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在对民族地区农业的工业化现状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民族地区农业工业化要走集约化经营的道路,以合作制为主体的集约化经营是民族地区农业工业化的必要途径.  相似文献   

2.
工业化是西部经济发展的基本内容和西部大开发必须完成的一项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抓住机遇,加快西部民族地区的工业化进程。这就要从西部民族地区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的变化,选择好西部民族地区工业化推进的方向和重点,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相似文献   

3.
针对长期以来传统工业化的弊端和目前人们对新型工业化的种种认识误区,本文以地处珠江源头、具有生物多样性和民族文化多样性、云南省工业基础较好的曲靖市为例,明确提出要从生态视角和民族文化视角来审视传统工业化。认为推进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首先要树立新型工业化的生态环境观和民族文化观,遵循可持续发展、保护生物多样性和尊重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充分利用高科技、信息化、经济增长来保持和重建生态系统,并改变传统工业化导致的二元经济结构和日益扩大的城乡差距,以通过工业化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  相似文献   

4.
适度的新型工业化是西藏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毛阳海 《西藏研究》2009,113(1):91-101
文章首先依据产业结构演变理论、产业关联理论、工业化与新型工业化理论,论证了西藏实现适度的新型工业化的合理性;其次通过对西藏工业化水平的评估、部分产业的效率对比、发展工业的历史与环境资源条件的研判,论证了西藏走适度的新型工业化道路的必然性;同时阐明了适度的新型工业化对于实现西藏产业结构高度化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2,3(4):1-8,91
文章分析了民族地区工业化的路径、历程和工业结构的演变。认为移植型工业化和嫁接型工业化是民族地区工业化的两条基本路径,这两种工业化相互补充,相互支持,共同推动了民族地区的工业化进程。文章把民族地区1949年以来的工业化划分为四个时期,在每个时期,中央政府和民族地区地方政府根据民族地区在全国经济社会发展宏观格局中的战略分工与民族地区各族人民对工业品的需求,民族地区工业化表现出相应的特点。文章指出,伴随着民族地区工业化的推进,工业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并从轻重工业结构、规模结构、经济类型结构和行业结构等方面分析了民族地区工业结构的演变及特征。文章特别指出,目前民族地区对资源型工业的依赖在加大。[关键词]民族地区:移植型工业化:嫁接型工业化:工业结构  相似文献   

6.
毛阳海  陈朴 《西藏研究》2013,(4):94-101
西藏"适度的新型工业化"的内涵,主要定位为可持续的、适度的、有西藏特点的新型工业化。在西藏这样的后发展地区和生态环境脆弱、能源短缺的地区,推进工业化不宜照搬发达地区的模式和路径,应更加注意环境资源的适应性,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根据国外工业化的启示和西藏当地的环境资源条件,以产业结构的协调化和高度化推进新型工业化;推进城镇化和信息化;注重科技进行和创新;高度重视发挥政府在新型工业化进程中的推动作用;注重发挥对外贸易尤其是边境贸易在推进新型工业化方面的作用等是西藏适度新型工业化可选择的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新型工业化是湘西自治州实现富民强州的第一推动力,也是全州加快发展面临的突出难题。湘西作为工业化后发地区,近年来虽然在发展工业上取得了明显进步,但从总体上看仍远远落后于全国乃至全省的发展水平,推进工业化任重而道远。新时期如何加速湘西州新型工业化进程笔者认为,必须在培育特色优势产业、加快技术创新步伐和加大综合推进措施上狠下功夫。  相似文献   

8.
在加入WTO、经济日益全球化的新形势下,如何加快湘西州民族经济发展?笔者认为,必须围绕发展主题,突出改革与调整两个重心,加快有民族特色的工业化进程。一、大力推进工业化进程是湘西州实现经济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工业化是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变的历史过程,是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湘西州属“老、少、边、穷”地区,经过建国以来几  相似文献   

9.
产业化、市场化、工业化是当今经济发展的主题趋向。工业化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进步、经济发展繁荣的主导力量和决定因素。江泽民总书记1996年11月视察贵州、广西时,在与部分企业负责人座谈时强调指出:“在扩大对外开放和实现两个转变中,各地各部门要注意顾全大局,十分注意发展和壮大民族工业。”(转引自1996年11月5日《广西日报》)发展民族工业,对于推进民族地区工业化进程,调整民族地区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实现富县富民的扶贫攻坚目标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环江毛南族自治县在实现粮食自给有余,群众温饱基本解决的基…  相似文献   

