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影视人类学的历史、现状及其理论框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影视人类学在国外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并取得相当的成就,中国的民族影视事业道路曲折,至今仍未形成严格科学意义上的影视人类学。本文分析影视人类学的历史发展过程,对其定义、原则、特征、目的、功能以及方法论体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提出了建立中国影视人类学学科的构想及其理论框架雏型。  相似文献   

2.
一门新兴的学科──中国影视人类学简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门新兴的学科──中国影视人类学简述刘达成人类学是研究人类自身及人类创造的物质文化和精神文化的起源、发展和演变及其规律的一门综合性科学。影视人类学是文化人类学(民族学)的一个分支学科,它运用人类学的基本理论、方法并用现代影视技术和表现技巧,对人类学研...  相似文献   

3.
跨世纪的中国影视人类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跨世纪的中国影视人类学刘达成影视人类学———作为中国民族学的分支学科,从本世纪五十年代中后期开始拍摄“中国民族志电影”起,不仅成为具有中国特色民族学学科密不可分的组成部分,而且它为丰富和完善中国民族学学科理论体系,作出为其它分支学科难以取代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4.
中国首届影视人类学国际学术讨论会在北京召开中国首届影视人类学国际学术讨论会于1995年4月24—2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的议题是:新中国人类学影片的拍摄实践和理论研究;国外影视人类学的历史和理论;人类学影片的研究价值、教学作用及其它功能;人类学影片研究...  相似文献   

5.
中国影视人类学已有50年的理论与实践的积累,影视人类学的内涵和意义、画面语言与文字语言孰轻孰重、拍摄应该遵循哪些基本原则、人类学影片真实性等问题是以往理论研究的焦点,对它们的梳理于学科的进一步发展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国人类学的发展经历了一个历史性的变革过程.从西方人类学家的研究开始,中国社会的人类学研究进入了一个比较系统的过程,人类学研究中的中国范式也在逐步确立和完善.在这种对中国社会和文化的不断理解之中,对中国社会的"文化自觉"得到了注重,人类学理论得到了升华,本土人类学理论在逐渐成熟和完善.  相似文献   

7.
<正>近年来,人类学、民族学在中国的发展有比较突出的表现。这个发展对中国历史学,特别是中国民族史学科有什么意义?如何评价?常常成为民族史学者的热门话题。我这里从一位历史学者的角度,谈历史学特别是民族史学与民族学(人类学)的交流与互动,以及这样的互动对中  相似文献   

8.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道路决定命运,作为后发国家的中国在探索自身现代化道路的进程中,积极吸收西方先发国家现代化的经验和教训,主动借鉴人类一切优秀的文明成果,但最根本的则是坚持“场域自觉”,即自觉认识并立足自身发展实际和基本国情探索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根本制度和不断变化的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构成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生成的特殊场域,这一场域决定了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鲜明特征;从场域的视野看,新时代的中国坚持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关键在于,认清中国所处的历史方位,增强坚持的自觉性,促进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不断完善发展,在不断彰显道路的比较优势中夯实道路自信。  相似文献   

9.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争取实现伟大复兴的实践对中国社会学给予了三大主题引领:一是自强,救亡图强的民族抗争,促使中国社会学从逆境求生中寻求学术自强;二是自觉,发展道路的曲折探索,促生中国社会学在思想交流碰撞中走向文化自觉和理论自觉;三是自信,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巨大成功,中国社会学也迎来在古今贯通和中西会通基础上的学科自信。中国社会学以往既坎坷曲折又波澜壮阔的学科历程启示我们,在新时代,欲要崛起于世界学术之林,中国社会学必须紧扣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践所引领的主题,回应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发出的时代之问,在总结丰富的民族复兴实践经验基础上,大胆创新,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社会学。  相似文献   

10.
在主张打破既有学科壁垒 ,寻求文化整体性理解的现代学术背景下 ,当代美学引入人类学 ,走向人类学 ,用人类学的方法和理念 ,开辟自己前进的道路 ,这既是美学化解自身危机 ,谋求学科活力的内在需求 ,也是对于当今人文社会科学发展趋势的自觉顺应。  相似文献   

11.
对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兰克福学派对西方文化工业的理论批判为当代大众文化的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 ,并对大众文化的研究产生了日益深远的影响。但是 ,由于法兰克福学派大众文化批判理论存在的局限性 ,需要对其再认识 ,以推动当代大众文化理论的研究和发展。本文重点阐述了其理论的主要内容和对其理论的反思与批判 ,并指出其理论的现实意义及启示。  相似文献   

