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劳动经济学试图利用效用最大化选择理论来推导劳动时间供给曲线,以解释工资率的决定。笔者认为效用最大化选择理论不能用于解释工资率的决定。笔者拟从成本角度来解释工资率的决定并提出合同劳动力、加班劳动力和合同工资率、加班工资率概念;首先运用生产成本理论来推导合同劳动力供给以解释合同工资率的决定,然后运用机会成本理论来推导加班劳动力供给以解释加班工资率的决定。  相似文献   

2.
<正>在现代职场,加班已成为一种工作常态。为赶进程、上项目,很多职场人不得不在工作时间之外,甚至周末和节假日里工作。在法定或国家规定的工作时间以外,正常工作日延长工作时间或双休日以及国家法定假期期间延长工作时间的,即为加班。《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对加班时间、工资报酬等都做了详细规定。那么,如果劳动者在加班途中发生交通意外,可否认定为工伤呢?先来看看下面的案例——  相似文献   

3.
美国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美国劳动力供求的联系主要是通过报纸、就业辅导机构、人际关系、自荐等形式实现的。工资的确定取决于就业岗位的社会平均工资水平、公司通常对某职位给付的工资水平、求职者原有的工资水平、谈判能力、工作业绩等。美国的工资在不同行业、不同职业、不同地区、不同性别、不同种族之间表现出一定的差距,但总体差距保持在3倍以内,造成这种差距的主要原因是教育程度、工作条件、经济发展水平和物价水平的差距以及种族和性别歧视。  相似文献   

4.
社会主义条件下由于生产的社会化,要求劳动力的使用权归生严经营单位所有,而劳动力的个人所有制使劳动力必须经过转让才能归生产经营单位.全民所有制所有权的实现形式决定了这种转让必然采用商品形式.同时文章还论证了社会主义工资表现为劳动力的价值,从而进一步证明劳动力的商品性质.最后指出,劳动力成为商品并未否定劳动者的主人翁地位.  相似文献   

5.
《社区》2003,(22)
律师: “五·一”的前两天,公司接到一份订单,限定12天内交货,因此包括我在内的15名员工在“五·一”期间一天也没休息,连续加班。这份订单完成后,公司给我们补休7天假。当我们要求发加班工资时,领导说已经安排补休,就不发了,并声称这是《劳动法》规定的。请问,公司的这种做法是否符合《劳动法》的规定?  相似文献   

6.
工资是根据按劳分配原则,对劳动者进行个人消费品分配的劳动报酬形式。工资的主要职能有刺激职能、保障职能(补偿职能)和调节职能。根据社会主义按劳分配、多劳多得的分配原则,理顺国家、单位、职工分配关系,单位利益与职工利益必须休戚与共、利益均沾、风险共担,我们用级差效益工资制来体现这种分配关系中的激励机制和风险意识。  相似文献   

7.
他拥有一个普通的家,但却是一个幸福的家。 说这个家普通,是因为他在单位是一个普通的科员,她在公司是一个普通的职员,两个人每月工资加一起在这座省会城市并不高,每月除了给女儿交托赍外,加上油盐酱醋茶和水电气等各种杂七杂八的费用,  相似文献   

8.
湖南娄底市七一煤矿发生透水事故,17名矿工死难。清理现场时,发现一顶安全帽上用粉笔写着:骨肉亲情难舍……欠我娘200元,欠邓曙华100元;周吉生欠1000元,加班工资500元,王小文欠1000元。帽子矿灯上方写着“聂清文遗书”5个字。  相似文献   

9.
《人力资源管理》2010,(2):138-138
“单位缴费转移12%”:误以为损失88%我国基本养老保险为用人单位和个人共同缴费。目前,大部分地区的单位费率为工资基数的20%左右,个人费率为工资基数的8%。办法中的原文是,“统筹基金(单位缴费):以本人1998年1月1日后各年度实际缴费工资为基数,按12名的总和转移”。也就是说,单位缴费费率如果是20%,应该转出其中的12%部分,剩余8%的部分留在转出地,这8%也就是部分人认为“损失掉”的部分,而非“损失88%”。  相似文献   

10.
针对石油企业制度存在的问题,借鉴效率工资理论的原理,提出了完善石油企业工资制度应当做好的几点工作。分析了效率工资的内涵:生产率依赖于工资、职工都有偷懒的动机、职工的努力函数存在且是实际工资的单调增函数等基本假设条件,以及索罗模型和怠工模型等理论内容,探讨了目前石油企业所实行的“单位工资总量调控制度和岗位分类激励制度”的内容及存在的主要问题。从管理角度讨论了石油企业应用效益工资理论的问题,对完善中国石油企业工资的制度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以劳动力商品论和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工资理论是马克思经济理论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马克思工资理论不仅科学地揭示了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和内在联系,而且具有鲜明的时代价值。本文力图准确地概括马克思的工资理论的基本内容,并且揭示马克思的工资理论对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工资运动规律及工资制度的改革和发展提供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社区》2008,(15):27-27
广州一位读者咨询:我是一家装饰公司的老板,吴某系我公司的销售业务员,负责签订销售合同以及回款。2007年12月,吴某在为公司收取贷款时,将收到的货款55000元以抵作公司所拖欠他的工资为由,擅自占为已有后并不辞而别。事实上,他的销售业绩并不是很好,公司对销售人员的工资制度是底薪加提成,提成工资是半年发一次,我公司从未拖欠他的工资,而且吴某应当领取的半年提成工资只有2万元。请问,对于吴某的行为,我应当如何处理?  相似文献   

