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所谓道德底线,即道德的最起码的基本规范。大学生是祖国的未来与希望,然而,当前大学生的道德底线频频被突破,他们的道德状况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滑坡,突出表现在诚信品质缺失。因此,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社会要营造良好道德环境,学校要构建和谐教育合力,家庭要积极配合学校工作,从而使大学生坚守道德底线,不断提升自我。  相似文献   

2.
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胡锦涛总书记提出了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既从肯定方面对社会主义价值导向进行精辟概括,适应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变化,集中体现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从否定的方面对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的深刻阐释,切中时弊,揭露与反对种种社会丑恶现象。  相似文献   

3.
青年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关系到国家、民族的兴衰成败,可是目前部分大学生正徘徊于或已突破道德的底线.大学生道德底线被突破,社会、学校、家庭和大学生自己都有责任.要解决这一问题,要树立大学生的信仰,要加强纪律管理,学校要改变教育观念和加强思想政治课师资队伍建设,大学生也要发挥自己的主动性.  相似文献   

4.
道德虚无主义是道德标准被虚无化的结果。道德标准之所以被虚无化是因为我们在思考该问题时,要么是独断的,要么是怀疑的。传统社会的道德标准有独断的倾向,对独断的标准的怀疑受社会发展状况的制约而只体现一定的范围之内。现代社会为了拒斥传统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对所有的道德标准都报以怀疑的态度。我们不可能回到传统社会,也不可能让道德虚无主义成为主流,因而必须超越独断与怀疑的对立。超越的可能选择之一是直面道德观念分化这一社会现实,分化表现为道德观念上的多元,但多元主义可能会使社会整体陷入道德上的无序状态,因而需要一种底线伦理的约束。  相似文献   

5.
作为社会道德“晴雨表”的大学生,在市场经济的社会转型期,有很多正徘徊于或已突破道德底线。反思中国学校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德育应该走出只追求高标准的误区,加强道德底线教育和必要的反面教育。  相似文献   

6.
英雄的道德高标永远值得提倡,但无论如何不能长期取代大众的道德底线。在责任的掌舵下负重奋进,在道德的制衡里收获和谐,才能令我们的自我,我们的事业和我们的民族真正吐纳出浩然正气。  相似文献   

7.
对于法律与道德的关系,从古至今经历了两个大的阶段,即主从式和双生式。而今后法律与道德的共生形态即将走向终极的线面式。正确理解线面式的法律与道德的共生关系是探究法律是否是道德的底线的前提,而法律能否成为道德的底线也取决于法律本身的性质与社会价值和时代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8.
人体基因专利对人类的道德底线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体现在三个方面:基因专利损害人的基因自主权、隐私权;侵犯人的最高价值与尊严,破坏生命神圣信仰;违背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9.
人体基因专利对人类的道德底线提出了挑战.这种挑战体现在三个方面:基因专利损害人的基因自主权、隐私权;侵犯人的最高价值与尊严,破坏生命神圣信仰;违背社会公正.  相似文献   

10.
论道德理性的基本内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道德理性是指道德主体分析道德情境,进行道德推理,确立自己的行为准则的理性能力。道德理性能力的成果最终积淀为道德规范和道德原则。它包括两方面的内涵一是规范性内涵;二是功能性内涵。道德理性的规范性内涵与功能性内涵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道德理性的规范性内涵是功能性内涵的必然结果,功能性内涵是规范性内涵的理论渊源,道德理性通过规范性内涵为自己立法,通过功能性内涵为自己的法则寻求根据,二者在道德的实践性上融为一体。  相似文献   

11.
现代社会道德生活出现了道德底限的缺失,这最终导致道德在规范人类行为过程中的疲乏无力,引发了现代社会的道德危机。现代伦理学要澄清人们的道德困惑、解除社会的道德危机,就首先必须从社会道德的整体着眼,在现实中寻求道德底限。道德底限是社会道德的基础层面,由道德心理底限和道德规范底限构成。  相似文献   

