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何世剑 《河北学刊》2012,32(5):96-100
明代著名文学家、大学者杨慎崇法六朝,他对庾信诗赋的接受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杨慎“推源辨体”,在编纂《五言律祖》等选集时发现了“庾信体”诗文的审美价值,接续杜甫重新阐释了庾信诗赋“清新”、“老成”的内涵.二、杨慎接受庾信“缘情绮靡”写作观念,以性情为诗,主张诗文“新变”,肯定“民间文艺”的价值,并且模仿庾信诗赋进行写作,故其诗文呈现出“绮靡”风格.三、杨慎作为学者,进行“知识考古”,他在音韵、训诂、考据等方面对庾信诗赋词句、典实出处等多有辨析,对庾信写作技艺及后世对庾信意象、技法的接受也作了细致爬梳.  相似文献   

2.
元明时代出现的以赋学为引领的大量文学辨体论著,其内涵的赋学批评文献,以其丰富性与自觉性,昭示了这一时期赋学批评继汉晋以后开辟新纪的理论建树。这种文学辨体思潮与赋学复古的契合,呈示出一种特有的应用困境与理论新域,而以群体言说、创作拟效、辨体证伪与本色批评构建的"祖骚宗汉"的赋论思想,正与当时"一代有一代文学之胜"的文学史观相融织,代表了由"破体"走向"尊体"的赋学批评新传统。  相似文献   

3.
严羽的《沧浪诗话》是宋代诗话的压卷之作,它对宋以后的诗学理论发展产生了深远而广泛的影响。其中的“辨体意识”是严羽诗学理论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包括严守诗歌的“当行本色”与诗文界限、确立以盛唐诗歌为师法对象和诗内诸体界限辨析等方面内容。而严羽严辨诗体的目的有二:一为直接目的,开拓学诗者的眼界,提升其见识;另一个是终极目的,要为后学指出一条行之有效的学诗门径。严羽辨体意识的产生有两方面原因:从实践角度讲,宋诗发展至南宋已显露出诸多弊端,严羽欲找出时弊,规范宋诗的发展方向;从理论角度讲,在诸体文学之中,诗学理论发展得最为完善,创作法则最为严格,故破体产生之时,反对的声音,即辨体意识也最强烈。  相似文献   

4.
《诗品》的文体学思想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诗品》中丰富的文体概念范畴术语,"文体"范畴的内涵阐释是文体学的基本问题,《诗品》中"文体"一语的集中反复出现尤能见出其文体学价值。二是《诗品》中的辨体理念,包括辨体批评目的、方法和标准等,这与《文心雕龙》有很多相似之处。三是《诗品》的辨体批评思想对后世文论著作尤其是诗学著作诸如《沧浪诗话》和《诗源辨体》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薛泉 《殷都学刊》2005,(4):86-89
李东阳文体辨析说是明代特定文化背景下的产物,由体类之辨与体派之辨两个相互联系的层面构成,是其诗文理论基石,针对性强,意蕴深刻。其说意在辨清文体畛域,回归诗歌当行本色、规范行文、指导写作、改革文风,客观上又启迪了“七子”之崛起,对明代文学产生深远的影响。当然,其亦有保守、不足的一面,尤其是为诗讲究技法,已开“七子”机械拟古之法门,导致了一些负面效应。  相似文献   

6.
任竞泽 《兰州学刊》2011,(2):129-132
真德秀丰富而系统的文体学思想,主要从《文章正宗》的编纂中体现出来。真德秀的文体学思想可以从三方面来看:一是《文章正宗纲目》所体现出来的,二是王应麟《辞学指南》和吴讷《文章辨体》中所引真德秀文体言论的文献中体现出来,三是《文章正宗》“四分法”的文体分类学思想。  相似文献   

