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原始社会中曾普遍实行过母系母权氏族组织.后来由于生产力发展,男子在生产中逐渐占了优势,于是,引起了社会组织的变化.为了适应社会的发展,母系氏族制逐步发展为父系氏族制.从母系制向父系制转变的关键在于实现男方居住. 妇女出嫁男家,这对于妇女及其家族来说,是很大的打击,这与招夫入赘相比,妇女的自由大大减少.由主宰别人的地位降落到受人主宰的地位,她们当然是不会甘心情愿的.而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纳西母系亲属制与易洛魁亲属制的比较研究》一文中,曾经论述了母系氏族的早、中期结构。现在我们从纳西族的家庭结构入手,进一步探索母系氏族繁荣期的变化。 过去,我们在编写纳西族调查报告或有关论文时,将该族的家庭分为母系家庭、双系家庭和父系家庭三种。后来在研究中发现,这种划分有遗漏之处,同时与氏族发展为家庭的历  相似文献   

3.
赵心愚 《民族学刊》2017,8(2):44-48,106-109
中国西南地区泸沽湖周围的摩梭人,至今仍保留着母系家庭与母系文化,这从一个重要方面展现了中华文化及人类社会文化的多样性.近年来,由于经济社会发展的不断加快,摩梭母系家庭数量已明显减少,余下的母系家庭也渐"空壳化".在摩梭母系文化面临解体之时,学术界应深入研究,为这一文化的保护提供参考.泸沽湖周边摩梭母系婚姻家庭的出现与长期延续,除与其居住地特殊自然、地理环境有关外,还与其族源有关.泸沽湖摩梭人的母系文化虽然有其特点,但应是川滇之间历史上曾存在的"母系文化带"的一部份.摩梭社会中出现母系、父系及双系家庭并存现象有着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但双系家庭并非母系家庭与父系家庭间的过渡.摩梭母系文化的深入研究,还应注意与四川甘孜道孚县扎巴母系文化作比较,这样既可更多的更大范围的了解"母系文化带",也可加深对泸沽湖边摩梭母系文化特点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严汝娴、宋兆麟同志在《论纳西族的母系“衣杜”》一文中,对过去称为“母系家庭”的纳西族的社会组织“衣杜”的结构、特征、性质作了进一步的探索,提出了关于“母系亲族”的新看法。作者认为:(1)“衣杜”不是现代意义上的家庭,而是畸形化的母系  相似文献   

5.
舅权又叫舅父权(即母系家庭中母亲的兄或弟在家庭中的权利)。舅权一词,在研究原始社会的著作中屡见不鲜,俄文有авункулат,英文有Avunculate,但这些研究只限于舅权在家族、家庭中的作用和地位的探讨,而忽略了舅权的性质和它的产生、发展、消亡问题的研究,以及从宏观的角度出发探讨舅权从母系社会向父系社会过渡中的重要作用。因此我们认为:对舅权问题的探讨是研究原始社会社会形态中的重要课题之一。本文试从民族学和民俗学的角度出发,提出一些初浅的看法,以期引起学者对这一专题的研究。由于本人水平有限,不当之处,请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6.
李生福  许颖 《中国民族》2010,(12):68-69
《雪峨传说》是一部抑恶扬善、带有童话诗性质的优美朴素的叙事长诗,反映了劳苦的彝族人民与财主富翁的矛盾和斗争以及生活中贫与富的社会问题,同时也体现了彝族人民追求自由平等的意识。  相似文献   

7.
壮族地区与客家地区类似的生活环境,使壮族与客家的妇女具有许多共同特性,如不缠足、善唱山歌、能吃苦耐劳、勇于斗争,在生产和生活中承担了比男子更多的劳动等,但由于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她们的家庭地位和社会地位都比较低.  相似文献   

8.
"两兄弟型"故事作为中国流传最广,数量最多的民间故事,其基本形态有兄弟友善型、兄害弟型和弟害兄型三种;其中兄害弟型是最主要的类型.兄害弟型故事在各地、各民族的流传中又产生了一定的变异,形成了一定数量的亚型.这些亚型故事尽管情节各异,但所表现的主题却都是一致的同情弱者、赞扬勤劳善良、鞭策懒惰心恶.  相似文献   

9.
扎坝位于四川省甘孜藏族自治州道孚县境内,被称为“全世界第二个母系社会走婚习俗的地区”、“人类社会进化的活化石”。这里长期与世隔绝,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人文环境,使这里孕育出独特的走婚习俗。绝大多数扎坝人的家庭都是以母系血缘为主线而构成,家庭中基本上没有夫妻,三世或四世同堂的情况居多。在这些家庭中,母亲是家庭的核心人物,是绝对的权威,是子女的养育者,也是家庭劳动的主要承担者。男子在家庭中的角色仅仅是自己姐妹子女的养育者,对于“呷依”(情人或相好的意思)的家庭不承担任何责任,对“呷依”所生孩子一般也不尽哺育义务(至少…  相似文献   

