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龙裕伟 《学术论坛》2008,31(1):108-112
首次中国一东盟理论专家泛北部湾区域合作国际学术研讨会提出了许多重要观点.包括: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是中国三个新经济试验区之一;通过开展泛北部湾经济合作,可以使南中国海变成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内湖";泛北部湾合作要建立符合各方利益、开放式的次区域合作模式;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重点区城是环北部湾地区;泛北部湾合作要充分突出海上合作;要利用"东西经济走廊",开通中国-东盟运输与旅游"直通车",早日实现运输和通关便利化;以搭乘中国经济增长快车为合作主线之一,把北部湾发展为中国向东盟直接投资(FDI)的跳板来推进泛北部湾合作;动员政府、企业及企业家、国际组织及非政府组织、研究机构、专家学者等力量广泛参与泛北部湾合作;重点推进"两廊一圈"合作;发挥广西在泛北部湾合作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联合广东、海南等地区共同推进泛北部湾合作等.  相似文献   

2.
福建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发祥地,而东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节点地区,长久以来,福建与东盟国家之间一直保持着密切的贸易往来。在“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进一步深入挖掘福建与东盟发展合作机遇,对福建实现跨越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福建省必须充分利用华商资源,继续扩大吸收来自东盟的外商投资,充分利用优势互补,开展与东盟各国的差异化经贸合作。  相似文献   

3.
在当今经济全球化的国际背景和中国、印度等大国崛起的地区背景下,东盟各国合作原有的“东盟方式”存在内部经济合作实施力的不足和金融危机经济动乱应对不足等缺陷,《东盟宪章》由此得以签署并生效.《东盟宪章》的具体条文从专门的经济宗旨、专门的组织机构以及经济协议的独特承诺和决策三 个方面推动东盟经济共同体的建立和东盟经济一体化的实现.《东盟宪章》整体提升了东盟对外的经济竞争力,推动了东亚经济和区域经济的合作,并最终促使东盟经济一体化、东亚经济一体化直至地区经济一体化深入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问题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与东盟共建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是中国—东盟关系开创"钻石十年"新局面的必然要求。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的动力内在地来自中国和东盟各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发展目标;影响因素包括经济合作的制度化发展、中新合作提供的范本,以及利益交换关系存在潜在的不稳定性、具体合作政策和标准规范上可能存在的分歧等。应将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建设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来推进:把握准确方向,明晰合作目标;加强战略沟通,深化互利合作;以渐进的方式,协同推进建设;全面深入把握,真诚携手合作。  相似文献   

5.
王雅倩 《南方论刊》2014,(3):46-47,20
东盟各国在2003年10月签署了《巴里协定Ⅱ》,提出要在2020年把东盟建设成为类似欧盟那样的地区合作组织—"东盟共同体"。2005年12月,在第11届东盟国家首脑会议上又决定把原定2020年实现一体化的具体时间提前到2015年。但东盟与欧盟的可比性很小,东盟很难在短期内实现东盟共同体的目标。本文将浅析东盟与欧盟在经济、政治、宗教三个方面的差异,进而说明在短期内东盟很难实现欧盟式的一体化。  相似文献   

6.
作为数字技术与公共卫生相融合的产物,数字卫生顺应了人类第四次技术革命的到来,为全球公共卫生治理带来了一次重大的技术变革。数字卫生有利于各国在全球和地区层面建立更为紧密的疾病监测网络,促进信息共享、医药科研合作与医疗资源整合,在很大程度上降低了防控、诊断和医治过程中的人际接触传染风险,为各国应对公共卫生威胁带来数字赋能。在全球重大传染病频发的时代背景下,中国与东盟构建卫生健康共同体的必要性和紧迫性凸显,而数字技术的兴起为双方公共卫生合作提供了新内容、新方向和新平台。中国与东盟的数字卫生合作拥有高度的可行性,具体体现在东盟良好的数字卫生应用前景提供了合作契机,中国数字卫生技术的蓬勃发展贡献了技术动力,中国与东盟的高层推动奠定了政治基础。需要注意的是,中国和东盟的数字卫生合作仍然面临东盟“数字鸿沟”制约、公共卫生治理失衡、数字卫生合作机制协调不足等多方挑战。为了更好地推进中国与东盟数字卫生合作,中国与东盟双方应在数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医药研发与公共卫生服务数字化、数字化公共卫生人才培养以及数字卫生合作机制建设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以推进构建中国—东盟卫生健康共同体。  相似文献   

7.
韦乃煌 《学术论坛》2008,31(1):104-107
泛北部湾区域合作,最起码要分别经过中国-东盟高官会议、中国-东盟经济部长会议和中国-东盟外长会议讨论通过,才能形成共同决议或者联合声明.在此国家层面的合作尚未启动的情况下,广西各级政府应利用自身地沿等优势,抢占先机.文章提出了积极开展与泛北部湾国家的省、市级的务实性合作,在东盟打下群众基础、社会基础,激发相互间经济合作的欲望,通过省、市之间的合作关系向各国中央政府递进,最终实现国家层面的合作的观点.  相似文献   

