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章介绍了用CSS滤镜和蒙古文镜像字体实现蒙古文文本网页编辑和显示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克服了用图形方式或逆向输入蒙古文的方法制作蒙古文网页的不足,能够直接从WPS等文本编辑器通过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将蒙古文文本内容复制到网页编辑器中,同样通过复制和粘贴的方法将网页中显示的蒙古文文本内容复制到WPS等文本编辑中,保证文本的内容和顺序不变.这样既提高蒙古文网页编辑速度,又能为广大用户移置网页内容提供了方便.  相似文献   

2.
蒙古文主要有传统蒙古文和西里尔蒙古文两种。由于传统蒙古文的特殊性,传统蒙古文的电子化比较落后,以其提供的网页很少。然而西里尔蒙古文的电子化比较先进。而且与其提供的网上信息大量存在。通过研制开发西里尔蒙古文网页的向传统蒙古文自动转换系统,帮助人们获得更多的传统蒙古文网上信息。  相似文献   

3.
古代印度最伟大的古典梵语诗人和戏剧家迦梨陀娑的长篇抒情诗《云使》于18世纪前半叶通过藏文转译成蒙古文。作为梵文原本的目的语文本和蒙古文译本的源语文本,藏文译本的得与失直接影响了蒙古文译本。从蒙古文译本的语序和用词特征不难看出其对藏文译本的依附性。但藏文译本究竟在哪些方面如何影响到蒙古文译本,以及这些影响与梵译藏过程中的问题又有何关联?本文在《云使》的梵文、藏文、蒙古文三种文本逐字逐句比较的基础上,解析蒙古文译本所受藏文译本的具体影响,并在梵文、藏文本的对照中找出造成这些影响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4.
据《全国蒙古文古旧图书资料联合目录》载,国内60家图书馆收藏解放前出版或抄写的蒙古文图书资料约1500余种,总计7000多册,内容非常广泛。现存最早的蒙古文文献是13世纪20年代的碑铭,此外《蒙古秘史》、《蒙古黄金史纲》、《蒙古源流》。在蒙古文古籍中最为有名,被誉为三大历史文献,它们不仅是历史著作,而且更具有文学价值。  相似文献   

5.
蒙古人民共和国科学院东方学研究所1986年出版了阿·达木丁苏荣(A·aMcyp)的《蒙古方体字》(Mo)一书。全书计228页,收碑铭13个,文献7件,牌符4个,印章2枚,西藏所藏印章16枚,用八思巴字书写的蒙古、突厥,阿拉伯、汉等多种语言的其它资料8件,是迄今为止蒙古学者用蒙文写作的第一部八思巴文专著。作者对八思巴文进行了文学、语法学的分析。鉴于这是蒙古学者对八思巴文首次较系统的论述,因此引起我们的兴趣.中蒙人民有传统的友谊,近年来两国文化的交流日趋频繁。我们翻译介绍此书,目的就在于为推动两国学界间更广泛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作出努力。本书分序言,导方,第一章,八思巴字规则 语言特征 正字法 语音和词法,第二章八思巴字蒙古语文物,第三章,西藏的八思巴字文物,第四章 八思巴字蒙古语、突厥语、阿拉伯语、汉语的若干其它文物,结论,缩略语表,俄文内容提要,书目等部分。这里先刊出序、导言、结论三部分,以提供学术信息,以下译文中圆括号注为原注,方括号注为译注。  相似文献   

6.
清朝在统一天山南北以及与中亚各部族政权建立联系的过程中,充分利用蒙古语文在中亚的地位和作用,使蒙古语文成为相当重要的沟通语言工具。蒙古语文在清朝与中亚诸部族政权沟通交往环节中所扮演的语言媒介角色,亦从另一个侧面呈现了清代中央王朝与周边民族的交往交流。本文廓清清朝颁给中亚各部族统治者蒙古文敕谕的历史背景,并展开讨论蒙古语文在清乾隆朝统治新疆、经略中亚时期所发挥的沟通媒介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章利用作者自己整理翻译的西藏档案馆藏蒙古文档案,探究乾隆皇帝和西藏郡王颇罗鼐父子之间的蒙古文往来文书,主要论证了清朝在探索治藏政治制度的过程中,如何与颇罗鼐家族互动的问题。文章认为,清朝与西藏地方世俗精英的合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建立西藏政教合一制度积累了经验,提供了条件。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内蒙古蒙古文图书出版业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得出蒙古文图书出版发展缓慢的结论。提出相关民文图书出版业的政策更新慢,教材循环使用政策的逐步推开和中小学生人数的减少,图书出版成本持续增长等外因和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执行的蒙古文图书定额补贴政策,出版民文图书的民族出版社放开实施书号及"以汉养民"的出版模式风行,没有区别对待民文出版和民族出版,内蒙古没有设立出版民文图书的专门出版社等内因,为蒙古文图书出版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发展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9.
元代畏兀儿人使用八思巴字述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人自古至今使用的蒙古文是从回鹘人那里学来的 ,但回鹘人也曾一度使用过蒙古八思巴字 ,这是古代民族相互学习的结果。元代畏兀儿人使用八思巴字拼写回鹘语的情况还鲜为人知 ,本文对考古发现的回鹘人使用八思巴字回鹘语的印章和文献情况作了简要介绍 ,以期学术界能对此有所关注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二月二十七日郊劳出征将军兆惠、富德及诸将士礼成纪事诗碑》简称《京县郊南亲劳军碑》,是清朝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叛乱之后,于良乡建立的御中的制石碑。碑文以汉、满、蒙古、察合台文四种文字合璧书写。通过对四种文字比较发现,碑文满文译自汉文,蒙古文译自满文,而察合台文则是翻译蒙古文而形成的。《京县郊南亲劳军碑》真实反映了乾隆二十年至二十四年,清朝出兵西域,平定准噶尔及大小和卓之乱,进而一统天山南北这一重大事件。从碑文中汉文、察合台文比较的视角,可以窥见清王朝在中华民族多元一体格局演进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1.
蒙古语译《佛说北斗七星延命经》中残存的回鹘语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文献的价值 德国吐鲁番探险队收集的“吐鲁番出土蒙古文文献”总共由105件文献构成,虽然总量不是很多,但在内容上却包括了叙事诗、格言诗、佛教文献、占卜、行政文书等丰富的体裁。对于研究13-14世纪蒙古社会、经济、文化和宗教都是非常珍贵的资料。  相似文献   