10.
川西藏区的扎巴母系制走访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冯敏 《民族研究》2006,(1):41-50
川西扎巴藏人的婚姻家庭形态与纳西族摩梭人20世纪60年代的婚姻家庭形态惊人地相似,扎坝地区是迄今继泸沽湖之后发现的第二个母系文化区。由于当地比较闭塞,受现代社会冲击较晚,走访婚和母系亲族家庭一直占居主导地位,母系制特点鲜明。这一调查结果为人类学对母系制的研究提供了新的田野样本。  相似文献   

11.
认识论是刘智宗教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他的认识论是以"认主"为中心并为其服务的,"神人合一"是其认识论的基本特点,而他对于认主三种方法和途径(感性认识、理性认识和内心省悟)的表述则完全是围绕着"认主"这一基本命题而展开的.他认为人可以感觉、思维并能认识事物,他对人脑机能进行了分析,说明他是一个可知论者,他对人所具有的认识能力是毫不怀疑的.但他的"神人合一"的认识论也带有明显的神秘色彩.  相似文献   

12.
宗族救助是我国传统社会救助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先秦时期,宗族是以九族为限,上至高祖,下至玄孙,所有的社会成员都生活在这样一个庞大的宗族网络之中。宗族成员之间要互帮互助,扶危济困。救助的主要内容有救助贫困的族人、孤子及丧葬救助等。先秦时期的宗族救助对于加强宗族团结,维护宗族的生存与繁衍起了重大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In 2000, Benedek Uhrin—an elderly man with no apparent musical talent—became an internet phenomenon and later one of the unlikely hit performances at the yearly summer music festival in Hungary. Although local commentators argued that his popularity with youth audiences derived from his kitsch appeal, this article argues to the contrary. Uhrin rose to fame because his performance enabled his audience to refuse irony as rhetorical tool, ethical stance, and reading practice in postsocialist mass culture. Inspiring nostalgia rather than mockery, his much-vaunted sincerity offered an alternative to crises of authenticity created by postsocialism.  相似文献   

14.
唐禄赞萨逻墓志考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禄赞萨逻墓志墓主人的姓氏、籍贯、亲属,以及投唐的时间等信息,皆与禄东赞家族的信息相吻合,但此人与史书记载的其家族圣历二年投唐事件无涉。考察墓志可知,吐蕃论氏家族的投唐事件至迟在武周垂拱初年就已有发生,而史书缺载。另据此墓志,《元和姓纂》尚遗漏早年投唐的论氏家族成员论钦陵子禄赞萨逻,而且早在垂拱初年已经投唐的禄赞萨逻就以禄为姓。另外,由禄赞萨逻投唐事件,我们还可以窥见吐蕃上层昔日斗争的更早的一些内幕。吐蕃王室与论氏家族的这番权力之争,至迟在唐武后垂拱元年就已经明朗化了。  相似文献   

15.
阿拉善蒙古与清廷联姻述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阿拉善蒙古是清朝皇帝实行政治联姻的重点部落,有清一代,该部与清皇家的婚姻始终不断。本文以清皇家族谱《玉牒》为主,结合其他文献,对阿拉善蒙古与清皇家的联姻情况作了比较全面的揭示,并对联姻的特点及其与清朝统治的关系以及由此产生的满、蒙古、汉血缘融合等问题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汪受宽 《民族研究》2006,282(3):72-77
巩昌汪氏是蒙元时期的世代军功巨族,其与徽州汉族大姓汪氏通谱,是中国古代民族融合的一件实例。本文依据历史文献、家谱及碑刻资料,考证了巩昌汪氏的族属系汪古,言其为汉人,系对文献误读、误释和改窜所致。巩昌汪氏与徽州汪氏的通谱是在元代后期至明永乐间,但所述系谱颇多纰漏,殊不可信。  相似文献   

17.
赞普继承制度是吐蕃政治制度的核心内容,本文对此作了比较深入的研究。本文认为,吐蕃赞普多为终身制,赞普人选必须从同一家庭的男性成员中产生,以父子承继为主,兄弟承继为辅,由长及幼,往往给新赞普上尊号,以表明权力的交接或表彰伟业、树立权威。  相似文献   

18.
达斡尔首领卜魁考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达斡尔首领卜魁拥有一个应用广泛的名字。由于资料的匮乏,人们对卜魁的生平和家世了解不多。本文依据黑龙江将军衙门满文档案资料的记载,并参考有关史籍,试图揭示卜魁鲜为人知的个人和家族情况,期望人们对卜魁以及达斡尔族历史有更多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沃沮族称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金毓黻先生主张"靺鞨,当亦为沃沮、勿吉之音转",但文中缺少两个关键的环节,即"沃沮"与"勿吉"、"勿吉"与"靺鞨"的音转关系.本文试图从音韵学的视角来论证"沃沮"、"勿吉"、"靺鞨"在族称上的一脉相承.  相似文献   

20.
胡青  马良灿 《回族研究》2007,(2):126-129
本文以云南昭通回族为例,从族源、族规、人伦三个维度出发,对回族家谱进行解读。文章认为,族源、族规、人伦是回族家谱的核心要素,是确定家族边界的基本尺度,更是回族家族共同体认同的标志。从族谱中,我们领悟到家族认同、民族认同与国家认同这三者之间的同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