10.
建国初期毛泽东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思想初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建国初期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毛泽东在构想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的同时 ,也提出了我国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思想 ,它包括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目标、依据及这一目标实现的具体措施等三方面内容。其思想对现时期我国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战略仍然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传统工业化模式将我们逼入了资源枯竭和环境污染的困境,新型工业化道路成为生态文明社会的必然选择.为此,应全面推行绿色GDP考核体系,大力推动企业技术和管理创新,发展循环型、节约型工业,并制定和完善促进政府、企业、个人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法律和标准.  相似文献   

12.
本文综合考虑民族地区工业化水平、碳排放总量及人均碳排放量、碳排放强度等指标,并与全国及发达地区进行比较,明确了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现实状况;运用LMDI分解模型,从经济规模、碳排放系数、能源利用强度、经济结构对影响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因素进行了分析;以东部发达地区为参照,对其碳减排效果进行了评价;对新时期民族地区低碳经济发展的制度创新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3.
目前我们已进入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为标志的21世纪,这为湖南和湖南西部工业化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有利于充分发挥后发优势的外部经济环境。在这种情况下,西部地区完全可以而且也必须选择工业化赶超发展战略。初步考虑,这个 战略主要包括下述三个方面的内容: 1、区域经济增长极战略。  实施经济增长极战略,是发展中地区工业化快速发展的成功道路。湖南西部地区的增长极可依枝柳和湘黔铁路干线,建设怀化、吉首、张家界三大极。怀化以交通电力和自然资源的优势,集中发展物流产业,并由此带动医药工业、电化学工业和林产工业;吉首以特…  相似文献   

14.
国际上和我国国内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表明,消除贫穷实现富裕的根本出路在于社会经济的工业化。我国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艰巨任务就是实现国家的工业化,但最艰巨的是贫困地区的工业化。加快贫困地区工业化进程不能患“狂热病”,主观第一,客观第二;同时也...  相似文献   

15.
工业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经过程,它既是生产发展水平的体现,又是生产方式变革的标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如何推进民族贫困地区工业化进程,促进区域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无疑是一个值得关注和探讨的课题。一、民族贫困地区推进工业化的障碍首先,从主观思想上看,民族贫困地  相似文献   

16.
本报告利用民族地区省级宏观统计数据,从科学、教育、卫生、就业、社会保障、城镇化、民族关系与居民主观感受等方面展现十二五时期我国民族地区社会建设与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和进展,并对民族地区发展所面临的各种困难,如科教资源短缺、人力资本不足、城镇化水平低、人口红利面临消失等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从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加快新型工业化与城镇化、促进科学教育事业发展以及促进民族地区卫生事业发展等方面对进一步促进民族地区社会发展提出了相关政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17.
郑长德 《民族学刊》2019,10(6):1-8, 106-108
2019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70年来,作为全国宏观区域经济的重要战略组成部分的民族地区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的伟大成就。民族八省区70年来在经济增长、结构变迁、对外开放、成果共享等方面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伟大跨越,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走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下实现的。民族地区70年的经济发展表明:我党对民族工作的领导是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根本保证;推动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是民族工作的第一要务;不断加大力度支持和帮助民族地区发展,始终坚持发展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着眼点和落脚点,坚持绿色发展,守好民族地区发展的底色和价值,大力加强少数民族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是实现民族地区经济70年快速发展的重要经验。  相似文献   

18.
本文论述了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面临的发展机遇,指出民族地区建设小康社会必须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道路。只有充分发挥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民族区域自治、民族经济、民族干部、民族文化等政策的功能,才能实现民族地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  相似文献   

19.
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人类社会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速度,民族地区要加快发展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实现跨越式发展,走信息化道路,建设民族地区管理信息系统。  相似文献   

20.
西藏经济发展战略问题探讨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温军 《中国藏学》2003,(1):21-33
长期以来 ,西藏经济发展战略的理论指导思想一直是传统的发展理论。按照传统发展理论的观点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惟一出路 ,就是实现工业化。诚然 ,工业化促进了全人类的繁荣进步、创造了人类高速发展的现代文明。但是 ,伴随着工业化的发展以及现代文明的推进 ,不仅使生态环境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污染破坏 ,而且还造成了世界尤其是发展中国家人类文化生态的破坏、民族文化多样性的丧失 ,这早已被现代工业文明发展的历史所证明。因而 ,对于自然生态环境高寒脆弱、民族文化传统尤为独特、各民族生存发展依赖于农牧业、民族文化蕴含于农牧业的西藏来说 ,这就客观要求必须重新审视区域经济发展长期沿袭的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 ,重新认识界定农牧业在其区域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为此 ,本文认为西藏传统的资源开发导向型工业化战略并非是促进推动其经济发展的惟一道路选择 ,新世纪应围绕广大农牧民优先受益的农牧业及其相关的民族特色产业发展构筑推动其区域经济成长的产业结构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