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诸科”是经、传、礼、史、法等多种科目的统称 ,在科举中属常科。熙宁中王安石变法 ,诸科被废 ,将其中的明法改为“新科明法” ,南宋绍兴间罢。宋代诸科考试以帖书、墨义为主 ,考的是“背功” ,既无补于时 ,更是对人才的戕杀 ,被废罢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2.
胡燕 《南都学坛》2009,29(2):55-57
律赋是唐赋中极为重要的种类之一,至盛唐始大盛。盛唐律赋的体式并未完全成熟,骈律夹杂的作品不少。盛唐律赋虽限韵但还比较宽泛,对于韵目、平仄、韵部内的字数多寡及次序等都没有严格的统一规定,也还未真正地讲求四声八病的使用和避忌。进士科于永隆二年始试杂文,并于神龙元年最终确立三场试,由帖经、试策改试杂文的原因在于帖经仅需背诵,策文的题目又过于集中,不能考察士人的真实水平。而进士科所试杂文由箴颂、铭表、诗赋等调整为专试诗赋,原因在于诗赋更能展示才华,且题目千变万化,检测更具可操作性。而进士科由吏部考功员外郎知贡举改为礼部侍郎知贡举,对进士科专试诗赋更有直接影响。律赋发展至盛唐,其体式、特征、审美风格都日趋定型,加之,在尚文风气的影响下,进士科逐步开始专试诗赋,对律赋的创作也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盛唐是律赋发展史上极为重要的时期。  相似文献   

3.
补白(四则)     
(一)《旧唐书》卷十三《德宗纪下》:“(贞元)十七年正月甲午朔。甲寅,韩全义自蔡州行营还,诏归镇华州。二月癸巳朔,赐群臣宴于曲江亭,上赋《中和节赐宴曲江诗》六韵赐之。  相似文献   

4.
周邦彦生平材料于史载录不丰,即使留有文字踪迹,其所征之事或年代亦难指实,较可确知者,如《宋史·文苑六》所记,元丰年间,建国已久的北宋王朝,在日益尖锐的社会矛盾冲突中,经王安石"熙宁变法"施行各项新法后稍微得到气氛缓和之际,周邦彦当时以太学外舍生身分献《汴都赋》呈宋神宗,赋文以歌颂新法为主,内容澎湃热情,充满理想,周氏因献赋一举被擢为太学正,赋中内容乃歌颂新法施行以来国家繁盛富足之景象。  相似文献   

5.
宋代闻喜宴诗,是专门为新科进士而设的国家级宴会中形成的诗歌,是宋诗之林中的一种。研究宋代闻喜宴诗,分析其类型,知其有会中诗、会外诗、回忆诗等,辑录了一批会中皇帝的赐诗;这些诗篇具有文学史料价值,可补《全宋诗》之漏。  相似文献   

6.
王安石二十二岁中进士后,担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提点江东刑狱等地方官多年,目睹北宋社会危机深重和人民的贫困生活。在仁宗时期,他曾上达万言的《上仁宗皇帝言事书》,直陈时弊,提出变法主张,但未为仁宗、英宗两朝所重视。神宗就位后,在社会危机日益深重的情况下,便两次任命王安石为相,推行新法,进行改革。王安石的变法,旨在抑制兼并、放宽压榨、推动生产、富国强兵,是中国历史上一次规模宏大、影响深远的改革运动。为着进行变法,王安石不仅改组太学和地方学校,  相似文献   

7.
《王荆文公诗李壁注》是价值最高的宋诗宋注之一,历来为学界所重视.但对于李壁注对王安石诗歌艺术层面的触及和讨论,学界重视仍然不够.一方面,李壁对王安石诗歌师法韩愈已经有相当程度的体察,于注文中多有表露,这是尤其不应当被忽略的:另一方面,李壁注诗,意、艺并重,在解释名物、典故以及补充本事的同时,谈诗论艺的倾向尤其突出:他不但大量摘引宋诗话的内容,还常常通过比较的方法,对王安石诗歌的句法、对仗、用字等方面进行灵活、简洁的艺术评价,提升了诗注的艺术趣味,增加了诗注的弹性,给原本呆板、生硬、枯燥的诗歌笺注注入了活力.  相似文献   

