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尚永亮  肖波 《中州学刊》2000,(1):96-101
近二十年来的《庄子》研究,有不同于昔日的三大特点一是研究日趋繁盛;二是研究日趋成熟;三是研究目标的转换和研究范围的扩大。这表明对《庄子》的研究已突破了旧的思维定势,其中较为集中地表现在与庄子文学相关的问题上,且对《庄子》之寓言、散文特色、浪漫主义、文艺思想及其与诗歌、小说、神话之关系等方面的研究尤其突出。  相似文献   

2.
《庄子》是一部哲学著作,同时又是一部历代传诵的文学著作,形成这种特点的原因之一,是作者将自己丰富浓烈的情感贯注到论辨散文的写作之中。本文从《庄子》中对理想人物无比崇敬之情及对黑暗社会现实无比愤恨之情两个方面,具体分析了庄子散文的感情色彩。  相似文献   

3.
<正> 庄子是我国战国时期一位著名的思想家,是先秦道家的集大成者。《庄子》一书是中国哲学史和中国文学史上的奇葩,是一份十分珍贵的文化遗产。建国以后,学术界开始用马克思主义作指导研究庄子的哲学思想并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对庄子哲学的讨论先后出现了两次高潮,第一次发生在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这一时期讨论  相似文献   

4.
<正>庄子学说产生于孔子之后的战国时代,作为对老庄思想体系的完成它与儒家学说形成了共同深刻影响了中国古代哲学、文化和艺术的显学名说。儒道互补的观点已被学术界人士一再论述,本文仅就儒道两家思想的联系与差异着手,向内发掘庄子散文艺术魅力的成因。《庄子》一书是研究庄子学说的正典所在,它是庄周及其门人后学的著作集成,凡三十三篇。一般认为其中的《内篇》为庄周自撰,《外篇》和《杂篇》出自他的门人后学之手。尽管《外篇》、《杂篇》与《内篇》相比,在行文意蕴和思维方式上有些差异,但作为对《内篇》的注释和阐发,在基本思想范畴上是一致的。所以庄子学说和他的散文艺术魅力实际上是融汇在庄子学派的学说和散文艺术中了。 对庄子的研究历来呈现为“好文者资其辞,求道者意其妙”①的  相似文献   

5.
建国60年来,东北学人在鲁迅研究方面以辛勤的努力和独到的特色取得了突出的成就。从历史和当下来看,东北学人的鲁迅研究主要集中于三方面:对鲁迅文本的阐释、鲁迅思想与文化意义的研究、世界文学中的鲁迅的比较研究。特别是关于鲁迅与中日文学文化关系的研究,具有开拓和创造性价值。  相似文献   

6.
《庄子》一书,作为一个元气淋漓神韵葱茏的有机生命,体现了玄妙悠邈的哲学智慧,汪洋辟阖的审美想象和挥洒自如的文学才情的完美组合。然探其究里,庄子的哲学和诗情并非平行排列,而是呈因果关系。庄子的哲学情怀创生了他的散文艺术,哲学是因,散文艺术是果,也就是说,庄子的哲学对其散文具有发生学的意义。因此,对庄子散文艺术的研究并不仅仅是单纯的艺术技巧分析问题,而应该从哲学人手,寻绎出因果生成脉络,把握住庄子散文这一完整生命的内在构造。本文就试图对庄子的哲学体系作了一个全面的审视和分解,从本体论、主体论、认识对…  相似文献   

7.
东晋时期,《庄子》随着玄学的兴盛而获得了新的发展契机,因其自身所具有的文学特质,它与东晋的文学创作紧密结合在一起。东晋文人将《庄子》对人生哲学的思索融和到诗歌抒情之中,这不仅拓展了东晋诗歌的题材,也升华了诗歌的意境,在诗歌情景交融之外强调理与情的结合,《庄子》成为流淌在玄言、隐逸、游仙、山水等东晋文坛主要题材中的一股潜流。通过与文学的结合,《庄子》亦扩大了影响,实现了庄学传播从玄学领域到文学领域的跨越。  相似文献   

8.
战国中后期出现的庄子学派,对于中国哲学思想和中国文学的发展,都曾起过重要作用。但是,由于学术界对于“庄子”其人与《庄子》其书的认识颇多歧异,学人对于庄子学派所进行的文学内在深层探索也常常因此受阻。本文试图在对《庄子》其书进行辨析的基础上,研究庄子学派的浪漫主义文学倾向及其承继关系,以期对于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两个主要传统——“庄”、“骚”之“庄”的形成、发展勾勒出一个轮廓,并对该学派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的地位给予恰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9.
章培恒、骆玉明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出版后,引起了学术界的广泛关注。在此之前,国内流行的刘大杰先生的《中国文学发展史》,游国恩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社科院文学所余冠英等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等文学史著作,主要是五、六十年代的产物。这些著作也取得了相当的成就,但困于时代和社会因素的局限,主要从对社会生活的形象反映角度界定文学,并以此为基础来论述文学的发展观。时隔三十年,学术界早就不满足于这种阐释方法与阐释角度了。有识之士在中国文学的具体研究中也早已突破了反映论的樊篱,对中国文学作品和文学…  相似文献   

