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即将在全国城镇普遍推开的住房制度改革,是以解决我国城镇居民住房难问题为突破口,转换住房和房地产经营机制,调整我国的建筑、建材、房产等产业结构,促进国民经济和各项社会事业进一步平衡协调发展为目的。住房制度改革的推行,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向深层次发展:标志着我国在调整社会主义生产关系,进一步解放生产力等方面,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我国城镇住房制度改革,既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又一项重大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同志在南巡的重要谈话中强调指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使中国人民的生产力获得解放,这是革命,所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还要从根本上改变束缚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建立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促进生产力的发展,这是改革,所以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过去,只讲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生产力,没有讲还要通  相似文献   

3.
本文认为,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思想,应当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主要应从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来理解。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本质属性的核心,离开这一本质属性,就根本谈不上什么社会主义。而且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既有质的问题,它规定社会性质,也有一个量的问题,它决定社会发展状况。只有生产力解放及发展了,公有生产资料的量才能不断增加,社会主义才能得以不断发展。所以,解放及发展生产力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本身发展的要求,当这种生产力表现为公有生产资料的存量与增量时,它便构成社会主义本质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4.
“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邓小平同志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中的一个极其重要的观点。这个理论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是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统一体。生产力是生产关系的物质内容,生产关系是生产力的社会形式,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的性质,并对生产力的发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改革思想的理论基石汤群英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处于不断的矛盾运动中,由于矛盾运动的基本状态不同,解放生产力的形式也不同:有革命和改革两种不同形式。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早已论述过的基本观点。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相似文献   

6.
改革是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和平时期,对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调节与解决,起重要作用的是社会改革。改革是一种普遍的历史现象,是一个生产关系不断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不断适应经济基础的历史过程。在未来的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中,改革将因其有着适应社会基本矛盾发辰的客观要求,而与整个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共始终。  相似文献   

7.
经济利益,是生产关系的一部分。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是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的内在要求。本文所讲的经济利益关系,着重指分配关系,它是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决定的。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如何使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需要,是当前需要研究、探讨和解决的现实问题。本文就此谈谈我们的粗浅见解。 一、正确认识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利益关系的调整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主要是改革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的部分,重点进行经济体制方面的改革,其中分配制度方面的改革是经济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关系到人们  相似文献   

8.
论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的根本性质樊卓然在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中,如何对待生产资料所有制问题是人们所关注的,在强调社会主义社会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的情况下,要不要坚持以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有许多争论。有些经济学者提出了“所有制手段论”,意在把生产资料所...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战略高度出发,提出了“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的重要思想。深入学习这一思想,对于揭示改革对社会主义社会的深刻变革作用,发展马克思主义的改革理论和革命系统,为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改革步伐,将有很大促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革命是解放生产力,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出发点。邓小平同志从我国的实际出发,充分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在某种特定条件下存在的尖锐矛盾,明确提出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确立以后,仍然存在一个解放生产力的问…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同志对社会主义理论创造的贡献,最集中表现在他对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其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之点。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既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也是人类历史活动永恒的主题。解放生产力解决的是人和人之间的关系,人和人之间的关系最本质的具有决定意义的是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即是通过改变生产关系本身或在某种生产关系基础上的创新,调动人的生产、经营的积极性、创造性,以推动实现生产力的飞跃。改变…  相似文献   

11.
正确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经济管理中认真处理好计划与市场的关系,从而抓住机遇,解放思想,推进改革,促进我国国民经济协调迅速的发展,对于我们更坚定地走社会主义道路,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一)1、计划和市场属于经济体制范畴,不属于经济制度范畴。我们知道,经济制度是指人类社会发展中一定阶段生产关系的总和。而一定社会的经济制度又构成该社会的经济基础,并规定其政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生产关系的核心是生产资料归谁所有,它决定经济制度的根本属性。经济体制是指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即指一定社会的…  相似文献   

12.
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增强企业的活力,是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而增强企业的活力,关键在于确认企业具有自身相对独立的经济利益.因此,探究现阶段社会主义全民所有制企业这种经济利益存在的必然性,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经济利益关系是一种生产关系性质的范畴.在生产关系中,生产资料所有制是生产关系的起点和基础.而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也就是一定的物质利益关系.研究社会主义全民所  相似文献   

