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论非语言符号中的象似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胡剑波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9(1):120-123
语言结构与人的经验之间存在许多象似关系。非语言符号和所指之间也存在这种自然关系。这些象似关系包括情绪象似性,亲疏象似性,权势象似性等。情绪象似性反映了人类的非语言符号象似于人类的情绪体验,亲疏象似性表示非语言符号象似于交际者之间关系的亲疏,权势象似性反映了非语言符号象似于由于交际一方社会地位、阶层高而能控制另一方行为的社会关系。 相似文献
2.
陈玲美 《湖南人文科技学院学报》2008,(1):115-117
分析了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的内涵及不同语言学者的观点,指出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共存于语言符号的统一体中.任意性主要体现在词汇层次,而象似性则主要表现在句式、段落、篇章之间,二者互为补充. 相似文献
3.
马小慧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417-419
关于语言符号是任意的还是象似的,学术界一直存在争论,认知语言学兴起后,一些语言学家认为象似性是语言符号最基本的性质,对任意性的批评越来越多.事实上,索绪尔的语言符号任意性与皮尔斯的象似性有不同的理论基础,对符号的定义不同,侧重不同的语言层次,因此,二者不具可比性. 相似文献
4.
周妞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9(4):425-428
语言符号具有映象象似性和拟象象似性.映象符与其所指对象之间存在着声音或形状方面的象似性,而语言结构和形式在数量、顺序、标记性等方面是对人们经验世界结构的模拟. 相似文献
5.
樊友菊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27(3):105-108
国内外研究表明,不同的语言之间均在一定程度上存在语音、语义、功能等形式上的象似性。语言符号具有内在象似性,是不同语种群体之间交际活动得以进行的条件。从语言的起源及其演化来看,语言符号的内在象似性不仅客观存在,而且是语言竞争演化的趋势,其根本决定因素在于语言是人类认知的产物,人类认知的共性决定了语言符号的内在象似性。 相似文献
6.
语言符号象似性的定义及特征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张喆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21(4):80-82
语言是一个多层次、有丰富潜势的象似性符号系统。象似性是语言的一个重要规则 ,具有层次性、多样性、民族性和历史性等特点。语言的发展就是旧的象似性消失而新的象似性不断产生的过程 相似文献
7.
罗晨洁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2006,6(2):112-114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学说在语言学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象似性学说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权威性受到了质疑。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等方面论述语言任意性和象似性的非平衡性.认为两者共存于语言符号的统一体中,但任意性主要存在于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态和词汇层面,而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则遵循象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8.
9.
罗晨洁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6(2):112-114
索绪尔提出的语言符号任意性学说在语言学界一直占据着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象似性学说研究的深入,这一理论的权威性受到了质疑。在回顾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从词汇、句法、语篇和语用等方面论述语言任意性和象似性的非平衡性,认为两者共存于语言符号的统一体中,但任意性主要存在于单个语言符号的语音、形态和词汇层面,而语言作为一个符号系统则遵循象似性原则。 相似文献
10.
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之争由来已久。学者们从不同的视角来阐述语言的任意性与象似性,见仁见智。但也出现了一些不正确的观点或不正确的研究方法。有人不在同一个前提或语言结构的同一层面来讨论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象似性,导致了一些偏激观点的产生。文章认为,应该正确地理解索绪尔关于语言的任意性与可论证性(象似性)的观点,辩证地看待任意性与象似性问题。 相似文献
11.
赵琴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2(5):137-140
象似性(iconicity)理论是当今国内外语言学界研究的一项热门课题,是对索绪尔开创的结构主义语言学"二元符号模式"的一种反思.语言符号的能指与所指之间的关系并非是完全任意的,其也有象似性的一面,语言符号的任意性和象似性处于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之中. 相似文献
12.