8.
我国史学界已开始重视历史人物的心理对历史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但为数不多的几篇这方面的论文,几乎全是从社会群体心理角度来论述的,专们研究历史上某个个人的个性心理特征对历史发展的影响和作用的几乎没有。宋神宗熙宁、元丰年间的变法,即熙丰变法,史学界至今仍众说纷坛,莫衷一是。近几年有从王安石的个性品格上来探讨他对变法的影响的,其中主要的有许维勤《王安石的品格作风与熙宁变法的失败》和刘祚昌《记王安石的政治品质与政治作风》①.这些论文确有助于对熙丰变法的研究,但仍不属于心理史学的范畴。本文拟从王安石、司马光…  相似文献   

9.
“王安石是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列宁全集》第10卷第152页注2)他在宋神宗熙宁二年(1069年)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副宰相,次年被任命为宰相)后进行变法,对封建国家的财政、经济、军事制度进行了改革,在客观上对社会生产的发展起了促进的作用。 王安石变法是在地主阶级内部的斗争中进行的一次改良活动。它遭到了以司马光为首的大地主保守势力的反对,王安石因受打击而两次罢相,宋哲宗继位以后,司马光被起用为宰  相似文献   

10.
明末短篇小说集《警世通言》里选录了两篇话本小说:一篇叫《王安石三难苏学士》,一篇叫《拗相公饮恨半山堂》,比较明显地反映了由王安石变法所引起的儒家和法家在文艺领域的斗争,值得读一读。先谈第一篇,说的是王安石作宰相的时候,苏轼去见他,在书房里看到了王安石的两句诗;“西风昨夜过园林,吹落黄花满地金。”苏轼心想,黄花就是菊花,菊花是不会落瓣的,自恃聪明,就在原诗后面加了两句:“秋花不比春花落,说与诗人仔细吟。”写罢,不等王安石出见就走了。王安石回到书房看见了苏轼的续诗,认为他太轻薄,贬他到湖北黄州做团练副使。原来黄州的菊花是落瓣的,苏轼在黄州见到了这情景,才知  相似文献   

11.
苏东坡的影射诗宋代文学大家苏东坡喜制谜语诗,他和王安石持不同政见,曾以《花影》诗影射王氏新党的起落情况。诗云:“重重叠叠上瑶台,几度呼童扫不开;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此诗惟妙惟肖地明吟花影,又逼真传神地暗射王氏。一句指王安石于熙宁二年(公元1070年)拜相执政,换了一帮人马;二句指保守势力尽力撵王下台未果;三句指王安石被罢相。其诗灵机自运,意旨诡秘,神韵盎然,堪称谜语诗精品。曹操的药名诗相传曹操有一次得病,请名医华佗医治。他欲试华佗之才,先写好一首药名谜语诗:“胸中荷花兮,西湖秋英;夜空无云兮,初入其境;长生…  相似文献   

12.
刘熙载是清末学者.一生以治经为主,精通声韵和算术,对子、史、诗、赋、词曲、书法等也有研究。他著述甚富,评论文艺的专著是《艺概》。《艺概》全书分六个部分:《文概》、《诗概》、《赋概》、《词曲概》、《书概》、《经义概》,其中论文学的是前四部分。研究刘熙载的文学思想,这四部分是主要的依据。《艺概》论文学时用“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的评论方法,对文学现象、作家作品作突出重点的评论,时有精辟见解,受到古代文学研究者的重视。因此,刘熙载的文学思想是值得研究的。本文拟就刘熙载文学评论中的思想倾向作些探讨。  相似文献   

