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从道教角度看中国武术文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古代道家思想在中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 ,是整个传统文化的哲学基础。中国武术文化思想的认识论、方法论均与道家思想有着直接的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从道教文化比其它文化更能表现武术的本质特征性 ,在思想深层次与技术深层次上、内功修炼体系上对中国武术的影响等方面探讨研究 ,揭示了中国武术文化与我国道教文化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
论道家与道教文化旅游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旅游的本质是文化,以文化为旅游的内核这一观点正在成为旅游行业的共识.道家、道教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理应成为我国休闲旅游业的重要内核.道家及道教对旅游文化有着深刻的思考,其中诸多思想对现代旅游有重要的启发.道教作为一种宗教,它的文学、艺术、洞天福地、宫观、园林、庙会等民俗以及养生与特色饮食等丰富资源,都能够与现代休闲旅游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3.
中韩道教交流可分为官方和民间两种交流方式。官方交流通常夹杂着明显的政治意图,民间交流则是纯粹的宗教文化互动。就现存文献记录来看,中韩道教交流以官方交流为主,民间交流为辅,但实际上民间交流也非常活跃。在两国之间的道教交流中,道教文化因素主要是由中国单向输入韩国,基本上没有出现从韩国回流中国的情况。道教传入韩国后虽未能发展成制度化宗教,却对韩国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4.
巫术是道教的思想源头之一.道教的完整体系几乎继承和发展了中国民间巫术的方方面面.荆楚文化是有着巫术文化传统的地域文化:楚人好鬼,楚国国力的衰落,某些统治者成了亡国之君,也与"务鬼神,信巫祝之道"有关;楚人风行巫祭活动,祭祀的名目繁多,祭祀的对象广泛;楚国巫术祭祀之风成就了楚国的巫学传统,<九歌>被视为楚巫之歌,楚人"信巫不信医"在并世各族中尤为突出,巫舞禹步也被楚人用于治病.从"武当"之名、武当道教的斋醮科仪、朝山进香、武当道乐等方面看,荆楚巫术文化是武当道教的一大源头,也是道教的主要源头之一.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道藏》和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结合全真道主要人物的词集、生平及主要宗教活动,对金元时期道教词兴盛的原因作了分析。认为其原因有以下三方面:其一是该教传教布道的需要;其二与其代表人物多出自弃儒从道的文人有关;其三,从词体特征来看,词本身就与道教文化有着一定的联系。  相似文献   

6.
道教是深深植根于中国古代社会、发源于中国古代文化的大型宗教,系承传华夏古代的礼乐文明,吸收百家之长而成,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之精髓。中国道教作为一种历久不衰的精神文化,不仅对广大信教群众的思想和行为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且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构成的基石之一。面对多变的国际形势,为了给中国经济发展营造更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中国政府对外呼吁共建"和谐世界";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社会"。在当今的世界倡导道教博大宽容的平等精神,不仅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而且也有利于和谐世界的构建。从道教和谐社会观的理论基础、道教和谐社会观的实践基础、道教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作用与贡献三个方面看,道教可以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积极因素。  相似文献   

7.
道教之“道”,是神仙信仰之“道”;道教之“教”,是“教化”之“教”。作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以神仙之道设教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显著特征。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神仙道教力求从调节人们的身心关系出发,逐渐形成了注重内在炼养、注重师承传授的宗教文化特色。道教的这种调节和整合功能,客观上适应了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体现了道教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面。同时,由于道教文化兼容并包,涵盖斋醮科仪、风水术数、武术导引、医药卫生、内外丹炼养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深的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世俗社会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道教又被称为生活道教。  相似文献   

8.
试析中国古典神话的道教化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典神话是原始社会劳动人民的集体口头创作。在现今流传的宗教中,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古典神话在其发展流变中出现了与道教的杂糅现象,神话流传日久,便使得故事的内容复杂化、系统化,同时也成为后世道教极其重要的思想来源。神话的道教化促进了二者的共同发展。  相似文献   

9.
道教之"道",是神仙信仰之"道";道教之"教",是"教化"之"教"。作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宗教,以神仙之道设教是道教区别于其他宗教的显著特征。在长期的社会历史发展中,神仙道教力求从调节人们的身心关系出发,逐渐形成了注重内在炼养、注重师承传授的宗教文化特色。道教的这种调节和整合功能,客观上适应了统治阶级的统治需要,体现了道教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一面。同时,由于道教文化兼容并包,涵盖斋醮科仪、风水术数、武术导引、医药卫生、内外丹炼养等内容,这些内容都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并深深的渗透进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对世俗社会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影响,因此,道教又被称为生活道教。  相似文献   

