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解决国有企业负债率过高的问题中,债转股是多数企业所关注的方法之一。债转股将对减少企业债务压力,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大有好处。但是,我们也要充分认识到债转股实施过程中将面临的许多问题,必须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努力提高债转股质量。  相似文献   

2.
关于债转股     
1 .债转股的目标一种意见认为 ,债转股是国家为搞活国营大中型企业出台的政策 ,通过债转股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 ,从根本上解决国有企业的经营困境 ,促进改革企业 3年脱困。另一种意见认为 ,债转股的核心目标应该是通过债转股改革国有企业的经营机制和治理结构 ,恢复和重建银行和企业之间正常的信用关系。第三种意见认为 ,只有将债转股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结合起来 ,才能在发挥其积极影响的同时 ,避免其消极影响 ,并且从根本上改善国有企业的治理结构。因此债转股的根本目标应该是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和民营化 ,而不是让国有企业“放…  相似文献   

3.
如何理解“债转股“政策的性质、含义和债转股对企业的有关要求?企业如何更好地适应和利用此项政策?本文试就此谈点粗浅的体会:一、“债转股“政策是二十年来国企改革实践的再探索债转股的由来:为寻找国企搞活之路,去年初九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正式批准,结合国有银行集中处理不良资产的改革,通过金融资产管理公司方式、对部分由于负债过重陷入困境的国有企业,实行债权转股权,即“债转股“。此后,去年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作出《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  相似文献   

4.
"债转股"即把国有银行中企业的部分债务,转化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的投资.通过实施债转股,大大减轻了国有企业负担,有利于国有企业扭亏增盈,促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本文从正反两个方面论述了"债转股"对企业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三个层面对我国目前实施的债转股进行分析:讨论债转股的基本性质;从产权的角度说明其机理;从政策面剖析债转股实施的可行性。债转股作为国有企业改革的一项重大举措,不太可能达到其预设的效果。从理论上讲,债转股应该是企业重组的一项主要措施,但目前所设计的债转股,赋予它太多的功能。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国有企业沉重的债务负担和国有银行居高不下的不良资产问题,严重地影响和制约着国有企业的改革和发展。2000年是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改革与脱困目标的决战之年,能否解决好国有企业过度负债和国有银行严重的不良资产问题,关系到国有企业改革与发展的成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决定》提出了债转股的问题,这是实现国有企业改革与脱困的重大举措。一、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不良债权债务的成因及实行债转股的作用我国国有企业的不良债务和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务形成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开办企业时,大都没有资本金,1980年以来…  相似文献   

7.
杜福 《东岳论丛》2000,21(4):31-34
债权转股权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新思路,是对股份制理论的丰富和发展。在实行债转股工作的过程中,要辩证地看问题,既看到有利的一面,同时也应看到诸如道德、接受债转股企业的内部人控制、转债企业外部条件不完善、国有资产流失等不利的一面,要防范于未然,把债转股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8.
论债转股与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债转股作为银企重组的一种重要方式,其目的不仅仅在于解决银行的不良债权和减轻国有企业的债务负担问题,而应着眼于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特别是企业治理结构的完善与创新。本文认为,国有企业的改革应以债转股为契机,通过资产管理公司对企业治理的参与以及国有股权的最终退出,优化企业融资结构,实现企业投资主体多元化,从而构造以机构股东和法人持股为特征的企业治理结构的创新模式。  相似文献   

9.
苗德泉 《理论界》2006,(10):230-231
债权转股权,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为了实现国有企业三年脱困目标,处置银行不良债务,针对国有重点企业而出台的重要政策。一方面帮助银行最大限度地收回不良贷款,改良银行资产结构;另一方面也可减轻国企债务负担,帮助企业寻找新契机。应该说,债转股对搞活企业,实现国有企业三年整体脱困等方面的作用不可置疑,但与此同时,我们还要看到这种改革还存在一些弊端,所以债转股不能一概而论。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实行“拨改贷”的企业投资体制以来,国有企业过度负债日益显现。推出债权转股权的改革举措,旨在为企业脱困减轻债务负担,剥离银行的不良资产,增加银企效益。但是在债转股的过程中,涉及到多种经济主体的产权关系,如果不理清这些关系,不加以制度规范,改革的目标难以实现。本文试图从产权经济学的角度,定位债转股的各个相关主体的产权关系,规范债转股行为,促进债转股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1.
“债转股”对盘活银行不良资产 ,降低国有企业债务负担起到了积极作用 ,但也容易产生一些负面效应。要使“债转股”趋利避害 ,取得最佳政策效果 ,关键在于将“债转股”与国有经济的“战略性退出”结合起来 ,对“债转股”之后的企业实施民营化  相似文献   

