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白、杜甫、白居易堪称唐诗三杰,但就山水田园诗而论,则又不是最优秀的。这方面首推王维、孟浩然。李白虽亦擅长山水田园诗,但其诗傲气太盛,潇洒之风太浓,那天马行空的气势似乎蹈碎了山水田园那幽静之气,所以李白不能算上乘。而杜甫、自居易诗中的忧国忧民,诗之功利风气太浓,又似乎污染了山水田园诗之纯净,只有王维、孟浩然二人的诗作,无论从价值上,还是从意境上,都堪称唐代、甚至整个中国诗歌历史上的山水田园诗之最高峰。  相似文献   

2.
王凯博士的新著《自然的神韵:道家精神与山水田园诗》近日已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该书以道家精神为线索,在哲学、文学、美学、艺术的广阔视野下,对先秦至晚唐的山水田园诗进行了深入系统的研究,从一个新的角度深化了对古典美学和古典诗学的研究。作为一部融美学与文学为一体的学术著作,该书贯彻历史和逻辑相一致的原则,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孕育、萌芽、形成以及发展到高峰的流变过程,系统地考察了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艺术特色和美学特征;既深入地探讨了老子和庄子为代表的道家精神对山水田园诗深刻而持久的影响,也生动地展现出山水田园诗中所蕴涵着的自然气韵和道家风骨;同时,也试图通过对山水田园诗的现代阐释来彰显生存境域的深层奥秘,重新还原诗意语言自身所建立的世界。  相似文献   

3.
山水诗与山水画自古以来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语文和美术教学中厘清二者关系,对于学生进一步了解诗与画有着重要意义。山水诗的出现使“山水”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山水画脱胎于山水诗,而又在山水诗写作时代结束后,作为中国画科的重要一支愈发成熟芳香,因其不带功利性的对自然山水的描摹而流传至今。二者兼具自由性,艺术美高于自然美,并在情...  相似文献   

4.
李白的山水诗可以说是其山水情怀的外溢,是其内在生命的自然延伸。盛唐气象的时代精神,主体人格的独特灵魂,让李白的山水诗具有壮阔美、冲突美、崇高美特征。诗人在其山水诗中无论是生命激情的宣泄,还是对生命意义和价值的沉思,或是与自然山水的物我同一的扣谐,都是诗人自身的生命底蕴的强烈体现。  相似文献   

5.
<正> 曾经有人用“真、善、美”三个字来概括盛唐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王维的诗歌特征。李白的诗,热烈地爱其所爱、憎其所憎,自然直率,自由奔放,充满真意、真情和真趣。杜甫的诗,感慨时事、忧国忧民,苍凉沉郁,字里行间跳动着诗人那颗济世救民的善良的心。王维的诗,或描绘农村风光,或吟咏山水清景,无不清新秀雅,优美和谐,“如秋水芙蓉,倚风自笑。”(魏庆之语)这样的概括,也许不十分恰当,因为对艺术作品来说,真、善、美是很难分割开来的,但它以最简明的语言,突出了作家艺术个性的某一方面,对我们认识作家不无启示。王维的诗的确很美。它不但展现了千姿百态  相似文献   

6.
新加坡诗人王润华将自然山水看作他生命不能分割的一部分,他以其浓浓的乡土情感描绘南洋的一草一木,以深沉的庄禅意识创造自然山水的古朴意境,显示其自然山水诗冲淡自然而又细腻的风格。在搏捉山水自然的美时,努力挖掘其中的暗示与象征,表达他对生活的思考和人生追求。他诗的语新意妙与其别致的拟人和奇巧的比喻相关。他较多地受到中国古典诗词的影响,而较少汲取西方现代诗歌的艺术营养。  相似文献   

7.
本文以李白的游仙诗、王维的山水田园诗为依据,颇为深入地论述了盛唐诗人追求建功立业的人生价值以外的另一种人生追求──淡泊名利,皈依自然,寻求另一片自由自在的人生天地。并揭示了这“另一种人生追求”与道、释之间的思想渊源,指出这种人生追求与那种消极避世的衰世、乱世的绝望的哀吟不同,它同样是封建盛世所激发起来的具有积极意义的一种洋溢着乐观情绪的理想追求。  相似文献   

8.
初盛唐侠气颇盛,李白受到侠风影响,有剑侠气质.这在他的诗中的山水打上了很深的烙印.他诗中雄壮、奇诡的风格,力大、势猛、飘逸、宁静的意象,都与剑侠气质有关系.  相似文献   

