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几经讨论,有着各种不同的观点。本文认为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是完整的、系统的,将我国理论界对社会发展动力的各种观点,对照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发展动力的理论,多带有片面。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这些观点把本来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社会发展动力体系的各个因素,加以割裂,片面地将某个因素夸大为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致使问题难以科学地解决。文章具体分析各种观点的片面性之后进一步指出,社会发展的动力不是某个因素的单独作用,而是各种因素汇综的合力作用,其中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这不但以前的社会如此,而且,社会主义社会亦复如此。  相似文献   

2.
坚持用生产力的观点考察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马克思、恩格斯不仅把尽快地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国家的重要任务,而且把是否具备高度发达的社会生产力作为划分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基本准绳。列宁认为提高劳动生产率是一个根本任务,它关系到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谁胜谁负的大问题。毛泽东正确地分析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指出这两对矛盾的对立双  相似文献   

3.
早在革命战争时期,毛泽东就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对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阶级、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了不懈的探索。解放后,他又结合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实践,对社会发展的动力问题作出了创造性的贡献。第一,明确提出“社会基本矛盾”的范畴,特别是科学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运动是社会发展基本动力的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这是毛泽东社会发展动力观最为精彩的部分。要理解毛泽东对这一理论的贡献,不能不对这一理论的发…  相似文献   

4.
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与现代化事业建设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把社会主义的本质规定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作了重大发展,标志着我党对社会主义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一、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规定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应有之义我们不能否认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总结的正确性,但同时,如果我们不是断章取义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理论,就应当进一步分析隐藏在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背后的深层次的东西,即使得这些基本特征得以表现出来的物质技术基础.从而抓住社会主义的…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理论作为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全党和全国人民集体智慧的结晶。它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形成了新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科学体系。这个理论用新的思想、新的观点,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为马克思主义解决当代社会主义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提供了新的理论创造。因此,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毛…  相似文献   

6.
江泽民同志关于中国共产党要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的重要论述,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执政党建设的理性思考。“三个代表”从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个重大历史性课题的高度,全面深刻地揭示了共产党执政的基本规律,从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把马克思主义建党理论推向了一个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7.
生产力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础命题。邓小平把生产力作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线:(1)全面论述了社会主义制度下发展生产力的重大意义。(2)准确地提炼和概括了发展生产力与发展社会主义相统一的基本观念,深刻揭示了发展生产力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规定性。(3)他依据发展生产力与社会主义全局的本质的联系,导出并全面构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而发展生产力是贯穿这一理论的主线。  相似文献   

8.
刘林元 《东岳论丛》2019,40(3):5-13
毛泽东提出在社会主义社会中,基本的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毛泽东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与社会主义实践相结合的理论创新。社会主义基本矛盾理论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条件下,由理论变成了实践,对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同志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深刻揭示了当代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阐明了科学技术对当代生产力发展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位的变革作用。这是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对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大发展。认真学习和理解这一重要思想,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指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具有重大而深远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揭示了当代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学说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马克思主义历来的观点。早在1844年,马克思在批判蒲鲁东的唯心史观时,就曾把科学和技术成就列入生产力之中。恩格斯在他的第一部经济学著作《政治经济学批判大纲》中曾尖锐地批评了当时的经济学家,指出他们忽视科学的  相似文献   

10.
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历来观点。邓小平根据科学技术发展的新趋势,对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观点作出了进一步的理论概括,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新论断,具有深刻的理论内涵和重大现实指导意义,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重大的发展。这一科学论断启示我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的诸多任务中,要把发展社会生产力摆在首要位置,而在发展生产力的诸多任务中,要把发展科学技术摆在第一位置。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问题之一。研究和探讨这个问题具有重大的实践意义和理论意义。能否正确地认识和自觉地开发“动力”,是关系到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成败得失、关系到马克思主义能否坚持和发展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2.
论利益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哲学教科书忽略了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生产力发展是否也有内在动力?唯物史观理论如果不能对生产力发展这一"动力的动力"做出回答,就没有彻底回答历史发展的动力问题.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实质上是人类利益关系的运动规律.实现自身利益是人们从事一切社会活动的最终动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的共同实质是社会利益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变革的根源是社会各阶层、集团或阶级对社会利益格局调整的要求.离开马克思主义利益思想,离开了利益分析的方法,就无法说明历史发展的最终动力.  相似文献   