13.
在全球价值链视角下,基于出口产品质量改善的权属状况,理论阐释并实证检验出口产品质量升级的全球价值链攀升效应及其对技能工资差距的影响。研究结论是:相对于利用外资获得的出口产品质量改善,体现国内要素贡献的本土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更有助于出口行业攀升全球价值链;全球价值链升级拉大了技能工资差距;本土出口产品质量提高在直接扩大技能工资差距的同时,通过全球价值链攀升机制间接扩大了技能工资差距,利用外资获得的出口产品质量升级,通过负向的全球价值链攀升效应间接降低了技能工资差距;在中间投入品进口较多、加工贸易占比较高、外资参与度较高的行业,最终产品出口质量虽然较高,但并未通过全球价值链攀升机制扩大技能工资差距;高技术行业出口产品质量升级更容易拉大技能工资差距。因此,在提高本土出口产品质量,促进出口行业攀升全球价值链高端的同时,要注重高质量外贸发展与技能工资差距缩小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社区》2009,(18):34-34
河南的单先生来电话咨询:现在工作很难找,所以我找工作时就放低了要求,在找到一家公司后,公司要求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8小时,当时为了生存我就设计较那么多,于是就与公司签了为期一年的劳动合同。我的劳动合同现在到期了,公司不准备与我续签。我听朋友说,我可以要求公司支付我在职期间的加班费(即周六上班的加班费),于是我向公司提出,要求公司支付我加班费。公司觉得我的要求很可笑,并说公司与我签订的劳动合同中明确约定周六需“值班”,且每月工资中已包含了周六值班的工资,所以不存在加班费的问题。请问:像我这种情况可以要求公司支付我这一年来的加班费吗?  相似文献   

15.
中国石油在资源国合作开发的油气项目一般采用设立合资公司中方人员工资(即名义工资)的方式,对中方内部各种除实际支付工资外的其它人工费用进行划转支付,以达到降低投资成本、加速资本回收的目的。本文以乍得共和国现行相关法律法规为依据,通过对当地社会保险和个税政策解读,分析其对合资公司中方人员工资带来的高额附加成本,并尝试提出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6.
在企业管理的意义上,工资是劳动者所付出劳动或完成企业某项工作的报酬,它所通行的是按劳取酬或按劳付酬的原则;只要劳动者按企业的要求付出了一定的劳动,就理应按工资合同得到相应的工资;对于企业而言,工资是影响生产费用的一个参数,是按工资合同支付的,因而与企业的经济效益好坏无关;工资支付的最高原则是合理,但却只能在划分工作等级的基础上相对合理地确定各项工作的工资比例;工资的多少既要与劳动困难程度相当,也要与劳动者所付出的实际劳动量相当;工资水平高低还必须考虑一些相关的社会因素;工资形式的选择和实施必须与企业的经营活动以及劳动者的工作性质和特点相适应。  相似文献   

17.
数字     
《社区》2005,(8):5-5
1.6万元 国家统计局发布公告称,2004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16024元,比上年增加了近2000元。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时间和工资折算问题的通知》,职工全年月平均工作天数为20.92天,职工的日工资按此进行折算,即:职工日平均工资=年平均工资&#247;12个月&#247;平均每月工作天数。按照这一办法折算,去年全国城镇单位在岗职工日平均工资为63.83元。  相似文献   

18.
利用一个博弈模型描述了改革开放以来国有企业之间存在的工资攀比现象。为国有企业工资水平竞相提高的现实提供了一种理论解释。它说明了为什么一次性的物价上涨会带来持续性的通货膨胀,为什么需求拉动型通货膨胀会转化为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它也说明了为什么个别企业劳动生产率提高或者市场形势的好转带来的本企业工资提高会引起所有企业的工资竞相提高,并最终导致需求拉动型和成本推动型交织的通货膨胀。总之,该模型为通货膨胀这种宏观非均衡现象提供了一个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19.
小莫 《今日南国》2007,(12):40-40
小忠想辞职了。很简单,有家公司开出比现在高出了1/3的工资。有同事对他说:“这两年你为公司做的贡献有目共睹,就这样走了岂不可惜。”  相似文献   

20.
隋伟 《成才与就业》2009,(13):108-118
案例1:他能否获得应有的赔偿 小王从学校毕业后,于2006年1月进入一家公司工作。双方签订了为期3年动合同,在合同中双方对工资支付形了约定:小王年薪总额10万元。公司支付小王工资3000元,其余部分在每的劳式作每月年年终一次性结清。2006、2007年年底公司都未与小王结清年薪。2008年12月,双方劳动合同到期,小王表示不想续签合同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