13.
王安石有二子二女。长子王雱,字元泽,进士及第,才华横溢,曾参与到熙宁变法中。王雱娶妻萧氏,有一女,嫁吕安中;无子,族子王棣过继。次子王旁,有心疾,娶妻庞氏,后出妻。旁有一女一子,女嫁郑居中;子王桐,有二子王瓙、王珏。由于雱、旁字形、字音相近,王安石二子的事迹经常被混而为一。同时,由于对熙宁变法持反对、批评的立场,许多笔记小说也蓄意将王雱、王旁事迹相混,并对王雱多有诬蔑。这些笔记中的不实记载有些被《续资治通鉴长编》《宋史》等采纳,南宋以后以“信史”的面目出现,或者演绎成更为通俗的话本、小说素材,构成了南宋以后否定、丑化王安石及熙宁变法这一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14.
《从王安石变法看儒法斗争的演变》(原载一九七四年第二期《红旗》杂志,以下简称《演变》),是“四人帮”的御用文人罗思鼎借读《王荆公年谱考略》,以所谓总结儒法斗争的历史经验为名炮制出的一篇黑文。该文尽管打着批林批孔的旗号,又披上一件学术外衣,内容也遮遮掩掩,含糊其词,但“四人帮”利用王安石变法大造反革命舆论、搞反党阴谋的恶毒用心,仍灼然可见。  相似文献   

15.
宋神宗在位期间全面革新朝政,包括科举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神宗即位初期,就令朝臣对现行科举制度之利弊和变革发表意见。在朝臣中形成意见极其对立的两派。一派以王安石、司马光等为代表,要求办学选才、废罢诗赋、一定程度恢复乡举里选,是大多数人的意见。另一派只有苏轼、刘攽寥寥数位,要求坚持科举考试选才,反对废罢诗赋和乡举里选。科举变革大致遵从了多数派的意见,熙宁三年殿试制策,极大程度地改变了宋代士人的读书、写作风习。兴办学校、发展教育、选拔人才、取代进士试等,一直是神宗朝君臣努力的方向,朝廷最终为此出台三舍法。此外,省试经义,废罢诸科和制科,允许宗室参试,都是神宗朝在科举制度方面的举措。  相似文献   

16.
宋科举科目考(上)赵民乐科举制的科目,唐代有一百多科,到明清基本集中于进士一科。变化非常之大。这种变化主要集中于宋代。可惜的是,元人修《宋史》在《宋史·选举志》六卷中有二:卷为“科目”,却颠倒混淆,详略不当,对各科目及其演变因革,语焉不详。兹按科目的...  相似文献   

17.
理学又称道学,是北宋以来逐渐兴起的一个学派。这个学派以儒学为主,融汇道、佛而成,它一反汉儒解经注重名物训诂的传统,而以阐述义理、性命为主。在政治上理学是王安石新学的反对派,北宋的理学家们无一不反对王安石变法。理学的始祖,是周敦颐(1017—1073)。他的代表作是那部以谈象数为内容的《太极图说》。他继  相似文献   

18.
刘熙载《艺概》从解剖诗、文、词、赋、曲以及书法等各种艺术的具体实践出发,采用“举此以概乎彼,举少以概乎多”(《艺概·自叙》)的写法,精辟而深刻地揭示了各种艺术形式的艺术辩证法。《艺概·词  相似文献   

19.
刘熙载《艺概》的修辞论(下)宗廷虎三、文体修辞论的深入探讨《艺概》论及文体修辞,有自己独特的眼光,如把文、诗、赋、词、曲、八股文等众多文体放在一本书内,分别探讨各个文体修辞的特色。同时,多用比较法,在两两比较中对各自的特点给予进一步的揭示。下面着重探...  相似文献   

20.
两汉《诗》学史札记三则董治安一《法言·吾子》:“诗人之赋丽以则,辞人之赋丽以淫。”扬雄是西汉后期赋坛的大家。他四十三、四岁(成帝元延年间)之前,专注于铺张扬厉之赋的创作;而五十多岁(哀帝建平年间)以后,有感于大赋之“劝而不止”,“又颇似倡优”,于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