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扩大农村消费需求与农村流通体系的完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农村人口占多数的我国来说,农村消费需求对于拉动经济增长有着极大的潜力.从农民收入、消费环境两条主线出发,深入研究农村现代流通体系与农村消费需求之间的内在联系,研究表明:完善的农村流通体系有利于促进农民增收,优化消费环境;现有的农村流通体系存在诸多弊端,既影响了农民的增收,又对农村消费环境产生不利影响,从直接和间接两个方面抑制了农村消费需求;在扩大农村消费需求背景下,可以通过降低农村流通的成本、加强农村流通的专业化、提高农村流通体系的信息化、鼓励农产品流通保值和增值、促进农村流通体系的完善和集成、完善多元化的农村流通业态等六个方面来完善农村流通体系.这些措施的最终落实,既需要流通企业的积极参与,更需要政府的政策和资金支持.  相似文献   

2.
改革开放以来,在我国宏观经济体制转轨逐步完成、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显著提升的大背景下,青海城乡居民消费模式的转变升级过程与全国其他省(区)保持了基本一致的发展态势,先后经历了供给式消费、温饱型消费、小康型和富裕型消费的阶段。"十二五"时期,在城乡居民城镇化、人口老龄化、教育程度高级化、家庭结构小型化等趋势下,科技、文化、医疗、旅游、物流、休闲等行业将逐步成为新的消费热点。逐步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建立健全覆盖城乡的消费品流通体系、优化政府公共服务支出结构、完善城镇化的体制和机制、大力发展新兴消费方式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是促进青海城乡居民消费升级的发展保障。  相似文献   

3.
唐代消费需求与商品供给关系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唐一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商业繁荣,大大促进了消费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人口的消费需求与日俱增,促进了商品供给结构的优化和农业结构的调整,为商业发展提供了机遇.随着商品性消费比重越来越高,唐代居民生存性实物消费品的消费比重下降,享受资料在消费资料结构中的比例日趋扩大,并使商品性消费更呈现多样化、多变性的特点,进而促进了消费结构的变化、升级.伴随商品经济的繁荣,各阶层尤其是中上阶层的消费欲望被大大刺激起来,奢侈性消费成为这一时期消费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和趋势.  相似文献   

4.
消费是经济系统运行的核心目标,经济系统的生产、流通、分配环节综合地影响着消费的规模、结构与质量,消费指导着这三个环节的总量和结构,消费具有必然性、目的性、层次性与时代性。  相似文献   

5.
自主化的消费活动是确证人类本质力量的过程。然而,在消费符号化的社会中,消费目的异化为满足人类的虚假需求,商品的基本属性、流通的媒介、消费的理念都出现了符号化和抽象化的特征,消费主体被符号编码定位。消费符号化逐渐消解精神空间的独立性、造成社会空间的破碎化、威胁生态空间的平衡性和延续性。为了摆脱消费符号化的牵制,避免未来发展的被动性,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健康消费引擎,重建消费主体的独立地位,必须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消费者自由选择、自主消费的氛围,倡导科学消费、公平消费、绿色消费的理念和行为。  相似文献   

6.
南宋时期,江南城市的工商业形态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官营商业和民营商业,流通商业、批发商业和零售商业的互相结合,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城市商业和商品流通体系;手工业生产的主体由官营转向民营,在一定程度上也改变了城市产业结构与城乡经济关系;服务业开始从工商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相对独立的产业体系。这些都意味着江南城市已由单纯的商品消费地转变为集生产、流通、消费于一体的商品经济中心,从中可以进一步明了此期城市形态的变革。  相似文献   

7.
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农村金融体制改革、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农村公共品供给体制改革、农村人口全面发展、农民收入增长相互制约,相互促进。应拓宽制约农民消费的瓶颈,实现扩大农村居民消费需求与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良性循环。  相似文献   

8.
传媒叙事中的时尚消费文化解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时尚消费是近年来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在当前社会下,媒介在内容和形式方面都力图制造、满足受众的物质消费和精神消费的欲望,媒介叙事已被置入到了时尚消费生产流通的整个环节。目前,关于时尚消费的探究大多是以一种纯粹的大众文化的角度切入,而缺乏对时尚意识以及以符号为形式的传媒叙事方式的深入研究。传媒叙事是如何嵌入并作用于当代时尚消费的呢?可以从传媒叙事方式入手,以符号逻辑、图像文化、身体美学为外延,展开对传媒叙事中时尚消费的文化分析。  相似文献   

9.
商业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商品流通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品的价值要通过商品的交换来实现。没有流通,生产就会停滞;流通不畅,生产也难以扩大;流通工作搞好了,就能促进工农业的发展,活跃市场,改善人民生活。所以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把商品生产和商品流通结合在一起论述。毛主席也说:“发展生产,保障供给”。这就  相似文献   

10.
宋代市民文化消费主体是宋代社会构成的不同的社会成员,他们钟情于市民文化,是由于他们内在的规定性所决定的.市民文化的消费主体在市民文化消费方面不仅纳入商业运行的轨道,而且进入人们的文化价值认知思维领域,并以此规定市民文化消费主体的消费基础.市民文化消费主体的消费基础的构成涉及市民文化消费的物质基础、市民文化价值意识的定向性基础、市民文化价值解悟的心性基础.  相似文献   

