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军队是一个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清一代一直实行的是八旗和绿营相结合的经制兵.但是,到了近代军队腐朽日甚,列强的入侵,清政府的历次战争都以失败告终.为维护其统治,被迫进行军制改革,创建新式陆军.清未新建陆军是一支不同于八旗、绿营、湘军、淮军的新式军队,袁世凯在新建陆军的创建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湘军集团因军功而跻身于封建统治阶级上层 ,其对晚清社会的诸方面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其中 ,对晚清学术的影响 ,及于四个方面 :一是湘军集团对儒学内部各家学说的调和会通 ;二是湘军集团对儒学与西学调和会通的初步尝试 ;三是湘军集团对桐城派散文的复兴 ;四是湘军集团成员在晚清学术诸领域留下了大量的学术著述  相似文献   

3.
清末新建陆军是一支完全不同于旧的八旗、绿营、湘军、淮军的近代新式陆军。它的创建,是中国军队走向近代化的一个标志,为清末全国军制改革提出了蓝本,在我国近代军事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4.
董仲舒以其天人三策和天人感应宇宙论促使儒学官学化、经学化,并以儒学为主体融合阴阳、五行及道家等思想,锻造了儒学的兼容性和应变能力,又赋予儒学较浓厚的宗教色彩。董仲舒思想对儒学具有复杂意义,深刻而长远地影响着儒学的特征和命运。  相似文献   

5.
试论曾国藩的建军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国藩关于组建湘军的设想可归纳为选将、募兵和成军三个方面,现试进行分析如下。(一)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在短短的两年多时间里,太平军以疾风扫落叶之势,席卷了广西、湖南、湖北、江西、安徽,江苏6省,此中,除个别战斗外,几如入无人之境。有鉴于此,奉旨办理团练的曾国藩提出:“今日将欲灭贼,必先诸将一心,万众一气而后可以言战。……自非别树一帜,改弦更张,断不能办此贼也。”主张建立一支可以担负起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任务的新式武装一湘军。  相似文献   

6.
儒学之所以能在越南广泛传播,既有地理和历史方面的原因,又有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原因。儒学在越南的传播经历过三个阶段,这就是:秦汉三国时期,两晋南北朝和隋唐时期,越南独立以后至1884年之前。儒学对越南的政治社会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教育都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同时,越南儒学在发展过程中,也形成了民族化、实用化、简约化的特征。  相似文献   

7.
佚名 《今日南国》2013,(9):33-34
四渡赤水 双方:红一方面军;同民党方面周浑元、吴奇伟两部8个师,湘军3个师,滇军3个旅,川军12个旅,棒军3个师,黔军3个师。  相似文献   

8.
曾国藩的建军理论,是一套比较完整的、具有浓厚儒学特征的思想体系。他创导的建军宗旨、选将募兵的标准、练兵驻军的方法等治军方略,皆可坐实曾国藩确系近代颇有建树的军事家和军事改革家。  相似文献   

9.
新儒家的出现,无疑是近代资产阶级哲学日趋衰落的结果,但本质上由中国的社会性质决定,当然,也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五四新文化运动存在的某些非理性密切相关。新儒家的儒学现代化观主要可以归纳为四类:以梁漱溟、熊十力等为代表的第一代儒学现代观;以冯友兰、贺麟、钱穆为代表的第二代儒学现代化观;以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人为首的第三代儒学现代化观;以杜维明、刘述先为重要代表的并且正在形成的第四代儒学现代化观。日益失去经济和政治基础、理想与现实层面严重脱节、保守的政治与文化立场难以获得普遍权威等现况是儒学现代化正面临的困境。促成儒学的顺利现代化可以从以下渠道去努力:走出"批判—挖掘—超越"三步曲、构建"儒学—马克思主义—西方文化"三格局、实现"思想性—时代性—群众性"三结合。总之,中国的现代化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化,思考儒学的现代化之路,对于加强我国当前的先进文化建设都不乏启示。  相似文献   

10.
湘军是太平军的死敌,双方从咸丰四年正月至同治三年六月(公元1854年3月至1864年7月)麈战十年余,其中五年之久却是对峙在江西战场。仅凭这一点,也足以说明江西战场的重要性。涉猎史籍,就可发现:无论太平军还是湘军,都在江西战场投入主力,搏斗惨烈。因此,深入分析双方争夺江西的原因,弄清两军对峙五年内的形势变化和力量消长,总结其得失的症结,应是研究太平天国史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11.
从神论、经书和基本学说三个方面对犹太教与儒学进行比较性研究,就会发现和典型的一神教犹太教相比,儒学属于多神教或带有浓厚的多神教的色彩;犹太教的经书长期被视为神的启示,而儒学的经典则被认为是人言,因而神圣性与权威性不足;犹太教是以神为中心的宗教,而儒学的基调则是人本主义的。二者的某些方面可以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儒学复兴运动在中国大陆的兴起已经成为事实。基于现代新儒家致思方向之偏误,蒋庆主张儒学制度化,走"政治儒学"之路,并对其发展脉络、基本特征与历史形态作了深入研究。作为当前儒学复兴思潮之一种,"政治儒学"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儒学研究路向的新展开。不过,总的看来,"政治儒学"学理上不够圆通,也没有现实可能性,并非...  相似文献   

