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研究生谈毛泽东”座谈会综述胡玉清1993年11月29日,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召开了“研究生谈毛泽东”座谈会,教师及各专业研究生共40余人参加了座谈会,提交论文30余篇。会议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讨论了如何正确认识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如何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2.
《黑龙江社会科学》2006,(5):F0003-F0003
黑龙江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是社会科学人才培养的摇篮,自1979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81年获国务院硕士学位授予权.是全国地方社科院系统招生最早的单位之一,拥有世界经济、产业经济学、政治学理论、科学社会主义与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社会学、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专门史和世界史8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专业.涵盖了经济学、法学、历史学三大学科门类。20多年来招生近500名,毕业近400人。其中有50多人考取博士.培养了一大批高精尖专门人才,积淀了朴实深厚的人文底蕴。做大、做强、做好研究生教育是社会科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目标。为此.研究生部将以“学科建设为龙头、科学研究为支撑、队伍建设为保障、素质教育为核心,以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为主要任务”.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时期创新型人才。  相似文献   

3.
未识其人,先读《通论》俞荣根教授是我国著名法学家,1943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诸暨市。1967年毕业于北京大学哲学系,1979年考取西南政法学院法学研究生,1982-1997年任教于西南政法大学(原西南政法学院)。1993年起历任西南政法大学法学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副校长、校党委常委,1997年11月调任重庆市社会科学院院长、党组书记,  相似文献   

4.
当代学林     
李恒瑞李恒瑞,1945年生,河南省南阳人氏,哲学教授。1968年中山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68-1978年在贵州省凯里县(现凯里市)从事基层宣传、新闻、文秘、行政领导工作。1981年中山大学哲学系研究生毕业,获哲学硕士学位。1981-2002年在中共广东省委党校从事理论研究与教学工作,历任哲学教研室副主任、马克思主义研究所所长、研究生部主任、学位办  相似文献   

5.
在朝鲜性理学的发展史上发生过诸多论辩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无极太极论辩”、“四端七情论辩”以及“人物性同异论辩”。各个时期的朝鲜性理学学者 ,围绕上述论题展开了激烈的论辩。这些论辩的依次发生 ,又使朝鲜性理学走上了以心性论探讨为中心的哲学轨道。论辩的发生 ,同时也反映了朝鲜性理学学者们所具有的强烈的问题意识。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对论辩和诡辩的概念界定 ,分析论辩与诡辩的本质区别以及在法庭论辩中如何揭露、反驳诡辩。  相似文献   

7.
赵泽洪  兰庆庆 《天府新论》2013,(3):80-84,113
理性论辩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具体体现。西方政治具有论辩式民主的历史传统,到现代社会逐渐应用到行政决策中,并使其规则化、制度化,菲利普.佩迪特的论述将其价值进一步发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相比之下,我国行政决策却存在着论辩缺位和价值迷失的问题,这容易导致决策民主化流于形式。可从理性论辩的价值、程序、规则、过程等四个方面探讨理性论辩在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8.
张晴 《殷都学刊》2005,(3):105-107
墨子在长期的论辩实践中,创造出大量的论辩方法,由对这些论辩方法的运用,而关注推类,并对有效推类进行了初步思考。墨子的论辩实践和理论对《墨经》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9.
理性论辩是行政决策民主化的具体体现.西方政治具有论辩式民主的历史传统,到现代社会逐渐应用到行政决策中,并使其规则化、制度化,菲利普·佩迪特的论述将其价值进一步发掘形成了较为完整的理论.相比之下,我国行政决策却存在着论辩缺位和价值迷失的问题,这容易导致决策民主化流于形式.可从理性论辩的价值、程序、规则、过程等四个方面探讨理性论辩在我国行政决策中的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10.
当代西方论辩研究的三个视角及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代西方论辩研究可大体区分为结果取向的非形式逻辑研究、程序-规则取向的语用辩证研究和过程-受众取向的修辞论辩研究三个视角.不同视角的论辩理论都从古典修辞思想汲取理论灵感,强调以或然意见而非绝对真理作为话语生发的基础,注重话语实践的时空、受众等情境因素在论辩生成与评估中的作用,体现了修辞转向或者说对修辞传统的回归.这些论辩理论资源理应成为西方修辞学术遗产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论辩研究的修辞转向对于修辞批评实践和修辞学自身的发展都不无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三大古典逻辑论辩理论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大古典逻辑即墨辩、因明与亚里士多德逻辑都产生于论辩之风盛行的时代,都具有强烈的论辩色彩和丰富的论辩理论内容。对于论辩的本质、作用及目的,三大逻辑都有论述,而墨辩论述最为深刻、精辟。论辩的形式和方法是三大逻辑研究的重点,同时,三大逻辑都很重视谬误问题,都深入论述了谬误产生的原因及克服措施。当然,它们的研究也各有长处和短处。比较它们的研究成果,分析它们各自的特色,正是本文的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2.
名辩学派所倡导的论辩风、论辩术影响了先秦哲理散文文体、结构及风格的变革 ,推动了哲理诗的形成和发展 ,同时论辩术的精益求精又促成战国时期寓言文学的兴起。由名辩学派在先秦诗文嬗变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可以看出其对先秦文学的深远影响  相似文献   

