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以建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终极性目标,以"以人为本"培养创新人才为目的,以一切有利于社会和谐为价值标准,从高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对高校社会化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角色障碍进行深入剖析,认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角色障碍,是理论与现实社会的强烈挤压共同作用的结果.高校要有利于"和谐社会"的建设就必须直视存在的问题,并追寻其答解.  相似文献   

2.
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是思想政治教育的载体,充分挖掘利用社会大系统中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密切相关的人际交往、互联网络、城镇化和新农村建设、企业文化建设等社会资源,是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论和谐社会构建中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与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新世纪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要实现和完成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目标与任务,离不开思想教育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制约和相互促进的。从思想政治教育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现实价值来看,思想政治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润滑剂"、"推进剂"和"催化剂";从思想政治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内在功能要求和独特优势来看,思想政治教育具有精神激励、认识提高、信仰定位、矛盾调适、人际协调和疏导防范的功能。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价值与功能,不但有利于为思想政治教育正名,以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发展和实效性发挥,而且更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项伟大工程。  相似文献   

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因素实为同其并列的社会化因素,人的社会化是在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共同影响、相互制约和交互作用下完成的。因此,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意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真正把思想政治教育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5.
青年的角色社会化体现在社会政治体系中,就是青年群体从"自然人"成长为"政治人"的过程。利用角色社会化理论和政治心理相关理论,从角色期望领悟、角色认知、角色扮演、角色内化、角色冲突等角度,研究了青年政治心理培育导向、动力、基础、障碍等等。  相似文献   

6.
网络文化作为现代化进程中的产物,以特有的形式和丰富多彩的内容,带来了大学生思想观念、教育方式、社会角色、生活方式、交往方式等方面的改变,促进了教育社会化和大学生学习、生活及行为方式的社会化。正确认识网络文化对大学生社会化的影响,加强高校网络文化建设,利用校园网为大学生学习、生活提供服务,对大学生进行教育和引导,不断拓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渠道和空间,这既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也是高校主动占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新阵地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趋势是由高校社会化趋势和大学生最终社会化的现实要求、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以及素质教育的要求决定的。它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形式 ,改变被动局面 ,真正实现教育的目标。因此必须认识到它的长期性和紧迫性 ,充分发挥高校在其中的主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用社会负面信息作为素材开展教育工作,有利于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社会负面信息,提升其分辨是非的能力,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并使其逐渐实现社会人的角色转变,切实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在应用社会负面信息开展教育工作时,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坚持主流引导原则与求实原则,适度引用,正面引导。  相似文献   

9.
社会转型期是一个矛盾、问题突发期。随着高校办学的日益社会化,社会思潮和社会问题容易向高校传导,给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诸多新的挑战。认真分析转型期的社会特点和大学生特点,把握正确的指导教育原则,进一步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和实践养成教育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社会化:增强思想政治工作有效性的新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由于教育内容缺乏现实性、教育环境的封闭性、教育方法的非理性而导致了教育效果的 尴尬性。而社会横向网状联系的推动、青年参与社会的强烈要求、大学生学习的自由选择特点、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 革,都表明了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的必要与可行。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社会化要重点关注三个方面:社会化意识的 强化;社会化环境的优化;社会化渠道的开辟。  相似文献   

11.
高等学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是高等教育事业的基本方针政策。高等学校学生毕业走入社会,成为社会各行各业的主力军,他们的思想政治状况如何将直接影响着他们自身的发展,影响着社会的和谐进步。在建设和谐社会过程中,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高等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决定着大学生将来成为什么样的人才,对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人才具有重要作用。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立体式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系统,是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重要途径。作者从高等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现状、形成原因、发展对策三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和谐发展的德育工作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不懈追求的社会理想。而人的和谐全面发展是和谐社会的最基本要素。教育是实现人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当下的中国高等教育体系中,思想政治教育在实现学生和谐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但是,作为德育工作的主阵地,思想政治理论课在促进学生和谐发展方面存在诸多不足。因此,促进大学生和谐发展,必须探索适合学生成长和发展需要的德育工作模式。  相似文献   

13.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确的思想指导人们形成健康的心理 ,同时健康的心理又是正确思想形成的基础 ,心理健康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从其任务和内容来看具有同一性 ,从规律、评价体系、角色看二者又有差异性。心理健康教育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明确定位 ,主要体现在指导思想、工作任务、机构发展方面。  相似文献   

14.
在移动互联网时代,高校作为意识形态教育的重要场所,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通过调研11所国内高校,分析我国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现状,结果显示:在被调研高校中,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总体认知效果较好,但是仍有近五分之一的学生尚未实现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价值认同,四分之一的学生无法自觉维护网络意识形态安全。为此,高校需要坚持中国特色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基本原则,创新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主阵地,拓展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沿着思想政治教育教师人才队伍、网络技术人才队伍和学生社团政治引领人队伍三个维度,构建起“一体两翼三维度”的高校网络意识形态安全教育路径。  相似文献   

15.
互联网时代和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构筑了网络空间。作为最具当代意义的社会公共空间,网络空间孕育产生了全新的人类虚拟生存方式和虚拟社会的社会存在形式,网络空间及空间转向拓展了思想政治教育视域,网络空间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是充满诱惑和生机的新兴领域。网络空间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提供了新的实践环境,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内容。当前,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面临网络空间意识形态多重压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向网络空间延展困境、大学生思想行为失范等诸多挑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适应互联网发展要求,强化网络空间问题意识导向,贯彻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维护高校意识形态安全,从网络空间这一个全新的层面去寻求解决方法,提出更具解释力、影响力和说服力的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治理构图。立足马克思主义系统思想和主体性思想,基于网络空间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创新发展体现在系统重构与协同共建、信息生产与供需平衡、秩序调控与活力创造、动态开放与价值对话四个方面,从而分别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治理理念、方法、路径和机制创新。其中,理念创新是根本,方法创新是关键,路径创新是基础,机制创新是保障。  相似文献   

16.
新媒体背景下,公众的话语权得到了充分的满足和重视、海量信息的传播以及信息多元碎片化的现状,都为当代话语权开辟了新的路径。尤其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面有着特殊的教育意义,需要对受教育者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引导和主流意识形态的传播。当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着受教育者话语权滥用、教育者信息权威削弱和行政权受到冲击等问题,应通过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转变教育思维完善话语平台、提升教育者自身素养和重视学生个人价值引导等方式来建构更完善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话语权。  相似文献   

17.
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原因探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本文深入剖析了影响当代大学生思想状况的诸因素,明确指出,当代世界政治斗争和经济全球化的消极影响、西方社会思潮的冲击、市场经济的双重效应、社会转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的负效应、家庭教育的偏差以及高校德育工作的缺陷与不足都对大学生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这为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提供了参考材料。  相似文献   

18.
在经济全球化所带来的政治、文化全球化的影响下,我们的思想政治教育面临严峻的挑战。为此必须充分发挥先进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搭建稳固的意识形态平台,为社会的稳定、协调、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的精神保证。  相似文献   

19.
高校应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有机结合,在价值引领、内容载体、育人环境上下功夫,助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根”、有“料”、有“膜”。  相似文献   

20.
根据新建本科院校学生的思想道德状况和思想政治教育所面临的实际情况,提出了新建本科院校从模式、内容、方法三个维度的创新,切实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