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我国经济体制的改革,归根到底是一场社会主义条件下生产关系的改革。它“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还会引起人们精神生活的重大变化”(《三中全会决议》)。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也给人们观念的变革创造了物质基础。人的观念必须适应和促进现代社会生活特别是经济生活的发展要求。所以,经济增值和观念变革是同步进行的,是相互作用的辩证关系。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对近几年来农村经济发展成绩卓著的,富有典型性和代表性的绍兴县双梅乡进行了调查。  相似文献   

2.
随着改革、开放、搞活政策全面深入的开展,我国各族人民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发生了一系列深刻的变化。特别是随着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迅速发展,在各族人们中引起了一系列观念的变革,一些旧的观念受到猛烈的冲击,一些新的观念随之产生、形成。这些新的观念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体  相似文献   

3.
日本近世城市发展和商品货币经济的兴盛,造成了日本社会关系的剧烈变化.町人因为从事商品货币经济而逐渐富有,社会地位也开始提高.武士阶层因为脱离生产经营、居住到城市里依靠年贡生活而逐渐贫穷,社会地位每况愈下.不少武士为了谋生,不得不违反幕府法律从事商品经济,从而与商人、豪农利益接近.农民阶级也出现分化,少数农民因从事商品生产而成为豪农和町人,大多数农民则愈加贫穷.维新前夕社会关系错综复杂的变化,对维新后的社会改革带来深刻影响.  相似文献   

4.
正确认识和贯彻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原则,是深化和完善改革的关键问题,也是关系到国民经济能否持续、稳定、协调发展的大问题。因为只有把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的问题弄明确,关系才能理顺,改革才能深化,效益才能提高,经济才能发展,因此,非常有必要从理论和实践上弄清楚。一、计划经济与市场调节相结合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社会主义经济是建立在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基础上的经济,实行计划经济是社会化大生产和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也是社会主义经济的基本特征之一。但是,社会主义经济又仍是商品经济,既然仍是商品经济,经济的联系、运行都必须按照商品经济的本  相似文献   

5.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明确指出: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一科学论断,突破了长期以来人们对社会主义经济不切实的错误观念,认为社会主义经济既然在公有制基础上实行计划经济,就不能发展商品经济,要发展商品经济,就必然排斥计划经济。形成这种错误观念的理论根源之一,在于对什么是计划经济和什么是商品经济理解不够。人类社会生产,按其发展只能表现为自然经济、商品经济、产品经济三种经济形态,商品经济是经济实体,可以存在于不同的社会形态中,而计划经济仅仅相对于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而言。它不  相似文献   

6.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经济体制改革使我国的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这些变化主要表现为:所有制形式发生了变化。全民所有制有所改善和调整,集体所有制和个体所有制有较大发展;经营方式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有了很大的发展;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普遍提高;由于讲究经济效益,坚持贯彻物质利益原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节奏加快,精神面貌发生了变化。所有这些变化使得人们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价值观念、道德、伦理观念已经或正在发生深刻的变化。而人们的观念变化或更新,可以说是经济体制改革所引起的最明显的变化之一。  相似文献   

7.
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是一个历史性的转变,这个转变涉及到经济、政治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必然引起人们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的重大变化。这个变化表现了正负两个方面的效应,正面效应表现在人们思想从计划经济体制的旧框框下解放出来,在价值观念,平等观念,人才观念以及道德规范等一系列观念的转变,增强了自主意识、竞争意识,敢于开拓,勇于创新,奋发上进,努力探索致富之道。负面效应表现为,在商品经济冲击下,人们观念和行为方式转向唯利是图。金钱拜物教、享乐至上、贪污腐败等现象普遍存在,世风日下。这种双重效应,十分清楚地告诉我们,所谓经济发展了,物质丰富了,人们的思想境界自然而然地会提高的论调是不正确的。事实证明,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高生产水平,必须贯彻邓小平同志的两个文明一起抓的思想,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建设。  相似文献   

8.
略论宋代市民消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宋代城市突破性发展,形成了市民阶层,政治上的相对独立源于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商品经济的刺激下,市民消费已成宋代社会经济生活中一大亮点,无论是物质消费还是精神消费,都出现了市场化和大众化两大趋势,引导着宋代社会消费潮流。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期,社会大环境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涉及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正极大地影响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而生活在改革开放、发展商品经济这一社会历史时期的青年学生,他们的行为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发生了不同寻常的变化,日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考察青年学生的社会价值取向,无疑将是一件颇有意义的事情。本文拟就当代青年学生  相似文献   

10.
一、高等学校经济行为存在的客观性 1.随着经济体制、科研体制、教育体制的改革和社会主义商品经济的不断发展,高等院校在固有的教学模式之外出现了一种追求直观经济效益的行为,笔者称其为学校经济行为,即高等院校利用自己的人、财、物和有利的科研条件,参与商品经济活动的行为方式。其实,学校的经济行为早就普遍存在,只是在当今商品经济的条件下,学校的经济活动的范围扩大,形式变得多样化了,而且职能也有了质的变化,从过去单纯的为教学服务转变成为全社会服务,以它独特的  相似文献   

