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作为一种对现实主义叙事成规的反拔,先锋小说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崛起于文坛,并凭借其自身的艺术表现方法--形式实验,在冲击、颠覆和瓦解经典现实主义文学传统的同时,向人们充分展示出了它所具有的巨大叙事潜力.正是别具一格的形式实验--特定的修辞策略、特定的现代主义叙事方式、与众不同的故事组织方式,成就了先锋小说特有的语言风格,构筑了一个全新的话语空间.  相似文献   

2.
所谓"纯洁语言" 第二轮"语言哲学对话"选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纯洁语言”这个口号反思 ,主要是 2 0世纪八九十年代从认识到语言里有大量中介状态开始的。语言是要学习的 ,人学习语言都不可能一步到位 ,都有一个过程。人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语言使用不到位 ,也就是不规范 ,也就是不纯 ,所以实际的语言交际中有许多中介现象。如果不允许或者一味贬低这样的现象 ,等于不许或者不鼓励人学习语言 ,语言是一种运动 ,运动的时间和空间是连续的 ,运动中的每一个点都处在中介状态。学到家的“家”也是中介状态。人不纯 ,语言不能纯。语言为人服务是一视同仁的。不同层次的人还要相互交际 ,情况就更复杂了。语言本身还要发展 ,语言发展了 ,人们并不是马上就认识一致了和都学会了 ,情况又复杂了。还有 ,语言并不是试管里的试剂 ,而是汪洋大海 ,交际是它的功能 ,海纳百川是它的特点。语言里不规范的现象也会新生的。还有 ,由谁来纯洁呢 ?活的语言也是要新陈代谢的 ,不纯是新陈代谢的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3.
20世纪40年代,郭沫若提出历史剧创作中"古今共通"的语言原则,既是对自己历史剧创作失败与成功的总结,也体现了在文艺大众化语境中的独特见解.相较于其他抗战历史剧,郭沫若对于《虎符》的修改主要集中在语言方面,可以从中探究其历史剧语言"古今共通"观念的形成,及相应的历史剧语言的创制和调整.一方面,在全面抗战背景下,郭沫若在历史剧创作中吸纳市民大众熟悉的"旧小说式的白话",成功地营造了"古代的幻象".另一方面,从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的历史场域转换中,郭沫若侧重历史剧语言的当代性和规范化,使之符合"今语"的新要求.因此,郭沫若提出和实践的"古今共通",是一种动态的平衡,指引着历史剧语言不断创新.  相似文献   

4.
文章指出了在"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教学的现状,阐述了C语言程序设计课程的教学新模式,提出了通过培养大学生的逻辑抽象思维能力,采用案例教学的方式,加强实验环节,来提高大学生运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和创新的能力.  相似文献   

5.
高度理性化的独语--"文革"文学语言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文革”文学语言是由上个世纪 40年代解放区文学语言发展来的。在极左的政治环境下 ,在教条的文艺观念的制约下 ,“文革”文学语言运用两种叙述语式分别叙写正面人物和反面人物 ,叙述语言严守规范而缺乏活力 ,文学语言为官方的政治语言所取代 ,语言浅白却单调而且内涵不够丰富 ,呈现出一定的病态。  相似文献   

6.
"永远"超常运用新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永远”一词产生于西周初年 ,自产生至今的几千年来 ,其语法特点 :一是用于谓语前作状语 ;二是没有形态变化。但进入 2 0世纪 80年代中期以来 ,却出现了作定语、宾语、谓语、补语及重叠等超常用法 ,超常用法的词性不变。超常运用的价值意义表现为 :表义精确、形式简练、信息量大。究其超常运用产生及盛行的原因有三点 :一是思想观念的影响 ;二是艺术语言的影响 ;三是港台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弗·杰姆逊的《后现代主义与文化理论》对语言作为一种潜在的"霸权"有着深刻的认识."语言说我"更多的呈现出一种启蒙的立场,创作主体缺乏对即定语言成规的自觉意识,比如20世纪50、60年代的政治抒情诗的写作;"我说语言"却以一种反启蒙、反文化的姿态去言说自我,张扬个体生命体验,凸现出强烈的逃脱"语言工具论"牢笼的渴望,如以韩东、于坚为代表的"第三代诗歌"写作.但是任何一种知识体系说到底都是现实中的一种权利关系,一种语言的结构其规范和规则系统都先于言语行为.由此这种对语言成规的自觉意识和语言自身的特征之间形成了一种张力,同时也造成了新诗写作悖论性困境的产生.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中期,中国出现并流行一种"汉语人文研究派".[1]这种新的语言学流派深受西方人文语言理论的影响,力求探索汉语的文化特征,他们提出了建立中国文化语言学的学术主张.  相似文献   

9.
"除非"及其句式的语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除非”一词的出现不迟于晚唐,在宋元明清的诗词、戏曲和白话小说中已有不少的应用。时至近代,“除非”已成为一个常用此频频出现在谚语、熟语以及人们的日常口语中。直到上世纪二十年代初,两位著名学者胡适和吴承仕就“除非”到底是“非”还是“非非”在语言学界发起了一场激烈的论争,由此引起了人们对“除非”的关注;50年代,鲍幼文先生  相似文献   