7.
作为中国文化元关键词,“体(體)”的本义指骨肉相连、血脉相通的生命之躯.在“人”(人之生命存在的类自觉)和“身”(人之生命存在的主体性自觉)两个概念的基础上,“体”概念是对人之生命存在更具体内在层次的自觉.当“体”用于描述人自身时,多指与心相对的肉身性躯体;当“体”引申指人生命以外的其他事物(如文章)时,则是对事物具体存在的整体呈现.由此形成“体”关键词的两种表义模式,即“心-体”相对模式与“异‘体’”相对模式.“体”用之于文论,称文之“体”多为彼此相对之“文体”,各种辨体理论即是彼此相对的文体关系之体现.据此表义特征并征诸众多文献,可证作为文论关键词的“文体”的基本内涵是指文章自身的整体存在,并在具体语境中呈现出丰富的特征、构成及层次.与此同时,当以“心-体”二分关系比照文章内在构成时,“体”也可偏指与文意相对的外在直观形式.但“体”的偏指义与基本义并非同一层次的概念内涵:源自文化元关键词“体”的自身整体存在,才是“文体”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8.
唐诗话语是词学批评的重要源泉,亦是词学批评比附形式的重要内容。从词体比附诗体到宋词史比附唐诗史,从词人个体比附唐代诗人个体到具体词作比附唐代诗歌作品,皆体现出词学批评家推尊词体、突出宋词文学成就、推崇代表自己词学观念的词人个体等词学理念。词学批评中的唐诗话语客观上提升了词体的地位,丰富了词学批评形式,为诗词文体之辨体与破体提供了充足的文献参考和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9.
杜甫《戏为六绝句》"别裁伪体亲风雅"之句逗露出了唐诗绍续《诗经》的意识。从载籍史料来看,《诗经》对唐诗的影响不仅体现在内在精神上,中唐以后部分文士的诗文集义例实际也自觉规仿《诗经》。《诗经》别称"诗三百",而中晚唐人编订的诗文集以及用于行卷的小集之篇目也往往以三百篇为限。此外,唐人集名如《唐风集》仿十五国风、唐诗诗题摘取全诗首二字、诗集中雅诗独立分卷、联章及篇题小序模仿《毛诗序》的文本结构,从中皆能看到《诗经》范式在唐人别集义例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钱谦益与晚明宋诗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功谊 《江汉论坛》2006,(4):111-113
天启、崇祯年间,钱谦益在程嘉燧启发下,走上了转益多师,唐宋兼宗的创作道路。他在诗序中也多次主张转益多师、别裁伪体。这种观念的提出有其特殊意义,“别裁伪体”裁的是七子派和竟陵派,“转益多师”学的是三唐、两宋、金元乃至国初的诗人。钱谦益以其师法多家、兼采众长的诗歌创作,呼应着他的文学主张。清康熙年间,邹式金在《有学集序》中就高度评价钱谦益出入中晚唐、宋、元,集诗家之大成。本文着重分析钱谦益天启、崇祯年间的诗歌创作,考察他是如何以宋诗为取法对象,实现转益多师的文学主张,从而推动晚明宋诗风的兴起。  相似文献   

11.
"诗圣"杜甫与"悲秋之祖"宋玉精神相通,宋玉的代表作《九辩》开创了寓悲情于秋景的全新境界,杜甫的七律组诗《秋兴》八首从意象、意境及精神境界对宋玉的《九辩》都有全面的承继与发展,由此而成为唐诗悲秋主题的典范之作,代表了唐诗悲秋主题的最高成就,既体现了杜甫"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的兼容并包的好学精神,也彰显了文学发展的自然规律。  相似文献   

12.
罗宗强 《学术研究》2012,(4):121-128
文体研究的第一步是文体寻源,与之相联的第二步是辨体.每一种文体之出现,必有其出现之原因与条件,这也决定了其文体体式.文体寻源涉及礼乐制度、政治状况、社会风貌、文化环境,能从一个角度很好地说明我国古代诸种文体产生的民族文化特色.辨体涉及尊体与破体、正体与变体、文体分类等方面.文体的生成与它的正体是两个不同的概念,辨体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辨别各种文体的功用及与其相匹配的体貌,它的正体的形态和它在发展过程中变体的面貌.文体研究有种种目的,其中最重要的是研究它与文学的关系,即在诸体中,或每一体之内,分出文学与非文学,这也是文体研究中最困难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文体学视角切入《尚书》的研究,考察《尚书》“十体”的形成及其基本内涵,探索这些体例对富有民族传统的古代文体学的影响,揭示《尚书》的文体学价值,籍此丰富对《尚书》文学史地位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晚明诗论家许学夷以精于辨体著称,其《诗源辩体》通论先秦至晚唐诗之演变。所论汉魏六朝诗部分,力求调和七子派宗汉魏黜六朝与六朝派嗜好“偏奇”、公安竟陵“诡诞相尚”之间的理论对峙,通过对诗歌体制中俳偶、声韵等因素的详尽考察,把握汉魏六朝诗歌的流变轨迹,并对此前“诗溺于陶”的辨体命题予以修正,为该段诗史研究确立了系统的辨体认知方式。  相似文献   