8.
从东盟国家技术标准现状出发,通过分析东盟各国经济和技术标准发展水平、标准特点、管理现状等问题,分析中国-东盟标准化交流合作必要性与前景。  相似文献   

9.
文章运用泰尔指数对中国—东盟经济和金融发展差距进行比较,运用α收敛与β收敛检验中国—东盟经济与金融发展差距的变化趋势.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各国经济发展差距缩小并呈现收敛性,但金融差距较大,其趋势变化没有呈现一致性收敛,缺乏金融合作的基础,而核心国家之间的差距较小,金融合作的基础较好.建议根据金融发展的差距在金融合作上选取子区域分步推进和分层次渐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0.
"一带一路"建设为中国和沿线国家农业交流合作营造了良好的环境,而中国与东盟国家在农业上互有优势,相互合作潜力巨大.选取2000~2015年面板数据,建立时变随机前沿引力模型以及贸易非效率模型,分析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虽然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逐年增加但总体贸易效率极低,且对东盟各国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存在显著差异;中国和东盟各国经济规模、东盟各国人口对中国农产品出口贸易具有显著拉动作用,而中国人口,中国与进口国首都距离则产生负向效应;进口国关税水平、进口清关时间、农产品出口占比阻碍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而物流绩效指数、同时期同为世贸组织、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促进对其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的提升.最后就如何提高中国对东盟农产品出口贸易效率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文学与哲学的对抗与对话 ,贯穿了两千多年来西方文学理论的发展进程。在现代 ,文学与哲学谋求彼此沟通。“诗人哲学家”的出现、哲学家由思向诗的回返 ,一方面是基于对“纯粹理性”解决人类精神与心灵自由能力的深深怀疑 ,另一方面还跟现代人文科学的语言论转向相关。而“哲学家诗人”们则主张以一种艺术化的思想替代哲学家的冷峻面孔 ,以促使传统哲学走出历史困境。诗的言说与思的言说的浑融 ,本质上是由于它们都共同指向一物———存在。  相似文献   

12.
全球化与世界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同全球化的历史进程是互动的,它们之问存在着历史的渊源关系和深刻的内在联系.当代世界全球化的主导者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但历史终将证明全球化的尽头是资本主义的历史终结,是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灿烂辉煌.  相似文献   

13.
莫骅 《社会科学家》2005,(5):165-168
本文通过对中西方贪污贿赂犯罪主体、惩治犯罪的法律机构设置及财产登记申报制度、监督方式等方面的比较研究,分析其不同特点,学习借鉴西方国家经验,提出新形势下建立和完善中国贪污贿赂犯罪立法体系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高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的维修与管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校教学资源投资力度的加大,使多元化模式的仪器设备维修管理工作成为广泛关注的问题。当前,我国部分高校仪器设备维修工作是一个薄弱环节,存在着仪器维修体制不完善、维修队伍不健全、实验室管理体制没有完全落实等问题。各高校应当根据自己的办学规律,建立一个仪器设备维修与管理体系和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15.
汤志钧 《河北学刊》2005,25(4):168-173
儒家经学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主体,步入近代,仍为学者所信奉。在社会变革迅速、动荡加剧的时候,不同学派会有共同的改革要求,又有着彼此不同的差异。同一学派既有治学方面的一致性,对新生事物的接受又有所不同。它们之间的异同、分合,反映了社会变革时期知识分子的心态。我们不能只看到暂时的同,而忽视学派之异;也不能因是同一学派,而视为一切皆同。关键在于实事求是,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当前闽台高校科技交流与合作的现状为线索,分析了两地高校科技交流和合作的发展趋势,为闽台高校科技交流合作进一步深入,共同推进闽台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魏红 《学术探索》2001,(Z1):118-120
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世界观假借科学和民族文化的旗号重新泛起,损害着中华民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明辨新的有神论的种种伪装,坚持不懈的进行科学无神论世界观的宣传教育;高举科学旗帜,崇尚科学精神,树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崇尚科学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是我们新时期的重要工作.  相似文献   

18.
陈建中 《中州学刊》2005,(6):102-10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的科学文化事业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作出了重大贡献,更重要的是推动了新时期的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改革开放,为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为我国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保障和精神动力,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目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支持,为我国的各项具体改革提供了正确决策的科学依据和政策建议.正确认识哲学社会科学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将会有力地促进21世纪我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学科、专业建设的内涵出发,结合民办高校特别是浙江树人大学的办学实际,提出了加强学科、专业建设的若干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20.
德里达的"解构"一词来源于海德格尔的"摧毁"概念,二者都是针对传统形而上学.然而海德格尔的摧毁通过追问"存在的意义"却固执于一个问题的意义.但德里达的解构策略作为一种游戏式反讽形式却允许形而上学解构自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