13.
蒋庆判教认为儒学分为"心性"与"政治"二派,二者由于传承、性质、对象、功能不同,应成对列之局,分治"人心"与"政治"。然而《论语》显示,孔子儒学是明体达用的一如之学,由下学人事,籍工夫返本体,由本体上达天命,从而体证天境,然后再发诸人事,仁民爱物,峻极于天。故而蒋庆判教误在:第一,儒学不能分割体用为平行两派;第二,义理与历史上均不存在只主心性而无政治取向的心性一派;第三,所谓政治儒学误在有用无体,其弊亦将沦于无体无用。  相似文献   

14.
作为中华民族内在精神文化世界的重要组成部分,儒学思想的最高理念是"仁",而最有社会生活实践意义的却是"孝"。当今对儒学孝道思想的考察必须建立在对儒学孝道思想的内涵、发展、历史命运和现实状况的深刻了解基础之上。在当代,要按照平等原则以及和而不同的原则审度儒学孝道思想的当代价值,把其中契合中国现代化特征的积极成果保存和传承下来,在孝道教育和孝道实践的双向互动中激发儒学孝道文化的内在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5.
水浒席是曾国藩统领的湘军军宴,湘军解散后传入被文化界称为梅山文化区域圈的湘中民间,在冷水江、涟源、娄星区、双峰县和湘乡等地流行颇盛,其特色鲜明,文化内涵丰富,100多年来兴盛不衰。  相似文献   

16.
湘军的发源地在湘中大地.湘军中产生的十大巡抚、总督,有八位属今娄底市籍."无湘不成军",今天的正确表述应是:"无湘中(包括湘乡市)人不成军".湘军有铁的军纪,湘军将帅著作等身,湘军是一支有文化的军队.他们及其后代的文化传承,对中国革命及科学技术的进步作出卓越的贡献.发掘研究湘军集团,筹建湘军陈列馆,有利于推进娄底成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建设的进程.  相似文献   

17.
陈三立文化保守主义思想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对"全盘西化"论的批判、对孔子学说现代价值的肯定、对宗法纲常的固守。他坚持孔子学说的永恒价值和普遍意义,既批判程朱理学对人性的束缚和戕害,也反对"全盘西化"理论。他提出了儒学自我发展以适应社会和时代的"体合论"思想,肯定了儒学与西学的相通性。同时,他还坚信家族制度和旧式伦理的现代价值,认为宗法纲常无阻于求富求强,应当固守勿失。  相似文献   

18.
为镇压太平天国 ,胡林翼认为必须整顿地方吏治 ,他主要在湖北 ,以及在湘军军行之处 ,按照较为严格的标准 ,采取了多种措施 ,使湖北成为湘军最终战胜太平天国的重要政治堡垒  相似文献   

19.
儒学在两汉治国思想中的地位有较为明显的变迁。在取代秦朝法家思想和汉初黄老思想治国的过程中,汉武帝时期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无疑在政治制度层面确立了儒学的独尊地位,但是,当时在很大程度上依然是以儒术缘饰吏事,并非真正推崇儒学。到了东汉时期,儒家学说与政治思想相互适应,儒学逐渐从西汉时期政治的“缘饰”过渡到东汉的“以经义断事”,不断在政治话语中取得主导地位。儒学与政治思想的相互适应,在东汉时期获得了文化阶层最大程度上的认同。作为汉代文学代表的汉大赋,成为这一时期体现政治文化思想最为完备的载体,本文试图以京都赋中关于两汉国都选址的争论为切入点,来阐述这一变化。  相似文献   

20.
湘军人物的麇集 ,有一复杂过程。湘军头魁人物不是简单地对孔孟之学的信奉 ,而是以儒学、特别是宋明理学作为申达其经世之志的“法宝” ,他们因相同的政治观点而相聚 ,又一起在实践中努力挖掘理学的经世潜能 ,但历史的发展决定了这种努力必然以种种悲剧而告终。从文化史角度考察湘军集团 ,又可从湘军头魁经世理学的实践了解封建制度、尤其是清王朝必然覆亡的历史必然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