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郭锡良等人主编的1999年商务版《古代汉语》经过修订,补正了一些以往的注释疏误,质量得到了进一步的提高,但是该书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以列举的方式具体分析了书中将同义词、古今字、假借字等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倒的情况,认为其有进一步补正和完善之必要。  相似文献   

2.
对假借字的分类进行梳理研究,可以使我们对假借现象有更深刻的了解,从而对借字与本字的关系有更准确的认识,这对汉语史的研究是非常重要的。关于借字和本字的关系,人们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标准可以划分出不同的种类。  相似文献   

3.
<更法篇>是现存本<商君书>的首篇,该篇因记载商鞅的变法言论而著称,但也因篇中屡称秦孝公谥号等问题而连带被人认定整本<商君书>都是伪造的,商鞅本人并无著作之可能.即便在认为该篇所述基本可视为商鞅生平材料的学者眼中,<更法篇>与<战国策·赵策·赵武灵王平昼闲居>纠缠不清的关系也颇为可疑.因此,<更法篇>的成书问题其实疑窦颇多,值得深究.  相似文献   

4.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字典》《辞源》在今人阅读古代典籍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巨大作用,是迄今以来我国最权威辞书。但它们在通假字解释方面存在着本借字互倒和以通假字术语说解古今字、同源字、假借字等情况,有进一步补正之必要。  相似文献   

5.
王力先生《古代汉语》最新版经过修订,质量进一步提高,但其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有将同源字、同义词、异体字等现象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误的情况,还有通假字未予注释的疏漏,需进一步匡补。  相似文献   

6.
《辞源》(修订本)是今人阅读古代典籍无可替代的权威工具书,但由于历史的局限,它在收词、释义、书证等方面,还存在着不能尽如人意的地方,尤其在通假字解释方面存在着本借字互倒和以通假字术语说解同义词、古今字、假借字以及解说自相矛盾等情况,有进一步补正之必要。  相似文献   

7.
从理论模型建构的角度来看,记录一个词的不同汉字可分为本字和借字两类。字际关系可能产生于本字范畴内、借字范畴内以及两个范畴相交叉的汉字。同构形系统内的字际关系主要有异体字、同音借用字、分化字三种类型,而同一组字可以归入不同的字际关系类型中。  相似文献   

8.
关于淹城的所有记载、推断、考据、论点,包括众说纷纭的与古代奄族迁徙关系的判词,其原始依据,均来自一条孤证--<越绝书·卷二·外传记·吴地传>.自<越绝书>成书后,过了约800年,"淹君地"的记载,才再次在史志典籍中出现.这些记载,均标明传自<越绝书>.从文本资料传承的角度看,真正的"淹城之父",是南宋<咸淳毗陵志>的作者史能之.清代<康熙常州府志>作者陈玉璂直接断定"淹城"为奄君所有.认为奄君和他的女儿,都葬在奄城.至此,"商奄说"正式出台.陈玉璂成为"商奄说"之父.但史料表明,陈玉璂关于"商奄"的认定,是不可信的.关于淹城是奄国南迁后的都城,目前,既无地下文物作证,亦无明确的文献记载.根据<说文解字注>判断:"淹"与"奄",在中国古代是不通用的.另外,<越绝书>中的"吴所葬",有可能是"吴所筑".这个被叫做"淹城"的城,可能与"淹君地"无关.这个被叫做"淹城"的城,目前情况下,与奄国无关.  相似文献   

9.
通假字浅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假字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即通假字与本字在意义上毫不相干,通假字与本字在声音上相同或相近,通假字与本字同时并存。通假字分为实字通假、虚字通假、实字虚字通假三个类型。其读音一般应读本字的音,但为了协韵,读起来上口和谐,也可读通假字的音  相似文献   