12.
任何一种真正的学术都在其发展进程中经历过一个决定性转折,即摆脱它对于外部学术的"学徒状态",并从而取得其自我主张。对于中国的人文学术和社会科学来说,它的自我主张同时是容受性的。这意味着,它在广泛的对外学习中要成为能思的和批判的。中国学术之取得自我主张的总体标志,从形式上来说,在于它能够真正根植于本民族的"活的语言"中;就内容方面而言,在于它能够批判地脱离主观思想—外部反思,从而深入到中国的社会现实本身之中。中国近代以来的学术既在相应的时期保持其对于外来学术的学徒状态,又在一定阶段上开始意识到并诉求其自我主张,这两方面归根到底是从我们的历史性实践之命运的转折发源的。就这一基础而言,只有当中国发展的独特道路得到充分的发育和成熟,只有当中国发展的目标不再可能从外部的任何一种形式中现成地取得,只有当中国的历史性实践本身形成一种向着未来筹划的强大的统摄力,中国学术的自我主张方始能够积极地生成并内在巩固地建立起来。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80年代以后,前计划经济国家实施了向市场经济转轨的战略.以中国为典型的渐进式转轨与伴随其中的投资基金的发展及其效应分析成为国际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我国发展投资基金已有十六年时间,期间每一步的发展,都是我国投资基金及其相关的市场逐渐成熟和规范的过程.虽发展比较平稳,但以发达国家成熟的基金市场为标准分析,我国的投资基金发展还有许多明显的不足.从投资基金作为投资工具和金融制度的角度进行微观和宏观经济效应分析,对于我国投资基金的健康发展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纵观十几年来戏曲艺术的发展状况,我们不难发现,一种比较新颖的戏曲表现形式———电视戏曲为戏曲艺术的发展提供了良好而有效的途径并颇受广大群众赞誉。凭借电视戏曲的自身优势和较大影响力,我国的戏曲艺术定将焕发勃勃生机,迈向更高的起点。  相似文献   

15.
发达地区和国际成功经验表明,合作社发展越完善,该国或该地区的农业现代化程度就越高、产业化实力就越强。其服务全面化、系统化,合作多样化、规模化,经营专业化、区域化,中介作用充分发挥的经验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即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经过近些年的发展虽已形成管理民主化,农民组织程度高;经营专业化,产品竞争力强;服务标准化,农民收入多的特点,但进一步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问题。为此,应尽快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规划,加大资金和政策扶持力度,加强指导和监管,鼓励和扶持合作社走品牌化之路,提高规模化、产业化经营水平,促进合作社向联合经营和集团化转型升级,从而助推现代农业发展。  相似文献   

16.
随着休闲时代的到来,休闲旅游成了旅游业发展的主要方向。杭州市将城市发展定位为“东方休闲之都”,这就要求杭州市在今后的发展中要大力开发休闲旅游资源。本文针对这一问题,提出发展休闲旅游是杭州市旅游发展的必由之路,并对杭州市目前休闲旅游资源及其开发状况进行了分析,在此基础上指出了在开发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提出解决这些问题的有关措施。  相似文献   

1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以马克思主义发展观为理论基础,以毛泽东的发展观和当代国外先进发展观为理论借鉴和理论补充。经历了全面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和科学发展观三个阶段的发展完善,具备了构成严整理论体系的前提、要素和标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观的理论体系是由发展中心论、发展价值论、发展整体论、发展系统论、发展永续论和发展统筹论六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8.
论宋词自注     
自注是词体结构的一个非常规部分,主要起解释说明的作用。它一方面受到作为笺释之体的注的影响和规范,另一方面决定于宋代词人的主体性。在其发展过程中,宋词自注越来越受到词人的重视,内容得到了丰富,艺术也有了提高。宋词自注具有文体学、文献学以及阐释学上的价值与意义。  相似文献   

19.
代价论视野中的可持续发展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钢 《河北学刊》2002,22(1):24-28
可持续发展问题在近年引起了人们的高度关注 ,其正面价值、意义和实现途径似乎已经被揭示清楚。但转换思维方法 ,从代价论的角度审视 ,我们就会发现 ,它并不像人们推测的那样顺畅。本文从可持续发展的代价论意蕴、代价论根源和实现条件三方面作了探讨 ,认为可持续发展的实现必然是价值与代价之间的某种博弈均衡  相似文献   

20.
近几年来随着校园危机性事件的增多 ,如何进行高校的危机性事件的管理 ,减少危机事件的发生 ,减轻危机事件造成的损失 ,成为学校普遍关心的热门话题。管理好校园的危机性事件 ,必须要正确认识校园危机性事件特征、发生、发展机制及分类 ,针对其特征进行有效的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