11.
有唐一代,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商业繁荣,大大促进了消费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和消费水平有了很大提高.随着商品性消费比重越来越高,唐代居民生存性实物消费品的消费比重下降,享受资料在消费资料结构中的比例日趋扩大,并使商品性消费更呈现多样化、多变性的特点.伴随商品经济的繁荣,各级各阶层尤其是中上层的消费欲望被大大刺激起来,消费方式变化呈多元化趋势,奢侈性消费、时尚消费、休闲消费成为这一时期中上层社会消费方式变革的重要内容和趋势.  相似文献   

12.
发展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必须建立合理的流通网络。流通网络只有以城市为中心,才能真正形成,巩固和发展。建立以城市为中心的流通网络,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问题。 一 流通网络是指在社会化商品经济条件下,流通主体为使流通对象高效迅速地由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而建立的由集散点、流通线路和运载手段等组成的纵横交织的网状运动系统。 在小商品经济条件下,社会分工尚不发达,生产的社会化程度较低,社会生产和流通活动较简单。尽管那时已存在商品交换,也具有流通渠道和商业网点,但是,社会化生产尚未形成,商品交换  相似文献   

13.
赵垒 《兰州学刊》2014,(3):176-180
消费文化是指产生于消费社会的文化,它是伴随着消费社会的兴起而产生的,具有商品性、时尚性、短时性、符号性和大众立场等特征。作为体现消费文化重要表征之一的当代中国流行歌曲也伴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呈现出了鲜明的消费文化特征,主要表现为商业运作机制下的消费商品特征,即娱乐性、流行性、时尚性以及大众立场下的非主流社会意识形态倾向。在消费文化环境中,当代中国流行歌曲的发展如何适应当代文化的需要,在消费时代如何提升自身的艺术品位,都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女性是带领追逐时尚变化与时髦流行的时尚者,在宋代也不例外.宋代女性在服装消费、饰品消费、鲜花消费、化妆品消费、香药消费以及出游消费等方面均表现出对时尚与新奇的强烈追求.这一趋势表现出了由皇宫贵族走向民间,而且在相当程度上时尚潮流系由青楼妓女引领的导向.女性时尚消费对拉动宋代商品经济发展及特定生产、流通体制的形成发挥了最原始的带动作用.  相似文献   

15.
流通服务业是国民经济的主要支柱产业之一,对联结生产与消费,促进生产与消费,拉动经济增长,为建立和谐社会奠定物质基础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必须在坚持实施"工业立市"发展战略,促进农业经济向工业经济转型,突出重化工业主旋律的同时,大力发展流通服务业,推进流通服务业优化升级,提高流通服务业在全市经济总量中的比重,提升流通服务业质量效益,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快速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6.
推进国际可持续消费发展的政策创新探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构推进国际可持续消费 (Sustainable Consumption)发展的政策创新体系是一个极为复杂的科学命题 ,它既涉及到消费、流通、生产、分配的整个经济领域 ,又牵连到社会制度以及生态环境、科学技术等因素 ,必须从可持续发展战略的理论高度给出系统的框架规定。因此以“生态—经济—社会”三维复合系统论为基石 ,是推进国际可持续消费发展的政策创新的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7.
消费意识形态的出现是现代性文化和生产型社会转进的必然结果。在当代社会,信息化与消费化相辅相成,文艺消费更显抽象化,文艺娱乐被纳入了“消费体系,”创新日益成为一种时尚,媚俗艺术蔚为潮流,文艺与生活的界限日益模糊。这与消费社会将一切转化为消费客体,彻底根除了超验的道德根基和神圣信仰的体系化逻辑有关,更与传统的等级制社会、特权经济和专制文化被公民社会、信用经济和市场民主体制、商业文化取代有关,也与消费社会信息化、消费化语境中注重以形象战略实现商业利润的运作机制有关。对待消费意识形态和消费社会不能采取一种完全非历史、非辩证的极端化态度。  相似文献   

18.
消费扶贫的核心在于需求与供给的充分对接。通过"五位一体"建立的"一站式"消费扶贫电商平台,以契约关系将分散的贫困户/贫困地区与庞大的消费群体相互联结,将居民的购物、休闲娱乐、旅游社交等消费需求与贫困地区的资源进行一体化对接,形成规模化的"供给——需求"匹配,通过线上线下融合的商业模式实现从商品到服务的"一站式"消费扶贫。平台通过不断强化的品牌体系建设、物流资源整合及人员培训等,逐步建立起有助于贫困地区发展的商业生态圈,实现扶贫与消费、扶贫与商业逻辑的深度结合,为扶贫、为发展赋能。  相似文献   

19.
商品符号与符号消费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现代消费社会中,商品价值已经超越了传统的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范畴,商品的符号价值被充分地突现出来。符号消费成为一种意识形态,构成了当代消费文化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支配着商品的生产、流通、交换和消费活动,而且组织着人们的生活和交往行为。商品符号化作为晚期资本主义体系的“策略”,旨在通过需求控制,保证其生产?利润体系的高效率运转。  相似文献   

20.
《江西社会科学》2018,(9):146-155
丝织品是秦汉社会生活主要的消费品,使用范围广,消费数量大,蕴含深厚的文化内涵;丝织品消费的差异化逐渐成为社会分层的重要因素,被赋予宗教神秘性的蚕丝成为丝织品高贵文化认同的基本载体,因金属货币的衰落,缣帛在东汉时逐渐演变成社会经济生活中重要的实物货币。丝织品消费文化是秦汉等级制度设计的重要对象,并成为身份认同的主要象征和民俗文化认可的特殊表现。在制度设计与身份认同的双重影响下,丝织品消费文化推动秦汉丝织品商业生产和中外贸易的发展,为中西文化交流作出突出贡献;在丝织品消费文化的影响与引领下,汉代人们的消费习俗与生活观念逐渐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