。  相似文献   

2.
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力,将来更是如此。到2025年,中国、美国和欧盟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他国家都将处于第二集团。大国在竞争中怎样取得成功?在出口方面,中国排名第一,德国第二,美国第三,日本第四。中国和德国是全球化的赢家。世界在未来还会导致这种格局。  相似文献   

3.
今年 5月 ,北京市科协副主席、中国科学院院士何祚庥赴德国考察 ,对磁浮列车产生深刻印象。何祚庥认为 ,一场交通运输上新的技术革命即将开始。何祚庥介绍说 ,磁浮列车由于取消了列车和钢轨间的直接接触所引起的磨擦力 ,因而大幅降低了能耗、磨损、振动和噪声 ,比轮轨列车更易实现高速运行 ,比飞机更为舒适、安全和风雪无阻。德国的磁浮列车 ,是完全成熟的技术 ,已满足实用化的要求。由于磁浮列车的脉冲冲击压较小、自重较轻 ,所以更便于高架运行 ,用于复杂地形更呈现出优越性。磁浮高速列车的运行和维修的成本约是轮轨高速列车的 1/4,每位…  相似文献   

4.
到2030年,世界第三经济强国德国人口将保持在平均每个女人出生1.3个孩子的水平,德国将成为一个老年国,有一半人口超过65周岁,欧洲其他国家也将步入老龄化时代。如今,德国老年人占人口比例的五分之一,人口出生率却呈负增长,老龄化却日趋加速。如今,德国人口为8200万,但30年内,德国人口将降至7000万,而适龄工作人口也将从现有的4000万减少到3000万。" 德国人口老龄化成为全世界最典型的例子。日本为世界第二经济强国,人口为1.25亿,专家预计到2005年,日本人口的出生率可能达到高峰,但日本政府对人口的预测却不乐观。他们认为,…  相似文献   

5.
陈树 《领导文萃》2008,(6):45-45
“中国经济正处于跨越德国的坦途中”。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中国GDP达到1660万亿元,同比增长11.5%,年内超过德国,成为全球第三大经济大国可能性极大。  相似文献   

6.
自20世纪90年代之后,德国成为了世界对外直接投资最多的国家之一。对外直接投资存量居世界第四位。随着经济的发展,为了降低成本以及扩大市场份额,更多的德国企业把目光转向了国外,并加大了对外投资的力度。本文主要从德国跨国投资的情况以及德国企业跨国投资的特点这两方面来对德国企业跨国投资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7.
默克尔传奇     
安格拉·默克尔很想改写德国的历史。在9月18日德国第16届联邦议院的选举中,以默克尔女士为党主席的在野党基督教民主联盟(简称基民盟)以微弱优势超过执政的社民党。这意味着,如果能实现组阁,默克尔将成为德国历史上第一位女总理。  相似文献   

8.
中国企业品牌战略的制胜之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离世界名牌零突破还有多远?问题的答案需借助一些数字说明:2003年100个世界名牌中,美国62个,日本、法国、德国、英国各有六七个;而中国一个都没有,是零。在过去几年里,中国国家经济总量已升至世界第6位,贸易总量第4位。但在几乎所有世界名牌的评比中,中国的进步却缓慢得惊人:到现在还未实现零  相似文献   

9.
何方知 《决策与信息》2011,(10):273-273
近几年,随着列车的提速,客货列车交会时,货车残渣飞溅击碎客车玻璃的事件时有发生。这对列车的行车安全构成了巨大的威胁。为此,有必要对此展开研究。本文首先通过安全理论分析找到货车残渣存在的机理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其次研究列车交会时,会产生空气压力波,同时列车会产生较大的横向和纵向振动,残渣在列车振动和空气压力波的共同作用下,若获得足够的能量,就会飞溅出来,对客车的行车安全造成影响。  相似文献   

10.
《经营管理者》2013,(11):96-97
瑞士信贷集团10月公布2013年全球财富报告。报告称,全球财富飞速增长,中国财富耀眼。在过去一年,美国、中国和德国是全球财富的三大增长来源,中国家庭的财富总值在世界上排第三;2016年中国将超越日本,成为第二富裕国。但事实上,我们真有那么富吗?  相似文献   

