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43年斯大林曾经预言:“我知道,我死后有人会把一大堆垃圾扔到我的坟上,但历史的风会毫不留情地把这堆垃圾刮走。”历史正如斯大林预料的那样发展的。斯大林去世以后,在苏联国内以及国际范围内出现过两次大规模的反斯大林浪潮。1956年,斯大林刚刚去世不久,赫鲁晓夫就在苏共第二十次代表大会上抛出了一个全盘否定斯大林的秘密报告。这个报告,用毛泽东的话来说,赫鲁晓夫从“过去把斯大林捧得一万丈高”,“一下子把他贬到地下九千尺”。帝国主义和一切反社会主义的敌对势力利用赫鲁晓夫的秘密报告,诬蔑和攻击共产党和社会主义制度,在全世界掀…  相似文献   

2.
有一次,赫鲁晓夫访问南斯拉夫,铁托在一些高级官员的伴随下迎接他。一名高级官员突然提出挑衅性的问题:“俄国和斯大林对我们干了许多坏事,所以我们今天很难相信俄国人。”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冷场片刻之后,赫鲁晓夫走到说这番话的高级官员身边,拍着他的肩膀对铁托说:“铁托同志,如果你想叫谈判失败,就任命这个人担任谈判代表团团长。”  相似文献   

3.
赫鲁晓夫顺应时势,大胆否定和清算了斯大林的“个人崇拜”和专制集权方式,但赫鲁晓夫无法面对“集体领导”与威权丧失的两难困境,最终为体制所吞嚼。勃列日涅夫既得益于恢复斯大林时期的集权体制,又利用和享有了赫鲁晓夫的改革成果。但勃氏维稳怕乱、放弃改革的后果,是戈尔巴乔夫的迎合人心的“新思维”,最终导致苏联的解体,成为二十世纪共产主义运动中的又一大深刻教训。  相似文献   

4.
马维先 《中华魂》2014,(7):55-60
在赫鲁晓夫二十大"秘密报告"发表50周年的时候,美国学者格雷弗·弗出版了他的专著《反斯大林的卑劣行径》。作者是蒙特克莱尔州立大学教授、博士、历史学家。曾与俄罗斯学者合著《被诽谤的斯大林》《1937年。斯大林依法审判。不容申诉!》等。《反斯大林的卑劣行径》一书彻底颠覆了西方某些历史学家和报刊对赫鲁晓夫"秘密报告"的高度评价,不仅推翻了他们关于"秘密报告"是"二十世纪最有影响的演讲"之类的溢美之词,还得出了完全相反的结论:赫鲁晓夫整个"秘密报告""全部由谎言拼凑而成",而他用于直接"揭露"斯大林或贝利亚的论据,没有一件与事实相符。现将作者的主要观点和论据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斯大林有其他的选择吗?今天经常提出的这一问题,对于理解我们已经建立的制度以及为什么要加以重建非常重要。那些不仅把“斯大林现象”与他所犯的罪行联系起来,而且(主要  相似文献   

6.
我把身子伸出窗外,看到一个男孩挂在苹果树上,身上除了一件弹性裤之外,一丝不挂——那就是米加!当时我立刻冲下楼,铆足了劲儿冲进花园,朝着吊在树上的小男孩跑去。“你是谁?”他问。这也是我在舌尖上想要问的问题,竟然被他先开口问了。“我叫乔金。”我说。“我叫米加。你为什么要用头倒着站?”  相似文献   

7.
谁是“不懂礼数”的傻书记?他就是安徽省利辛县的县委书记夏一松。此人到这一国家级贫困县任县委书记后,在不到180天之内,居然拒收、上缴礼金60万元。你说他傻不傻?这60万元都是利辛县各级干部心甘情愿“自掏腰包”,“孝敬”夏书记的,这是人家的一片心啊?他为什么要拒收?他为什么要上缴?倘若放在家里,60万元够他吃喝一辈子了,要是换个人,说不定要唱要跳,能激动得三天三夜睡不着觉呢,可他却好,“不懂礼数”的“坏”名声,霎时便在全县传开了。 就是这样一个“不懂礼数”的傻书记,居然还上了中央电视台的《焦点访  相似文献   

8.
我有一个朋友,是个医生,他总是问我为什么不借给他钱。“你拿什么还我?”我问他,“你今天没钱,明天又去哪儿弄钱呢?我现在借钱给你,不就是等着将来你跟我解释谁把你骗了!”  相似文献   

