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实施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它将使国民生产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增强我国的综合国力,使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富裕.实现我国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迎接经济全球化的挑战,我们必须立足本国,面向世界,对我国经济结构进行战略性调整,在产业、地区、城乡结构的调整方面起好步,同时进一步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加快科技进步和科技创新步伐.这样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便会有必要的动力、良好的开端和预期的收效.  相似文献   

2.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制度创新的思考王朝明在我国现代化的进程中,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无疑是一种带有全局性和战略性的抉择。而过去经济学家们对实现这种抉择的预见和分析,大多把眼光放在技术进步、资本积累、资源有效与综合利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相似文献   

3.
一、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所谓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即由粗放型经济增长向集约型经济增长的转变。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亦称外延型增长方式,它是一种依靠生产要不数量的扩张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亦称内涵型增长方式,是一种依靠生产要素效率的提高而实现的经济增长。这两种经济增长方式各有优缺点,也各有其适用范围:粗放型增长方式的优点是总量增长较快,产业结构转变快,其缺陷是投入大、消耗大、效益低,一般适用于经济总量较小,可利用资源丰富之时.纽约到增长方式的优点是经济增长款稳定持续,投资效益好,节省资源,其缺…  相似文献   

4.
为了实现我国今后十五年的奋斗目标,保证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必须实现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党的十五大又把它作为今后我国全部经济工作的关键加以重申.那么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众所周知,粗放型经济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安徽经济虽然快速发展,但没有改变以资源大量消耗为主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产业链短,层次较低,结构体系不完善,资源环境压力大.发展循环经济不仅可以有效促进产业结构合理化和生态化,而且能够实现产业结构高度化,是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的有效途径.产业结构理论表明,经济社会的全面、可持续发展有赖于产业结构的合理以及经济增长模式的科学、高效.安徽要大力发展循环经济,调整和改善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6.
本文主要探讨了粗放型增长方式与集约型增长方式的由来、涵意和发展;论述了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必要性和迫切性;提出和阐述了如何实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途径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7.
改革开放之初,中国选择了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从当时的情况来看,是具有必然性和合理性的。但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所面临的现实问题和经济增长所具有的条件已经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已经不可能继续支撑中国经济健康、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必须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虽然我们早已意识到和提出了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但至今没有实现。虽然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延续至今的经济政策无疑是延续和强化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原因。由此,对经济政策进行根本性和系统性的调整就成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和前提条件。经济政策系统只有具有明确的坚定的支持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限制和最终摒弃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的性质,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最终才能实现。  相似文献   

8.
实现可持续发展,不仅是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客观要求,而且也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条件和根本目的。江泽民总书记在“十五大”报告中指出:“我国是人口众多,资源相对不足的国家,在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强调要把控制人口、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放到重要位置,使人口增长与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相适应,使经济建设与资源、环境相协调,进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良性循环。把可持续发展作为一项重大战略,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史上是第一次。这一战略,在理论上和实践上都具有重大意义。一、可持续发展是全新的经济社会发…  相似文献   

9.
文章构建了反映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统计指标体系 ,并从产业结构和需求结构两个方面对山西经济增长方式进行了评价 ,得出山西经济增长尚属于粗放型增长方式的结论 ,最后提出了实现山西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20多年的实践给予我们一个深刻的启迪:使我国经济持续协调发展,必须实现由粗放型为主向集约型为主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而要使这一根本转变得以顺利实现,加强中央权威是根本保证。一、集中与分散相适应是实现转变的方法论原则所谓经济增长方式,就是决定经济增长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包括集约型和粗放型两种类型。粗放型偏重生产要素数量扩张,以劳动密集型行业或企业为主要依托,外延扩大再生产,来达到增加经济总量、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目的,而集约型则更注重依赖生产要素生产…  相似文献   

11.
本文在分析重庆经济增长粗放型特征的基础上,分析了粗放型经济增长对投资效率、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等方面的影响,进而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推动重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论粗放型与集约型两种经济增长方式王庸金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强调指出,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是实现我国跨世纪宏伟目标的两个关键之一。那么,究竟什么是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什么是集约型的经济增长...  相似文献   

13.
症因与对策:对当前我国产业结构问题的再思考李林杰赵卫东产业结构不合理是我国国民经济从“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转变的障碍。结构失衡与趋同是我国产业结构不合理的主要表现,因此不仅会直接造成巨大的资源浪费和效率损失,而且无法实现规模经济、提高宏观经济...  相似文献   

14.
一、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并不绝对排斥劳动密集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提出,实现“九五”计划和2010年的远景目标必须实行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对此,有人片面认为集约型就是只搞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不能搞劳动密集。其实,集约型并非绝对排斥劳动密集,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相容的。在中国实行由粗放型向集约型  相似文献   

15.
马芸 《理论界》2007,(4):54-55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涉及每个产业的发展问题,资源怎么配置,发展路线怎么选择,这实质上是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的问题。因此,大力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寻找可持续发展的新的经济发展路线,是关系到我国未来经济能否持续发展、产业有无竞争能力的战略问题。  相似文献   

16.
产业结构调整是影响生产率的一个重要因素,它所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增长,更为重要的是,这种增长方式是一种集约型增长。当前福建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实现经济增长“低投入、高产出,低消耗、少排放,能循环、可持续”过程中,关键要抓住产业结构调整这个“牛鼻子”,加快推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  相似文献   

17.
循环经济理论与我国产业结构调整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卫东  朱艳 《北方论丛》2007,(5):144-148
循环经济是基于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它是以保护资源和能源为目的生态经济。当前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由传统粗放型增长向集约型增长的的关键时期,循环经济理论对于我国经济发展,产业结构转型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人口与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是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人口数量与物质资料生产保持一定的比例关系是实现人口与物质资料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实现人口与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既要把人口控制在最大容量之内,又要加强对耕地资源的综合开发利用和保护,还要发展可持续农业。人口城市化与产业结构调整的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内容是要协调好产业结构与人口———劳动力资源分配结构,尤其是对进入城镇的大量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到城镇工商业,必须同产业结构调整优化相适应  相似文献   

19.
对我国经济增长转型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重大转移。经济增长一般指实际产量的增加。而现代经济增长是指18世纪后一些国家出现的实际人均产量或人均GNP的迅速和持续的增长,以及人们生活质量的明显提高。这也就是我们所追求的集约型经济增长,它建立在技术进步基础之上,要求劳动生产率增长高于人口增长率。为了实现增长方式的战略转变,首先应对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进行分析。一、经济增长的因素  现代经济增长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经济的和社会的现象,影响经济增长的因素很多。分析经济增长因素的意义在于:一是正确地判定促…  相似文献   

20.
王卉 《天府新论》1997,(2):24-27
为了实现“九五”和2010年的奋斗目标,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关键是实现经济体制从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和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前一个转变是基础,后一个转变为前一个转变创造条件和环境,二者是不能割裂开来的。本文仅就增长方式的转变,谈两个方面的认识。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客观依据1、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的转变是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粗放型增长方式主要是通过增加生产要素的数量如资本和劳动力,从而使生产规模扩大,生产总量增加;集约型增长方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