13.
庄子是我国历史上独具风格的散文作家,其散文的艺术成就历来为人们所推崇。但是,长期以来人们多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评价庄子散文的艺术特色,而对它作为论说文的论辩特色却没有给予应有的评价。笔者认为,庄子首先是一位哲学家、思想家,他写作散文的目的在于提出和论证自己的哲学思想。因此,庄子散文所表现出来的高度的文学技巧,实质是一种论辩的手段,是一种特殊的论辩方式。庄子散文可以说是深邃的哲学思辩与优美的散文形式完美结合的产物,是论辩的抽象性与形象性有机统一的杰作,从而构成了先秦诸子论辩散文中的独特类型。本文拟就庄子散文的论辩特色谈一点粗浅看法,以就正于方家。  相似文献   

14.
论辩逻辑的复兴与创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逻辑学在古代社会丰富而激烈的论辩和争鸣中产生。古代三大逻辑──印度的正理论和因明、中国的名辩学、希腊的逻辑──或属论辩逻辑类型,或有浓重的论辩逻辑色彩,或部分属于论辩逻辑。但是,在历史发展的一定阶段,论辩逐渐衰落。到了近代和现代,推理的逻辑成为主流。现代逻辑主要是数理逻辑,其特点是用形式化的方法研究推理,取得了巨大的成绩。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逻辑学界一直关注“形式逻辑现代化”、“逻辑课程的现代化”、“普通逻辑教材的改革和现代化”等问题,提出了若干改革方案,展示了不少改革成果。然而,也出现了偏向:…  相似文献   

15.
开发批创思维能力是当代教育改革的主要目标之一。这种能力的核心包括论证的分析、评价与构建能力。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论证理论家们给出了诸多方案,如非形式逻辑与批判性思维,而语用论辩学无疑是具有较大国际影响力的方案之一。语用论辩学能够较好地开发学生的批判性讨论能力。语用论辩学是完善论证实践与批判性反思论证性话语的主要途径之一。语用论辩学为批判性讨论能力提供了测试的工具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庆祝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招生十周年适逢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部招生十周年。现将我部十年来的部分情况作一回顾。四川省社会科学院的前身是五十年代建立的中国科学院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所,于1978年改建为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我院自1982年11月16日...  相似文献   

17.
《战国策》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的谋臣、策士游说各国君主或互相论辩时所提出的政治主张和斗争策略,其中的谋臣、策士论辩均已成为经典艺术,善用修辞、矛盾抓捏到位、进攻防守也总是令人防不胜防。当下"知识就是财富,口才就是资本"被越来越多的人认同。由此,本文着重研究《战国策》中的具体论辩技巧及当下的借鉴和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18.
淳于髡及其论辩体杂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国中期,齐国的淳于髡长于论辩,善于调侃,在宫廷中成功地运用民间论辩讲诵伎艺,在滑稽诙谐的氛围中进行讽谏,留下了类似于对问体杂赋的作品。这些作品主要见于《史记.滑稽列传》和由淳于髡编辑而成的《晏子春秋》。故事性、论辩性和行文通俗、大致押韵,表明了这些作品的口诵性质。  相似文献   

19.
在认知科学的背景下,论辩研究已经成为了逻辑学、语言学、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等共同关注的问题.然而不同学科在这一课题上却未能实现有效的交叉研究.本文立足于人工智能领域的论辩理论,对依据新论辩术理论所选择的最接近理想模型的辩论赛实例进行分析,以期为逻辑学与人工智能在论辩领域的交叉研究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20.
随着当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内部需要决策的重大事务越来越多,但现实决策过程却存在着参与不足、交流不够等问题,高校内部的决策创新已是迫切之需。在协商民主视域下,政策论辩对于当前高校决策创新具有重要意义。政策论辩具有民主化特征与功能,可以实现广泛参与及偏好转换;政策论辩因其大胆怀疑、严格程序、多通道信息等属性,从而也具有科学化特征与功能。无论就中国共产党的优良传统、近年来中国社会的制度实践来看,还是就高校实际来看,当前高校均具有开展政策论辩的可能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