13.
邓小平生产力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核心内容,不仅坚持发展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而且从世界观的高度、从本质规律的把握上将生产力问题与“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时代课题联系在一起,深刻揭示了社会发展过程中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关系,揭示了社会主义本质,揭示了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如果说邓小平同志是在科学社会主义历史上第一次把社会主义本质直接同生产力发展相联系,那么,可以说,“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在无产阶级政党学说史上,第一次把共产党的本质直接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相联系。邓小平关于生产力问题的研究方法,开辟了马克思主义的新境界,为我们党进一步认识执政党的执政规律,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形成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社会主义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但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怎样才能使生产力持续不断地向前发展?这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需要认真解决而又未能解决好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对自己的理论多次强调,他们不能预言社会主义将是或者应该是一个什么样子,这只能由将来的人们按照将来的情况在自己的实践中去决定。列宁在十月革命前夕写成的《国家与革命》一书中曾这样说过,经过革命,剥夺剥夺者,会使生产力有蓬勃发展的可能。“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成‘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所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列宁全集》中文第2版第31卷第92页)那么,这样的重大问题只能在社会主义实践中解决。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作出了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并付诸实施,20年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社会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是现代化建设的强大动力源泉。一、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社会发展需要有推动力。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们阐明了社会革命的深刻经济根源,进而充分肯定了革命对解放生产力、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作用,提出了“革命是历史的火车头”这一历史唯物史观的基本命题。然而,对于经过社会革命建立起的社会主义,是否还需要…  相似文献   

16.
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立,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一次重大的突破。它解决了社会主义本身发展的内在动力和运行机制问题,找到了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道路和方法,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它把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推进到一个新阶段,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17.
江泽民总书记关于“三个代表”的重要论述 ,是马克思主义建党学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创造性运用和发展 ,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解决了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 ,如何建设党的根本问题 ,因而是推进党的建设这一新的伟大工程的行动纲领。“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三个代表”的基础和前提 ,是推进新的伟大工程的着眼点。马克思主义认为生产力是人类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力量 ,中国共产党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 ,工人阶级不仅是共产党的阶级基础 ,而且代表了先进生产力 ,因此 ,代表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是保持党的先进性的根本。江泽民同志关于…  相似文献   

18.
最近,钟阳胜同志的新著《科学生产力效应理论导论》出版了。科学生产力效应理论,是一个很有意义的理论新课题。科学,作为人类精神生产力,日益成为现代社会发展的支配性因素。邓小平同志曾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马克思主义命题,对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的确立,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实践的发展提出了新的理论课题,需要我们作出马克思主义的回答。例如,如何把握科学生产力的性质及其在社会生产力运动、发展中的地位和职能作用,如何把握科学作为精神生产力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基础、条件、途径和一般规律,如何把握社会生产力以至人类社会在科学作用下发展的一般趋势,等等。钟阳胜同志敏锐地抓住了时代提出的新课题,在《科学生产力效应理论导论》一书中,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创造性的  相似文献   

19.
论邓小平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理论的发展李志荣邓小平同志在领导中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大大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理论。阐明了发展生产力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解决了如何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问题,是指引我们搞好社会主义建设的核心理论。...  相似文献   

20.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最近一年来,我国史学界热烈地讨论社会历史发展动力的问题。什么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动力呢?这个问题,据我们看,马克思主义早已解决。今天所以有必要提出这个问题,在于过去一个时期内,思想上和政治上片面地强调阶级斗争,把阶级斗争看作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唯一动力,因而一个紧接着一个无休止地搞政治运动。其结果,不但社会主义建设不能正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