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当下舞蹈艺术创作繁荣发展,舞蹈艺术作品异彩纷呈,也对回族舞蹈创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探究回族舞蹈艺术的个性化创造,对于弘扬回族舞蹈艺术的民族性、时代性和审美性有着重要的意义。为此,结合自己的创作实践,探究回族舞蹈个性化创造的规律,正确地解决回族生活素材的选择,捕捉和塑造回族舞蹈形象以及总结回族舞蹈语言的等理论与实践问题,以营造具有独特品格与独特审美价值的回族舞蹈艺术作品。  相似文献   

2.
由于回族的宗教信仰,风俗习惯、装饰与其他民族都有着鲜明的区别,所以在舞蹈艺术,尤其是舞蹈语言方面与其他民族有着不同的风格特征.回族舞蹈艺术的发展离不开回族人民的传统根基,这个根基就是回族人民的智慧、创造力、审美情趣及宗教信仰.笔者以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40年大庆时创作的回族舞蹈——女子群舞《心泉》(编导袁媛,作曲朱嘉禾)为例,就回族舞蹈语言的风格特征浅谈几点认识.  相似文献   

3.
简述回族舞蹈动作与形式特征刘无怠回族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它是回族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精神与文化的结晶。回族舞蹈是经过前辈人民艺术性的创造、发展和后代人民的历史性继承,不断创新、逐渐成熟、趋于完美的。迄今,已经成为民族气息浓郁、形式风格独特的一种舞蹈...  相似文献   

4.
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以其特有的艺术表现形式,演绎着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群众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新疆回族舞蹈艺术在绿洲农耕文化的孕育下,形成了特有的回族舞蹈动态元素。在社会不断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这些舞蹈动态特征,既有可变性的一面,也有不变性的一面。  相似文献   

5.
舞蹈作为"非语言文字文化",以它特殊的表现方式呈现在我们的生活之中。昌吉地区的回族舞蹈用它特有的动态特征诉说着该地区的民俗与文化。论文将以新疆昌吉地区回族舞蹈的动态形象为切入点,从回族舞蹈根元素的动态形象挖掘其本体价值,借助"历时性"的文献搜集与"共时性"的田野调查,从文化人类学的研究视角出发,阐释昌吉地区回族舞蹈的文化本性。  相似文献   

6.
采用实地考察法和访谈法,通过大量的切身调研,对回族舞蹈的现状和制约因素两个方面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研究分析,大胆为回族舞蹈的未来发展提出了一条路线:"明确一个前提;牢牢把握基本;适当追溯根源;挖掘本体文化;回归民族民间;实践完善创新",并在理论的基础上产学研用,提出了回族舞蹈"回归民族民间"的实施设想。  相似文献   

7.
从生活取向出发,结合表演派理论,对回族宴席曲进行探讨,可以发现回族宴席曲不仅是由参与者、民俗模式、具体情景之间互动构成的民俗生活图景,而且是集文学、音乐、舞蹈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相似文献   

8.
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是达斡尔族具有独特魅力的舞蹈艺术,在达斡尔传统文化艺术领域占据着无可替代的地位。通过对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内容及各时代发展、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类别及艺术特征、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传承及传播、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的重要性及意义等内容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和介绍,为更好地宣传和保护达斡尔优秀传统文化、传承与发展达斡尔民族民间舞蹈尽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9.
伴随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明史,舞蹈艺术也在不断地完善、发展、创新。它的发展过程有着鲜明的时间性(时代)与空间性(地域)。纵观各个朝代舞蹈艺术的发展,各阶段都有着很强的时间关联,即线性的时间链条;另一方面,横看我国舞蹈艺术的发展。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这就决定了舞蹈内容的丰富与多样,又具有地域空间的多维性。  相似文献   

10.
舞蹈与宗教的关系紧密并历史久远,原始宗教崇拜与原生态舞蹈在"万物有灵"的图腾崇拜中,相互依赖与共生,原生态舞蹈又在原始宗教崇拜的演变中逐渐地摆脱功利和实用而发展成熟。现在,导致原生态舞蹈发生的种种因素,虽经漫长的发展历程却并未消失,原始宗教崇拜演变的影响也并未终止,而是深深地积淀在当代的舞蹈文化艺术中,并对舞蹈文化艺术的发展产生着潜在而巨大的影响。坚持用唯物史观分析和研究这一特殊的历史现象,了解舞蹈文化艺术历史的进程及其发展规律,更好地认识其今天的发展现状,继承和发扬各民族优秀的舞蹈文化艺术遗产,探求人类精神文明的真谛。  相似文献   

