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石昕晖 《南都学坛》2003,23(5):95-98
早期希腊哲学从巴门尼德到智者派的发展,是希腊哲学的一个重要阶段。从巴门尼德开始,经过恩培多克勒等人的“拯救现象”运动,到以普罗泰戈拉为代表的人本主义思潮的兴起,显示了围绕本质与现象关系而展开的哲学发展轨迹,蕴涵了以后哲学发展的萌芽,对研究理解整个西方哲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本文是对西方哲学中的Be动词的一个重新考察。本文指出,对Be动词的理解不是一个简单的翻译问题,而在根本上是一个对于无论汉语思维还是西方思维来说都成立的哲学的问题。本文首先针对西方哲学史中作为这一根本哲学问题的提出者的巴门尼德的相关思想,结合它的重要的研究者基尔克、拉文、肖费尔德的研究,做了具体的文本分析,表明"是"和"存在"的用法对于巴门尼德是同时成立的。在此基础上,本文通过分析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相关论述指出,这个问题在根本上不是基于哲学家的个人理解和个人认识,而是基于我们的语言和实在、思维和对象的特殊关系,Be动词除了表达一种属于语言和思维的逻辑判断关系之外,还由此表达一种确定的对象存在的所指,从而,对于Be动词来说,"是"和"存在"都是它的题中应有之义,本文因此对主张单一地从系词"是"的角度来理解Be动词的哲学内涵的观点提出了批评。  相似文献   

3.
关于芝诺悖论引起的哲学思考王德奎一、运动与界面混淆的悖论大约在公元前445年,年近65岁的古希腊杰出思想家巴门尼德与年轻的苏格拉底发生了最为惊人的智力冲突。在今天看来,这些争论的焦点是:思维与存在、物质与真空存不存在界面?巴门尼德认为:如果不存在界面...  相似文献   

4.
巴门尼德存在哲学的历史地位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巴门尼德的存在哲学实属唯心主义。在此基础上,着重研究其“存在”在哲学史和人类认识的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是很重要的。一分析和评价巴门尼德存在哲学的地位和作用,关键要理解他所论述的“存在”概念。巴门尼德认为真正的客体是“存在”,而不是“非存在”。“非存在”就是不存在,它与“存在”是绝对排斥的。他说:“整个存在是一,我们不能  相似文献   

5.
巴门尼德在欧洲哲学史上是占有特殊地位的哲学家,他在欧洲哲学的开创时期所起的重要作用,是中西方学者都公认的。对于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及估量,长期以来存在着无休止的争论。本文拟就这一争论问题,谈点个人意见。  相似文献   

6.
巴门尼德的存在范畴的提出既是希腊语言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哲学自身发展的逻辑结论。他的存在既不是物质的东西,也不是精神的东西,而是最普遍最抽象最一般的类似本质的哲学概念。存在范畴的提出实现了希腊哲学的转变,标志着哲学本体论的开始,直接影响后来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相似文献   

7.
哲学史界对巴门尼德是唯心主义哲学家还是唯物主义哲学家早有争议。我们对巴门尼德哲学的核心“存在物”及其它理论较为详细分析之后,认为巴门尼德是一个有突出贡献的唯物主义哲学家  相似文献   

8.
一、导言柏拉图的《巴门尼德》篇是一篇辉煌的哲学名著。两千多年来围绕这篇艰深的作品,开展了持续不断的争论。如何理解这篇作品,在一定程度上标志着一个时代的思想史发展的高度,有人慨叹:柏拉图的每一篇作品几乎都是一个“谜”,而《巴门尼德》篇则是这些“谜”中最大的一个。这种感受不是没有道理的。一方面,柏拉图以优美的笔触写成的哲学著作,把深刻的思想内容与浪漫的文学情调结合起来,使人常在抚掌叫绝时,流连于其艺术的魅力之中而怡然陶醉,不知所之;另一方面,则由于后来不少读者往往缺乏足够的哲学素养而不能得其真谛。加之,《巴门尼德》篇本身还有其独特之处,全篇论题严肃并分为前后两部  相似文献   

9.
希腊哲学作为ontology的起源地,其on(ov)的原义是什么,如何理解和翻译,已经成为希腊哲学和全部西方哲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本文以印欧语、汉语的有关语言学知识和希腊哲学发展线索的研究为依据,对巴门尼德原著(希腊文本)进行了系统的解读工作.首先是对巴门尼德提出的εστιν命题及σν的语言语义进行解读;在此基础上,进而对其哲学含义进行解读.文章强调指出:必须同时承认它的"存在/有/实在"含义和"是/真"的含义,认为双读是恰当的方法,并且强调:这两种含义关联相通不可分离,汉语词"真实"二字的联结就表达了二者的联系;从而指明希腊哲学及其ontology的根本特征,可以最简约地表达为"真实",即关于什么是真实的寻求.  相似文献   