10.
道教,是中国特有的宗教,它起自于东汉中后期。史学界和道教界普遍认为"五斗米道"是道教的早期形态,它的创始人是汉顺帝时(126-144)客蜀的沛人张陵。论文认为东汉中后期的腐败行政,导致了政府公信力的严重失衡,造成管理混乱、民生凋弊、信仰危机。在这种社会背景条件下,民间结社组织兴起,他们努力寻求新的信仰,于是"太平道"教、"五斗米道"教应运而生。"五斗米道"教在张陵的孙子张鲁统治汉中后,得到了强势发展和光扬,教徒则扩展为全民了。它的理论、科仪、道场、法式及惠民政策等,都是在汉中成熟、定型和实施过的,因此汉中成就了"五斗米道"教的功果。而汉中谷地西山口走马岭上的张鲁城就是张鲁统治汉中期间的军政、教政、民政的管理中心,这里尚有天师堂的遗迹。因此,确定走马岭为道教发祥地应符合情理。  相似文献   

11.
道教是我国本土宗教,道教文化保存最为完好的建筑和壁画当属永乐宫。永乐宫壁画可谓元代道教绘画艺术之典范。壁画中的情节设置及表现手法等均能表现深厚的道教文化及独特神奇的道教美学思想。从艺术研究和创作的角度,永乐宫壁画也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2.
道教旅游文化与开发略论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道教旅游文化是中国旅游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道教的宫观建筑、雕塑绘画等艺术为开展观光型旅游提供了绝佳的旅游资源 ,而道教圣地浓厚的宗教文化氛围又是朝圣型旅游文化热兴起的源泉。本文据此提出了对其合理开发和利用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3.
论唐代道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是中国本土宗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道教发展到唐代,由于老庄思想的介入而发生了显著变化──道家哲学成为道教思想支柱;轻方仙道术,重心性双修;道教全民化。唐代道教渗透于唐代文化各方面。本文拟从唐人的文化心理意识、审美情趣和唐代的文学、艺术、民俗、科技诸方面探讨唐代道教对唐代文化的影响及唐文化的道教特征,说明唐代道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宋明理学和道教的交流与融合过程中,深深地打上了地域性传统及社会文化交往圈的烙印.如宋元明时期陆学的发展与龙虎山道教的发达有着密切的关系,其地域联系、社会网络亦有着穿越时空的连续性.这种地域联系与社会文化交游圈对于陆学与龙虎山道教思想的融合无疑产生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河湟地区是我国最具民族与宗教文化多样性的文化区之一,从历史学和人类学的双重视角,以河湟地区的道教为视点,探讨了这一地区多元宗教文化的涵化与和合共生模式。在这一地区历史上正是道教、汉传佛教、藏传佛教、伊斯兰教的彼此影响与整合,夯实了河湟地区多元民族-宗教文化和而不同的文化根基。同时基于这一个案的分析,提出了中国传统文化结构是"儒道释伊四教互补合一"的"一室四间"的观点。  相似文献   

16.
论道诗     
诗歌与宗教,历来关系密切。纵观人类文明史,大宗教盛行的时代,必然有带宗教色彩的诗歌盛行。道教是中华文化滋生出来的最大宗教,随着道教的流行,道诗(即带有道教内容的诗歌)也繁荣起来。现存道诗估计在十万首以上,单从遗存的数量也可想见繁荣时的盛况。道诗有着鲜...  相似文献   

17.
江西道教是中国道教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互联网在传承和传播江西道教文化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也遇到相应的困难.文章从江西道教文化的网络传播现状出发,分析传播现状与特征、传播过程中存在的困境,从建设精品网站、构筑传播体系、加强网络传播多媒体形式、加强学术研究等方面提出解决思路.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的道教文学研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其中孙昌武、孙逊、王青教授的唐代道教文学研究、宗教叙事学研究、道教神话研究在方法论上自成一格,值得认真总结。王青的《汉朝的本土宗教与神话》是一部理论建构与文献阐释的神话学力作。孙昌武的《道教与唐代文学》对于唐代炼丹术、神仙术、宫观文化和三教调和思想与唐代文学的复杂关系进行了描述和分析,揭示了唐代道教的政治化、学理化、世俗化和美学化倾向及其对唐代文学产生的深刻影响。孙逊的《中国古代小说与宗教》一书在内容上着重探讨了古代小说的历史渊源、文化价值和诗学建构,在方法上既注重史料的充分占有又注重思辨的缜密细致,以专题的形式凸现了古代小说与宗教的历史变迁。  相似文献   

19.
道教文化与当代农民和谐人格的塑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塑造和谐人格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核心,是和谐社会的终极追求。当前,处在社会转型期的广大农村面临诸多的矛盾无法化解,长期生活在矛盾之中的农民人格问题日益突出,如果不能及时得到解决,将会阻碍新农村建设的推进。而道教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与农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们可以在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框架内挖掘、转化道教文化,从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人自身精神和谐三个层面上汲取道教文化的智慧,塑造当代农民的和谐人格,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  相似文献   

20.
鲁迅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句名言在学术界颇有争议,有学者认为这是一个科学的论断,也有的认为这是对道教的否定。文章认为道教作为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的影响力是广泛和深远的,"中国根柢全在道教"这个判断是有事实依据的。从鲁迅的文章和言论中,随处可以看到道家思想的痕迹,所以鲁迅与道家思想是有着不解之缘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