12.
"蒙古民族"[m■ηg■lündüsüten]概念的出现和使用与近当代中国历史和民族政治的发展过程密切相关。在近代蒙古地区,"民族"[ündüsüten]概念的流行和使用无疑受到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中国国内政治、汉人文化思想界和日本等东方国家的直接影响。蒙古民众和精英在传统的血统、部落、种族、宗教等概念的基础上逐渐接受了"民族"概念,并为传统的部落、部族赋予了新的意涵。本文通过系统考察蒙古地区近当代蒙古文文献与汉文文献记载,从知识社会学视角出发,深入阐释了"民族"[ündüsüten]概念在近当代蒙古地区民族主义形成过程中的叙述形式及其社会认同的多线性、模糊性特征。  相似文献   

13.
流传于俄罗斯联邦图瓦共和国民间的《克孜尔》史诗和蒙古《格斯尔》同源异流之作,蒙古《格斯尔》是源,图瓦《克孜尔》中既有译自蒙古文《格斯尔》的部分,也有对蒙古文《格斯尔》编创的部分,还有自己独创的部分。基于“格斯尔”在图瓦语中的音变,格斯尔被当成了成吉思汗,从而自古流传的有关成吉思汗的传说故事作为图瓦《克孜尔》史诗新篇章广泛流传的有趣现象。  相似文献   

14.
2007年1月29日,“多体蒙古文(混排汉英)印刷文档识别暨统一平台少数民族文字识别系统”(以下简称“统一平台少数民族识别系统”)在清华大学通过专家鉴定。该项科研成果首次在统一平台上解决了实用的多字体印刷少数民族文字及其混排汉英的识别问题,完成了在统一平台上蒙古文、藏文、维吾尔文、哈萨克文、朝鲜文和柯尔克孜文(混排汉英)文档识别的综合集成平台和系统,主要技术指标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5.
人民币上的少数民族文字我国现流通的第四套人民币的所有面额上都印有蒙古、维吾尔、藏、壮4个少数民族的文字。蒙古文于1951年5月17日首次出现在第一套人民币中的5000元和10000元两种面额上。从1955年起,新发行的人民币所有面额印有蒙古文。蒙古文...  相似文献   

16.
满族的早期文化周俊仪1.语言文字满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满语属阿尔泰语系满一通古斯语族满语支。1119年金完颜希尹模仿汉字和契丹字创制女真字,熙宗时又创新字。新字称“女真小字”,旧字称“大字”。在女真各部未统一以前还使用女真字,以后女真字与蒙古文并用...  相似文献   

17.
大家庭文摘     
我国在货币上采用少数民族文字由来已久,如西夏、元、清诸代的钱币上,分别铸有西夏文、八思巴文和满文。新中国的人民币上除了采用汉字为主要文字外,也曾先后采用蒙古、雏吾尔、藏、壮4种少数民族文字。这些少数民族文字均由该少数民族书写高手书写,并经内蒙古、新疆、西藏、广西各自治区人民政府主要领导人签批.国家民委校审,最后由国务院批准采用。由于少数民族文字的书写习惯不同,所以人民币的藏文、维吾尔文、壮文为自左至右横排,蒙古文却自左而右、自上而下直排、在1948年12月1日开始发行的第一套人民币中,1951年4月1日发行的5000元蒙古包和10000元牧马  相似文献   

18.
内蒙古自治区的蒙古族普遍信仰藏传佛教,但是有一小部分蒙古族信仰伊斯兰教,被学术界称之为"蒙古族穆斯林".其法定民族成分是蒙古族,在日常生活中,讲蒙古语,使用蒙古文,主要从事牧业生产活动.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历史的角度,对蒙古文字的产生、特点与功能进行了初步分析,认为蒙古文字不但是蒙古语言的辅助工具,而且是一种独辟蹊径的书法艺术品,它以其独特的结构、书写规则,体现了蒙古民族的民族性格,为蒙古族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是凝结蒙古族人民的精神纽带。  相似文献   

20.
阜新蒙古族自治县有蒙古族13万人,小聚居,大分散。从这一特点出发,阜新县发展民族教育不搞“一刀切”,因地制宜地采取以下三种办学措施: 一、在蒙古、汉族杂散居地区的普通中小学设蒙生班或临时蒙古文授课班。这些班级以汉语授课为主,增设一门蒙古语文课,并设有专用教室,以保证蒙古语文教学的正常进行。二、在以汉语授课为主的民族中、小学,除学好蒙古文课以外,其它科教学时可以用蒙古语辅助教学,以便学生听懂听好。三、在蒙古族聚居地区的民族学校,采用蒙古语文课本,用蒙古语讲课,由小学二年级开始设一门汉文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