9.
幽默小品     
《今日南国》2006,(17):79-80
英国文豪萧伯纳是个瘦子,这是尽人皆知的。一天,他遇到一个有钱的胖资本家,资本家讥笑着对萧伯纳说:“萧伯纳先生,看到您,我确实知道世界还存在闹饥荒的现象。”萧伯纳也笑着回答:“而我一见到您,便知道世界闹饥荒的原因。”在一次制定美国宪法的会议上,有位议员说:“在宪法里要规定一条:常规部队任何时候都不得超过5000人。”华盛顿平静地说:“这位先生的建议的确很好。但我认为还要加上一条:侵略美国的外国军队,任何时候都不得超过3000人。”赫鲁晓夫在苏共二十大揭露斯大林的暴行时,台下有人递条子上去。赫鲁晓夫当场宣读了条子的内容:“…  相似文献   

10.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苏联对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褒贬不一。在个人崇拜时期,持全盘肯定态度,一切功劳都归功于“伟大统帅的天才领导的结果。”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特别是苏共20大以后,开始否定和攻击斯大林在卫国战争中的作用。在60~70年代又对斯大林部分恢复名誉。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又加以全盘否定。苏联解体后,又把主要功劳归功于朱可夫。那么如何评价斯大林在苏联卫国战争中的地位和作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事实上,作为联共(布)中央总书记、苏联人民委员会主席、国防委员会主席和最高统帅的斯大林,在战争期间的失误和功绩都是与他分不开的。战争初期苏军的失利毫无疑问他应负主要责任,同样苏联卫国战争的胜利也是与他密不可分的。只有坚持“严格的历史性”,实事求是地以他在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进行全面分析,才能作出正确评价。  相似文献   

11.
自卑·勇气     
我们生活在温暖的集体里,有老师的夸奖,同学的羡慕,可谁又会想起那个默默“小草”呢?上小学的时候,班上有一个默默的“小草”。他生活的孤独、寂寞,没有人愿意和他说话,也没有人愿意和他沟通。于是小草的心灵开始慢慢枯竭,并封闭自己。在上课的时候“小草”躲在墙角哭泣,他为什么哭泣?没有人知道,人们也不愿意去知道,他只能在无助时自己撩起袖子擦眼泪。我观察着他,他仿佛害怕课外活动,害怕在此时看着别人欢笑,自己一个人却只能躲在远处忧伤。也许你会好奇的问:“他怎么了?”我只能回答:“他受伤了。”“他为什么受伤了?是被人打了?还是另有…  相似文献   

12.
1953年3月1日,星期天,孔策沃别墅卫队长、国家安全部上校奥尔洛夫休息。在毗连斯大林居住的房间的别墅值班室值班的是老警卫人员斯塔罗斯京、副卫队长洛兹加切夫以及其他几个军官。值班的还有女管理员М·П·布图索娃,赫鲁晓夫把布图索娃写成为“一个在别墅里工作了很多年的斯大林的忠诚女仆”。 假如相信别墅警卫人员的叙述,那么3月1日谁也没有给斯大林打过电话。洛兹加切夫,别墅卫队副卫队长说,早上10点钟警卫人员集中在厨房里,等着斯大林打铃,斯大林通常在上午10点钟和11点钟之间起身。一般是布图索娃把食品送到斯大林的房间里去。3月1日一切都变了一个样。洛兹加切夫叙述说:“10点钟他的房间里没有动静,11点钟敲响之  相似文献   

13.
可乐餐厅     
心里话莉莉上三年级,学校举行运动会,在60米项目中,莉莉跑了第一名。爸爸:“莉莉,你跑了第一名,老师高兴吗?”莉莉:“一点都不高兴。”爸爸:“为什么呢?”莉莉:“因为跑第二的是他儿子。”巧遇强盗小明上学迟到了,而且作业也未完成。老师问他什么原因,他回答道:“一个带枪的强盗袭击了我。”老师大吃一惊:“他抢了你什么东西?”小明说:“家庭作业本。”数不清老师“:小梅,你知道我国著名数学家有谁吗?”小梅答不上来,就说“:我国的数学家数不清。”老师点点头:“是的,苏步青教授就是其中的一个。”看着我生物老师拿着一张“美洲鳄鱼”挂图,…  相似文献   