10.
庄子是我国历史上独具风格的散文作家,其散文的艺术成就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多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评价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而对它作为论说文的论辩特色却没有给予应有的评价。笔者认为,庄子首先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他写作散文的目的在于提出和论证自己的哲学思想。因此,庄子散文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文学技巧,实质是一种论辩的手段,是一种特殊的论辩方式。庄子散文可以说是深邃的哲学思辩与优美的散文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是论辩的抽象性与形象性有机统一的杰作,从而构成了先秦诸子论辩散文中的独特类型。本文拟就庄子散文的论辩特色谈一点粗浅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1.
散文创作的总体风貌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到1966年“文革”开始,这个时期的文学,被称为建国后17年的文学。17年的文学在五四文学的基础上有了重大的发展。它与整个国家的社会主义建设共奏凯歌,也一同经历风风雨雨。由于散文取材广阔,篇幅一般比较短小,表现方法灵活自由、不拘一格.被认为是“一种能够迅速反映多种多样题材的极为合适的样式”,甚至被称为“文艺上的轻骑兵”。因此,它在迅速反映现实和直接配合斗争方面,都发挥了自己的功能,同时又最充分地表现了自己的弱点和时代的局限。建国之初,散文创作的成就主要表现在通讯、特写…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尚书》在中国散文史上的地位、其文本的艺术成就及其对后世的影响诸方面,对其文学价值加以系统的考察。认为《盘庚》篇实为中国最早之散文;《尚书》在语言技巧、场境描写、叙述故事、刻画人物方面已取得相当成就;其对后代文学的影响是多方面的、深远的  相似文献   

13.
《庄子》与现实主义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自古及今,《庄子》无论在哲学思想上,或是在文学领域,都是一部具有不小影响的书。对于《庄子》的散文,研究它是否是现实主义的作品,不仅仅关系到这一部书,还涉及到对于中国文学史上许多作品如何评价的问题。不过,我们研究《庄子》这部思想极其复杂的作品,应当看到它的主流或总的倾向,这样我们才不致走入歧途,得出错误的结论。列  相似文献   

14.
前蜀(907—925)与后蜀(934—965)是四川历史的重要发展时期。对前后蜀的历史与文化进行研究,不仅有助于我们更加深入地考察两蜀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状况,而且有助于我们对五代史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史的认识和了解。据统计,除港、台地区外,70年来,学术界所发表的研究前后蜀历史与文化的专著有14部,文章200多篇。对前后蜀历史与文化的研究,建国前主要集中在文学领域,建国后的头17年,取得丰硕成果的是在考古学  相似文献   

15.
庄子的“大美”思想是庄子美学思想的核心内容。它曾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和美学思想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成为我国传统美学中最具有民族特色的美学思想之一。对此,本文拟从四个方面进行探讨。一、庄子的“大美”与“道”的交融统一《庄子》既是哲学著作又是文学著作,它在诸子散文中独树一帜,有很高的文学成就。庄子的哲学又是美学,庄子的美学同他的哲学是浑然一体的,不可分离,两者交融统一。庄子的很多哲学命题,同时就是美学命题。这是庄子美学的一个基本特征。因此,了解庄子“道”的学说是了解他的美学的关键所在。庄子对于“道”…  相似文献   

16.
随着殷墟甲骨卜辞整理、研究的深入,由唐立庵先生所开始的卜辞时代的文学研究,也逐渐为学术界所重视,并且取得了一定的成绩。这些研究成果,已在一些文学史著作中有所反映,使人们对殷商时代的文学有了初步的认识,把中国文学史的研究从《诗经》向前大大跨进了一步,为中国古代文学研究增添了新的光彩。但目前的研究,还只限于散文和诗歌两个方面。为了进一步研究殷商时代的文学,有必要对甲骨卜辞所反映的殷商时代的神话传说加以考察。  相似文献   

17.
从《庄子》谈到中国特色的浪漫主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1 以前,我们的文学史、文学批评史著作大多认为《庄子》对浪漫主义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前不久,有些论者为了抬高庄子的地位,反对以前打棍子、扣帽子的作法,提出了《庄子》的现实主义特征问题.于是,学术界就产生了一场关于《庄子》是现实主义还是浪漫主义的论争.陶白  相似文献   

18.
潘旭澜,文学家,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1932年11月生于福建南安。1956年从复旦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曾任日本关西大学客座教授、复旦大学台湾香港文化研究所所长等职。出版有评论集、研究专著《艺术断想》、《中国作家艺术散论》、《潘旭澜文学评论选》、《诗情与哲学》、《长河飞沫》,散文随笔集《咀嚼世味》、《小小的篝火》、《太平杂说》,主编《十年文学潮流》、《新中国文学辞典》、《当代散文精品珍藏本》、《上海五十年文学创作丛书·散文报告文学卷》等。上世纪60年代初,先生深感当时文学评论只有思想分析和政治批判之弊,遂撰写…  相似文献   

19.
宋至清对庄子之文学评论主要有三个:其一,对庄子文学地位之评论。或称其书为"子书中第一部醒眼文字",或尊其为"文章家鼻祖",或将之列入"宇宙四大奇书"、"天地四大奇书"。其二,对《庄子》文本之评析。涉及《庄子》文本的总体艺术审美特色,内、外、杂各部分之特点,各篇要旨,还具体到节、段、句、字,颇多精当之说,体现了前人对《庄子》文本钻研、涵咏工夫之深。其三,庄子对后世作家、作品影响之探析。涉及《庄子》对诗、赋、散文、小说等各类文体之影响。  相似文献   

20.
近20年庄子散文艺术研究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庄子散文艺术研究,近20年来出现了空前的热潮,体现了新时期庄文艺术研究的众多突破和重要发展。一、艺术特征。60年代初只有胡念贻等个别论文讨论了庄文人物描写、感情抒写、神秘色彩等特点,近20年论析的层面十分繁富。有总体系统论的。陆永品《〈庄子〉若干问题简论》(《河北师院学报》1983年第3期)总括为六大特征:叙事井井有条,说理动听;文笔辛辣;气势雄伟,意境开阔;笔法多样,行文万化;比喻富有变化;语言表达力强,富有创造性。孙以昭《评庄子的散文艺术》(《文学评论》1985年第5期)从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