10.
论区分假借和通假的必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假借和通假是性质完全不同的两种现象。第一 ,假借是汉字发展的重要阶段 ,通假则是一种不规范的用字现象 ;第二 ,假借字和通假字产生的原因不同 ;第三 ,假借字的本字和通假字的本字不是同一范畴 ;第四 ,假借字与本字和通假字与本字的关系不同 ;第五 ,阅读古籍过程中 ,假借字不会造成障碍 ,通假字则会造成极大障碍。因此 ,我们必须明确假借和通假所指的内涵和外延 ,区分二者  相似文献   

11.
成语中存在通假字、古今字现象,如果不能理解这些现象,就会影响对成语的准确释读。不明通假字现象而出现误读主要有两种情况,一是将"通用"视为"通假"导致误读;一是不读本字读借字导致的误读。而对于古今字中的古字是按本义读本音还是按变义读变音,如果不知裁断也会导致误读。  相似文献   

12.
除了语音方面有联系,通假字和本字在形体和数量对应方面也有联系.在楚竹书文献中,与本字有形体联系的通假字多于无形体联系者,有声符联系者多于有形符联系者,说明竹书书写者选用通假字时倾向于选择形体上有关联的,且主要留意其起示音作用的声符,而不太关注其形符;通假字与本字字形相关与否与本字的存现或后起没有直接关系.大多数字在借为他字时趋向比较单一,活跃度不高;在借用他字来表示时趋向也比较单一,灵活性不强.  相似文献   

13.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在其由口耳之学向书面文学转化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的通假字,在通假字借字与本字的语音关系中声母起到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14.
唐甄《潜书》对君民关系的考察是从三个不同层面着眼的。第一个层面 ,从历史上来看 ,唐甄认为君民关系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 ;第二个层面 ,从社会关系上来看 ,认为君民之间处在政治机体的不同部位 ,是心与身的关系 ;第三个层面 ,从人性的角度来看 ,认为君民之间是人格平等的。唐甄的政治思想是介于传统民本和近代民主之间的过渡的思想形态———新民本思想。  相似文献   

15.
假借研究中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本字标准:本形本义标准以本义之字为本字,古通用标准以常见通用之字为本字.本字标准与假借考释的目的密切相关,前者以疏理文字形义关系为己任,后者注重古书的字词训诂.本形本义标准的提出,冲破了传统训诂学的束缚,确立了假借研究在现代科学中的应有地位,是假借研究的一大进步.  相似文献   

16.
以郭锡良等人主编的1999年版商务本《古代汉语》为研究对象,认为该书虽然修订了一些词语注释方面的错误,但是其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存在一些不足。以举例的方式,对书中将古今字与同义词误作通假字的情况进行了分析并予以补正。  相似文献   

17.
汉代语言学家扬雄不惜耗费38年的功夫调查、研究方言口语,并在记载其研究成果的<方言>一书中用很多音同音近的借音字区分了各地方音的差别.文章对<方言>中被释词的全部用字进行了考查,考得借音字306个,并对其进行了分析,旨在为研究汉代方音的学者提供一些思路和证据.  相似文献   

18.
邦锡良先生等主编的《古代汉语》大学文科最新版教材经过修订,质量进一步提高,但教材在通假字注释方面仍有待商榷的地方,如在“以同源字为通假字、以古今字为通假字、以异体字为通假字和本字借字互倒”方面,将同源字、古今字、异体字等误作通假字及本借字互倒的情况,还有进一步补正之必要。  相似文献   

19.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思想史是一部经典阐释的历史.朱汉民、肖永明教授所著<宋代〈四书〉学与理学>,从思想-学术的历史形态还原入手,将宋代<四书>学与理学结合起来研究,揭示了它们之间存在着相辅相成的内在关系.这种将宋代<四书>学放置在一个连续不断的思想文化和经典诠释序列中观照的方法,既有助于突出两宋<四书>学的特色和影响,也能够在学理上厘清<四书>学正式形成前发展的学术源流.  相似文献   

20.
浅说古今字     
本文从什么是古今字入手,阐述了古今字的产生,并着重分析了古今字与通假字、同源字、异体字、繁体字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