9.
唐代山水诗与十九世纪英国湖畔派以描写自然山水为立足点,以饱蘸感情的诗笔咏赞大自然,用诗歌表达了一整套新颖独特的哲理。本文着重从唐代山水诗与英国湖畔派诗两诗派的诗歌内容上进行阐述,加以比较分析,以探求两诗派内容表达上的特色。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陶渊明与谢灵运山水田园诗的具体分析,比较二者的异同:他们同为扫荡玄言诗做出贡献,奠定了山水田园诗的基础。但由于他们的身世不同,所以诗的内容和风格也多有不同:谢灵运官高位显,陶渊明则家境贫窘,所以二者对人民、对山水、对隐居生活的态度不同。在诗的风格上,谢诗富艳雕刻,陶诗平淡自然。  相似文献   

11.
谢灵运是一位杰出的旅游家 ,他怀着对自然山水的极大兴趣 ,在寻幽探秘之中赏悟山川之美 ;同时他又是一位杰出的诗人 ,能将自己在旅游中对自然美的细腻而独到的赏悟诗意地表达出来。正是这种旅游体验和山水描写的结合 ,使得他在山水旅游诗的创作中超越了传统的写景诗、行旅诗和游览诗 ,呈现出引人注目的新特点。  相似文献   

12.
论李白的用世之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白一生仗剑任侠,放情山水,追求个性解放,但他并没有潇洒得忘情世事。本文从李白一生的经历和他的诗歌创作两个方面,论证主导李白一生、贯串李白一生的是他对理想的高歌和深切的用世之心。  相似文献   

13.
盛唐诗人王维深得江山之助,他的诗可谓集山水田园诗大成之作,对后世影响深远。诗人在审美观念上比前代人有一个质的飞跃,本文试就此略述管见。一、形神兼备山水田园诗在描绘外部自然景物时,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形与神的关系,是重外部形貌,还是重内在精神,或者...  相似文献   

14.
李白的《雪谗诗赠友人》内容主旨究竟何指,自宋代至今一直众说纷纭,没有定论。从文本出发分析诗歌的主旨,笔者比较同意瞿蜕园、朱金城所校注《李白集校注》一书中的看法,认为此诗主旨就在于李白辩解与友人之间的中冓之嫌。宋代以来,此诗又由对主旨的理解问题引出了作品的真伪问题.但怀疑此诗为伪作的说法都是以认为此诗主旨为讥刺杨贵妃为出发点的,则结论自然也不会使人信服。且从文学的角度来看,此诗的用典和遣词用字正符合李白一贯的风格,因而此诗为伪作的可能性不大。  相似文献   

15.
温庭筠的山水田园景物诗,总体上表现出清拔旷远之美。其内容包括三类:其一,身在世途,对自然之美的向往与欣赏;其二,归隐息机,体味田园风光;其三,亲近释道,寻幽访逸,寄情山水。这些诗“清不减贾岛,润更过之”,在“清”中又自有特色:清中有明丽鲜媚,故而不寒瘦;静中有生机活力,故而不死寂。  相似文献   

16.
黄鹤楼所题的古诗中,以崔颢的诗最为人称道。有关李白为此而“搁笔”的传说,值得考究,李白在崔颢题诗道已两登斯楼,均有诗作。崔颢题诗后,李白并非很快见到。李白对崔诗景仰之至。《登金陵风凰台》似欲超越,与崔诗互有短长。《鹦鹉洲》则明显学舌,故难以流传。  相似文献   

17.
孔孚山水是一个自成一体的发展序列,是杂多的统一,是渴望被理解和认识的心历路程的艺术呈述。 若从表现形态来看,孔孚山水可分为三类。一类靠意象经营,着重凸现自然山水“性情”的某一侧面,突出情趣,可称山水写生诗;一类是具象呈现的“有寄托诗”,这是他诗作的“重头戏”,也是他本真灵魂所在,可称山水写意诗;一类是以虚象呈现的山水象征诗,是理性持久参  相似文献   

18.
唐代诗人李白近千首诗歌和65篇文章里有不少的作品是以山水自然为其吟咏对象的,但更多的作品是把山水田园之作与其热望建功立业、寻仙访佛、怀人赠友等内容融合在一起而加以表现的。这类作品与李白那些反映政治变化、经济起落、战争动乱、民生疾苦以及抒发个人遭遇的诗文创作同样具有历史意义、认识作用和审美价值,并由此构  相似文献   

19.
以中国古代山水田园诗派的鼻祖陶渊明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华兹华斯为代表,比较分析中西自然诗在主题、题材、审美心理、语言形式以及意境追求等方面的差异,认为西方自然诗多为有我之境,中国古代自然诗多为无我之境,表现出中西自然诗在审美价值取向上的文化差异。  相似文献   

20.
从中国山水与山水诗人的密切关系入手,追述了山水诗的形成与发展历史,以及诗人在描绘自然山水的同时,渗透出来的主观情感、诗的意境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