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53 毫秒
1.
关于北京传统四合院保护与利用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四合院的保护与利用,是北京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北京旧城改造工作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北京传统四合院具有深邃的历史文化内涵;保护北京传统四合院对于当前城市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为了解决实际工作中难于判别、难于操作的问题,应通过开展综合研究建立一套传统四合院的评判标准,注意使保护传统四合院的工作为北京城市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2.
罗薇 《社区》2008,(20):50-51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商界精英搬进了北京的四合院。现代社会的匆忙与四合院的闲适在这一方小小的院落里。又将演绎出怎样的现代生活。 南池子港商中意的风水宝地 南池子街区紧邻故宫东墙,曾经是皇城的一部分。曾经作为官署和库房用地。如今,港商陈锦鹏在北京的家——一座有着精美砖雕院墙的独门独院就坐落在南池子大街东侧。他是最早一批来北京买四合院的港商之一。  相似文献   

3.
北京的符号     
请救救北京的符号。北京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岁月的雕饰在北京的各个角落留下了珍贵的符号,等待人们慢慢捡拾。可是人们对于这种恩惠,又做了些什么?想那方方正正的四合院,青灰色的瓦,一片古韵中,它怀抱着邻里之间的情谊与幸福,四合院无疑是北京的符号,可如今,皇城脚下又留几抹青灰?四方天地间还剩多少邻里温情?轰鸣中,四合院作为北京的符号,支离破碎。想那咦咦呀呀的胡琴、脸谱上的花,一座戏台间,演出着千年间的悲欢离合。京剧无疑是北京的符号,可如今,“戏台小世界,世界大戏台”的对联又有几家挂?剧目中的经典又有几人能详?喧闹中,京剧作…  相似文献   

4.
老“所长”     
田可 《社区》2005,(18):59-59
小时候,我家住在北京一座古旧的四合院里,那是一个很大的四合院,据说民国期间它曾是一个军阀的住宅,已经有200多年的历史了。我整个的童年,都是在这个四合院的怀抱中度过的,因此有关四合院,我有很多美好的记忆,其中一位老“所长”始终铭记在我的心中。这位老“所长”姓刘,是我们家附近房  相似文献   

5.
北京前门外的施家胡同里有座"袖珍小学"--施家胡同小学.在那小小的两进四合院里,满装着我们的童年梦想,它就像一条漂洋过海的小船,曾经载着我们走过很远.  相似文献   

6.
我在四合院里出生,在四合院里长大. 我家租住在一个800平方米左右、正正规规、两进带后院儿的四合院里,是一个很讲究的传统院落.四合院门朝东南,厚重大门里有三道插门杠,门外嵌着一副走笔行云流水的对联——"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两座石门墩静静地卧门边.  相似文献   

7.
一座特殊的院子在北京数不清的四合院中,有一所比较特殊的院子--东城区棉花胡同22号。这里是中央戏剧学院的教职工宿合,可以说是戏剧界专家学者荟萃的文化之院。清末民初,它曾经是一座皇家庭院式的四合院。公元1267年(元四年),北京建为全国的首善之区,称"大都"。作为首都,北京的文明超脱一般地域文明的范畴,成为中华民族文明的代表和结晶。最能体现北京文化特征的是什么?我以为是那丰富多彩的、上至帝王下至平民的居家建筑。住宅是家庭生活的最基本的单位,是人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区  相似文献   

8.
言慧珠往事     
《北方人》2007,(3)
一家人,五个剧种1919年的深秋季节在北京宣武门外校场小六条的一座四合院里,降生了一个女婴。四合院的男主人原名咸锡,就是后来更名换姓、京剧“四大须生”之一的言菊朋。他的妻子高逸安为专演老妇人的早期电影明星。这个女婴就是后来比父母还要走红的言二小姐——言慧珠。言家生活不怎么富  相似文献   

9.
提起四合院。30多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都不以为然,不就是北京胡同里那些低矮破烂的平房大杂院么,有啥好的,不拆留着干啥?其实北京四合院可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朵奇葩,历经元、明、清、民国时期,曾有过经久不衰的辉煌历史。只是从50年代以来,新式建筑的大规模兴起,四合院才走向了衰落。然而住过四合院,特别是居住过60年代初期以前四合院的人,提起四合院,无不为之感叹,离开的会常常思念,一种怀旧思绪油然而生。 四合院是北京最有特色的民宅,它是由东西南北四面形成一个口字形状的庭院。标准的四合院有着严格的布局,门楼、影壁、外院、内院、垂花门、正房、厢房、廊子等,井然有序。北京四合院强烈地体现着封建宗法制度的尊卑有序的理念,讲究对称、自成天地。这不仅表现在院落的大小、房屋的高低、门楼的型制等等外部设施上,而且表现在内部的功能和使用上。 北京的四合院有大、中、小之分。大四合院以王府、高官和富豪私宅为代  相似文献   

