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中国近现代史上,蒙古王公有着庞大的群体,广袤的领地,位尊权重,声名显赫。在近现代的中国与蒙古扮演了复杂而又矛盾的历史角色:是中央政权统治蒙古的工具,是蒙古人民的剥削压迫者,是蒙古近代化的推动者与阻碍者,是民族分裂的罪人与维护祖国统一的功臣。究其根源,是蒙古王公的自私的、狭隘的封建统治阶级本质所致。  相似文献   

2.
僧格林沁等近代蒙古王公,同时也是全国性的重要历史人物。他们的生年、生日,却一直存有疑问甚至有误传。细究这一现象,很可能是因为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有忌讳生日的习俗。  相似文献   

3.
朝觐制度是清朝治理边疆地区的重要手段之一,清朝通过这一制度笼络边疆少数民族上层,达到不设边防的目的。喀尔喀地处清朝北疆,西与准噶尔接界,南至漠南,北至俄罗斯,因此在清朝边疆的统治和治理中占有重要的战略位置,清政府关于喀尔喀蒙古王公的朝觐制度,本着“恩威并施”和“厚往薄来”的方针,对怀柔喀尔喀蒙古王公、巩固北部边疆、稳定清政府的统治起到了积极的作用,同时对喀尔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殖民地印度时期,与印度穆斯林贵族、国大党温和派相比,印度王公在英印帝国内得到了宗主国——英国殖民者更多的宠幸,王公在帝国内的政治地位逐渐提高。20世纪30年代,王公在宗主国的支持下在全印度政治舞台上扮演积极的角色,试图与国大党在未来的印度中"平起平坐"、"平分秋色",甚至到1947年英国撤离印度前,王公有成立自己独立国家即"土邦斯坦"的可能性。王公们之所以能够在帝国体系内受宠主要是三个方面的原因,即英国殖民统治策略的结果、王公作为印度社会最集中代表的结果以及王公对宗主国忠诚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鸦片战争后,蒙古社会危机日益加剧.清政府不得不考虑以新的政策来应付日益加深的民族危机,于是移民实边政策开始实施,从此开始了对内蒙古地区的全面放垦.清末移民实边政策对蒙古社会经济造成了深刻影响,一方面促进了多元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封建领主制经济的瓦解;另一方面破坏了草原生态、加剧了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  相似文献   

6.
蒙古王公在蒙古的近代化中,扮演了矛盾的角色,一方面推动经济社会等方面的近代化,另一方面.阻止政治的近代化,从而反映出王公的阶级本质。  相似文献   

7.
蒙古英雄史诗与游牧经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蒙古社会的游牧经济可分为开始和发展两个阶段 :唐代初期为开始阶段 ;唐代中后期以后为迅速发展阶段。文章对蒙古先民的社会结构、游牧文化等进行了简单的、概括性的分析与论述 ,提出蒙古英雄史诗产生于蒙古游牧经济的初期阶段 ,不过 ,其大多数产生于游牧经济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8.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侵略者为将内蒙古东部地区纳入殖民统治的"新国家",极力策动部分蒙古王公、上层人物和分裂分子,组织反动武装,搞分裂民族的"独立"、"自治"运动。伪满洲国成立后,日本侵略者对内蒙古地区的管理形式采取了保持以蒙古"王公为中心现有体制"的所谓"民族自治"的利用政策。当伪满洲国各级政权完全控制在日本人手中之后,便开始废除传统的蒙古王公制度,实行"特权奉上"制度,以实现对内蒙古东部地区的完全占有。  相似文献   

9.
孙中山论及的蒙古,包括内外蒙古地区,当时均属中国版图之内。在蒙古问题上,孙中山表现出坚定的维护国家统一的思想和主张,这主要体现在:孙中山关注蒙古形势,反对沙俄对蒙古地区的侵略;孙中山的“五族共和”思想,得到了蒙古民族的积极响应;孙中山热切期盼蒙古民族的兴旺发达,希望在“五族共和”的旗帜下,蒙古地区进入一个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新阶段,恢复古老蒙古民族的骄傲。由于众所周知的历史原因,外蒙古和内蒙古在20世纪20年代以后的政治走势不同。但是,孙中山的思想,对蒙古民族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对当今东北亚经济合作与发展,仍然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廖仲恺作为坚定的国民党左派人士 ,坚决执行孙中山的三大政策。他认为中国经济问题的解决 ,有赖于政治问题的解决 ,提倡发展实业 ,增强资本。主张平等地进行国际贸易 ,学习外国的技术和经验 ,阐述了资本积累与扩大再生产的关系等一系列重要的经济思想。  相似文献   

