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逻辑实证主义从元层次的概念和推理规则出发研究科学的本质、科学理论的结构、科学的辩护和进步的合理性。逻辑实证主义代表了近代以来关于科学性的标准及科学合理性的思想,其对当代西方主流经济学的科学性标准及还原主义、假设——演绎、描述主义和工具主义、经济学与伦理学分离等研究方法的形成产生了深刻影响。马克思主义以唯物史观和辩证法为方法论基础的科学哲学思想对于正确认识逻辑实证主义及其影响,完善经济学方法论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
现代经济学声称研究人的经济行为及经济运行,却用假设将真正影响经济行为和经济运行的主要因素全部排除.它名为实证经济学,却采用了"规范"性质的数学推理方法.它的主要假设内含有明显的逻辑错误和知识性错误:完全信息假设内涵错误,在逻辑上不能成立;需求和效用独立的假设将否定稀缺性和经济学存在的意义;完全竞争市场实际上是没有竞争的市场;技术、资本、劳动三者的内涵及其关系均被错误界定,并因此导致整个理论的扭曲.现代经济学建立的真正基础是数学的逻辑路径,假设条件和结论都只是固定数学逻辑机械的延伸.  相似文献   

3.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等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裹挟下,经济学理论正从经验实证逐步迈入更为科学的后实证时代.传统经济学实证方法在基本行为假设检验、模型导入和理论创新等方面存在着局限性,特别是条件异方差、非经典分布和非参数估计等问题较难解决.根据实证分析方法演进的本质特征、内在逻辑和必然性,经济学实证分析方法的发展必然要将内生化视角纳入其中,更多地从微观行为层面出发探究非线性突变、集聚涌现等非常态市场异象.计算社会科学催生的数据科技、多主体社会模拟、互联网社会科学实验等新的方法手段,为实证研究开辟了新的路径.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学生习作中出现的概念、判断和推理方面的逻辑错误,探讨了逻辑错误的成因,并提出了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在近代以来的中西冲突中,中国屡败,国势日衰。在反思败因时,部分人士把责任归咎于传统文化,从而引发了反古思潮。反古思潮的逻辑非常简单:以经济、政治、文化的三分和三者的因果关系为假设前提,以国势衰微为事实前提,由此展开推理,认为文化是国势衰微的最终责任者。但是,"反古逻辑"的两个假设前提都是不真的,因而这个逻辑是错误的。另外,虽然"崇古逻辑"与"反古逻辑"看似相反,但实质完全一样。  相似文献   

6.
法律中的逻辑分析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法律与逻辑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第一,法庭论辩是逻辑学产生的重要源泉;第二,逻辑是法律体系赖以建立、发展的重要基础.逻辑对于法律的意义包括:第一,逻辑为法律思维提供了基本的知识表达形式;第二,逻辑所提供的严格的推理、论证规范为法律共同体内的法律论辩提供了理性交往的平台;第三,逻辑为法律思维的正确性提供了形式的评价标准.长期以来对逻辑的批判实际上建立在对逻辑误解的基础之上.法律中的逻辑分析方法,具有以下特点:第一,法律逻辑分析方法是一种实证分析方法;第二,法律逻辑分析方法是一种思维形式分析方法;第三,法律逻辑分析方法是不完备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7.
人们对非形式逻辑的学科品性的纷争使得非形式逻辑是一个不固定的指示符。非形式逻辑是不是逻辑的分歧主要表现在对形式标准和非形式逻辑的宗旨或功能的理解上,以此来否定非形式逻辑的逻辑属性的做法是站不住脚的。在非形式逻辑是什么样的逻辑问题上的分歧主要涉及非形式逻辑的对象、手段和评价标准,虽然诸多观点的侧重点不同或某些观点值得商榷,但给我们认识非形式逻辑的逻辑品性以启示:非形式逻辑是以区分好的论证(推理)与坏的论证(推理)为宗旨的,主要研究日常生活中以自然语言为载体的非形式论证(推理)的建构、解释、分析、评价和批判的合理或合情的标准、尺度和程序的一般原则、模式和方法的逻辑学科。按照这种观念,一则可以避免将非形式逻辑排除在逻辑在外,二则可以将它与形式逻辑形成鲜明的对照,三则可以避免将它混同于自然语言逻辑、语用逻辑。  相似文献   