10.
古希腊哲学思想,从伊奥尼亚学派的朴素自然观,经过毕达哥拉斯和巴门尼德,发展到苏格拉底的概念论,柏拉图的理念论,发生了重大的转变。这一转变意味着古希腊哲学从早期以朴素性和直观性为特征的经验主义向以抽象和推理为特征的早期唯理主义的过渡。在这一转变的实现过程中,毕达哥拉斯和巴门尼德起了必不可少的桥梁作用,  相似文献   

11.
关于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目前哲学史界尚存在一些不同看法。我国所出版的哲学史教科书一般都把巴门尼德哲学的性质说成是唯心主义。对于这种传统观点,笔者持有不同看法,在此,仅就这个问题谈一点个人浅见,以求教于广大哲学史研究工作者。 (一) 巴门尼德(公元前六世纪末—五世纪),古希腊早期的爱利亚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出身于爱利亚的一个贵族家庭,曾做过克塞诺芬尼的学生,但他的思想观点与  相似文献   

12.
对于西方哲学的开端问题,通常只陈述自“泰勒斯起”,这是一种经验论的看法。黑格尔从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出发,认为开端大有深意,但他以巴门尼德为开端却违背事实和哲学产生的规律性。本文认为哲学的开端是一个由米利都派、毕达戈拉派和赫拉克利特哲学的否定性发展所形成的一个相当完整的圆圈,其基本特征可用“原始素朴哲学”加以规定。并认为这种理解对研究往后西方哲学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马克思哲学在哲学思维方式上彻底完成了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看世界的方式的颠倒,真正完成了对概念的思维方式的批判。阐明了在马克思那里,实践成为其哲学的核心,实践不仅是马克思哲学批判形而上学的理论支点和现实运动,更表现为贯穿马克思全部哲学的基本思维方式。指出了马克思实践的思维方式突出表现在其现实性和批判性上。  相似文献   

14.
柏拉图的哲学全面地继承了他的先行者们的哲学.这种继承主要分为三个方面:第一,他继承了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把它们当作他的知识论中的意见,把它们所涉及的对象即感性世界当作意见的对象.第二,他继承了毕达哥拉斯学派的哲学,把它当作他的知识论中的介于理性和意见的理智,即有感性意识混杂在内的思维,把它所涉及的数理几何对象当作理智的对象.第三,他继承了巴门尼德的存在论,把它当作他  相似文献   

15.
教育哲学在教育学领域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其特殊性表现在它连接了哲学与教育,是哲学的应用者,又是教育研究和教育实践的指导者.和一般哲学一样,教育哲学也是一种复杂的存在,这就使得该领域内外的人容易迷惘与困惑.从其存在方式切入考察教育哲学,是摆脱这种迷惘和困惑的一种策略.作为知识体的教育哲学有四种存在形式,即指代个人教育思想、指代教育思想历史、指代特定哲学范畴思考、指代以哲学思维方式把握教育和教育知识.作为活动的教育哲学表现为对教育的沉思、对教育思想的反思和对教育知识文本的语言、逻辑分析.把握住了教育哲学的存在方式,有利于教育哲学研究领域的进一步自觉.  相似文献   

16.
人们对巴门尼德的“存在”进行过认真、渊博的追索和解释。如格思里的《希腊哲学史》第二卷、基尔克和拉文的《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等等就进行了这项工作,从词源、句读、哲学思维的发展进程等角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我国近年来,由汪子嵩、姚介厚、陈村富、范明生等同志合著了一套大型研究  相似文献   

17.
“我思故我在”由于开启了西方近代哲学而影响深远,而我国学术界长期用经验论的解释原则去理解这一命题的含义,结果必然导致了对笛卡尔唯理论的哲学立场的偏离。从笛卡尔的理性主义认识原则出发,认为“我思”指的是先天地存在于人们头脑中的“思维规定性”,“我在”指的是巴门尼德意义上的“人的真实存在”,“故”则强调的是一种“决定”与“被决定”的逻辑顺序。因此,“我思故我在”的准确含义应该是“我思故我是”。这一命题既是古希腊哲学以来的“人是理性动物”的现代性诠释,也是笛卡尔哲学体系中所有理论得以成立的逻辑前提。  相似文献   

18.
知性思维与实践思维是中西哲学思维表现出来的两种不同思维范式.它们在对待求知的态度和方式上有着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一方面使两种哲学本身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另一方面又最终影响了造成中西巨大落差的科学技术的不同命运。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仅限于处理巴门尼德■στιν:关于(它是)的一段文字。鉴于这个问题在国内学界争论不休,本文希望回到巴门尼德提出"它是"的语境来追溯这一用法的问题意识和处理思路。总的来说,我认为,巴门尼德的"它是"用法是要对本源一词进行界定,而他提出的真理之路三标志便是在界定本源概念。然而,他提出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方式却引发了一个语言问题,即主词界定(概念界定)问题。这个语言问题便是存在论的开始。  相似文献   

20.
电视纪录片的创作同样需要哲学思维的指点和哲学精神的关照。在纪录片的创作中,真实是不依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纪实是对真实的本质反映;一部成功的纪录片,应当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应当是主观表达,客观纪录;表现与再现是对应于主观与客观的一对哲学命题。纪录片的真实性决定其在创作中必须要表现,而纪录片中的再现则是表现的一种形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