11.
清朝的黄教政策 ,是其边疆民族政策的组成部分。虽然该政策给蒙古社会造成了一定的消极影响 ,但它维护了国家的统一与稳定 ,使蒙古族经济 (包括寺院经济 )、蒙古地区经济、宗教文化和宗教教育都得到了发展。蒙古族人口的增长受到了限制 ,若将其纳入当时中国人口大势及草原地区自然与社会的承载能力中考察 ,则是不能全盘否定的。黄教政策削弱了蒙古人民的战斗精神 ,却带来了北疆的和平 ,有利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  相似文献   

12.
晚清时期,随着我国从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商社会的过渡,市场经济有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相适应,晚清人士提出了许多发展市场经济的思想观念。这些观念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重视发展商业,发展中外贸易,实行资本主义工业化,建立现代金融体系,改造自给自足的传统农业。  相似文献   

13.
清朝在统一蒙古族地区后,在蒙古地区实行了盟旗制度,一方面防止封建王公贵族势力坐大,影响清廷在蒙古地区的统治,另一方面又削弱和消除蒙古内部的联系及蒙汉人民的联合,达到在蒙古地区维护和巩固封建统治秩序的目的。研究清代蒙古族地区的盟旗政策,有利于我们进一步理解清朝的民族政策。  相似文献   

14.
满族和蒙古族在历史上,是两个曾手握政权的少数民族,在清朝时期,由于一系列清朝廷制定的相关政策,两民族间交往甚密。在不间断的交往中,大量描写蒙古族的文学作品面世,这些作品在文学、史学、社会学等方面有很高的价值。本文主要梳理了满洲文学中对蒙古族的描写作品及相关文献。  相似文献   

15.
商品经济与明清民族经济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商品经济的发展是社会变革的一个重要因素。在明清中国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时期,各民族间的商品贸易交流日益增多,社会经济获得了不同程度的发展,给整个社会的商品经济发展带来了一些有利的因素。但商品经济与明清民族经济的有益互动,势必受到明清社会自然经济大环境的干扰,进而影响了各民族社会的正常发展和变迁。  相似文献   

16.
宗法封建关系是世界各国早期封建社会普遍存在的家长式的从属依附关系。我国古代蒙古族是否存在这种关系 ,史学界未曾作过探讨。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 ,在分析原始资料基础上 ,探讨古代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的起源和发展、清代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的特点、蒙古族宗法封建关系的成因 ,很有历史意义。清代蒙古族存在宗法封建关系 ,有多方面独特的表现形态和特色 ,对蒙古族和我国清代历史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子产改革和梭伦立法中对待贵族的政策在体现出共性的同时,也存在较大的差异。这种差异是由改革时社会危机侧重点、阶级力量的对比、两人经历以及获取权利方式上的不同等因素决定的。而政策的不同对两国又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蒙古族是典型的游牧民族之一。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内涵,是在农业文明时期,通过畜牧业生产方式而体现的蒙古族牧民劳动者素质技能的提高;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外延,包括种类上的“五畜”和时空上的界定。时间自蒙古民族形成到清朝末期,空间以蒙古高原为轴心地区。蒙古族游牧经济的基本矛盾是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利益的矛盾。  相似文献   

19.
自1612年起,后金统治者通过联姻、和亲的方式与蒙古诸部建立同盟关系.以满洲入关为分界线,早期满蒙联姻主要分为1612年-1643年、1644年-1689年两个时期.满蒙联姻与满洲、蒙古、明廷间的战与和有着密切关系,而满蒙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一个平等交往、联盟、统一军令、建立盟旗制度等过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土地所有制形式、封建地主阶级的形成以及封建剥削关系等几个方面就汉族移民进入蒙古地区后,对蒙古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问题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