12.
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以道德为本位的社会,鲁迅发现这种崇尚"道德"的社会却在"吃人",以至发出"救救孩子"的呼吁。道德教育理论中一切以儿童为工具的那些漂亮口号是有待检视的。避免破坏儿童的生活应当成为儿童道德教育的底线。在以人为本的当今中国社会,道德教育理应以儿童为本位。建设以儿童为本位的道德教育理论体系,是中国教育改革的重任之一。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解析企业社会责任的概念着手,厘清公司社会责任包括道德责任和法律责任,其中法律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底线,道德责任是企业社会责任的理想.而实现对企业社会责任规制的关键在于探寻企业社会责任由法律约束通向道德规制的径路.现阶段,可以从法律对"社会契约"的维护和法律对"公司治理"的完善两方面,构建企业社会责任在法律与道德之间的桥梁.而未来,则应构建具有光谱化特点的法律规范体系,以实现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全面规制.  相似文献   

14.
很多地理事象,特别是人文地理事象,是不能量化的.当前人们在区域经济发展研究中,几乎完全使用了纯计量化的研究方法,去推导那些行政官员在实用主义、功利主义和环境虚无主义思想指导下预设的研究目标.研究过程和结果,都大大违背了地理学研究的终极关怀——实现人地关系的良性耦合.而要达到这一目标的实现,必须要有田野调查获取的逻辑实证事例的归纳推学和环境道德信念的支撑.特别是在研究过程中,研究者必须自觉坚守环境道德底线.  相似文献   

15.
中国正在经历由“效率优先”向“兼顾社会公平”的历史转型,设计活动不能继续安于从属点缀、视觉美化的现状,设计的角色应该从“从属”走向“引领”。文章借鉴了三重底线理论,分别从经济、社会、环境三个方面分析,设计如何为推动中国经济转型升级、社会和谐公平及生态环境优化提供正能量。经济方面,要提高企业的自主设计创新能力,以设计来完成企业创新驱动;社会方面,设计者要充分考虑到所有使用者的需求,让更多人参与到设计中来,重构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和谐关系;环境方面,不能以过度的环境污染和资源消耗为代价来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设计应引领一种认识方式、行为方式乃至思维方式的转变,塑造可持续发展的幸福观。要完成这一转变,需要从完善我国相关法律制度、对消费市场正面引导、增强公众对于公共设计的参与程度三个方面为设计赋能。  相似文献   

16.
长期以来 ,学校德育工作存在一个弊端 ,那就是片面追求道德的高标准 ,而把道德的低标准搁置一边 ,不屑一顾。可是历史和生活的事实却告诉我们 ,道德的高标准从来就不是学校造就的。道德的高标准是社会个人长期内在修养的结果。学校的德育工作 ,只是道德的启蒙 ,只是道德的初步入门 ,只能把握住道德的底线而已  相似文献   

17.
18.
在儒家的道德框架内,容隐具有道德正当性,正当性体现在其对道德冲突的处理、人性的认识、道德顺序的认识等方面,它反映了人性的内涵,因而也具有普遍性。同时,亲亲相隐和腐败无必然联系,以废除容隐来制止腐败并不可行,当前很多国家的例子也说明了这一点。目前中国法律因缺乏容隐制度带来了一系列问题,要解决这些问题,就应综合考虑对亲属亲疏程度的区分、对行为方式的区分、容隐的例外制度等因素,以重建容隐制度。  相似文献   

19.
论责任范畴的伦理内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责任普遍存在于一切以人的社会行为为研究对象的人文社会科学之中.任何一种责任范畴的使用,都包含着伦理内蕴.责任范畴随着社会发展及道德主体社会化程度的提高而不断扩展变化.作为道德精神自律的社会表达和实现人类自身价值的手段,责任内涵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经常使道德主体产生责任选择上的矛盾和冲突.强化道德主体的责任意识,培养人们的高度责任感是非常重要的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