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论辽袭唐制     
契丹族源出鲜卑,是鲜卑宇文部的别支。北魏登国三年(389年)契丹为北魏所破,退败到黄河(西拉木伦河)以南,土河(老哈河)以北,从此契丹之名才正式见于史籍。 盛唐时期,契丹族仍处于落后的原始部落联盟阶段。可是这个民族,在发达的汉民族的封建文化包围之中和唐朝先进的政治、经济制度的冲击之下,主动接受了外来的影响,加强了与中原王朝和汉族人民的友好往来。经过顽强的斗争,很快使自己发展成为  相似文献   

2.
契丹的族源传说“青牛白马”人所共知,学界也纷纷对这一传说做了很多解读,根据汉文史料中的一些记载及契丹早期历史可知,辽中京及其周边地区自北魏就是奚族居住地,契舟奇首可汗的妻子(可敦)就应该是一位奚人,而青牛白马传说的出现,则是辽朝皇族与后族权力制衡的结果。  相似文献   

3.
一以契丹族为主建立的辽朝,起自公元916年至1211年,将近三百年间,其中公元916——1125年的209年主要建立在东北、漠南、漠北及华北部分地区,公元1131——1211年被称为西辽,是以中亚及天山南北为根据地的割据政权。契丹族最初居于辽水以北,北魏时属于鲜卑贵族统治,到唐时,部落已逐渐强大,628年(唐贞观二年)契丹就背离突厥,归附唐朝。648年(贞观二十二年)唐朝便在契丹地区设立松漠都督府。从此契丹就归入了唐朝的行政建置。  相似文献   

4.
契丹是一个英雄的民族。在中国历史上,契丹人从统治者到平民百姓都发挥了聪明才智。耶律阿保机建立的大辽帝国统治北中国达二百多年,1234年,辽被金灭后,契丹人仍活跃于历史舞台,尤其在蒙元时期,他们又对蒙古统一全国和元朝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相似文献   

5.
达斡尔族是中国55个少数民族之一,主要分布在内蒙古东部、黑龙江西部和新疆塔城。关于达斡尔族的起源,20世纪50年代陈述先生曾进行专门的研究,指出达斡尔人主要是契丹后裔,是辽末、元末北迁的契丹人在长期历史过程中形成的,有新成分渗入。其结论为国内外大多数学者采纳接受,也为达斡尔族人所认同。新世纪以来,出现了许多异说。有人提出达斡尔即中亚的吐火罗,又称大宛、大夏。关于达斡尔族出现的时间,或称是唐代、或称是北魏、或称是黄帝以后。这些异说均缺乏可靠的证据,是不能成立的。  相似文献   

6.
中国古代丧葬文化中以碑志随葬的习俗自南北朝以来长盛不衰。辽代统治者虽然是契丹人,但是接受了汉族丧葬活动中以碑志随葬的习俗,契丹人既用汉文也用契丹文书写墓志。契丹文墓志虽然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汉语墓志,但是确系中国历史上首次形成体系的运用汉文墓志书写体例刻写的非汉语墓志。外观形态和铭文形式方面,契丹文墓志既有对汉文墓志形制体例的模仿和继承,也有根据契丹文字的独特结构和游牧民族的生活习俗而进行的创制与更新,可以视为契丹民族同汉民族交往、交融过程中文化涵化的产物。辽代契丹文墓志的部分形制体例还见于同一时期契丹人的汉文墓志之中,并且影响了后续王朝的碑志文写作体例。  相似文献   

7.
巫教作为契丹人早期的宗教,在契丹历史发展的个阶段中起过不同的作用。早期契丹人信奉的是自然神,并通过巫教祈禳活动,追求的是部族平安,生业发达,对契丹族的发展和壮大起着重要的作用。在契丹建国时期,巫教则与政治紧密结合,通过神道设教,为阿保机建国制造宗教舆论。契丹建国后,巫教被纳入到严肃的礼仪制度中,发挥着维护社会秩序和突出天命皇权的重要作用。在民间,萨满巫教仍然是契丹人寻求精神慰藉的主要形式。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三个时期论述金代契丹人猛安谋克组织的设立、变化及其设立、变化的社会历史原因,从而对金代契丹人猛安谋克组织有更深刻的认识。  相似文献   

9.
辽代在中国历史上占有很重要的地位。因此在学术界对于辽朝建立者契丹民族的研究甚多,如契丹族源、婚姻习俗、政治制度等都有论述。然而对于辽亡以后的契丹民族的去向问题研究相当薄弱。为此本文主从:一、内蒙东北及东北三省等地区的契丹人;二、华中地区的契丹人;三、长江以南地区的契丹人;四、随蒙古军东征高丽地区的契丹人等四个方面大致概括了蒙元时期的契丹民族的去向。  相似文献   

10.
随着契丹文石刻的不断出土,各方面也表现了对契丹文字的关心。关于契丹文字历史的研究和对契丹文字的辨认解读,会加深我们对于历史上契丹民族的认识,进而了解历史上契丹族与汉族以及我国北方其它兄弟民族手足相依的关系,同时也有助于我们对当时历史文化情况的了解。本文试就以下几个方面摘要论列。  相似文献   

11.
关于契丹人的古八部,最早旧记载见于《魏书》。该书《显祖纪》在叙述向北魏朝贡的诸国、诸部时,有这样两条记载:“皇兴元年(467)……高丽、库莫奚、具伏弗、郁羽陵、日连、匹黎尔、于阗诸国各遣使朝贡”。“二年(468)……高丽、库莫奚、契丹、具伏弗、郁羽陵、日连、匹黎尔、叱六手、悉万丹、阿大何、羽真侯、于阗、波斯国各遣使朝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我国北方草原游牧民族尤其是契丹族留下的灿烂历史文化遗产---壁画的研究、思考与模仿,开创了高仿辽代壁画这一独特的草原画派,丰富、发展了我国的传统文化。本文重点介绍了契丹人的墓室壁画和以内蒙古赤峰市为主的辽代壁画,并且对高仿辽代壁画作了详细的介绍,这有助于推动对契丹以及辽代历史文化的研究。  相似文献   

