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心理学内,不同的理论传统对人类道德行为的心理机制提出了不同的阐释。不同理论之间相互争论的焦点,在于对道德原则如何并以什么形式在个体身上实现,从而构成其道德主体性,以及这种主体性如何实现对个体道德行为的自我约束等问题的不同理解。社会学习理论将道德主体性理解为道德行为的认知自我调节系统,并通过对这个系统的分析,一方面揭示了道德解约机制的伦理含义,另一方面陷入道德相对论。  相似文献   

2.
文章简要概述了米德的自我理论的哲学基础及其理论背景,通过对米德所用的基本概念的分析,来展现他的自我理论的内涵.这一理论包括三个层次:1.活动是自我理论形成的基础;2.主我与客我是自我的内部对话机制;3.社会是自我合作交流的共同体.米德对心灵、自我和社会的依次研究论述,实际上呈现了个体与社会之间的互动过程.  相似文献   

3.
培养儿童的道德自主性 ,是我们德育工作的理想目标 ,而道德自主性的直接表现形式便是个体的自我调节。研究结果表明 ,儿童良好的自我形象是道德自我调节的重要心理前提。因此 ,对儿童的道德教育就应注重儿童良好自我形象的培养  相似文献   

4.
马克思哲学中的社会有机体概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怀玉 《学术研究》2007,46(10):16-22
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看来,社会有机体之所以可能,就在于:它是人的实践、特别是交往实践的产物,交往实践的总体性联系内含着社会的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性;它是人与自然特别是人与社会相互矛盾的产物,因而是一个内含着社会的矛盾的产生与解决的动态平衡状态与过程;它是稳定的自我调节的制度整体,内含着能动性。一个社会有机体进步复杂程度越高,这种自我调节程度能力与自觉性也就越高,该社会的和谐性便有可能越强。  相似文献   

5.
社会机体的自我调节功能影响和制约着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中经常起作用的因素,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中其作用的大小和表现方式有所不同。社会机体的自我调节客观上有利于社会发展和人类的进步,符合人民的利益。  相似文献   

6.
本文将社会融合的衡量维度划分为社会制度、社会角色、社会资本和个体感知等四个维度,阐释各维度面向的社会融合问题及具体测量指标。社会制度下的社会融合研究关注社会系统和一般制度,以及集体意识下的社会价值和社会规范,属于宏观层次。社会角色维度下的社会融合研究以个体承担社会角色的数量和状态反映社会融合,社会资本维度下的社会融合研究以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反映社会融合,感知融合维度以个体感知上的信任感、归属感和认同感等主观感受反映社会融合,以上三个维度的研究多属于中观和微观层次。  相似文献   

7.
以社会生态系统理论和差序格局为视角,选取个体、家庭和朋辈三个主体,从个体自尊水平、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朋辈关系三个方面探讨疏离感的微观成因,同时选取人际信任作为上述影响中的中介变量.采用三阶段的问卷追踪调查获得469份有效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微观系统中的个体自尊水平、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朋辈关系对疏离感有显著的负向影响,影响大小从高到低依次是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个体自尊水平、朋辈关系.(2)人际信任在个体自尊水平、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朋辈关系对疏离感的影响中具有部分中介效应.研究结论有助于人们从家庭、自身、社区三个方面正确看待导致疏离感的成因,并积极寻求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8.
教师自我效能研究已有四十年的历史。主导该研究的理论有两种,一是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其核心概念是控制源;二是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其核心概念是自我效能。基于Rotter的社会学习理论,美国Rand公司研究人员首次提出教师效能概念并开发教师效能量表,步其后尘的主要量表有Rose和Medway的"教师控制源量表"以及Guskey的"学生成就责任量表"。在Bandura的社会认知理论框架里,Bandura引入教师自我效能概念,主要量表有Gibson和Dembo"教师效能量表"、Ashton和Webb"教师效能量表"、Bandura"教师自我效能量表"、Tschannen-Moran和Woolfolk Hoy"教师效能感量表"以及Friedman和Kass"基于课堂和学校环境的教师效能模式"。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本质上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社会化活动,也是其受众对象,即社会成员认同、接受、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的一种社会学习活动。在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观照下,新民主主义革命过程的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表现为一个完满的观察学习过程。这种以受众行为习得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对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具有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社会—生态系统的良性互动与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参与主体之间治理行动水平的高低.作为一种分析路径,我们将治理行动作为因变量,而将个体层次、微观层次和宏观环境中各变量因素作为自变量,从而提炼出一个关于公共事务治理行动的分析框架.在实务过程中,治理主体必须分析社会—生态系统中影响治理行动的关键变量以及变量之间的作用机制,以指导实务操作,提升治理行动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