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5 毫秒
1.
协同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的创新战略,它的创立与实施同社会生态系统及其研究即社会生态学密切关联。文章首次探讨了协同发展论与社会生态系统、社会生态观念、社会生态平衡、社会生态哲学等的相关性,所以具有重要的学术理论价值和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生态学知识是开展环境保护与环境治理的基础知识,本文从生态系统与生态平衡理论出发,结合南充地区的区域环境特点,试探该区开展环保建设之策略问题。  相似文献   

3.
深层生态学提出了人类自身的生态构建课题,强调所有生命体的共存共荣,因此高等教育哲学中必须以教育生态观与之适应。格式塔深层生态学理论启示人们在探讨高等教育哲学中如何对待人类传统价值的取舍问题,高等教育应以人作为生态系统的一部分而不是以环境保护者的身份来看待生态系统,从课堂实践做起,来共同建构教育生态观。  相似文献   

4.
以社会生态为研究对象的社会生态学,将环境资源、人口问题、城市生态、生态文化、社会生态系统等作为研究内容,以实现社会生态平衡与优化,促进社会生态经济协调统一与可持续发展为其研究的任务与目的。社会生态学丰富与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运动与发展的物质基本原理,并促成了两个世界、两类科学和两种文化的交叉整合,具有重要的科学理论与社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5.
出版生态学初探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健康的出版生态对出版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分析出版生态入手,提出了出版生态学的概念,认为出版生态学就是研究出版媒介与其环境,以及互为环境的出版媒介之间相互作用规律和机理的科学。探讨了出版生态学的相关学科和分支学科,以及出版生态学的研究方法。提出了出版生态学应当从个体、种群、群落和生态系统的层次研究出版生态规律,而以出版生态系统为研究重点,探索优化出版生态系统、保护出版生态平衡、保证出版业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相似文献   

6.
价值理念是环境资源法学的核心理论问题,而立法目的是立法者对环境资源法所要追求的价值的最直接、最明确的表达。环境资源法立法目的的差异实质上是价值理念不同的表现。因此,将环境资源作为一个整体对待的环境资源法,其真正目的应该是保持生态系统整体的价值,而不是保护这一整体中某一部分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生态观念的转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传统生态学的核心理论是“物质循环”和“生态平衡”。这种理论树立了有限物质资源通过循环可以无限地被利用的观念,也为环境的持续稳定提供了理论依据。然而近年来环境持续恶化,土地、水源、森林等资源也正在被耗尽,于是传统生态理论与客观环境持续性恶化的现实脱节。面对这种现实状况,生态学的理论模式正由物质循环模式转换为前进变化的螺旋发展模式。生态观念也由生态平衡稳定观念转变为持续变动的观念。  相似文献   

8.
大学文化是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目前,我国大学文化生态系统严重失衡,内部生态系统频现冲突,与外部生态系统之间关系失调。大学文化亟待实施生态化建设这一新的方略,实现由非生态平衡的状态向生态平衡的状态不断转变。实施生态化建设必须遵循文化生态学的基本原则,明确目标、厘清路径、构建相应的运行机制。  相似文献   

9.
一、生态建设在山区开发中的重要性人类和其它一切生物一样,都是生存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中。生态学认为,人类与其它生物、环境(主要指阳光、温度、水分、空气、土壤、岩石等),共同构成了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通过物质循环、能量交换而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达到生态平衡。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进步,人类对生态系统的控制能力越来越大,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重要。但是无论生产力发展到什么程度,生态系统都是作为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离开了生态系统,人类就无法生存,更谈不上发展。自然资源是自然环境中能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需要的物质,它包括自然界中的水、土、矿、光、热、气等非生物  相似文献   

10.
刑法价值与人格刑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法治的本质在于良法之治。法的价值是评价良法的主要标准。刑法的基本价值包括正义、自由和秩序。刑法的基本价值之间应当建立起价值“生态平衡”的观念,使刑法价值的三大要素在价值“生态系统”中和谐相处。人格刑法学以人格责任论和人的违法观为理论基础,将正义、自由和秩序同时纳入刑法价值体系中,是一种能够实现刑法价值观上的“生态平衡”的学说。  相似文献   

11.
生态学作为生物科学的一个独立分支,是研究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学科。现代生态学则具有(1)从描述性科学走向实验科学;(2)研究重点从个体水平转移到种群和群落,进而发展到以生态系统研究为中心;(3)生态学原理与人类各个实践领域的结合更加密切;(4)数学模型在生态学中得到广泛应用等鲜明特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关系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长远大计,而环境污染、人口过剩、资源枯竭、生态恶化是需要首先克服的问题。因此我们必须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也必须研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这是生态学工作者的当务之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应该重视和利用现代生态学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生态工业是解决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矛盾的可行途径,工业生态学是研究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的新兴交叉学科。将这些新的理念引入到环境教育中,使人们建立起绿色设计、绿色工艺、绿色消费等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相似文献   