12.
现代企业资本结构理论认为,在企业资本与负债之间存在着使企业利润最大化的最优结构。从我国目前情况看,多数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居高不下,呆账坏账不断增多,导致人们往往把增资减债作为国有企业走出困境的重要措施,在政策导向上与实际操作中都形成了诸多误区。实际上国有企业资产负债率过高,经济效率低下,其根本原因在于国有企业产权缺位所造成的治理结构弱化。因此应该把债转股目标转向更深层次的国有企业治理结构的问题,通过债转股途径实行国有资本战略性撤退,实现企业产权多元化和企业治理结构优化,同时在债转股的目标企业选择、国有资本退出途径以及社会资本的引进等具体操作方面也要进行根本转变。  相似文献   

13.
债转股是国有金融部门在特定情况下采取的一种资产保全方式,它能使商业银行迅速改善资产负债状况,增强防范金融风险的能力;能够帮助负债过重的国有企业大大减轻债务负担,摆脱困境。正确实施债转股的政策必须严格按照“五个条件”选定企业;必须使债转股后的企业深化内部改革,转换经营机制;参与的金融单位应充分行使债权人的职能,程序运作,在探索中前进。  相似文献   

14.
刘砚平 《东岳论丛》2000,21(2):59-61
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改组的关键之一在于债务重组 ,债权转股权是国有企业债务重组最现实、最有效的方式选择 ,可以实现银行和企业的“双赢”效应 ,有利于国有企业提高资本金、减轻利息支出 ,同时也有利于化解国有商业银行的不良债权 ,可使国有企业和银行轻装上阵 ,进一步提高经济效益。但在具体运作过程中 ,应严格界定实施债转股企业的条件 ,积极探索多样化的债转股运作方式 ,努力提高股权的流动性。在享受政府部门政策支持的同时 ,实施债转股的企业应当努力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以防止不良债权、债务的再次发生。  相似文献   

15.
债转股是目前国有企业改革的重要途径之一,大部分债转股企业已完成不良债务的剥离,企业的负债结构得到改善,负债率大大降低,有的甚至低于30%。这使得企业有可能处理过去由于负债率过高,盈利状况太差而没能处理的不良资产。抓住机会,处理不良资产,对于改善债转股企业的经营很有必要,但这会对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现金流量状况以及纳税状况产生一定影响,有必要进行专门的讨论。一、不良资产的特点及其对企业财务的影响不良资产,主要是指由于各种原因,长期沉淀的可变现价值低于帐面价值的资产。具体分为三类:一是长期挂帐的应收帐款,即未…  相似文献   

16.
"债转股"是解决国有企业过度负债经营的新思路,能给企业一种新的生存机遇,但是,"债转股"并非能顺利按照预料的运作机制发挥作用.正确理解"债转股",以此为契机,建立有效管理约束机制,是企业摆脱困境的出路.  相似文献   

17.
组建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剥离商业银行不良资产 ,选择部分企业实施债转股是党中央和国务院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1999年 4月中国信达金融资产管理公司首先挂牌成立。随后 ,长城、华融、东方三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也相继成立 ,截至目前 ,4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与部分大中型国有企业签订了债转股协议 ,债转股工作已经进入到实质性的运作阶段。何谓债转股 ?债转股就是由国有商业银行组建专门的金融资产管理公司 ,收购国有商业银行的部分不良信贷资产 ,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将此不良信贷资产由原来的国有商业银行持有的对国有企业的债权 ,转变为金融资产…  相似文献   

18.
关于债转股问题的若干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主要针对目前实施的债转股方案,介绍了债转股实施的概况,探讨了推行债转股方案的背景,重点分析了实行债转股方案的难点所在,最后提出了债转股方案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五个问题:(一)要加大国有企业改革力度;(二)要加快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造,建立全新的银行体系;(三)要大力培育和改造资本市场;(四)要加强管理,防止国有资产流失;(五)政府要从资金上给予支持。  相似文献   

19.
本文通过分析以“债转股”方式对国有企业不良债务进行清理的操作与利弊,结合Krugman的债务拖欠分析理论,提出了有选择地对部分国有企业进行债转股操作,并进行配套改革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长期以来国有企业的高负债率困扰着国有企业扭亏脱困和深化改革,扭曲了银企正常的债务关系。我国先后成立了四家金融资产管理公司(AMC),对符合条件的国企实施“债转股”,以减轻国企的债务负担。“债转股”重塑了银企关系,银行在“债转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