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 ,图书报刊市场的激烈竞争 ,都对高校学报 ,尤其是高校社科学报带来很大的压力。面对这种严峻形势 ,社科学报只有狠抓质量 ,练好内功 ,才有发展出路。为此 ,必须通过改革机制、改善自身工作 ,抓好读者这个中心环节和作者及审稿人两支队伍的建设 ,提高服务意识和宣传意识 ,使学报质量更上一个台阶  相似文献   

2.
高校学报作为传播信息和学术科研成果的载体及工具,注定了读者的特定性和专业性.和一般刊物的读者相比较,高校学报读者具有高层次、小众化、阶段性、二重性等特点.他们阅读学报的动机绝大多数是为了满足工作需求以及自身发展的需要.针对这些特点,学报读者群的开发应从强化读者意识、突出学报特色、提高学报学术品位、开发潜在读者等方面去努力.  相似文献   

3.
综合分析了我国高校学报的现状 ,提出了高校学报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得以生存与发展 ,必须加强读者意识 ,强化服务意识 ,改变传统的办刊方式和传播形式 ,全面提高质量 ,办出自己的特色  相似文献   

4.
我国学报队伍庞大,但其产生的影响与其发行量却极不协调。学报要走出困境,就必须主动寻找读者。本文从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状况及学报的办刊实际出发分析积极寻找读者的必要性;认为大学学报必须采取不同的策略,尽可能地吸引更多的不同层次的读者;从而成功地实施品牌学报战略,为我国形成良好的学术环境与浓厚的人文氛围做出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5.
读者意识是新形势下必须强调的一种编辑思想。强调读者意识 ,其目的就是要发表读者感兴趣、有科学性、实用性、可读性的读物 ,满足读者需求 ,以引导读者 ,提升读者的文化品位。  相似文献   

6.
赵超构在 60多年的办报生涯中 ,为我国新闻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切实地宣传教育读者以及与读者同心、把读者的事当作自己的事、对读者高度负责、使报刊更具吸引力是赵超构办报活动中读者意识的两个重要方面 ,前者是赵超构办报活动的宗旨和目的 ,后者则是更有效地实现办报宗旨和目的的必要途径。赵超构的办报活动对新闻界所产生的重要影响 ,与他的读者意识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7.
编读往来     
王老师好!您太客气了,其实你们对我帮助很大,我是你们学报的忠实读者,每期我都十分认真地读,受益良多,你们学报办得也很好,每期都有不少可读文章(我的兴趣很广,不限于文学)。丹东又是我的第二个故乡,我在那里生活了难忘的九年(是我真正的青春时代),读你们的学报更有一份亲情,对您和雷主编更有家乡亲人般的感觉。你们又是专家,是我很羡慕的人,我的拙作也很粗陋,  相似文献   

8.
读者不是译文的消极消费者,而是译文意义的能动建构者。读者意识是译者以读者视角观照翻译、使翻译行为围绕读者中心逐步向前推进的心理机制。宇文所安的读者意识体现在内容导向、沟通途径、主流诗学和读者接受四个方面,表现为材料选择的贴近意识、思想交流的贴心意识、表达习惯的贴合意识、服务读者的体贴意识。得益于读者意识,宇文所安充分履行了译者的职责,妥善处理了译者、作者和读者的三方关系,促进了《文心雕龙》在英语世界的接受与传播。中国文论要走向世界,译者的翻译能力是前提与基础,而读者意识是确保译者翻译能力得到充分展示的思想保证。读者意识有助于译文走进读者的心灵世界,有利于译文在译入语文化语境的进一步传播。  相似文献   

9.
<正>编辑出版工作者奉读者为“上帝”,称读者为他们“衣食父母”,然而高校学报编辑学者大都认为学报的学术性和内向性决定了学报读者的有限性,学报是本校师生发表科研成果的园地,是本校教学科研的窗口,是为作者服务的,很少去认真研究学报的读者,缺乏读者意识,这就直接影响了学报价值的实现和社会经济效益的发挥。我们认为,联系作者,挖掘稿源,这是无可厚非的,但是要正确认识学报读者的有限性,树立读者意识,提高刊物质量,去争取学报应有的读者,这样才能发挥学报的最佳社会效益。 所谓学报编辑的读者意识,就是学报编辑要树立为读者服务、读者第一的观点,学报编辑的指导思想、方针、内容、水平及艺术形式,一切从读者出发,赢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那么,高校学报编辑为什么要树立读者意识呢?我们认为主要有二个原因。  相似文献   