14.
那个前任老师眼中的“问题学生”,居然在考试过程中偷看报纸。我强忍着怒火静静地将他的报纸收了上来。下课后,我让他到办公室“做客”。“为什么在考试时间看报纸?”我和颜悦色地问。“因为报纸上的内容太精彩了。”“报纸再精彩也要留到课后看啊!”“我想快点把报纸看完。”“为什么?”“因为这份报纸是向刘小宁借的,他说放学后要还给他。”“你为什么不向别的同学借?”“其他同学都不爱跟我玩,不借我。”“当初在订报的时候为什么不订一份?”“我……我……因为我家穷,我买不起。”他呶呶嗫嗫地说。过后,我到了他家,看到了他家徒四壁又破陋不堪的房屋,听到了他唯一的亲人——父亲无奈的叹息,我顿时理解了,是贫困的家境和缺少的母爱形成了他自卑和冥顽不化的个性。又一期的《小学生周报》到了,在分发报纸时,我把自己留的报纸分给了他。当我念到他的名字时,他惊愕极了。我则向他投去了默许的微笑。过后,他来问我原因,我说:“以后, 你的报纸就包在老师身上了。”他的震憾溢于言表。我要送他的不仅是一份报纸,我更要送给他那残缺的关爱和呵护。渐渐地,他有了同龄人该有的笑容, 他的“侠骨”少了,他的“柔情”多了,他变得热爱学习了。  相似文献   

15.
自赫鲁晓夫叛徒集团上台之后,有一批自称是“苏共二十大和二十二大产儿”的所谓“第四代作家”涌进了苏修文坛。他们与那些老牌修正主义作家,在斯大林时期受过批判的作家,以及二十大后蜕化变质的作家,汇成一股黑浪逆流。而在这股逆流中,习“第四代作家”的头面人物叶夫图申科,堪谓名噪一时。美国《星期六评论》周刊称他是“苏联创作中的异教徒”。法国《快报》赞他是“苏联代表着前途的新一代的发言  相似文献   

16.
上帝创造母亲时,他一连工作了6天。一个天使出现了,对他说:“你为什么在这上面花这么多时间?”上帝回答说:“你注意到她身上那特殊的板子了吗?她必须完全经得往风雨洗礼的,但又不能是塑料的;她身上有两百个  相似文献   

17.
可乐餐厅     
羊圆周率常迟到老师:你为什么迟到?小明:我……吃饭晚了。老师:饭碗很脆,要嚼那么久吗?查字典小京查字典,他想查一个“由”字,查了半天查了个“田”字。小京火了:为什么缩着个头不敢出来!”不一会,他翻到一个“甲”字,原来你是怕我,不敢露头把尾巴伸出来了!”忽然,他又看到一个“申”字,小京拍手大笑:哈哈!现在头尾都出来了。”不得了从前有一个教书先生给学生批改作文时,发现一个学生在一篇不到200字的短文中竟用了18个“了”。教书先生觉得“了”字用得太多了,于是提笔在作文本上批到:该用“了”,你用“了”;不该用“了”,你还是用“了”…  相似文献   

18.
一位叫贝加的教育家举了这样一个例子: 在中国某地方,几个小孩在一起玩,其中一个被另一个打了,被打的孩子哭着跑回家去告诉了妈妈,妈妈急忙赶来对“打手”吼道:你为什么打他?!你再敢打他,我就打死你。在美国也有这样的事,可年轻的妈妈跑来却心平气和地说,你为什么打他呢?你们不是好朋友吗?好朋友应该友好相处。  相似文献   

19.
信仰与私利     
智慧是用来做事的,对于灵魂来说靠的是信仰。一群拜物教徒把一颗树当作神灵来崇拜。信奉神灵的一位隐士听到这个消息后大发雷霆,他拿起一把斧头,要去把这棵树砍掉。当他刚一走近这棵树,突然一个魔鬼出现在他面前,挡住了他的去路,对他喝道:“喂,站住!你为什么要砍树?”“因为它蛊惑人心。”“这碍你什么事?让他们去上当受骗好了。”“这怎么成呢?我有责任引导他  相似文献   

20.
重要情节     
“你昨夜九点左右,在什么地方?干什么了?”当被警察传讯,面对如此质问时,那名青年并不怎么惊慌。他佯做不知的样子反问道:“出了什么事?为什么查问这些事?”“你先前工作过的公司进去小偷了。作案时间推测就是前边说过的那个时辰。看样子罪犯熟悉内部情况。倒不是分外对你有怀疑,但为供参考.想来打听一下。昨夜那个时辰,你在哪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