13.
生态平衡规律是生态系统必须遵循的基本规律,作为高等教育特有的生态系统,学术生态也必须遵循生态平衡规律。建设和发展"学术保护区",对学术生态系统中具有特殊价值、容易遭受破坏或破坏比较严重的区域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是维护学术生态平衡的价值诉求和理性选择。在学术生态系统中,教学学术、基础性研究和社会服务的学术性是具有特殊价值但又容易遭受破坏或破坏比较严重的区域。建设和发展教学学术"学术保护区"、基础性研究"学术保护区"和社会服务"学术保护区",在实践中探索对"学术保护区"进行特殊保护和管理的有效举措,旨在为实现学术生态平衡的价值诉求提供路径指引。  相似文献   

14.
生态学所揭示的生态系统整体性、有机性、多样性,不仅提供了一幅和传统的机械论自然观迥然不同的世界图景,而且在这种生态世界观的内部孕育了一种强调生态的工具与内在价值同在的价值观。生态哲学与环境伦理学的发展已经证明,生态学是生态哲学和环境伦理学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壤。现代生态思维为传统的价值内涵进行实质重建和拓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15.
环境整体主义的生态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生态学的发展为人们理解自然提供了一种新的认识范式。生态学关于种间关系、群落演替、生态系统及其营养动力学的研究揭示出自然界的整体性、多样性和物种之间的相互依存关系,由此展示了一幅与传统机械论自然观迥然不同的自然图景。正是依据这样一幅图景,环境整体主义(如大地伦理、深层生态学)完成了世界观和方法论由生态学向形而上学的转换,并在此基础上建构起了与人类中心主义相对立的整体主义的价值理论和环境伦理。  相似文献   

16.
教育生态平衡是教育生态的一条基本规律,体育也有生态平衡问题.体育生态系统与社会生态系统不断进行着物质与能量交换,与其环境相互作用,在相对不变的输入一输出比的作用下,建立起"稳定态"或平衡.要保持高校体育系统的生态平衡,必须要做到体育系统与教育环境相互适应,体育主体质和量的平衡,高校体育实践教材与理论教材的统一,体育投入与产出相互对称,体育与国际接轨.  相似文献   

17.
进入21世纪,中国融入世界的脚步不断加快,全球化的浪潮席卷着人们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作为社会整体生态系统的一个子系统,高等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影响。社会生态学作为一门生态学的新兴分支学科,强调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共生,为深入开展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在认真梳理生态学、社会生态学的相关理论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的社会现实,从理论生态、环境生态和教育活动生态三个层面入手,对全球化给高校德育社会生态系统带来的冲击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生态文化的深层建构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现代社会所面临的环境危机本质上是一场文化危机,决非单纯的技术和经济手段能够解决,需要观念的根本变革。作为一种谋求人与自然协同发展的可持续文化形态,生态文化必须立足于整体论哲学和生态价值观基础之上,并将生态学思维和深层生态意识作为其核心内容。而现代生态学研究成果所揭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生态文化的观念建构提供了肥沃的土壤。  相似文献   

19.
运用生态分析方法从“关联”的角度对党的思想路线进行整体性的研究,将思想路线的内容表达作为生态系统,而思想路线之所以产生和变化发展的历史背景以及其所属领域则作为环境系统。保持生态系统与环境系统的良性平衡,需要强调党的思想路线内容的层次性,明确其核心和实质;需要认识到作为一般政治价值的目标和理论从来就不是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确定或转变的主要动因,按照客观条件的变化来选择党的思想路线的具体内容是贯穿其中的基本原则;需要在空间上明确党的思想路线在整个社会意识结构(社会观念结构)中所处的层次,进而明确非捆绑式的意识形态所表现出的灵活性、变动性和兼容性。  相似文献   

20.
现代生态学认为,自然生态系统有其内在的物质能量新陈代谢循环规律,健康的土地生态系统有其自我更新能力。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环河》通过讲述现代工业化农业的生产方式和经济运行模式违背土地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转换规律,造成土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新陈代谢断裂的生动故事,深刻揭示了土地新陈代谢断裂之“殇”的经济主义根源,提出要进行符合生态学逻辑的价值观变革和现代生态保护意识的培育。生态价值观的确立和生态良知的养成是生态伦理学的必然价值旨归。奥尔多·利奥波德的《环河》代表现代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的觉醒,具有生态文明时代的伦理启蒙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