10.
先有四合院,后有北京人作为北京人基本和主要的居住样式,四合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金时代.当时居住在西辽河上游的契丹人,男子个个能征善战,契丹首领很早就觊觎着城池繁华的幽州首府蓟城.  相似文献   

11.
四合院作为有历史价值的建筑物,是有保存价值的;作为民居已经过时,且不符合中国人多地少的国情.四合院那个时代形成的以封闭保守为特征的城市建设思维,称之为四合院思维,却是需要破除的.对于北京城市建设来说,更是急迫需要解决的.  相似文献   

12.
北京的符号     
在世界文化坐标中,每一座城市都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巴黎之优雅、伦敦之谦和、雅典之古朴,这些,都为那些城市的孩子们津津乐道。我们,是北京的孩子,北京的符号正在我们生命中打上了深深的铬印——四合院的窄窄小道,京剧中的一声高腔,故宫里的一砖一瓦……然而,随着全球化大潮的冲击,似乎我们的符号面临着被冲淡、消失的危机。开放的北京,奥运的北京,将如何描画自己的符号呢?建筑,是北京的华彩霓裳,也是我们最直观的符号。记得梁思成先生曾提出保护北京老城,在老城旁建设新城的建议,却未被采纳。于是,在震天的推土机声中,四合院一个接一个倒下,…  相似文献   

13.
宋惕冰 《中华魂》2013,(22):39-39
北京东城区张自忠路23号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大宅院。宅院大门有四楹红柱,内有三进院落,院内一片绿荫,景物清幽,安静雅致。穿过主厅回廊,朝西侧庭院走去,是一座有正厅、厢房、垂花门、什锦窗的四合院落,是会见宾客之地。  相似文献   

14.
北京四合院经历了百年沧桑,至今仍然是老城区主要的居住形式之一。北京四合院院落布局有序,居住不仅是建筑空间的围合,还是传统的延续。对四合院的发展及内涵和建筑特色简要介绍,通过对四合院空间与西方建筑模式语言进行分析,期望能够将传统四合院空间模式现代化、实用化,使其成为由传统建筑向现代表达的一种途径,同时也成为一种蕴含中国传统建筑理论的创作思考方式。  相似文献   

15.
人生最遗憾的,莫过于,轻易地放弃了不该放弃的,固执地坚持了不该坚持的……那一年,我刚来北京,租住在西郊一座嘈杂的四合院里。我在一家礼品公司上班,具体工作是抱着厚厚一本黄页电话本给各个单位打电话: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到北京出差,一位朋友硬拉我去看一座四合院,他说别看你是个饭店老总,但我领你看的这个“饭店”,别说你没见过,就连北京人也不知道。客厅里有毛泽东的画像和古巴的雪茄 到了北京东四一带,他敲开一座四合院的门,大门在身后刚关上,感觉四周一下子就静了。阳光洒满院子,使枣红色的门廊,杏黄色的窗帘,点缀在窗台、地上的绿色植物,都更加鲜亮。 围着院子的四间房子都没吊顶,高高的屋顶露出粗大的圆木,木头上涂过清漆,泛出黑褐色的光泽。墙壁四白到底,简朴干净。地上铺的小块瓷砖,一看就有年头了。 家俱一律是旧的。屏风、…  相似文献   

17.
鲁忠民 《社区》2001,(3):62-63
提起四合院,30多岁以下的年轻人大都不以为然,不就是北京胡同里那些低矮破烂的平房大杂院么,有啥好的,不拆留着于啥?其实北京四合院可是中国传统民居的一朵奇葩,历经元、明、清、民国时期,曾有过经久不衰的辉煌历史。只是从50年代以来,新式建筑的大规模兴起,四合院才走向了衰落。然而住过四合院,特别是居住过60年代初期以前四合院的人,提起四合院,无不为之感叹,离开的会常常思念,一种怀旧思绪油然而生。  相似文献   

18.
《社区》2007,(21)
昨天跟韩国来的朋友吃饭,闲聊时问他对北京的什么东西印象最深。他侧着头想了想说:"四合院。"我相信,对于我们这些老北京人来说,在童年的回忆中,四合院的确占了很重的分量。那时人们的生活都集中在这青砖灰瓦、幽静曲折的四合院里。  相似文献   

19.
傍晚时分,我在千竿胡同5号这座古色古香的四合院里见到了画家陈溪峋,他身着中式对襟白衫,身材魁梧,神色淡定,给人一种亲切、可靠之感.  相似文献   

20.
情系四合院     
听话匣子 我住的崇文区关帝庙街八号是一座老北京四合院。分里外两个院儿。里院儿坐北朝南是三间大北房。东西两间厢房。我家就住在西厢房。里院儿住着五户人家。外院儿住着三户人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