13.
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具体来说,就是生产社会性的提高程度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巩固和完善化程度之间、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发展程度与上层建筑体系巩固、发展和完善化程度之间的矛盾,其中,更基本、更主要的是生产社会性的提高程度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体系巩固和完善化程度之间的矛盾。首先,无产阶级通过社会主义革命解决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只能是在事实上承认现代生产力的社会本性,使生产关系体系同生产的社会性相适应。而生产关系体系中各种经济体制究竟采取什么形式,这就要依据社会化生产的实际发展水平来定。资本主义作为一种社会形态,曾使生产力得到巨大发展,使生产日益社会化,但是这种社会化的现代生产力一开始就与它的占有形式之间相对立,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使生产力的社会性和生产资料占有的私人性之间的尖锐的冲突和不相容性就发展起来了。这种社会化的生产力要求生产关系在事实上承认它作为社会生产力的那种性质,要求生产关系与它的社会性相适应,也就是要求社会对自己实行社会化的管理。但是这在资本主义社会是不可能办到的,只有无  相似文献   

14.
正确认识划分我国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标准问题,首先要摒弃长期以来沿用的生产关系的唯一标准论,树立起生产力标准的概念。 长期以来,我们在划分社会发展阶级问题上,一直沿用着生产关系唯一标准论,认为生产关系表示了特定社会发展阶段的本质特征;每一种生产关系体系,其基础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因而,根据生产关系,特别是生产资料所有制,就可以把不同的社会形态和不同的社会发展阶段区别开来。特别是在象我国这样从半封建半殖民地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国家,以为依靠无产阶级政权的力量,就可以不顾社会生产力低下的状况,通过不断变更生产关系,特别是变更生产资料所有制形式,从而跨越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高级阶段,以至进入共产主义社会。这种理论观点是错误的。它的错误在于:  相似文献   

15.
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指的都是社会主义国家中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但二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是指所有社会主义国家或一个国家所有的时期所共有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是一种基本制度。而经济体制则在不同的国家或在同一国家的不同时期是不一样的,这是一种具体制度。前者是一般的东西,后者是特殊的、个别的东西。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就是在某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的某一个时期中占居统治地位的具体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总和。我们的经济体制改革,是改革那些与社会生产力发展不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方面和环节,并没有改变社  相似文献   

16.
生产资料所有制作为人们之间由于物的占有而引起的生产关系,是生产关系总和中一种最重要的关系,是社会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公有制;没有公有制或公有制为主体,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其他特征就不能存在,也就没有社会主义制度.因此,公有制是社会主义或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制度的核心和基础.近几年,在资产阶级自由化思潮影响下,有人声称公有制限制生产力发展,公有制与改革开放矛盾,主张国有资产私有化.这种国有资产私有化的主张,无疑是对社会主义制度"釜底抽薪",从根本上否定社会主义制度.当前我国若真实行国有资产私有化,改革开放必然走上邪路.  相似文献   

17.
当前,我国的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再到完全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和发展,虽然不是生产关系中的根本性质的变革,但确实是经济体制的重大变革。而经济体制的变化影响政治体制,科技体制和教育体制的变化。因此,教育必须反映并适应经济体制改革的客观要求,并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服务。当务之急是要解决好教育管理体制改革中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8.
一般说,农村经济体制是指农村一定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反映。它包括生产资料所有制结构和人们从事生产,交换等活动所采取的经营方式、经济运行方式,同时还涉及管理机构的设置及权限划分等方面的具体形式。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就是要对上述诸方面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部分进行调整和改革,从而为建立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生机和活力的农村经济体制模式,发展商品经济,繁荣农村,富裕农民,实现社会主义农业现代化创造良好的环境。  相似文献   

19.
以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为特征的各种形式的承包经营责任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模式转换过程中所推行的重要改革措施。我国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最基本的,就是要由传统的高度集中的计划产品经济模式,向以实行间接控制和管理为特征的商品经济模式过渡。承包制,就它可以在生产资料所有制性质不变的前提下,使企业包出一个独立的商品生产经营者的地位来说,在经济体制模式的转换中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只有从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格局的形成上来理解承包制才有意义;也只有从形成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格局的角度上来推行承包制,承包制的推行才能取得实质性的进展。  相似文献   

20.
<正> 山东省科学社会主义学会于一九八○年十月十五日至十八日,在济南举行学术讨论会。会议着重围绕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和如何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什么是社会主义社会的特征?对这个问题众说纷纭,其说不一。讨论中涉及到的主要问题和不同的意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关于生产资料公有制问题。多数同志认为,这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因为,所有制问题不只是生产资料的归属问题,而且是生产关系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