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研究采用认知风格<镶嵌图形测验>,测试了西藏大学农牧学院180名藏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类型.结果表明,该学院藏族大学生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为场依存型.这主要是由其所处的社会生态文化、独特的自然环境和特殊的受教育条件造成的.针对这种情况,应采取适合其认知风格特点的教学方式,同时,根据不同学习阶段与任务,引导、培养其形成多种认知风格,以完成不同的学习任务,提高学习效率.  相似文献   

2.
3.
寺院与古代藏族文学有着血肉关系。藏族文学史上享有地位的作家,几乎无不出于寺院。本文从藏族寺院的组织、经济和教育,寺院与藏族文学作者的关系等方面,对于寺院在藏族文学发展中所起的正反两方面的作用进行了系统分析和阐述。  相似文献   

4.
论地理和宗教在藏族丧葬风俗中的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什么全民信仰藏传佛教的藏民族,其丧葬的主要类型不是佛教所推崇的火葬而是天葬,为什么最高级的葬法是塔葬而不是最流行的天葬,为什么土葬的兴衰史与苯教的兴衰史相一致?文章从藏族的地理环境、宗教文化与民族史方面进行了论述,提出了藏民族葬俗双因素决定理论地理环境与宗教交互作用决定了藏民族的葬俗,地理环境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宗教的决定性影响,特别是苯教所推崇的土葬和佛教所推崇的火葬的影响;而宗教又削弱了地理环境对葬俗的限制和束缚.  相似文献   

5.
丹曲 《中国藏学》2005,(2):106-111
"万物有灵"观念是早期人类认识史上的一个普遍存在的观念.藏民族也不例外,人们不仅认为万物有灵,而且还认为人的灵魂可以离体外寄,隐藏到别的物体上去.本文通过对藏族史诗<格萨尔>中灵魂寄存观念的归纳和分析,认为:第一、灵魂寄存观念由来已久.第二、灵魂寄存观念是塑造<格萨尔>众多人物形象的母体.第三、灵魂寄存观念是构成曲折动人故事情节的基本元素,是成就格萨尔英雄形象的基础,又是史诗创作的重要基石.  相似文献   

6.
科技统计是统计方法用于科技领域的一门学科。它是从数量方面来研究经价。连理的发展现状,分析科技管理的发展变化规律。科技统计在藏区经济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它不仅为藏区各级政府制定经济发展规划和政策提供可靠依据,同时为确定科技发展总目标,选择藏区内科技攻关的开发性项目,制定经济发展战略和实施方案提出决策依据。一、藏区科技统计的特点我国藏族地区地域辽阔,自然条件独特,物产资源丰富。特别是青藏高原以奇异的地质地貌,瑰丽的自然风光,灿烂的民族文化,独具一格的风土人情,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为科技统计的…  相似文献   

7.
从认知语境角度八手,探讨句法歧义的作用机制,认为歧义是语言使用中十分普遍的现象,句法歧义是歧义的一种,在结构层次上影响人们对语言的准确理解.句法歧义的产生是由多方面因素造成的.句法歧义与人的认知密切相关.认知语境是传统语境内在化的结果,包括语言使用的情景知识、语言上下文、背景知识等内容,是语义理解的基础,可以使歧义结构的意义具体化.  相似文献   

8.
思想政治工作离不开人的心理成分,运用认知理论的主要观点和精神实质,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过程,可以论证认知理论在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实际应用.  相似文献   

9.
发挥共青团在大学生道德教育中的作用,是<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给高校共青团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共青团应该发挥"组织"、"活动教育"、"实践教育"等优势,通过广泛地宣传,深入地组织各种主题教育和实践活动,对大学生进行公民道德教育.  相似文献   

10.
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我国大学生重要的组成部分,对其思想引领不仅影响着我国高素质人才的培养,而且对我国未来的团结稳定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基于此,本文通过对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特点与认知特点的分析,提出了意会认知理论在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引领中的渗透策略,以期能为我国少数民族大学生思想教育提供参考建议.  相似文献   

11.
罗振华 《民族学刊》2021,12(6):46-53, 120
西部地区拥有丰富的水资源,大力实行水电开发项目带来社会经济正面效应的同时,也可能因为多方面的原因引发社会冲突。本文以西部地区的水电开发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整理西部地区水电项目的典型案例,基于扎根理论分析方法,构建西部地区水电开发项目的冲突形成机理模型。研究发现,西部地区水电开发项目的属性特征、企业行为和政府行为,造成了环境、安全、经济等方面的潜在影响,导致公众的风险感知、责任归因、文化认知的改变,引发其负面情绪反应等隐性冲突,并在一定条件下升级为显性冲突。据此,本文提出了缓解社会冲突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青海藏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歌唱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藏传佛教的传布,悄然渗透入青海藏族民歌之中,不仅成为民歌的重要内容,还影响着民歌的叙事方式,强化其社会道德规劝的功能.但,青海藏族民歌并不是被动的承受者,也反作用于藏传佛教,起到了促进藏传佛教民间化、大众化的作用,更成为藏传佛教自身道德建设的一面镜子.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从不同的观点论述了跨文化交际的普遍问题及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14.
2008年作为中国全球传媒公关的重要一年,西藏再度成为全球媒体的焦点。西方视角中的西藏形象、西藏话语与中国互不交接,南辕北辙。西方多年形成的西藏形象,首先涉及到西方的普世价值,其次反映了西方长期对中国的偏见以及近期对中国崛起的焦虑。西方大众传媒和学术界、政界在西藏问题上形成了配合默契、行之有效的政治传播链。对此中国需要有现实主义的态度和全球视野,面对西方的主导话语权,必须努力打造中国的普世价值观,坚持历史的主题、发展的主题,积极参与普世价值的全球重建。  相似文献   

15.
藏区习惯法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概括了法律与宗教、禁忌等的关系以及藏区的习惯法对藏族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将服饰作为一种符号,从民族社会学的角度,对青海安多藏族服饰文化的族徽标识功能、身份标志功能、礼俗规范功能、祈福求吉功能及装饰审美功能等进行阐释,以此来揭示安多藏族服饰深厚的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17.
有机肥料是农业生产的重要肥源,它在提高作物的产量并改善其品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文章从有机肥料的资源、特性、作用及其发展方向等因素,阐述了有机肥料对我区农业生产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民族关系的文化功能是民族关系功能的一种,它对民族及其文化的发展有重要的促进作用,本文详细地阐述了民族关系文化功能的体现、特点及现实意义.作者认为认真挖掘民族关系的文化功能有助于我国各民族走向团结、繁荣、富强及民族文化遗产的保护,并促进我国与其他世界各民族的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19.
傣语谚语的文化透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谚语主要是社会实践经验的总结,谚语的本质、谚语的主流是劳动人民创造的语言财富。它深深植根于民族文化的沃土之中,自然而真实地反映历史变迁和社会现实,具有深厚的社会文化的历史沉积与印记。本文用文化语言学的观点,对傣族谚语的文化内涵进行了剖析,目的是让人们对傣族现存的或曾经存在过的文化现象有一个深入的了解。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