11.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和经济发展战略的转移,山东省农村经济的发展,已经摆脱产品经济的羁绊,步入商品经济的轨道,农村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很大变化,结构优化模式初见端倪,社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但是,在产业结构演进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新矛盾和新问题,需要在产业结构调整中进一步加以解决。  相似文献   

12.
试析发展商品经济带来道德退步的可能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社会主义商品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与此同时,人们的精神面貌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新的道德观、价值观正在逐步树立。但是,在道德生活中也出现了一些消极现象。如:见利忘义,损人利己,金钱至上等思想有所膨胀,党内外不正之风也在逐渐蔓延。因此,发展商品经济究竟是促进了道德进步,还是使道德退步了,抑或发展商品经济是否存在二律背反的可能,引起了理论界人士的广泛注意。一般认为,发展商品经济是不会导致道德退步的。毫无疑问,一部人类文明史已经表明,人类文明发展的总趋势是进步的,亦即人类道德发展的总趋势是进步的。然而,在社会经济发生变革的一定时期内,道德的退步有没有可能性呢?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指出:“改革计划体制,首先要突破把计划经济同商品经济对立起来的传统观念,明确认识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必须自觉依据和运用价值规律,是在公有制基础上的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商品经济的充分发展,是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可逾越的阶段,是实现我国经济现代化的必要条件”。这段话不仅指出了社会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商品经济在我国社会经济生活中,已有了较大的发展。当前在进一步改革开放的形势下,商品经济正以更大的势头,冲击着我国社会原有的经济体制。这对于向来把计划经济视为社会主义固有的经济模式,而商品经济则代表着资本主义本质特征的传统观念来说,无疑起了巨大的震动。有人忧心忡忡,担心搞商品经济会引起社会上严重的两极分化,破坏社会主义的经济格局,导致资本主义复辟的恶劣后果。  相似文献   

15.
建国初期,中共中央根据生产力总体水平低且发展不平衡的状况,选择了计划经济体制,从发展重工业起步,加速了中国初级工业化的历史进程,巩固了社会主义的新政权,维护了国家的安全。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中国的社会经济结构出现了重大变化。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多元经济的出现和商品经济的繁荣以及全球市场机制的逐步形成,又为我国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创造了条件。于是,党中央、国务院进行了第二次经济体制选择,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实现了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历史性转变。虽然这两次经济体制选择不可避免地存在着主观因素,但归根到底还是由中国的国情和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决定的。  相似文献   

16.
明中期以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观念的变化,民间社会的婚姻状况也发生了明显变化。婚姻观念上,门第、出身在婚姻关系中被淡化,而财富却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婚姻类型上,寡妇改嫁婚、入赘婚、服役婚等非常态婚姻大量出现。这种婚姻状况折射出明代中后期社会风尚的变化及传统社会等级结构的松动。  相似文献   

17.
社会主义是有计划的商品经济,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作出的科学概括。要大力发展商品经济,就必须树立商品经济意识。商品经济意识包括一系列的商品经济观念。没有这些观念就不可能很好地发展商品经济。这些观念不是头脑里固有的,而是在发展商品经济的实践中形成的。建国以来,由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对商品经济的排斥,由于千年根深蒂固的小农经济观念作祟,人们的商品经济观念淡薄,常把正当的商品经济观念与资产阶级思想划上等号。不改变这种偏见,不更新这些传统观念,势必对商品经济的发展形成思想阻力。更新旧观念是时代的需要,也是历史的必然。商品经济的不可逾越性决定了观念更新的历史必然性。观念更新不是人为的,是商品经济发  相似文献   

18.
〈一〉 党中央在《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指出:“经济体制的改革,不仅会引起人们经济生活的重大变化,而且也会引起人们生活方式和精神状态的重大变化。”几年来,经过经济体制及各项改革在全国范围内逐步深入开展,我国的经济、文化建设事业有了很大发展,除过人们的物质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以外,经济体制的改革、生产关系的调整,也使许多旧的观念和意识受到了猛烈冲击,许多新的观念与意识正在产生和形成。这些新思想、新观念,体现了新时期人们积极奋进的精神面貌,反映了社会经济发展的客  相似文献   

19.
关于市场经济条件下哲学出路问题的思考马毓新我国确立了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商品经济大潮的势头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以往的计划经济和与之相适应的社会结构、社会意识之间便发生了深刻尖锐的矛盾,特别是哲学社会科学出现了危机和挑战,也要求...  相似文献   

20.
宋代商品经济发展特征及原因析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处于中国封建社会转型阶段的两宋,其商品经济正在经历着一场重大变革,虽然当时主导性的经济仍然是自然经济,但宋代商品经济无疑呈现出划时代的发展变化:坊市制度的打破,商业大都市的形成,草市、墟市的繁盛与经济型市镇的崛起,商业活动的活跃,坊郭户籍的出现,社会商品化程度的提高和商税比重的增大,都表明当时的商品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发展阶段。宋代商品经济的发展,与当时社会经济关系的变革、封建国家惠商政策的实行以及宋代经济观念的转变和富商大贾社会地位的提高是密切联系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