11.
矫阳 《科学咨询》2010,(1):11-11
我国靠自主创新兴建世界最先进的高铁取得了巨大的成功,2009年12月26日投入运营的武广高铁无疑是一个最好的诠释。 武广高铁采用世界上最先进的国产“和谐号”高速列车和牵引供电,列车控制等系统,时速350公里,从广州到武汉,运营里程1069公里,全程运行时间仅3小时。  相似文献   

12.
教育     
《领导文萃》2014,(10):136-137
第三大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国家 众所周知,各国教育机构都在飞往中国和印度以吸引当地年轻入前去就读。但很多人并不知道,中国如今已成为继美国和英国之后的第三大最受国际学生欢迎的国家。由美国国际教育学会收集的关于2012年国际学生流动性的数据显示,外籍学生到中国学习的数量高于到澳大利亚或德国的数量。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是经济发展的巨大推力,将来更是如此。到2025年,中国、美国和欧盟将成为世界经济的三大支柱,其他国家都将处于第二集团。大国在竞争中怎样取得成功?在出口方面,中国排名第一,德国第二,美国第三,日本第四。中国和德国是全球化的赢家。世界在未来还会导致这种格局。中国和德国的成功是不是大企业做的贡献?通过分析发现,在全球表现非常抢眼的,是  相似文献   

14.
在德国十大名牌产品中,奔驰汽车名列榜首;在世界十大名牌产品中,奔驰汽车排名第三;奔驰汽车甚至成了德国货的代名词:在把广告宣传作为最普遍、最重要促销手段的今天,奔驰汽车很少作广告。对此,奔驰公司的解释是:我们的质量就是最好的广告。  相似文献   

15.
贺海峰 《决策》2010,(7):32-34
过去30年是经济现代化,未来30年更多的是制度现代化。否则这列高速列车就不知道往哪个方向跑。  相似文献   

16.
世界汽车工业联合兼并的分析和启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3年来,世界汽车工业又掀起了第五次联合、兼并的高潮,其中以德国戴姆勒一奔驰公司与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制造公司的合并,组成戴姆勒-克莱斯勒股份公司最为典型。本文通过分析这次合并的缘由,探讨世界经济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这次合并高潮对我国汽车工业发展的影响和启示。  相似文献   

17.
<正> 按国民经济生产总值统计,德国是仅次于美、日的世界第三经济大国,在国际贸易方面则是仅次于美国的第二贸易大国。德国人口仅8130万,且资源贫乏,之所以能跻身世界经济强国之列,靠的是教育和科技,其中健全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发挥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双轨制的职教制度 德国实行12年全民义务教育。德国儿童从6岁开始上小学,一般为4年或6年(原东德部分为6年)。小学毕业后,学生开始定向分流。其作法是,根据学生学习成绩  相似文献   

18.
《领导决策信息》2014,(29):17-17
正7月9日,西门子股份公司总裁兼首席执行官凯飒跟随德国总理默克尔到访中国。据了解,德国目前正在推行"工业4.0"技术升级概念。所谓德国"工业4.0"战略,是指2013年由德国多领域专家组成的德国工业4.0工作组发布的《保障德国制造业的未来:关于实施"工业4.0"战略的建议》的专门报告。即,以全方位的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代表的新工业革命,这也是继机械化、电气化、信息化之后第四次工业革命。  相似文献   

19.
和静钧 《领导文萃》2010,(17):90-93
<正>德国总统霍斯特·克勒因被广泛批评为"替炮舰政策招魂"而负气下台,成为德国二战后65年来第一个辞职的总统,令人错愕。几乎在同一时间,日本首相鸠山由纪夫不堪被指责在美军冲绳基地搬迁问题上失信于民,也宣布辞职。  相似文献   

20.
新书推荐     
《领导文萃》2008,(20):154-155
《另一个国度》[德]扬一维尔纳·米勒著新星出版社2008年5月出版德国知识分子对两德统一作何反应?他们如何看待德国的民族身份及其国际新地位?本书是一部重要著作,它不仅考察了德国人变化中的民族观,讨论了它们同纳粹时代的关系。也清点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德国政治思想的广泛发展——同时批判地反思了德国作家、思想家长期以来的一些盲点。作者分析了君特·格拉斯、尤尔根·哈贝马斯和其他一些所谓“怀疑的一代人”的回应,并讨论了“宪法爱国主义”这个德国观念。也讨论了“1968年一代”的反民族主义,并且首次全面地分析了德国“新右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