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关于孙中山韶关北伐问题的研究,学界发表了众多有学术价值的成果,但也存在若于有争议的问题,如孙中山弃桂择韶改道北伐原因、北伐时机、北伐性质等问题.本文就这些问题作了探讨.  相似文献   

2.
从孙中山逝世到北伐前是蒋介石崛起的关键时期。本文对蒋介石在这段时期的崛起作了分析,认为,蒋介石一方面利用孙中山的威望,打着孙中山的旗帜在政治上获得了主动;另一方面蒋介石打着革命的旗号,玩弄两面派手法,打击左右两派,发展个人势力;同时,蒋介石的个人素质也是他在这个时期崛起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1921-1922年,孙中山组织联省北伐军,讨伐北京政府,因为当时国内外历史 条件的限制,最终失败了。作者认为孙中山当时舍和议而取北伐是舍易而从难,勉为其难。 他不畏艰难险阻,显示出革命家的伟大胸怀和意志。  相似文献   

4.
辛亥南北和议期间,对汉奸的口诛笔伐成为稳固新生政权和鼓吹北伐的重要方面。针对汉奸的宣传和行动,造成通过北伐将清朝统治地区的汉奸绳之以法的强大声势,对于那些仍然希望保留君主体制的政治势力产生了强烈冲击。包括强迫剪辫和追凶在内的惩奸行事引发北方一些报刊的非议,而从和议到统一,政坛波谲云诡,昔日的汉奸不断转身成为共和的元勋。时势变化引起汉奸判断尺度的差异,不但造成各地光复政权之间的裂痕,而且使得领袖与基层出现严重分歧。随着五族共和的实现,满奴汉奸的指称总体上趋于减少,"汉奸"一词逐渐回到卖国求荣的原意。  相似文献   

5.
梧州,这座风景绚丽、历史悠久、在近代有着“小广州”、“小香港”之称的城市,曾与“北伐”二字结下不解之缘,无论是1921年孙中山取道广西的北伐,或者是1926年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都与梧州有着密切的关系。这些关系反映了梧州和广西曾有过的光辉历史,体现了梧州和广西人民对孙中山和国共合作的广东革命政府北伐事业所作出的重大贡献。一、1921年孙中山取道广西北伐与梧州1921年,孙中山在广州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并出兵广西打败陆荣廷旧桂系后,为了打倒北洋军阀、削平内乱、统一中国、实现民主共和的理想,即乘战…  相似文献   

6.
近读沈智《辛亥革命前后的女子报刊》文(载《纪念辛亥革命七十周年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下册,中华书局,1983年。)发现有这样一段文字:“1912年1月,上海成立了神州共和协济社,一致推选宋庆龄为名誉会长。”阅罢颇感疑惑,查1912年3月22日《时报》刊《神州女界共和协济社开会纪事》中列有同年3月16日该社成立大会上领导成员选举结果:“名誉社长孙中山夫人、伍廷芳夫人、吴芝瑛君、刘青侠君。”孙中山与宋庆龄于1915年10月才在日本东京结婚,宋庆龄怎么可能在1912年初成为“孙中山夫人”呢?显然,这里所谓“孙中山夫人”实指孙中山的原配夫人卢慕贞。另外,1912年宋庆龄正在美国佐治  相似文献   

7.
1924年,中国共产党帮助孙中山改组国民党,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国共两党的第一次合作,推动了北伐大业的顺利实施,促进了民族的进步.北伐是孙中山的一贯主张.早在1921年5月,他在广州宣誓就任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时,在《就任总统宣言》中,表示要"竭志尽诚以救民国,破坏障碍,促成统一,巩  相似文献   

8.
北伐时期 ,国民政府鉴于日本同英美的矛盾、日本在华势力分布特点和日本对华政策特点 ,受苏联革命外交战略的影响 ,实施了接近日本、联络日本的对日政策。这一政策也是北伐前单独对英政策的继续和发展。在北伐开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内 ,起到了牵制英国武装干涉中国革命的作用。但也为蒋介石与日本的妥协活动提供了机会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共和"政治思想与"共和"政治制度构想呈现出不变与变的疏离,围绕反对专制、重视民权展开其"共和"言论,而"共和"影响下的政制构想和设计则甚为多变。孙中山的"共和"政制构想历经美国联邦制共和政体,到法国内阁制共和政体,以及后来强调瑞士、美国等地直接民权,甚至在联俄联共后,承认俄国政治的共和性质。同时,孙中山也积极地探寻、创建符合中国国情的"共和"政制,运用"五权宪法"、"三民主义"进行国家建设。  相似文献   

10.
胡康 《学术月刊》2022,(1):178-193
两唐书《突厥传》对后突厥末期政局的叙述存在很大差异,这一差异主要是因为二者的史源不同。《旧唐书·突厥传》关于后突厥末期史事的叙述最初应是来源于颜真卿所撰《康阿义屈达干神道碑》,这一记录多有不确之处。《新唐书·突厥传》的史源则较为复杂,涉及后突厥末期汗位更迭的一段来自《唐历》,史料价值较高,其他部分则多是编者对已有史料的重新删减、编排,需要谨慎使用。后突厥末期诸可汗的活动地域一直在漠北,而非漠南,唐朝北伐突厥的态度远比我们此前认知的要积极,九姓部落和唐朝在消灭后突厥的过程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论孙中山开发广西的思想主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发广西是孙中山开发建设中国经济思想的一部分。本文试图通过对孙中山开发广西主张的提出、开发的内容、方法和理论之根据等方面的论述,冀以促进对孙中山物质建设理论的研究,并为今天广西的开发和经济的振兴提供借鉴。 一 1921年援桂讨陆战争的胜利,沉重地打击了旧桂系陆荣廷在广西的统治,使两广基本上得到统一,这为广西的经济建设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战争结束不久,孙中山决定取道广西北伐,并设北伐大本营于桂林。从1921年10月至1922年4月,孙中山率领北伐军在广西驻扎半年之久,就在这段时间,孙中山作了多次演讲,将开发广西作为广西的“善后方针”提了出来。  相似文献   

