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党艺峰 《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5,10(3):25-29
《永州八记》是柳宗元贬谪永州的作品。政治的失意把柳宗元推入一种精神失落的困境,优患中他重新寻找精神家国,发现了人与自然的全新关系,从而通过天地之心直指生命的最高境界的体悟。《采州八记》正是这一境界的凝聚,孤独构成它的精髓和感染力所在。 相似文献
2.
王劲松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9(2):103-106
柳宗元在《永州八记》中倾注了贬谪文人的强烈的主观情感,将自然山水的审美与道家的哲学体验融合为"天人合一"的完整意境,创造了人与自然的全新关系,从而确立了山水游记作为独立的文学体裁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从中还体现了中国传统文人儒道互补的人格,折射出道家文化对中国文人人格模式的深刻影响及对中国文化格局的广泛渗透。 相似文献
3.
傅惠钧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1,(3)
柳宗元是我国古代写作山水游记的圣手。明代的茅坤曾评价说:“夫古之善记山川,莫如柳子厚。”张岱亦说:“古人记山水手,太上郦道元,其次柳子厚。”足见其声誉之高,影响之大。“永州八记”是柳宗元山水游记的杰出代表作品。作者在唐顺宗永贞元年被贬为永州司马,心境郁闷不 相似文献
4.
宋来惠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
著名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虽然是一个积极入世的读书人,他的思想主流归于儒家,但由于种种复杂的社会、家庭和个人原因,他又一生好佛,在其言行创作中时时流露出佛心禅意。儒家的入世思想和佛教的出世思想在他身上奇妙地融为一体,两种思想对他一生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这在他的散文创作中也随处可见。文章从他最为著名的游记散文《永州八记》入手来考察他内心深处的佛心禅意。 相似文献
5.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气韵生动,极富诗情画意,游记中所呈现出的清劲、清旷、清新、清寂、清奇等审美气韵,构成了柳宗元山水游记整体上的"清"美特征。"清"美与优美相关,但又有相同,柳宗元在山水游记中所表现出的"清"美,是兼有壮美与优美的一种中和之美。 相似文献
6.
刘堂春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38-41
作为脍炙人口的山水游记,柳宗元的《永州八记》蕴含了丰富的美学思想。它揭示了主体在山水之美的发现、创造中的重要意义,认为山水美在有"奇味",则凸显了审美客体的价值,比较辩证地阐述了主客体各自的重要性,而柳宗元对审美愉悦耳目——心——神的多层次发掘,与现代西方的格式塔心理学的"异质同构"有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7.
陈丽荣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8(1):97-99
柳宗元山水游记为我国山水游记的创作打开了新的领域,作品中充满了他对"不遇之景"的热爱和对自己仕途上不幸遭遇的感受,张扬着决不气馁、积极向上的精神动力。这些特点和柳宗元的思想取向密切相关。身为思想家的他以儒家思想作为理想的标准,又吸收百家思想革新儒学,在借助佛道的虚静避世排遣心中的苦闷后以更为积极的态度和强大的力量投入到对现实的关注中。正是这种内在的精神本质使得柳宗元的山水游记具有了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8.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散文具有深广的意蕴:既再现了美丽的自然山水,又借山水感慨身世遭遇,展示高洁的人格品质,同时还揭示出深邃的哲理。 相似文献
9.
晋彪 《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5):126-127
柳宗元的山水游记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高超的艺术风格,对中国山水游记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作为永州八记的代表性文章,《小石潭记》具有丰富的美学内涵,柳宗元以虚静之心体察自然万物,创作出具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审美意蕴的作品。从审美意蕴这个角度对这篇游记做出探析,利于深入揭示柳宗元山水游记独特的美学内涵。 相似文献
10.
周玉华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0(3):69-72
元结和柳宗元都是唐代山水游记的杰出代表,其山水游记不仅情景交融,成为后世游记的典范,并且还渗透了作家的心志和所接受的文化因素,呈现了丰富的文化精神,其中主要表现为:其一、儒家思想在游记中反映极为浓郁;其二、道、佛文化在二者游记中的表现各有侧重;其三、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成为总的宗旨。 相似文献
11.
陈友康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3,20(1):107-111
柳宗元永州山水文本内涵一个“发现—改造—提升”的模式 ,彰显了自然美 ,使其价值向人充分展开。以审美的智慧和辛勤的劳动改造自然美是永州文本为中国文学提供的新内容。文本中表现的自然美有形象美、幽静美、品格美和生命力之美。柳宗元的美学观具有辩证性和深刻性。他的山水诗文是传统文化中最具活力和影响力的精神资源 相似文献
12.