10.
《读者》杂志的读者意识鲜明地体现在方方面面的实践中,既包括对内容的严格筛选,对装帧的匠心独运,又包括对典型读者的恰当认定,对读者调查的开展和对读者反馈信息的重视。  相似文献   

11.
发展作者群、读者群有利于学报编辑过程中组稿工作的顺利开展,有利于对学报的社会监督,有利于编辑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有利于实现学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有利于为社会发展和培养人才。为此,必须从“载梧桐树,引凤凰”、“炼新人,铸永久”、“辟新径,开才路”等几个方面做好发展作者群、读者群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文章结合创作心理学与叙事学理论,选取小说《多少恨》作为个案,探讨小说中作者的自我意识与读者意识,从而深层次地剖析影响其小说叙事效果的因素。小说《多少恨》中,张爱玲表现出强烈的“读者意识”与难以压抑的“自我意识”,作家“自我意识”的叙述颠覆了其最初宣称的“通俗小说”的许诺。  相似文献   

13.
编辑是编辑活动的主体,在编辑领域人际关系中起决定性作用。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对于编辑工作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从科技期刊编辑的角度探讨了如何与作者、读者、审稿者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的重要意义的认识,结合民办高校图书馆现存读者服务工作基础薄弱;馆藏结构年代断层明显、工作人员流动性较大等因素进行调查与分析,提出民办高校图书馆读者服务工作要加强馆藏建设的目的性、开展形式多样、生动活泼的导读活动;树立人本思想,开展"以读者为中心"的读者服务工作的改革思路。  相似文献   

15.
接受美学双星之一的沃尔夫冈·伊瑟尔(Wolfgang·Iser)在20世纪60年代末提出了"暗隐的读者"的概念,其所讨论的读者与文本互动关系的焦点就是读者与文本通过"空白"进行的交流过程.读者与文本之间的互动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在每一瞬间不同的张力结构.这一概念符合艺术规律,对作家、读者和批评家都有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意逆志”由先秦的《诗》学方法论,逐渐演变成后来的经学方法论以及文学批评方法论。历来对“以意逆志”的理论阐释及实践操作聚讼纷纭。究其实质不外论及读者、文本、作者三者关系时因侧重点有异而认识不同。正确处理读者、文本、作者三者关系无疑是认识“以意逆志”的基本前提。“以意逆志”是一个历史范畴,不同时期不同读者“以意逆志”的结果自然存在差异,以今律古、以古律今或以己律他的做法均有失公允。  相似文献   

17.
论现代图书馆服务理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知识数字化、信息网络化日渐普及的今天,优化服务成为图书馆全部工作的中心。而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以读者为本:“一切为了读者”、“为了一切读者”和“为了读者一切”应成为现代化环境中图书馆的服务理念。坚持这三个“一切”的服务理念是时代对图书馆工作的要求,更是图书馆自身生存之必须。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图书馆员、读者与图书馆资源的角度 ,系统地分析了他们之间的矛盾与统一关系 ,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以及矛盾的主要方面 ;并且在此分析的基础上 ,多角度地总结提出了如何解决这些矛盾的方法 ,强调了“人”在图书馆中的地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9.
本文拟根据斯坦纳提出的"理解即翻译"的论断,具体分析了翻译过程及译者在翻译过程中所扮演的双重角色--读者和作者(或再作者)及其二者相统一的翻译之结果.作为读者,译者应该理解和阐释原文;作为再作者,译者应该给读者相应的解读和阐释空间.  相似文献   

20.
出版的产业转型与出版新技术的快速发展,使读者的地位不断凸显,阅读方式出现了新的变化,主要表现为:大众“悦读”与“超阅读”现象出现,阅读的媒介形式拓展,阅读的文本形式变化,图片的视觉效果得到重视.对此,编辑主体要主动适应,并将之贯穿于编辑活动过程的始终,通过不断地自我调适,与读者建立科学合理的和谐关系.即进行读者调研,了解读者的结构与层次、动机与心理、现阶段的兴趣与需要、潜在读者与现实读者的布局等;分析、把握读者,制定具体有效的读者方案与编辑策略;方便、服务读者,实现编辑活动的价值目标;重视读者信息反馈,调整编辑主体行为,调节出版物的生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