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菲茨杰拉德小说中消费主人公和物之间的关系表现在,物的价值已不再取决于其本身能否满足人的需求或具有使用价值,而是取决于作为交换体系中消费者的身份符号的价值。而《夜色温柔》的消费场景中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表现在:一方面,社会低阶层成员被“物化”,成为高一阶层消费者购买、甚至浪费的商品;另一方面,社会高阶层成员的消费选择往往成为努力获得“晋升符号”以向高级阶层靠拢的社会低阶层成员效仿的对象。总而言之,《夜色温柔》中的主要人物都陷于消费陷阱中,陷入对物的符号价值的永无止境的追求中,而丧失了有意义有价值的生活;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可以说,菲茨杰拉德的《夜色温柔》展现的是现代消费社会的主要病理症状。  相似文献   

2.
营销中的符号渗透策略及选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消费社会的特征悄然显现,许多商品呈现出过剩和同质化的多样性特征,消费者选购商品时,已经由传统的对商品的实用性(即物的价值)的关注,逐步转移到更多地关注商品的象征/符号意义(即符号的价值)。传统的以质量和使用价值取胜的营销策略已经面临严峻的挑战。面临符号消费的社会潮流正利用符号渗透策略进行营销活动,满足消费者的符号消费需求。  相似文献   

3.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及社会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符号消费在我国大中城市呈蔓延之势,为此广告创意者们挖空心思,尽可能给商品找到能引起消费者共鸣的象征符号加以推广。将传统文化资源以现代艺术手段进行符号化转换,是广告创意的法宝。当前我国广告对传统文化的资源挖掘与创新应用主要表现出三大特点,即:从自发转为自觉;从传统商品扩展到现代商品;从单一的创意表现扩展到整体的品牌传达。在符号消费趋势不可逆转的背景下,广告界以创新精神大胆、全面地挖掘运用传统文化的符号资源,不仅可以提升商品价值,同时还可传播中华文化。  相似文献   

4.
建筑环境视觉语言的解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建筑不仅是用来为人的需要服务的专门组织起来的空间,不仅是结构、材料和技术,也是符号系统。建筑是语言,作为语言,是不能没有符号而存在的。建筑文化具有符号性及相关的许多符号特征。首先它具有视觉因素,能够被人感知,通过视觉信息传达给人以语言意义,还包括:物质性、复杂性、象征性、历史性、地方性以及心理的、情感的、社会的等方面意义。  相似文献   

5.
广告凭借其专业优势、资本优势和话语优势赋予了商品某种符号象征价值,使消费者对于商品的消费成了一种建构自我的生存方式.运用符号系统中的能指和所指工具来分析广告符号系统可知第一,商品的意义是由广告中的能指指涉系统产生的,并与所指密不可分;第二,广告的这种强大功能来源于能指和所指的任意性,它为广告创造了无限宽阔的舞台;第三,广告中的能指和所指通道是固定和封闭的,意义从生产到传输再到消费者解码都应该是事先确定和可控的.  相似文献   

6.
广告符号与消费的二元结构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本文以“消费的二元结构”为基础 ,建立了广告符号学的基本概念。与通常对消费的理解相反 ,文章认为 ,任何文明社会中的消费都不仅是单纯的物质消耗 ,而且也是符号的占有和意义的消费。根据这种消费概念 ,文章阐述了广告符号的意义生成功能和商品价值的创造功能。前者使广告具有某种意识形态作用 ,后者使广告传播不仅是商品信息的简单传达 ,更是商品文化附加值的积极生产。最后 ,作者从信息编码与媒介符号化过程的角度说明 ,即使是对商品信息的传达 ,广告符号也与“营销说辞”有重大的区别  相似文献   

7.
法国后现代理论家让·布希亚的理论结合了马克思的"商品"与结构主义中的"符号"的两种概念,以符号学观点研究社会文化现象.布希亚把物诠释为符号,而符号则构成了意义体系.相对于马克思主义以生产为基本社会活动,布希亚强调消费体系的主导,并认为消费社会下的意识形态与商品和符号的逻辑一致即商品中的交换价值凌驾于使用价值,符号中的能指凌驾于所指从而成为抽象、化约的代表,而这一特征也是后现代意识形态的特质.  相似文献   

8.
消费社会是以商品的大规模消费为特征的社会,炫耀性消费是一种追求身份和地位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满足的行为。在消费社会,广告通过建构商品符号意义,强化目标受众的身份认同,刺激消费者的欲望,来推助炫耀性消费心理,夸大其对心理满足的功能。对炫耀性消费与广告应持一种识别和警惕的态度。  相似文献   

9.
中国在由"世界工厂"向"符号工厂"演进的过程中,现代传媒深度介入并主导文化符号的生产、传播与消费,文化的媒介化趋势日益显现。这不仅表现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再造上,也表现在新文化符号的生产与消费上。而新媒体环境下的"群众书写"和"出版后过滤"的生产与把关机制,更是大大地推进了这一趋势。文化的媒介化不仅为我们理解现代传媒的角色与功能提供了新的视角和维度,同时也要求我们重新审视现代传媒的社会责任:一是发挥现代传媒在符号生产中的主导作用,防止现代社会的符号鸿沟;二是善用传媒符号权力,化解现代社会文化消费中的符号暴力;三是坚守现代传媒的公共性,警惕文化媒介化背后的权力渗透。  相似文献   

10.
作为人创造出来认识包括自身在内的周遭世界一个工具,符号必然包括两个最基本的向度:一是准确表达作为人的认识对象的客观世界的意义;二是这个准确表达必须适合于特定的传播媒介.而且,由于任何媒介都有适合于自身进行意义传播的符号,所以我们审视和解析某种媒介主导下的文化及其特征,完全可以回溯到适合该媒介的符号及其特质之上.有识于此,笔者认为,以视听符号为其意义呈现和建构主体的电视,其符号系统的特性,也就内在决定了电视文化的普适性、多元性、建构性和碎片性等系列特征的社会呈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