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郎伟 《唐都学刊》2003,19(1):55-57
20世纪 90年代以后 ,中国社会的整体发展进程明显加快。伴随着冷战的结束、东西方意识形态分野的逐渐模糊 ,以及市场经济体制在中国大陆的全面建立 ,全球化的生产和生活模式正在持续地大规模地进入中国社会的经济和文化领域。在经济和文化的诸多重要方面 ,由于高新技术和跨国资本的介入 ,由于西方社会精神价值观念的逐渐流行 ,传统的中国生活方式和文化面貌已经发生了令人惊异的变化。不仅在吃、穿、用的物质器物层面 ,甚至在艺术和体育欣赏、精神享受和人生价值寻求等方面 ,相当多的中国年轻人已经开始唯西方社会的马首是瞻。在中国的一些…  相似文献   

2.
李兴阳 《唐都学刊》2004,20(2):57-62
2 0世纪 80年代西部乡土小说的主题话语是西部乡土社会的现代性转化 ,面对这一世纪难题 ,西部乡土作家陷入难以解答的现代性焦虑中。他们或批判传统乡土文化之恶 ,或弘扬传统文化之善 ,藉以寻求精神资源。对历史属性不明的当下现实 ,他们以城市文明为现代性坐标 ,又对其表示怀疑 ;他们书写乡土的落后贫困 ,却又赏赞乡土自足人生 ,对传统的乡土现代性设计表示怀疑和反思。他们试图给出当下历史情景中的另一种乡土现代性的构想 ,但由于价值选择的不同 ,而迷茫地走向分化。这使西部 80年代乡土小说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复杂  相似文献   

3.
全球化时代的安全与安全的全球化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全球化时代的到来,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全球统一大市场的形成、计算机的普及和因特网的出现、“9·11”事件开辟的全球化政治进程。全球化时代的安全问题具有双重性、整体性和复杂性等特点。中国要从根本上维护自身的安全,实现国家和平发展的目标,就应当在安全战略的选择上实现超越。  相似文献   

4.
王翠荣 《学术交流》2007,(2):174-176
阎连科的乡土小说通过对生活在中原大地的一群贫苦农民生存境遇的关注,讴歌了乡民们在灾难和厄运面前永不妥协的英雄气概,深刻揭示了主人公身上蕴藏的悲剧精神和审美意蕴,有力地揭示出我们民族灵魂中某些最本原的东西,不仅对当今的读者有着明显的启迪和教育意义,而且充分提高了当下文学的品质和格调。  相似文献   

5.
宋洁 《社科纵横》2007,(10):120-122
从梳理20世纪中国乡土小说的发展脉络入手,分析了甘肃乡土小说的特质及存在的缺陷。  相似文献   

6.
李继凯 《唐都学刊》2003,19(1):48-51
在全球化语境中言说中国西部文学 ,是时代提示的一个难以回避的重要话题 ,这个话题显然具有文化母题的性质 ,可以分蘖出许多有意义的子命题。而从文化习语的角度来考察西部文学 ,就是其中一个具有特殊意义的命题。不过应该说明的是 ,这里所说的“文化习语”是与文化失语、文化得语、文化误读、文化碰撞与文化磨合等概念密切相关的一个概念 ,意在专指对外来文化话语的自觉学习和运用 ,而不是泛指一般意义上的文化习惯用语。比如“全球化”(globalization)这一话语本身 ,就是这种文化习语的结果。而作为使用率仍在增高的一个语词…  相似文献   

7.
论中国乡土小说的二重叙述困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仲明 《浙江学刊》2005,6(4):115-122
中国乡土小说的叙述存在着二重困境:一是叙述姿态上,作家们常陷入城与乡、外与内的深层困惑中;二是在叙述特征的追求上,作家们对地域性的理解存在着严重的误区.这二重困境有着复杂的社会、文化背景,也深刻影响着中国乡土小说的成就和发展.  相似文献   

8.
李怡 《唐都学刊》2003,19(1):53-55
“全球化”是新世纪中国学术的一个重大课题 ,“中国西部文学”虽然已经阐述了多年 ,但在今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之中 ,无疑也产生了特殊的意义。但将这两个“重大”置放在一起 ,其意义的连接却变得曲曲折折了。从表面上看 ,“全球化”与“中国西部” ,这是一个普遍性的时间和一个特殊空间的问题。我们常常在说“全球化时代”如何如何 ,这也就是说我们正在经历一个正在怎么“化”的过程 ,这是一个时间的过程。“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西部文学” ,似乎应当考虑的是一个局部空间的文学现象如何适应更有普遍意义的时代发展的要求。当然…  相似文献   

