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2 毫秒
1.
基于网络外部性的商品税与产品差异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纵向产品差异模型,研究了在具有网络外部性特征的双寡头市场结构的产业中,产品税收和网络外部性对产品纵向差异化的影响.考虑政府对所有产品实行统一税率的情形,政府首先制定税率;然后,企业选择其产品质量;最后,企业进行价格竞争.研究结果表明,网络外部性和税收将使企业产品质量差异偏离社会最优质量差异,小量税收将提高社会福利,并随网络外部性的增强而增加.  相似文献   

2.
基于新支付工具发展初期市场特征构建双边市场定价模型,分析共同定价和独立定价策略下企业利润和社会福利最大化新支付工具定价。研究显示:政府较企业对新支付工具制定更低价格水平促使用户支付选择转移,特别是在共同定价策略下会有效提升市场效率,达到社会福利最大;但若政府无法做到共同定价,特别在新支付工具成本优势不明显时,会使支付工具间存在过度补贴而降低社会福利,这时企业利润最大化定价为次优选择。  相似文献   

3.
本文研究了双边市场中不同平台所有权安排对市场结构的影响.主要探讨了两种所有权结构:独立的第三方拥有平台和供应商拥有平台,在垄断、双寡头单归属和双寡头多归属三种市场竞争结构下对这两种所有权的不同安排基于市场规模、利润和社会福利进行排序,并且比较了同一所有权制度对三种市场结构的影响.本文的结论是第三方拥有平台是社会福利最优的所有权结构;当平台间的相互影响因子为零或较小时,双寡头多归属产生的社会福利大于垄断和双寡头单归属,当平台间的相互影响因子足够大时,垄断产生最大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4.
以购电费用最小化为目标函数,构建了差价合约下电网公司在合约市场、现货市场、备用市场和可中断负荷交易市场上的最优购电模型,并利用启发式算法给出了该模型的求解算法,最后,通过算例分析了差价合约及合约电量比重对电网公司购电费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从理论与实证两个方面研究生产性财政支出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促进作用这一财政领域十分关注的问题.理论研究中,通过构建包含政府财政消费性支出和生产性支出的内生增长模型,推导了经济增长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目标下各自最优的生产性财政支出结构,并分析了政府生产性财政支出在两目标下最优支出结构的差异及原因.实证研究发现,2004年~2012年间,中国的东、中、西三大经济带政府生产性支出在社会福利目标下的最优占比普遍低于经济增长目标;而在2004年~2008年间,政府实际的生产性财政支出占比还未达到两目标下的最优占比值,政府的生产性财政支出还有进一步提升的空间;但在2009年~2012年间,政府实际的生产性财政支出占比已接近甚至超过了两目标下的最优占比值,继续增加生产性财政支出将对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提升都产生抑制作用,尤其在东部地区、中部地区更为明显.因此,在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政府更需审时度势、通过适时优化财政支出以促进经济增长与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引入货币测度的社会福利函数,在文[1]的基础上建立了增加效率约束条件的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优化模型和资源消耗最小化的优化模型,然后讨论了两者之间的关系,最后给出了消费税率及政府对不同收入消费者实行的个人所得税率与补贴率,并指出了福利最大化点与帕累托效率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在现货价格和客户端需求关联的情形下,本文引用期权组合合约建立现货市场供应量有限时的两阶段采购风险管理模型,以期最大化零售商的期望收益。文中先用逆向归纳法列出零售商第二阶段的最优策略,采用标准扰动定理得出有效合约应满足的最优性条件,并将原模型转化为单调的最短路径问题,应用动态规划求解最优的采购策略。最后用算例分析了现货价格与需求的相关系数及现货市场的供应量对最优策略的影响,发现当供应量一定时,各有效合约的最优预订量及有效合约的总预订量都随着相关系数的增大而提高,并且有效合约受相关系数的影响大小取决于合约的灵活性;并且,当相关系数一定时,有效合约的总预订量及执行价格最低的有效合约的最优预订量都随着供应量的增加而单调减少。  相似文献   

8.
政府的性质与边界是一个跨越经济学、管理学、政治学等学科的社会科学重要研究领域。在传统上,学界将政府角色定位为"守夜人"与"裁判员",然而在经济发展的具体实践中,中国政府常常突破这一界限,却取得了良好绩效。为了解释理论与现实的背离,本文将摒弃传统经济学的"政府—市场"二分法以及"市场—企业"二分法,从微观的合约角度去联接"市场"、"企业"与"政府"这3种组织形式。根据"交易费用—合约分析",所有组织的本质均为合约,而合约的条款与形式由交易费用决定。因此,政府性质与企业性质一样,是为了降低交易费用的合约组合。政府本身具有合约性质,可以通过合约链条参与到企业的生产中,与企业合约连接在一起,起到降低交易费用与生产成本的效果。合约的形式多种多样,政府、企业与市场并不是非此即彼,而是相互合作、相互链接,甚至相互竞争。西方主流经济学的定量分析方法,无法对合约细节进行研究。中国的案例表明,在交通运输领域、投资领域、生产领域这些看似应由市场发挥作用的领域,地方政府发挥了巨大作用,而且成绩不菲。中国特色的政府经济治理模式从本质上提升了合约效率,是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9.
混合所有制改革过程中,公有企业引入民营资本对技术创新传播、产业发展以及社会福利状况产生的影响,是评估改革效果的重要因素.基于不对称信息混合寡头模型,从专利授权角度讨论部分民营化对企业技术推广决策及社会福利的影响.研究表明,在排他性合约、分离合约和混同合约3种合约类型中,前两者更受公有专利持有者青睐.民营化程度更高的专利持有者为提升资本增值能力,更倾向于排他性合约;授权方式上更倾向于特许权收费,而不是固定收费.民营化比例选取不当,将无法引导企业内生选择社会最优的技术传播路径.从技术传播角度,对理解民营资本在混合所有制改革中的作用,合理推进混合所有制改革,促进产业发展提供了新的分析视角.  相似文献   