15.
“唐自李杜之出,焜耀一世,后之言诗者皆莫能及。”尤以杜甫“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成为“诗家之途辙”,“古人之总萃”。后人衍其一绪,自可名家。李商隐得杜甫真传,比不上其影响深远广泛,但“衣被后世”,也是代代有人。固然,此种影响和沾溉,时续时断,或好或坏,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但后代诗人学习他,或于时风上补弊纠偏,或在艺术上博采兼收,除宋初西昆体和清初崇晚唐形成宗派外,余皆吸取一二优长,融化生新,自创一格。他没有杜甫源远流长,但承传繁衍之一脉宗绪,始终不绝如缕。唐人别集杜甫、韩愈、柳宗元外,世人笺注之最勤者,也无如李商隐,清以来三百余年大约十余  相似文献   

16.
杨慎与李东阳:观察明代诗学流变多样态的视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慎诗学的形成跟李东阳有重大的关系,第一,李东阳主张“求声于诗”,即重视诗歌的音韵之美。作为诗人兼古音学家,杨慎诗学主张更进了一步,是求古韵于诗。第二,李东阳主张辨识格调,开格调论先河。杨慎将辨体意识作为其诗学理论的基石,其诗话就有纵论古今、辨尽众体的特点。第三,李东阳师古但反对泥古,主张自得、自立。同受李氏诗学影响,七子派吸取格调说而建立了更严格的模拟理论;杨慎则以博贯思想批判七子派的拟古主义,为茶陵派别张壁垒,创立六朝诗派,颇有影响。明代诗学的发展呈现复杂的多样态。  相似文献   

17.
贺复征的《文章辨体汇选》是继明代吴讷《文章辨体》和徐师曾《文体明辨》两书之后著名的文体学著作。全书七百八十卷,在规模体制方面远超吴、徐二书,而在文体分类和蒐集材料上,也颇有价值。然而长期以来,此书一直湮没无闻。本文对贺复征的生平略作考证,并初步阐述了《文章辨体汇选》产生的学术背景、编纂体例以及在文体学和明代文学研究上的史料价值,以期引起学术界对该书的重视。  相似文献   

18.
宋代诗人受杜甫的影响很深,诗坛大家无不受其沾溉。中兴诗坛盟主杨万里钟爱杜诗,杜诗对其影响显见。探究杨万里与杜甫及杜诗之关系,对研究“诚斋体”独特诗风的形成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具体讨论杨万里对杜诗的喜好程度以及杜甫诗风对杨万里创新求变,形成具鲜明特色的“诚斋体”的启示意义。杜甫晚年的草堂、夔州的写景咏物的诗歌,是杨万里走出江西,走进活泼自然的学习范本;杜诗跌宕曲折的精巧构思和含蓄蕴藉的深远意味对“诚斋体”艺术表现手法也不无启示。  相似文献   

19.
张燕 《晋阳学刊》2013,(3):36-39
“文之枢纽”为《文心雕龙》的重要理论问题之一,是刘勰“论文”之枢纽,也即进行文学批评和文术指导的原则性纲领.其关键在于如何认识文学创作的“体”与“变”.刘勰主张“宗经”、“辨骚”,实际上是将二者视为“体”与“变”的两个文学源头,后者甚至可以视为《文心雕龙》最深刻的论说动力所在,由此建立了一种凸显文学史意识与文学经典意识的“经——骚”文论体系.  相似文献   

20.
严羽的辨体批评理论主要在《诗辨》和《答吴景仙书》两章中构建和运用,而辨体理念则贯穿于他的整个理论体系之中,从而使辨体批评成为理解诸如"熟参、妙悟、兴趣、以盛唐为法、以禅喻诗"等范畴命题的关键。在论述其辨体批评的过程中,我们对"以禅喻诗"、"诗之宗旨"以及严羽的"自负、自矜"等论题的界定与传统主流学术观点出现了歧异,其目的在于从一种新的视角阐释古老的文学命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