12.
再谈1926年北伐战争的发动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26年北伐战争的发动,是国民党、共产党、以及联共(布)、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和顾问,几方面合力作用所实现的。联共(布)、共产国际及其代表和顾问对北伐态度的变化与内部分歧,导致中共中央一度对北伐消极,并且直接影响了北伐出师后的政治方针,一开始就埋下了葬送北伐成果的隐患。  相似文献   

13.
论孙中山主权在民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主权在民是孙中山民主共和思想的精髓。这一思想是孙中山以西方资产阶级自由、平等、人权等社会政治学说为理论基础,以欧美民主共和政作为楷模,在充分认识本国封建专制政体的腐朽的基础上确立的。如何实现主权在民?孙中山提出“权能分治”思想。此方案的核心是人民有权,政府有能,政府听从人民指挥。孙中山的主观愿望是好的,但“权能分治”实施的结果又必然使人民失去真正的政治权力。  相似文献   

14.
中国革命先行者孙中山,一生致力于争取中华民族的独立与创立民主共和制度。他提出一个在经济上振兴中国的较为完整的建设工业化国家和实现国民经济现代化的宏伟设想,他的实业救国思想集中体现在《实业计划》、《建国大纲》等著作中。本文谨就孙中山关于现代化的思想作一简要探析。 孙中山实业救国思想的主要内容集中体现在他的《实业计划》中。在《实业计划》中,他就整个国民经济发展的宏图作了详细的描述。这是一个以国家工业化为中心,使中国国民经济全面现代化的大规模规划。《实业计划》共包括六大计划,主要内容有:1.在中国北部…  相似文献   

15.
辛亥革命初期的新闻传媒与孙中山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1911年10月武昌起义至年末孙中山返国前的两个半月期间,尽管孙中山不在国内领导革命运动,但是,社会各界根据不同的需要,报道乃至制造了许多直接或间接关于孙中山活动的消息,辗转传闻,不径而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时人的心态。这些消息,又以态度比较持中的《申报》的报道为最多。谨将所见新闻媒体等的报道做一归纳,并从而得出一点浅见。一武昌起义后第三天,10月13日,上海报纸即均刊登中外报纸或通讯社的汉口电讯:“群拥黎元洪为统领”,①“协统黎元洪现为革命军大统领,②“协统黎元洪现充革命军领袖,指挥武昌军队”,③准确传递了起义军拥立黎…  相似文献   

16.
刘永生 《兰州学刊》2010,(3):195-199,70
北伐和湖南农民运动的声浪远没达到荡平三湘四水所有土匪的地步,在受北伐和农民运动影响不深的边缘地带,土匪的活动较前更加猖獗。文章通过对相关民国报刊的爬梳,揭示了北伐时期湖南土匪的分布、行为特点、北伐军各级军政部门在土匪问题上所持的态度,并分析了这个时期湖南土匪剿而难灭的根本原因,对于我们今天根治某些带有“黑社会”性质的社会问题、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孙中山与二次北伐─—兼对有关问题提出商榷敖光旭正值商团事件期间,江浙战争爆发,随即引发了第二次直奉大战。孙中山迅即举兵北伐,9月13日移营韶关,18日发表北伐宣言,“北战之目的不仅在推倒军阀,尤在推倒军阀所赖以生存之帝国主义”①。9月中旬以前,集中...  相似文献   

18.
南方国民党掀起北伐后,原属民国北京政府的许多军事实力派通过易帜倒向革命。阎锡山就是此类易帜的典型代表,但阎锡山的易帜是经过较多政治考量的,他意识到保境危机时,就展开多方"亲睦外交",与各方强大势力博弈,直到认定蒋介石是北伐最后的赢家及投向蒋可实现其利益最大化时,才完全倒向蒋介石一边,实现山西既有秩序的平稳过渡。阎锡山易帜的考量除了获取个人利益外,也有追求和平有序政治环境的考虑,进而保证既有政治之稳定和影响。  相似文献   

19.
陆炎 《东岳论丛》2002,23(3):80-82
在 19世纪末和 2 0世纪初兴起的立宪思潮中 ,孙中山不但择取了共和立宪的社会变革主张 ,而且对清末新政时期的“预备立宪”和立宪派的君主立宪论均有深刻的认识。尽管无论是君主立宪还是共和立宪都带有推动社会进步的意义 ,但 2 0世纪初中国社会对共和立宪的选择反映出孙中山的这一变革思想更为顺乎民意。  相似文献   

20.
王智勇 《甘肃社会科学》2007,(4):129-131,111
岳飞北伐是南宋中前期历史发展进程中最引人注目的事件,北伐最终功败垂成,固然是宋高宗、秦桧等执行投降路线所致,但从军事的角度分析,宋军东部和西部战场未能有力配合岳飞军团作战,亦是值得探讨的重要原因.该文从宋、金双方军事力量的不对等、仙人关等大战后西部宋军实际的军力,西部宋军防御强于进攻的特点及后勤供给的匮乏等方面,分析了西部宋军未能有力配合岳飞北伐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