10.
"玻璃山"中的戏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玻璃山"中,巴塞尔姆运用戏仿的手法生动地传达了他对语言和社会人生的深刻思索和深切关注.通过戏仿传统的小说形式,巴塞尔姆实现了他对语言进行的实验和革新;通过戏仿童话故事玻璃山,巴塞尔姆打破了人们对童话故事的美好幻想;通过戏仿当代美国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巴塞尔姆揭示了美国梦的虚幻、现代社会扭曲的人际关系和严重的社会和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11.
汪曾祺是一位连接现当代文学的作家,20世纪40年代师从沈从文,新时期发表大量作品,与废名、沈从文、阿成、贾平凹、何立伟等作家同属一脉。他的小说以疏散平和的观念、平淡的叙述方式、散文化的结构、简洁准确的语言和“淡中有味,飘而不散”的风格显示了一种成熟的小说文体的典范。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罗布·格里耶为例,剖析了法国“新小说”在理论和文本创作中对传统小说话语的反动、话语模式的内涵、这一话语构建过程中体现的话语秩序以及话语模式对当代人文科学主流话语的整体呼应。文中认为:“新小说”在对传统小说话语反动的同时,就致力于构建自己的文本话语,而在构建过程中,遵循了话语构建的圈内、外控制原则;根据人文科学诸学科“知识公因”的学说,“新小说”体现了当今社会中人的矛盾状况以及陷入这一状态中的无力和尴尬。  相似文献   

13.
《世说新语》是志人小说的典范,自问世以来广受文人喜爱,并由此繁衍出一系列“世说体”小说作品.这类小说有其自身的发展脉络和规律,具有许多共同特征,“世说体”小说一般篇幅短小精悍,体例结构分门别类;小说人物基本真实,内容以轶闻琐事、妙言短语为主;小说叙事语言精练形象,言约旨丰.  相似文献   

14.
作为美国20世纪60年代实验小说的代表和中国20世纪80年代文学的先锋,海勒和余华在长篇小说主题上显示了明显的差异性,但是后现代语境下的两位作家有一个共同的创作旨归,即都聚焦于现代人存在之“重”的生存状态。与传统作家相比,余华和海勒在凸现生存状态的价值取向上表现出颠覆传统的后现代特征。  相似文献   

15.
中国古代文学语言主要走的是一条脱离语言、极端重视文字的道路,这对中国古代文学语言的雅俗格局形成有基础性的直接影响。通过文字建立的超方言、超口语的书面语形式,方能建立起中国古代文学的雅文学语言。可以粗线条说,以文言为语言基础的"言文不一致"的诗文占据了中心地位,以白话为语言基础的小说、戏剧是相对较为边缘的俗文学。  相似文献   

16.
小说语言是一种人类心灵的存在方式暨显现方式 ,从这一点上看 ,它具有相当突出的哲学意味。而新时期小说无论是在作家的自觉哲学意识上 ,还是作品语言的哲学内蕴上 ,都是近百年来的中国文学所少见的 ,它是中国和中国人走向现代的一种必然结果。新时期小说语言的哲学基础其来源有两大方面 ,一是中国传统哲学思想的浸润 ,另一个来源是西方现、当代哲学基本观念。而对一些哲学思潮必须批判地看待  相似文献   

17.
文学的“现代化”首先体现在文学语言的现代转变上,语言的通俗化转变使文学语言更容易被百姓所接受,以此达到启蒙思想的目的;语言的现代化转变增加了文学语言的哲理性和抒情性,使之更为深刻地表现现代人的思想及情感。文学语言形式的现代转变影响了徐哥小说的创作,使其小说用大众语言来表达情感,说理语言缜密严谨。徐吾于在离奇诡谲的情节中构建了浪漫传奇的语言形式,在对现实的通俗描写中语言又不乏高雅,建立了雅俗共赏的语言走向。分析文学语言形式的现代转变对徐骨小说的影响,对探究徐骨小说的语言风格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张天翼的小说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符合人物性格和身份的口语比比皆是,人物语言生动幽默。他的小说也常常出现一些粗俗的语言和方言土语,粗话、脏话的“精雕细刻”具有多重功能,产生了特殊的效果,方言土语的适度运用也使人物形象更加真实。  相似文献   

19.
钱锺书《围城》与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产生于同一个语境,精神气质上有很多相同和相似的地方,但又明显不同:《围城》的自我定位介于新文学与海派文学之间,对海派文学传统有继承、改造,更有超越和提升。某种程度上讲,《围城》是对20世纪40年代海派小说的反写。  相似文献   

20.
穆时英在左翼文学的影响下开始普罗小说的创作 ,被誉为“普罗小说中之白眉”。但穆时英小说与普罗小说之间存在着差异 ,暗含着穆时英后来向“新感觉派的圣手”转变的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