10.
社会福利最大化与消费者效用最大化的关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首先给出了消费者追求效用最大化的优化模型,然后通过K -T条件将该模型与文 [1]的政府追求社会福利最大化的优化模型的解连接起来,证明了在国家宏观目标实现的同时消费者也实现了其微观目标,最后说明在一定条件下这一结果反之也成立。  相似文献   

11.
以Airbnb和Uber为代表的共享经济业态已成为学术界关注热点,但当前研究侧重于商业模式,而忽视了凸显其"普惠"本质的社会福利分析。基于共享经济市场结构演进的三个典型阶段,本文构建理论模型刻画了技术赋能、用户规模与社会福利之间的内在关系。研究发现:在起步阶段,市场处于局部垄断状态,此时共享经济社会福利存在损失,且福利水平主要取决于技术赋能;在发展阶段,各个共享经济平台的市场范围产生重叠,平台企业间扩张用户规模的竞争将提升社会福利;在成熟阶段,平台间并购而形成"竞争性垄断"市场结构,此时社会福利可能再次得到提升。进一步的模型分析揭示了其内在机理:技术赋能对社会福利具有"替代"和"挖掘"的双重效应,而用户规模则对社会福利产生了"正负"两方面的外部性影响。本文为共享经济的平台战略和政府规制提供了有益指导。  相似文献   

12.
在很多双边市场中,经常出现平台一边的用户与平台之间产生利益纠纷的现象,例如顺丰速运与菜鸟网络之间的纠纷等,本文从理论模型的角度研究了这种经济现象。文章通过将双边市场的用户分为视平台有差异和无差异两种类型,研究了平台如何掠夺视平台无差异的用户所有剩余的问题。研究发现,平台厂商有与视平台无差异的用户签订排他性协议的激励;无论签订排他性协议与否,这类用户都将被掠夺所有剩余,产生了所谓的"竞争瓶颈";排他性协议带来的福利效应并不明确,当平台的边际成本和交叉外部性参数较大时,排他性协议的签订能够提升社会总福利。  相似文献   

13.
The subject of this article is the explication, investigation of the relevance and the analysis of the advantages of tax morale. Tax morale is defined as the rejection of tax evasion and also as the rejection of special tax avoidance strategies. One argument in favor for tax morale is that tax payment can be interpreted as an elementary component of a fictitious social contract. In accordance with deontology ethics it can be traced back to the maxim “pacta sunt servanda”. Tax morale is relevant because tax evasion and tax avoidance strategies cannot be fully prevented by the tax law. The implementation of a social contract therefore requires a regulation for tax payment. The realization of a tax payment regulation would be simplified if tax payment would be beneficial. If economic income is accepted as an approximation of the financial utility from the social contract, the tax payment is absolutely beneficial in principle. In relation to the (immoral) non-payment of taxes, tax payment can be relatively advantageous or disadvantageous. One possible advantage is that (immoral) non-payment of taxes can result in punishment when detected. Another result of tax payment is the prevention of an impairment of the social contract.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单个供应商和单个零售商组成的两级供应链为对象,假设仅考虑供应商对产品安全方面的社会责任,研究了在供应商主导和零售商主导两种权力配置模式下,供应商履行社会责任程度的差异,以及如何在供应商和零售商间建立合理的契约以激励供应商社会责任的履行。研究发现,相对供应商主导,在零售商主导下供应商会更多地履行社会责任。引入收入共享的事后契约和成本共担的事前契约后,在供应商主导下,两种契约在一定条件下均能有效地激励供应商更好地履行社会责任,但在留存比例与分担比例相等的条件下,成本共担契约的激励效应更强。在零售商主导下,收入共享契约虽能激励供应商的社会责任履行,但因导致零售商的利润下降,故无法达成,而成本共担契约只有在分担足够大时才有激励效应。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考虑消费者环境意识下,探讨了制造商竞争情形下基于碳税政策的供应链成员定价策略和社会福利问题。研究表明,碳税政策的实施均会使得普通产品和低碳产品的批发价格和零售价格上升,且普通产品的价格变化总是较低碳产品更加明显;实施碳税政策前后,清洁型制造商面临的产品需求和利润变化总是较普通制造商更具有相对优势;制造商竞争有利于碳税政策引导制造商降低单位产品的碳排放量,实现绿色转型;碳税政策下,不论是清洁型制造商还是普通制造商,他们降低自身产品的单位碳排放量对提升自身产品在需求上的优势或减少自身产品在需求上的劣势都是有益的。当制造商之间的竞争性较小时,实施最优的碳税政策可以显著改善社会福利;特别是当消费者环境意识水平较低时,实施最优的碳税政策更为必要。当制造商之间的竞争强度较大时,不论消费者环境意识高低,直观税率值1可以作为一个近似最优的碳税政策,用以改善社会福利。  相似文献   