8.
逻辑中的形式推理和非形式推理广泛应用于司法判决中,逻辑对于司法判决是必要条件。但法律形式主义拔高了逻辑在司法判决中的作用,法律现实主义贬低了逻辑在司法判决中的作用,其都是极端片面的认识。实际上,逻辑在司法三段论的推理形式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在其具体内容,如作为大前提的法律规范和作为小前提的案件事实中,逻辑的作用却是有限的,需具体分析。  相似文献   

9.
存在预设是传统逻辑学家在评价直言命题推理时通常都必须考虑的基本问题.所谓存在预设即是指假定直言命题的主项或谓项所表达的类是一个非空集合,或者说,主项或谓项所指示的类不能是空集.如果取消了这一假定,在传统逻辑中被视为演绎有效的某些直言推理就不再有效.我们给出了一个从现代逻辑角度来为传统逻辑中存在预设合理性的逻辑辩护的框架,不仅把存在预设问题从对当关系推理扩展到命题变形推理和三段论,而且从主项存在预设扩展到谓项存在预设.  相似文献   

10.
张丽玲 《天府新论》2004,42(6):26-28,36
有一种观点认为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存在着人本主义和实证主义两条矛盾的逻辑主线,而如果在此基础上揭示出<手稿>中的实证人本主义的隐性逻辑,更能凸显青年马克思在具体历史背景下的真实思想图景.这可从<手稿>中的核心概念--异化劳动进行分析,从人本主义和实证主义显性逻辑出发,深究其深层的隐性的逻辑走向,从其三重逻辑框架分析之.  相似文献   

11.
杨玉强 《齐鲁学刊》2004,2(5):102-105
"经济人"思想的发展大致经历了"古典经济人"、"新古典经济人"和"广义经济人"三个阶段。"经济人"的内涵也愈以拥有了更加贴近于现实市场行为主体的不可证伪性。通过对"经济人"理论的内涵及我国经济理论研究中引入经济人假设的原因的分析发现,中国在发展市场经济的过程中引入"经济人"假设应该注意三方面的问题,即从实践的角度应理性地对待"经济人"理论的适用范围;从倡导"经济人"理论的视角,也应时刻警惕其负面影响;从范畴的外延方面看,"经济人"是一个类概念、总体概念,不能对应为市场经济中的某一个主体来进行研究。这也就需要人们在我国市场经济条件下从这三方面来创新和超越"经济人"假设,其中关键是在理论层面找到它与市场经济的结合点,在实践层面把握好其应用的范围和适用的力度,只有这样才能使其有助于引导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2.
对纯粹利己主义假设的批评在经济学中早有传统,但系统地拒绝纯粹利己主义的证据来自近年来的实验经济研究。另一方面,纯粹利己主义的悖论表明,对人类行为动机的考察应该将道德、规范乃至利他纳入考虑,但这种考虑又会动摇经济学的利己假设基础。事实上,我们应该承认经济学方法论的二重性,将经济理论划分为标准的经济理论和描述性的经济理论,前者不必考虑道德和规范等因素,而后者则需要考虑这些因素。  相似文献   