11.
数字化时代的文学艺术——对“艺术终结”论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人类迈向数字化的21世纪之时,高科技已经深入地影响了我们的生活和艺术.技术和艺术联姻,生活与艺术的距离被抹平,由"读纸时代"向"读图时代"转移,现代的新型艺术形式形成了对于传统经典艺术、高雅艺术样式的冲击和挤压.于是,"艺术终结"论日益强烈.通过从艺术与人类、艺术与科学的关系以及艺术自身的发展三个方面论述数字化时代艺术的前途,指出数字化既给艺术带来冲击和挑战,又给文学艺术的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和生长点,我们应该运用历史辩证法的观点看待文学艺术的发展,文学艺术并没有终结,而且不会终结.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是知识的世纪,信息化和知识经济的特征对我们的教育提出了强烈的变革要求,作为高校教育工作中的一部分——班主任工作,怎样变革才能适应知识经济时代呢?根据高校的发展趋势和21世纪的特征,笔者认为高校班主任工作应该围绕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这一中心,注重思想政治和市场二导向,讲求科学、艺术和前瞻三性.做好“加、减、乘、除”四法,树立平等、服务、责任、法律和创新五意识。  相似文献   

13.
建筑的灵感     
文章从建筑与雕塑的发展历史出发 ,结合人类哲学与艺术思想的变迁过程 ,探讨了不同时期 ,尤其是近代雕塑艺术的发展对建筑艺术产生的影响。通过对现代建筑空间和形式的演变和发展进行分析和探讨 ,指出雕塑艺术的发展和介入已经引起了现代建筑空间与形式风格的重大变革 ,提出在建筑设计过程中应努力借鉴相关艺术作为设计的灵感源泉 ,从而不断丰富和发展建筑的内涵  相似文献   

14.
流行歌曲是商品,又是艺术,同时也是一种文化形态。我国流行歌曲三十多年来的发展,经历了质疑和争论,后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直到二十一世纪,她冲破了曲风单一的尴尬境地,迎来了多元化的时代,这期间留下的可供回味的经典曲目,都是深刻反映出当代人的社会文化和精神生活的一面镜子,映照着每一位喜爱和关注她的人。  相似文献   

15.
全球化,可以说是当代社会生活最重要的特征之一,全球化对于中国画艺术的生存和发展,既是无法回避的历史进程,同时也是一个巨大的挑战;中国画艺术在迎接这一挑战过程中怎样有效地把握自身的价值存在,将直接决定中国画艺术的发展前景和在世界艺术中的地位。全球化就是要包容差异,体现多样化、多元化,民族正是世界的组成部分。无论中国画怎样“走向世界”,必须确立一个前提——民族性。中国画传统的精髓和魅力就在于它具有的独特的东方艺术特征和独到的审美理念——写意中的“精气神”、笔墨精神、绘画语言的高度程式化与抽象化。有坚守亦有创新,我们要按照“多元互动,和而不同”的思路寻求改革与发展。中华文化有着海纳百川的博大胸怀。中国画艺术也正是在广收博采、兼容并蓄的文化激荡中,建立起了具有东方民族特质和独特审美范式的文化形态。  相似文献   

16.
回顾文学理论批评近20年来的发展和取得的成就,分析存在的问题与不足。面对21世纪的挑战,建构、完善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体系和倡导马克思主义美学的历史的文艺批评,是历史赋予中国文艺理论批评工作者的使命。  相似文献   

17.
水彩教学方式对水彩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也是水彩艺术繁荣与发展的原动力,水彩作为美术教育的基础教学形式,在大学美术学科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已经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作为一个与时俱进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及时丰富和完善自己的教学方式与教学思想,真正做到教学方式的科学性,不但要继承还要不断发展和创新,从而探索出一条适应现代审美和科学的水彩教学方式。  相似文献   

18.
人类步入了新世纪,为了把中国画向更高领域推进,有必要对被历史尘封的优秀传统中国画进行重新审视.清代扬州八怪高扬创新旗帜,注重人品与书画的统一,大胆探索"自立门户",注重艺术的全面修养,对中国画的发展曾产生了巨大的推动力.  相似文献   

19.
对曲艺艺术特别是四明南词在宁波的悠久历史进行了溯源,列数了宁波曲艺艺术的发展现状,分析了宁波曲艺艺术传承无力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电影、电视、互联网等对曲艺艺术的冲击,同时传统曲艺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再加上普通话的普及等,造成观众流失。提出了宁波地方曲艺的传承保护与发展措施:可以旧瓶装新酒,新人新形式;挖掘地方特色,打造曲艺品;要寻求合作支持,曲艺要与旅游、传媒、图书出版、企业、学校联姻,共谋曲艺发展新路。  相似文献   

20.
岩彩画艺术是中国古代传统美术的一部分。历史上由遣唐使传输至日本,日本画家在长期实践探索中,从材料研发到表现语言都有新的发展。新时期以来,中国留日画家在秉承前辈改良中国画的愿景中将这一绘画重新带回中国。经过不断的推广与创新,最终完成了岩彩画在本土的现代复兴,从而使岩彩画成为中国美术中一次成功的推陈出新。在各高校内开展的岩彩画教学,更是依托本土石窟艺术资源,建构起较为完整的教学体系,实现了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在持续深入的岩彩画理论探讨中,对这一绘画的来源生成及历史追溯有了清醒认识,岩彩画更成为凸显民族文化基因及传统艺术向现代转型的表征。对岩彩画发展历程的追溯和文化基因的解析,都是以更加开放的视角去理解岩彩画在不同时期、不同文化背景中的衍生、演变和传播,岩彩画也由此成为当代文化交流、互鉴、共生、创新的艺术典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