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谨以此译文介绍给主张开放我国金融市场的青年经济学者们。译者在最后讨论了政府为稳定汇率而采取的政策参数及其效果从极大化行为的基本理论可知,当投机者从他的经营中得到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时,一般说来,他处于均衡之中。投机者的经营表现为变量(在我们的情形下,是即期汇率或现期汇率)的预期值与现值之间的差。边际成本的主要“客观”成份是经营期间内的经营成本和利息成本。所谓利息成本是指国内利息  相似文献   

2.
不同国家或同一国家在不同经济发展阶段的汇率政策取向是不同的,这源于政府出于本国利益考虑的均衡汇率期望。固定汇率制与伸缩汇率制难以形成单一均衡汇率的事实,曾致使许多国家采取外汇管制措施。外汇管制与汇率均衡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从政府实施外汇管制是为了平衡国际收支、保住平价、防止通货膨胀和维护国内政策的独立自主性等目的来考察,政府是理性经济人;但基于政府在外汇管制和实现汇率均衡中的决策有时是出于经济性和非经济性的混合原因,对政府决策行为的定性分析就必须围绕政府面对特定事件时的决策动机、偏好和效用函数来进行。也就是说,应当把外汇管制、汇率均衡与政府决策行为放置于同一框架来研究。  相似文献   

3.
凯恩斯利率平价理论解决了在国际投资中如何防范汇率波动在一定时期不超过两种货币利差的投资风险.但对国际借贷业务中利率、汇率风险的防范必须确定新的标准.本文通过案例实证分析、数学模型建立及对一数学模型的修正,确定了在国际借贷业务中由于汇率、利率变动,以何标准来决定是借软币还是借硬币及软币贬值率的数学界定,提出了软币贬值率小于这一界定,借等值软币的硬币可降低债务人借贷成本;反之,则应借等值软币.从而达到在国际投资、借贷业务中防范利率、汇率风险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刘刚 《晋阳学刊》2006,(4):57-60
20世纪的国际汇率制度其实一直都在演绎从固定汇率制到浮动汇率制,再从浮动汇率制到固定汇率制这么一种循环,整个过程既自我否定又螺旋上升,昭示了其实质是一个相互转化的动态体系,没有任何一种汇率制度适合所有国家和一个国家的所有时期,只有相机抉择才是其中的关键,这点对我国当前人民币汇率制度的选择尤其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5.
自1994年以来,我国一直坚持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人民币的波动幅度很小,实际上已经成为单一盯住美元的固定汇率制.我国加入WTO之后,扩大汇率范围的呼声日益高涨.2005年.央行确定了人民币汇率机制改革的方针、原则、核心内容并做了一个初始的汇率调整,即人民币对美元升值2%.本文将对我国汇率改革的方向以及汇率改革给我国经济带来的影响做出初步的探讨.  相似文献   

6.
“苏黎世妖魔”是对可调整的钉住汇率制度下冲击正在走向危机的某种货币的投机者的代称。这一称呼来源于英国。1964年到1967年11月间,英国政府试图将英镑的汇率维持在2.80美元的水平。以哈罗德·威尔逊为首的工党政府执政后发现,英国的贸易收支差额和国际收支差额比以前官方公布的数字要糟得多,维持原有汇率非常困难,于是他们采取了多种措施:较严格的外汇  相似文献   

7.
以人民币NDF汇率(Non-deliverable Forward rate,无本金交割远期汇率)作为人民币汇率市场预期的替代变量,通过对该变量的时间序列分析,建立汇率预期随机波动模型以刻画人民币汇率预期的波动特征。研究表明,NDF汇率的波动与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变化相吻合,管理当局应对此类预期给予重视;人民币汇率预期波动剧烈,具有厚尾、波动群集性、持续性的特征,且具有波动的杠杆效应。这些性质导致市场中一旦出现人民币升值或贬值的预期,其趋势将维持相当长的时间。因此,管理当局应谨慎看待当前人民币汇率的市场预期及由此形成的升值压力,既肯定其中理性及客观的因素,又需对其非线性、过度波动的特征及其危害有充分的认识。采取积极、稳步渐进的方式推进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应该是符合各方利益、且能够避免诸多不利影响的明智之举。  相似文献   

8.
邓超 《江汉论坛》2006,(3):37-39
最近几年,有关人民币汇率的争论一直是国际金融界的热点问题。汇率制度的选择对于任何国家来说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一国汇率制度选择适当与否,不仅事关国家宏观经济目标的能否顺利实现,而且影响国家的经济稳定与金融安全。本文对汇率制度转型的国际趋势进行了系统分析和总结,对我国与美元挂钩的固定汇率制进行了反思,提出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应是中长期我国比较现实的选择,并对当前的汇率制度改革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9.
邓创  谢敬轩 《人文杂志》2023,(11):83-93
当前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显著增强,汇率预期呈现日益分化特征,由此引发的汇率预期冲击对金融稳定的威胁不容忽视。基于短期国际资本流动视角,深入探究汇率升、贬值预期变动对金融稳定影响效应的时变性与非对称性特征,研究发现:第一,汇率预期变动呈现显著的阶段性特征,特别是经济新常态以来汇率贬值预期一度走高,我国国际资本净流出现象明显加剧;第二,汇率升值预期对金融稳定具有正向促进作用,尤其有助于金融体系职能发挥能力的提高,而汇率贬值预期会对金融稳定造成潜在威胁,但随着我国宏观调控和金融监管的加强,其负向影响已开始持续走弱;第三,短期国际资本流动是汇率预期作用于金融稳定的重要中间渠道,汇率升值预期背景下国际资本短期内大量流入对我国金融稳定造成了显著冲击,并使得汇率升值预期对金融稳定的促进作用明显减弱。因此,应加强人民币汇率预期引导,防范预期自我强化、自我实现的顺周期羊群效应,同时协调搭配宏微观审慎管理与资本流动监管措施,稳步推进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改革。  相似文献   

10.
爆发于1997年7月的东南亚国家金融危机,不是一场单纯的货币危机,也不完全是由国际投机者的投机行为造成的。其根本原因是有关国家在宏观经济政策上的失误;至于其直接原因,则是僵硬的固定汇率制度;此外,过早开放资本市场及金融体制不健全,也是导致危机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