13.
2010年世博会的举办为上海旅游业乃至长三角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重要契机。通过运用协整理论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2004年1月至2009年2月上海入境旅游人数、旅游消费物价指数与上海经济增长的关系展开实证分析,研究结果显示:上海入境旅游与经济增长具有长期正相关,上海入境旅游人数、旅游消费物价指数增加1%,上海经济增长分别为0.33%和0.41%。在后世博时代,如何向世界充分展示上海风采,这对旅游行业的发展,上海、长三角城市群乃至中国国家形象的提升都有重要意义。旅游业的发展推进着上海社会经济的增长,政府应从战略上重视旅游服务贸易,采取金融、法律、税收等政策扶持旅游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文章针对我国个税征收制度中减免抵扣政策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围绕个税费用扣除和税款抵消政策,介绍和分析澳大利亚个人所得税征收管理的经验。  相似文献   

15.
《纯粹理性批判》第一版的先验演绎分为主观演绎和客观演绎,第二版则通过两个相关的证明来进行,即范畴的客观有效性证明和客观实在性证明。比较起来,第一版也包括两个不同的证明,此外,虽然康德在第二版中删除了主观演绎,但并没有删除主观演绎要解决的范畴和直观的结合问题,这说明主观演绎是服务于范畴的客观实在性证明的。因此,两版的先验演绎本质上并没有什么不同。  相似文献   

16.
《诗经》中比兴手法的逻辑支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兴”是《诗经》的表现手法。“比兴”手法赖以成立的逻辑支点是取象思维方式 ,其特征是取象比附 ,核心是以具体事物为载体 ,靠人们想象去推知抽象事理 ,它的本质是一种直接推论的逻辑方法。取象思维方式源于《易经》 ,在《诗经》中得到了发展 ,其表现形式便是比兴  相似文献   

17.
理性经济人假设是现代西方主流经济理论的基本行为假设和理论体系的逻辑出发点,但这一假设本身是非现实的,因而遭到种种质疑。长期以来争论各方含混了实际行为、行为模式和行为假设这三个概念,以致实际上未能触及实质性问题,即经济理论假设的现实性问题。弗里德曼首次触及该实质问题,但他提出的假设不相关性观点却是站不住脚的。假设是经济理论的一个必要构件,它在经济理论中所起的作用依具体情形不同而相应不同,并不能笼统地谈论假设的现实性问题。由此得出,理性经济人假设本质上属于一种特殊的行为假设,它与经济理论不可能是不相关的。西方主流经济理论迄今未能解决理性经济人假设所包含的方法论问题,却一直不假思索地还在不自觉地沿用着假设不相关性观点。  相似文献   

18.
以语言学领域核心期刊《当代语言学》和 Journal ofPragmatics中选取的文章为语料建立相应的英汉语料库。依据胡壮麟提出的可证性理论修正模式,就据素频率及种类分布,对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中的可证性特点进行了探讨。研究发现:(1)在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中,言据性存在显著性差异;(2)不同的语用策略使得两种语言在言据性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在英语语言中,作者更倾向于直接选取语用策略和条件假设策略,而汉语语言作者更多地选取间接语用策略;(3)英汉语言学学术语篇中据素使用存在相似性,即传闻、演绎和归纳据素使用比例较高,而预期、信度和信念据素使用偏低;(4)言据性与学术语篇特点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晚期的经济学越来越形式化,这一倾向使经济学远离了现实。这一时期,重要的似乎不再是经济思想,而是思想的表述方式,经济学家的历史责任被技术上的细节埋没。理论与历史相结合的经济学传统在配第、斯密和马克思的著作中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然而,该传统到李嘉图就中断了,经济学摒弃了历史归纳法而采用抽象演绎法。历史学派则走向了另一端。新制度主义的兴起首先是一次方法论的变革,它从经济制度进化的途向来考察社会经济的发展,同时并不反对新古典理论的分析工具,从而"生产"出了理论。这种理论以一种崭新的面貌贴近现实,从而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向现实回归。这集中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经济学对其原先的理论假设进行更符合实际的修正;二是对研究领域所做的开拓。  相似文献   

20.
在概述人性假设及相关管理理论的基础上,从产生背景、主要观点、主要管理措施和评析等四个方面对“工具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文化人”等人性假设理论进行了阐述,并得出了相关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