石卫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4):78-81
与其把语言符号看作纯心理的"能指"与"所指"的结合体,不如把它看作有物质外壳的"能指"。而"所指"则可能是纯心理的思想感受,也可能是客观事物,是被人为地和"能指"联系起来的。意义是语言符号外在的东西,并非符号固有的,需要人们反复建立条件反射,才能确定下来的。语言符号是具有物质外壳的"音",是"义"的载体。这种"音"、"义"最初的结合绝不是任意的,而是象似的,只是这种象似性在各种语言之间具有很强的偶然性。随着象似性的被遗忘,偶然性被夸大成了任意性。 相似文献
13.
杨云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8(5):120-124
任意性不但揭示出研究语言所采用的分析方法,而且它是语言符号的根本特征。语言是符号系统,在这个系统中,存在着不同的原则,构成了语言内部的组织机制,语言功能就是通过这些原则相互作用来实现的,而任意性原则如同语言内在机制的中枢,其他原则都依赖它才能起作用。对任意性的理解不能只集中在这个术语本身,而忽略它与整个语言学的关系和它的创造性。而来自象似性的挑战主要集中在构成符号的两个成分能指和所指的界定、二者的关系以及任意性的性质。皮尔斯对符号的复杂分类根据的正是索绪尔的能指和所指之间表现出的种种不同关系。象似性体现了人们认识世界的方式,而非语言的本质,任意性涵盖了象似性,呈集合与子集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语言符号是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而语言符号所具有的性质更是语言学家所关注的焦点:本文对索绪尔提出语言符号任意性(绝对任意性和相对任意性)进行全面分析,并且与现今认知语言学家所提出的语言符号象似性进行比较,认为语言符号任意性或象似性处于绝对支配地位是片面的,二者之间是相互依存的辨证统一关系。 相似文献
15.
16.
周妞 《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10(2):91-96
本文从语用学的视角,通过联系礼貌原则、会话含义理论、间接言语行为及关联理论,对象似性研究中广泛被接受的四个原则,即数量象似性、顺序象似性、距离象似性和标记象似性进行了分析,找出了象似性与相关语用原则之间的诸多具有规律性的对应之处,并基本采用了运用多个语用原理诠释一个象似性原则的模式,旨在尝试将象似性研究提升至语用掌的研究范围,并构想在两套理论之间建立联系。 相似文献
17.
杨红 《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1):43-46
国内外不少学者对语言符号的根本属性是任意性还是象似性这一观点一直争执不断,总体来说,存在两种看法:一是持语言符号根本属性是任意性;二是持语言符号根本属性是象似性。本文对学者们的看法、语言符号任意性和象似性产生的哲学背景及二者的辩证关系进行了概述,笔者认为这种争论很有价值,它能让我们更清楚地认识到语言符号本质,深刻了解其产生的哲学背景及二者辩证关系。 相似文献
18.
张良林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5):112-115
近年来,我国语言学界对于语言符号的本质争议颇大,其中,任意说与象似说之争较为激烈,前者认为语言的根本特征是任意的,而后者则认为语言具有象似性。经过仔细考证,这两种观点的理论前提、论证视角、例证重心及所依赖的符号学模式有着根本的差别:前者认为语言是封闭的,静态的,例证重心为单词,其符号模式为二元的;而后者则把语言看成是开放的,动态的,例证重心为结构,其符号模式为三元的。 相似文献
19.
探讨了语言象似性及其在广告语言中的修辞效果,内容主要涉及两个方面,即映象象似与拟像象似两个层次以及各层次的修辞效果。研究证明:象似性可以被应用到广告语言中取得相应的文体效果。这为修辞学研究做出了新的尝试,丰富和拓宽了象似性理论的研究,也为广告的创作和欣赏开拓了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20.
户进菊 《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9(1):68-73
文章从动词结构、动词修饰语、名词修饰语和固定用法等几个微观层面研究了英语语言结构中所体现的距离象似性现象。文章研究发现,英语中的许多语言结构都可以从象似性的角度到阐释,不同的语言结构形式背后蕴藏着不同的认知程序和交际动机,而距离象似性现象则是体现这些程序和动机的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