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沉石 《现代交际》2002,(4):45-45
一家文化实业公司招聘文字编辑。曾在杂志社做 过编辑的我便带着作品和求职书,到这家公司 报了名。两天后,这家公司通知我去面试。给我 面试的考官是一位四十几岁的男人。 “你是学经济管理专业的?”考官看了看登记表格问我。 “是,我不是学中文或新闻专业的。”我如实作答。 “以前有没有做过编辑工作?”很显然他没有看求职登记表第二面中的“工作简历”一栏,否则不会如此问。 “我在杂志社做过两年时间的文字编辑。”我答道。 “你现在没有工作?”又是不痛不痒的问题,求职表里也能找到答案。 “你自己能解决住房问题?” “一个星…  相似文献   

2.
开心乐园     
《老人世界》2014,(9):62-62
一、小幽默 漂亮的书架 甲对乙说:“呀,你的书架真漂亮,可惜里面一本书都没有。” 乙说:“是呀,我以前倒是有很多书,可是为了买这个书架,我把书都给卖了。”  相似文献   

3.
1997年香港回归的时候,我刚刚学完《社会工作概论》这门课。那时还没有合适的教材,老师就给我们复印了一本繁体字的书,这书看得有点别扭,里面案例中的对话都很奇怪,案主都叫“阿明”、“阿杰”,一看就不是本地人。那时我还没意识到,这本“盗版”的教材正是香港社工给我上的第一堂启蒙课。很可惜,这课程距离当时的我们还有点遥远,那位老师讲得不清不楚,我也听得一知半解,  相似文献   

4.
我幼失严慈,家境贫寒,没有读过书,15岁就成了一名挖煤工人。1952年,我有幸被选派到秦皇岛煤矿工人学校读书识字,从此便与报纸结下了不解之缘,且一发不可收拾。现在我涉足藏报界已40余载,成了同事、朋友、家人眼中的“报迷”“报痴”。我也很乐意冠上这个头衔,谁让我与报纸一见钟情呢。  相似文献   

5.
葛剑雄 《中外书摘》2009,(9):100-100
我自幼喜欢看书,其实包括一切有字的东西,如用作包装的半张“申报纸”(当时家乡人对所有报纸的通称),我也会看好一会。由于家里穷,也没有图书馆可以借书,所以从来没有目的和选择,有什么看什么。但等列上初中时,我已转学卜海,有了学生汪,可以上图书馆看书,学校的罔书馆也有少量书可以卅借,我开始找自己想看的书。  相似文献   

6.
朋友小凌自幼双腿萎瘫,在一家印制包装纸的福利工厂工作,他业余爱看文学书,常到我家来借。我有一天就对他说:“你怎么不立个大志向,发愤写作,也成个作家?”我自然举出了中外古今一些例子,又借给他《三月风》,激励他登上“维纳斯星座”。当时他没说什么,过些天来还书,他告诉我:“我没有写作的天分,我就这样当个读者挺好。”临告别时更笑着说:“我活得挺自在。我为自己高兴。”  相似文献   

7.
乐幽 《老年世界》2008,(16):41-41
一项心理调查表明,近70%的中老年人或多或少存在自闭倾向。中老年人的自闭倾向主要表现在不愿再接触社会新生事物,不愿意参加社交活动,对于一些必须应酬的活动也敷衍了事;不愿敞开心扉,工作墨守成规,倾向于“守天下”;看不惯年轻人,缺乏兼容并蓄的精神,甚至压制、打击下属;  相似文献   

8.
2012年全国公务员考试于2011r年11月27日结束,2012年上海市公务员考试也开始报名。但海归高磊没有像往年一样张罗着报名、买参考资料。“虽然有点遗憾,但是居委会工作的确很忙,没有时间复习,我不愿意打没有准备的仗,还是把这个机会留给其他人吧。”这个一脸坚定的年轻人强调:“我不想离开居委会主任的岗位,我要在这里做出品牌,让年轻人知道,居委工作是一个大舞台。”  相似文献   

9.
这些天流行说“坏孩子”。我也想说说自己差点成为“坏孩子”的经历。 小学四年级前,我是一个“坏孩子”,老师不待见我。老师不待见我,我就不愿上学,不愿上学成绩就更不好。老师就更不待见。同学看老师不待见我,就学着老师也不待见我。  相似文献   

10.
近几年,几位朋友总夸赞我“深沉”。每每听到这些“溢美”之词,。G底不由得常常涌起喜悦的热流。我终于不再是那个快手快脚的毛头小伙子,也开始“深沉”起来了。然而,究竟“深沉”在哪里,连自己也不知道。有时想搜寻一番,却怎么也搜寻不到一点“深沉”的痕迹。最后竟想到了“模糊”思维:不必要清楚明确的东西,就应该含糊它、淡漠它,因此,我便不再去想。就这样在浑浑噩噩、迷迷瞪瞪中又“深沉”了数月,后来,我竟连话也不愿说,连笑都不想笑,“深沉”得都“深沉”不起来了。终于有一天家庭聚会时,兄弟姐妹欢声笑语,而我却无米…  相似文献   

11.
我们班上有一位叫何兴的同学,经常被同学们嘲笑,因为他是班上的“最差生”。为此,他常常一个人玩,谁也不愿跟他在一起。有一件事,却让我和他成了好朋友。  相似文献   