13.
说契丹黑山     
契丹黑山是契丹本境的一座重要山镇,当时也称炭山,今名罕山.位于内蒙巴林右旗北境,地当大兴安岭南行正干.此山逶迤磅礴,峭拔奇险,令人莫测高深;林崖苍郁,风景绝美,又使人留连忘返.曾经称雄中国北方二百年的契丹族,就是在这里发源、崛起;中国历史上第二次“南北朝”的出现,长城南北各民族打破区域界限而最终联为一体等重大历史事件,就是在这里孕育发生,本文旨在根据所学,对这座伟大的山镇与契丹历史的关系,谈一点体会,籍以就教于读者.  相似文献   

14.
作为独立存在的契丹学学科,它的学科体系有着相当复杂的结构。根据研究对象的不同,将整个契丹学体系的分支学科粗略地归纳为以契丹客观历史为研究对象的契丹历史学、以契丹物质文化遗产为研究对象的契丹考古学、以契丹历史地理为研究对象的契丹历史地理学、以契丹学资料为研究对象的契丹史料学、以契丹学本身为研究对象的契丹理论学、以契丹辽文化的应用为研究内容的契丹应用学等六大结构板块。  相似文献   

15.
上篇部落及部落联盟的崩溃契丹有一传说,略谓“契丹之先,曰奇首可汗。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八部,居松漠之间。”这自然不是事实,但契丹人是这样相信的,辽史地理志一载,在永州木叶山有契丹始祖庙,内有奇首可汗夫妇及八子像。这说明契丹之分为八部,已有相当长的时期,契丹人已视为当然,因而用历史传说的形式把它巩固了下来。自见历史记载以来,虽屡经战争、迁徒,契丹基本上是保持着这分为八部的传统。八部的名称,最早见于魏书契丹传,在辽史称为“古八部”。唐初大贺氏为契丹首领,有“大贺氏八部”,贞观中唐以八部置八州。武后时,契丹与唐发生战争,为唐所败,继之契丹内部也发生争斗,契丹首领大贺氏衰,遥辇氏代之。经此战乱,人口大  相似文献   

16.
契丹语是我国历史上契丹人的语言。一般多认为它是属于阿尔泰语系、比较接近蒙古语族的一种语言。契丹人有过两种文字,一种为大字,一种为小字,基本上都是仿照汉字的偏旁部首造成的。契丹小字是一种以音节、音素符号为主,夹有词符的混合体文字。由于契丹语和契丹字都是死去的语文,又加上保留到今天或被我们发现的文献资料较少,所以给我们解读契丹小字的工作带来很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17.
历史小说杨家将中的萧太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明朝人编写的历史小说杨家将,以表现杨家将忠君报国、英勇抗辽为主题。为了突出杨家将的光辉形象,用虚构的人物、情节竭力丑化以萧太后为代表的辽朝人物。缺乏历史知识的读者,常常把杨家将小说当成信史来读,误认为契丹是野蛮落后的异国他邦,这对中华民族的团结产生了负面影响。今人不应站在宋朝人、明朝人立场上去看待辽朝和契丹人,而应站在中华民族的高度,去正确地认识辽朝和契丹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古代盛行厚葬之风,与此相适应,在墓室中作画的风习便也十分普遍.至少到了汉代,壁画墓已经很常见,不光是帝王宗室,达官贵人,死后要在墓中绘制出表现其生前豪华生活场景的壁画,就是一般的豪强地主和殷实人家,也都使用壁画墓.其后历代相沿,而又各具特点.这种作法,虽然出于统治阶级的奢侈腐朽.但它在客观上却真实地记录了当时社会风貌,为后人留下了研究社会史和艺术史的宝贵遗产.辽朝是公元十世纪初叶出现在中国北方的一个强大王朝,在它立国的二百年间,在政治、经济、宗教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建树和创造,并在中国历史发展中产生过重大影响.本文就已发现的部分辽墓壁画资料,对辽墓壁画的思想内容及造型艺术特点试加探讨.建立辽朝的契丹人是鲜卑宇文部的后裔.早在公元四世纪末叶,契丹便同拓拔鲜卑在中原地区建立的北魏王朝发生了密切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往来关系,特别在唐王朝立国后,契丹族长期隶属于唐朝的政治管辖之下,唐朝在契丹驻地设立了松漠都督府,以契丹首领为松漠都督,代表唐朝统治契丹八部.正是通过这个渠道,使唐朝继承和创造的中原文化源源不断地传入到契丹领域内,这就决定了契丹创造的文化虽然有着自己民族的鲜明特色,但又在政治、经济和文学艺术等方面明显看出受中原文化的影  相似文献   

19.
先有四合院,后有北京人作为北京人基本和主要的居住样式,四合院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辽金时代.当时居住在西辽河上游的契丹人,男子个个能征善战,契丹首领很早就觊觎着城池繁华的幽州首府蓟城.  相似文献   

20.
契丹国初的历史,实际是契丹族的风俗文化和各种社会制度,经历了一次新的熔铸、锻造以至成型的过程.因此,能够比较真实的揭示这一时期契丹国家的历史面貌,将有助于我们了解和认识契丹社会的发展形态.换言之,阿保机时期契丹国家的政治经济结构如何,契丹族固有的传统习俗,对契丹族统治者们的建国思想起到了怎样的规范作用,这是本文的中心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