论复合词结构的语法属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杨锡彭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2002,39(1)
不同语言的词法有不同的表现 ,不能以西方语言的词法来衡量汉语的词法。语素序是复合词的构造手段。复合词结构分析的基础是语义 ,但语义关系不是判断结构关系的标准。汉语合成词的内部构成情况复杂 ,并非所有合成词的构造都有语法关系 ,但复合词的内部结构是可以分析的。词组构造并非与词组的功能完全一致 ,因此复合词的构造与复合词的功能不完全一致 ,并不能说明复合词结构没有语法属性 相似文献
13.
黄晓彬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2003,23(5):80-82
“自+动词性词根”合成词中的“自”具备作为词根而非词缀的特点和属性,确定它为词根,而非词缀,因而这类词应归入复合式合成词。在该类复合词中,“自”作为动作的发出者(或日施事者),与其后面的动词性词根处于同一结构层面,两者有着陈述主体与陈述之间的关系,因而判定该类词为主谓式复合词。 相似文献
14.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在对朱载堉《论大阴阳小阴阳第十一》解读之基础上,运用列表图示方法对朱氏原文作了直观的阐释,分析评述了十二律吕之内涵,揭示了朱氏所论大阴阳、小阴阳之规律,客观评述了朱氏所论律吕上生、下生、左转、右旋等,恰当地解读了朱载堉密律的阴阳属性。 相似文献
15.
王文娟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20(1):62-64,80
<死水>是闻一多先生的代表作.读<死水>,只有纠当时人不重其思想内涵之偏(<死水>是一首愤激的爱国诗);也纠闻先生辩解自己"没有技巧"之偏(<死水>贯彻了诗人"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的诗歌主张),才能真正领会<死水>的审美价值.在借鉴西方诗歌绘画理论的同时,闻先生又提倡恢复"对旧文学信仰"及中国古典诗画意境之传统,因而在重新审视"五四"新文化运动的成绩及局限(全盘西化而导致传统文化断裂的今天,闻先生的主张更见其卓越之处. 相似文献
16.
《手铐上的蓝花花》通过追叙和顺叙两条线索交互迭进的艺术形式.描写了女主人公阎小样被判为死缓罪犯的缘由和被押往西安省城监狱途中展现出的人性之大德大愿、大善大美;通过多层铺垫手法扩殁了悲剧的题材范围和内含底蕴,凸现了人物性格的悲中之美和美中之悲,形成一种独特的悲柔之美的美学风格,丰富了悲剧关学的审美视域。使悲剧在人性美中得以深化与升华。 相似文献
17.
于思湘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5):74-78
汉语中的介宾型合成词是一种客观存在的语言现象。文章主要从它同介宾短语在构成材料的性质语法功能相同或相近两个角度阐述了在汉语中增设方位型合成词的理据,从语法分析的一贯性原则、便于分析称说、利于教学三个层次阐明了在汉语中增设方位型合成词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同时,文章还从该类型合成词的语素类型、语义类型、粘着性三个不同侧面揭示了其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8.
现在所通行的所有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在西汉惠帝后和文帝前都编排有"高后元年至八年",这与中国古代以帝王在位时的年数或年号为纪年方式是相违的。在汉高祖刘邦死后到汉文帝刘恒即位的这15年中,"高后"吕雉确实有差不多15年的实际执政史,说她是一个没有名号却有实权的中国第一位"女皇帝"名副其实,但她确实没有哪怕只有一天或者名义上的帝王称谓。在这15年间,先有惠帝刘盈七年,后有刘恭、刘弘两个"少帝"八年。只是因为刘氏功臣集团发动宫廷政变、推翻吕氏集团后,担心身上流有四分之一吕姓血液的小皇帝长大后报复,为了自身的利益,便诬说他们"皆非真孝惠子"而予以斩尽杀绝。司马迁明确指出这是"阴谋"。我们在编写《中国历史纪年表》时应当恢复历史的本来面目,以"少帝"刘恭四年、"少帝"刘弘四年取代所谓的"高后"八年。 相似文献
19.
会意字及会意方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红霞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7(4):105-107
会意字以象形字和指事字为构件基础,能集中地体现汉字的表意特征.会意字的会意方式主要有以形会意和以意会意两种.会意字及其会意方式对于正确把握本义,阅读古籍,了解古代汉民族文化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成娟阳 《湖南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7(6):83-86
荒寒意境是历代文人所钟爱的意境之一 ,这是由荒寒意境的特质和文人们对人生的深刻体验所决定的。柳宗元被贬永州 ,永州山水的荒寒之境与他困厄的身世遭遇及兀然不屈的个性特质互相阐发 ,于是 ,他借荒寒之境表现其身世之感和哀怨之情。这种荒寒之境既是诗人自觉追求屈原楚骚精神的结果 ,又带有中唐山水审美的时代特征 ,更具有作者独到的个性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