9.
乡村不仅是一个地理空间,生态空间,至少在文学史上,乡村同时是一个独特的文化空间. "新时期文学"给人们打造了一个结束过去、面向未来、走向世界的崭新中国形象.而这时期小说中的乡土中国既带有新时期文学的总体特色,同时也有它独属于自己的独特面貌、内涵和形式,既不同于1950-1970年代同类题材作品那样高度意识形态化和整齐划一,也区别于1990年代以后同一领域的那种六神无主、难以命名.它所塑造的中国形象既乐观向上朝气蓬勃,又免不了带有缅怀历史时的沉痛忧伤和展望未来时的慌乱与迷惘,这正是置身全球化、现代化语境里的80年代中国的独特历史神态.  相似文献   

10.
李兴阳 《唐都学刊》2003,19(4):55-59
在中国当代西部作家群中,柏原是一位不能忽略而恰恰多少有些被忽略的作家.他的小说获过全国性的大奖,小说、散文也常被<小说月报>、<小说选刊>、<读者>等广有影响的刊物选发,但评论界却没有投以多少关注的目光.有研究者认为,这是中国西部文学及西部作家被"边缘化"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葛公文 《唐都学刊》2004,20(2):107-111
经济全球化是伴随着世界经济发展和科学技术进步出现的 ,目前已成为当前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和主流趋势。经济全球化是一把机遇和挑战并存的“双刃剑”。西部地区社会主体应该认清全球化的利益和代价 ,分析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寻求趋利避害的发展策略 ,以获取最大的发展机会。同时 ,应切实发展西部的开放型经济 ,正确定位优势产业 ,全方位提高创新水平  相似文献   

12.
西方多学科视野中的全球化概念考评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全球化”一词是当今国内外社会科学界使用频率最高 ,内涵界定分歧最大的概念之一 ,不同学者从不同学科的专业领域提出了各自不同的全球化概念内涵。本文主要考察了当代西方经济学、政治学、文化学和社会学中最富有代表性的几种全球化概念 ,并在此基础上对其作了简要的评价与分析。  相似文献   

13.
全球化与我国生态安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生态安全是全球化时代的国家安全目标。全球化对我国生态安全的影响 ,既有有利的方面 ,又有不利的方面 ,变不利因素为有利因素 ,独立自主地建设国家生态安全 ,并以此对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 ,这是国家的责任。  相似文献   

14.
经济全球化对中国的政治稳定带来双重影响。中国参与全球化、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将有助于解决中国社会主要矛盾 ;有助于深化改革 ,实现社会结构全面优化 ;有助于扩大开放 ,发挥后发优势 ,增强综合国力 ,从而对巩固发展中国政治稳定产生积极影响。同时 ,伴随中国参与全球化进程 ,中国国内经济、政治、思想文化领域的非稳定因素也将增多 ,不容忽视。中国参与全球化、全面推进现代化 ,保持政治稳定的战略对策是 :必须树立动态的政治稳定观 ,把握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 ,加速政治民主化进程 ;大力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等。  相似文献   

15.
王忠春 《社科纵横》2006,21(9):40-41
发展是目的,关键是如何发展和向何处发展。新时期的社会发展观肇始于邓小平对经济发展路线、发展动力、发展战略及其方针的重新确立和调整,中经江泽民以“三个代表”为核心的发展理念,最终在当下延发为“科学的发展观”。这一过程体现了中国的发展已从紧迫急切走向从容理性、从经济单向度面向全面协调、从“为物”转向“为人”的思考和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当代,与"青年"有关的话题一直都是文学/文化关注的重要议题,其与当今中国的特定语境有关,更是中国现代性本身所固有的矛盾的呈现。从这个角度来看当代小说,就会发现青年形象的变迁——从"革命青年"到"问题青年"再到"反叛青年"乃至全球化时代的青年及其针对"永恒的青春"的反复书写,虽然折射出青年自身命运处境的起伏,其实更是中国现代性实践的展开方式及其困境的表征。  相似文献   

17.
段琦 《社会》2004,(2):9-11
中国教会真正得到发展是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就是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而这也正是世界全球化的时代。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教会与中国社会一样,越来越感受到全球化所产生的影响,这种影响是双重的,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