16.
为探讨税率、税基和税额优惠对中国上市公司财务保守行为的影响,建立了产品市场竞争条件下税率、税基和税额优惠影响融资行为的数学模型,以中国上市公司2001年~2005年数据为样本,以法定税率作为税率优惠的替代变量,以修正的实际税率作为税基和税额优惠的替代变量,使用LOGIT回归分析,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检验不同形式的税收优惠对财务保守行为的影响,使不同形式的税收优惠与融资行为的关系更明确,同时较好地克服了回归分析中的内生性问题.研究结果表明,较少的税基和税额优惠是导致上市公司财务保守的重要原因,而税率优惠对上市公司是否财务保守影响不大,该结论对于更好地发挥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的经济调控功能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李峰  Yao  Shujie 《中国管理科学》2014,22(5):24-32
本文针对结构性减税政策在支撑实体经济、调整产业结构方面边际效果日趋减弱,且对小微企业减税领域研究的匮乏和非系统性的特点,建立了一个结构性减税下小微企业税率调整分析模型。通过对企业员工、小微企业和政府三层次目标的讨论,逐步得出各关键指标的表达式,建立了政府目标同小微企业税率的关系模型,在此基础上推导出九个相关命题。研究发现:税率调整在本质上是国民对福利和就业两种需求的偏好替换;并不存在最优的小微企业税率,只存在最差的小微企业税率。目前我国设定的小微企业税率低于最差税率,属于左侧税率;税率优劣取决于其与最差税率的偏离程度,而不是绝对值。研究结果还表明:在不改变既有左侧税率的前提下,政府也可以通过加大对职业培训和社会医保等领域的投入,实现结构性减税所要达到的效果。模型的建立和相关命题的引入,丰富了结构性减税政策的理论体系,对小微企业的税率调整有一定的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8.
This paper studies whether imposing carbon costs changes the supply chain structure and social welfare. We explore the problem from a central policymaker's perspective who wants to maximize social welfare. We consider two stakeholders, retailers, and consumers, who optimize their own objectives (i.e., profits and net utility) and three competitive settings (i.e., monopoly,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with symmetric market share, and monopolistic competition with asymmetric market share). For the monopoly case, we find that when the retailer's profit is high, imposing some carbon emission charges on the retailer and the consumers does not substantially change the supply chain structure or the social welfare. However, when the retailer's profit is low, imposing carbon costs optimally can lead to a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social welfare. Moreover, the impact of imposing carbon emission charges becomes more significant when the degree of competition increases. Additionally, the quantum of benefit may depend only on factors common across industries, such as fuel and carbon costs.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伴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电子商务在广大消费者中的日益普及,以淘宝网、eBay等为代表的电子市场的销售规模和交易金额都实现了跳跃式的增长。但是,在买卖双方交易数量快速增加的同时,提供交易平台的电子市场所有者始终缺乏有效的收费模式来实现自身的利润最大化,这一窘境已经得到产业界和学术界越来越多的关注。当前,各类电子市场大多采用的收费模式是以每个卖家前一期的销售历史来预测该卖家下一期的销售数量,并以此作为基准来动态更新电子市场对于该卖家下一期的收费标准。这种收费方法暗含的假设是相邻周期间产品销量为强正相关,但忽略了产品销量因季节性、流行性、替代产品威胁等各类因素影响而导致的更加复杂的中长期变化趋势。针对这一问题,本文为电子市场所有者提供了一类新的个性化动态契约机制。这种契约机制假设相邻周期的产品销量服从联合正态分布,在每个周期开始前,卖家能够充分考虑到各类因素的影响,从而对于下一期销量做出比电子市场所有者更准确的条件预期。但是,卖家对于相邻周期销量间的相关系数的观测属于私有信息,为了诱导卖家披露这一私有信息,电子市场所有者在每周期开始前需要根据该卖家上一周期的实际销售数量向卖家提供一系列契约(a menu of contracts)供卖家选择。本文构建了这种个性化动态契约的参数优化问题。求解结果揭示了一个简单的决策准则,即最优的契约参数可以表示为关于上述相关系数的failure rate的函数。通过一组数值试验,本文将这种契约与其他三类契约进行了对比,验证了这种契约能够充分地利用卖家的私有信息来提升电子市场所有者的利润。本文所述的契约机制在互联网环境下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因此可以为电子市场所有者提供直接的管理参考和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