12.
穿山小孩     
到了下午5点钟,天光还亮得像正午一样,我们全班都还留在学校里,心不甘情不愿地上着辅导课,但是老师并没有忘记一名特别的学生,他把粉笔捏在手心里,指着坐在我前座的小孩:“廖俊杰,你要准备了。”  相似文献   

13.
朱迅 《中外书摘》2006,(8):16-18
同在中央台我却从没见过他 那是一段特殊的日子,“非典”横行,国难当前,被称为没有硝烟的战争进入到最低谷、最残酷的时期。2003年3月,北京开始恐慌,人们开始抢购,流言四起,乌云密布。工作上我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困难,每天“连轴转”的工作弄得我身心疲惫。  相似文献   

14.
杨绛在《干校六记》里写道,她曾经指着新搭的窝棚问钱钟书:“给咱们这样一个棚,咱们就住下,行吗?”钱钟书认真想了一下,说:“没有书。”我喜欢这表述的朴素及真诚,是“认真想”过,才说不能,因为“没有书”,视书籍为生命中一桩极重要的事,形同水、阳光、空气或者爱。希望不会有人给我这样的选择题,如果一定,我但愿他是说:给你太平洋的一座岛,岛上的豪宅,咱们就住下。我会兴奋地答:书房有多大?读书不过是习惯,其实与生活无关。但读书人,就是不能没有书。像鸦片鬼。有人说,淑女必书女。我倒觉得未必,我见过无数旧式女子,温柔典丽,深谙家务及人…  相似文献   

15.
玫瑰点击     
《玫瑰点击》是C城一位美女作家的一本散文集子,但近日却被我的隔壁邻居小吴“巧取豪夺”作为他的网名。小吴二十有七,网下内向、腼腆,网上热情、奔放,以文笔多彩、性格多情以及很容易令人生出无限遐想的“潇湘公子”网名而纵横驰骋网络情场———虽然有一只腿因小儿麻痹症而落下残疾,但却以长相俊美而得“半截美人”之称。其实,这也怪我多事,那日站在走廊边上与他闲聊,无意之中便聊起C城的美女作家以及她们结集出版的书,其中自然也提到了《玫瑰点击》———倒不是这本书在这些火爆炒作的美女书阵中独拔头筹,而是书中多有网人网…  相似文献   

16.
在我伏案夜耕之时,书薇或许正在美国开着她的二手车奔波打工途中。她有没有在这么安静的夜里这么安静地想一个人?书薇说,她每晚累得头一挨着枕头就睡着了。连梦都不做。“很怀念二三友人一杯清茶淡淡聊天的日子。在美国我好像都没有朋友的概念了,除了上课就是打工,连说话都变得快而简洁,根本用不上丰富的语言表达。连谈情说爱都是一个眼神直奔主题。带着梦想而来,却不知梦醒何处?”书薇在信中情绪显得低落无奈,“没想到卸下一个包袱,又背上了一个更大的包袱。”这使我想起她离国去美时,因钱不够去买北京的机票,就拎着两个比她还…  相似文献   

17.
林夕 《当代老年》2006,(8):18-19
那天,女儿放学回家,突然没头没脑地问了一句:“妈妈,我们家有多少存款?”不等我作答,她又继续说道:“他们都说咱家至少有50万元。”我奇怪地看着女儿:“你说的‘他们’是谁呀?”“我班同学。他们都说你一本书能赚十几万稿费,你出了那么多书,所以咱们家应该有50万吧。”我摇摇头,说:“没有。”  相似文献   

18.
谷丰登 《老年世界》2008,(19):27-27
老汉年轻时爱读书,也读了一些书,最迷醉和欣赏的是那句“红袖添香夜读书”的诗句。 红袖者,美人也。在夜晚秉烛而读时,身旁有一美人相伴,空气中荡漾的是熏香、香茗的清新怡人的香味,这是何等雅致优美的画面。但遗憾的是老汉年轻时虽然通宵达旦,读书不少,但从来没有“红袖添香”一说,倒是常常独守孤灯伴书卷。  相似文献   

19.
彭国梁 《老年人》2008,(8):34-35
我为《老年人》杂志写的一系列有关“老年人”的文章,有许多篇都是因书而起。现在所写的这一位凌翼云先生,也是因为书的缘故。2006年,我写作《长沙沙水水无沙》一书时,我的桌上摆满了各类与长沙史料相关的书籍,其中有一本《湘剧诗联选》,编者为张九、凌翼云。在这本书中,有一首抗战初期田汉作词、冼星海作曲的《班歌》,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漫画与幽默     
世界名家名作选谁需要谁        妻子:“生活中女人需要男人,男人也需要女人。”        丈夫:“男人为什么需要女人?”妻子:“如果世界上没有女人,谁来给你们的裤子钉纽扣呢?”        丈夫:“如果这个世界上没有女人,那么谁还需要裤子呢?”妙喻        ──男人像火一样,稍不注意就窜到外面。        ──谣言像接吻,从这张嘴传到那张嘴。        ──做买卖不愿做广告,如同黑暗中向女人使眼色。节约        妻子向丈夫夸耀自己说:“看我多会过日子,衣服几个月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